发帖回复
查看:1349|回复:1
  • 1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西夏王陵(一)[转帖]

头像
0操作1 #
头像
1 #
0
04-06-30 05:39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不感兴趣
西夏王陵(一)[转帖]
矗立于非洲沙漠的圾及金字塔一直被看作人类古文明之谜。无独有偶,近年来的在世界的东方也发现了一处神秘的古代辉煌建筑与之对应,它就是中国西部贺兰山下荒漠中的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建筑群。此后,考古人员对一充满谜团的文明进行了一番又一番的探究,旨在破译它的秘密,并谋求找到当年突然消失的西夏文明,在西部大开发的的热点之中,国家为此斥资千万予以支持——2000年3月,国家向宁夏文物管理部门下拨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西夏王陵的发掘 工作。正处于西部大开发热点中的中国西部不禁为此轰动。这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对于西部文化遗存所进行的最大的保护项目,国家一次性拨款千万元用于文物保护,这在新中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向西夏陵三号陵园这样完整的全景式的清理和发掘整个一座陵园,在国内考古史上还是第一次(我国曾先后发掘十三陵、秦始皇兵马俑及唐朝一些皇帝陵,但都只是挖掘其中一部分)。无疑,它给有关西夏王陵的考古探索注入了强烈的兴奋剂。

西夏陵三号陵茔域面积15万平方米,是西夏陵九座帝王陵园中占地最大的和保护最好的一座,考古专家认定其为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泰陵”。



  一、发现“神秘王国”纯属偶然

  上溯770多年前,西北大地耸立着一个与宋、辽鼎立的少数民族王国—“大夏”封建王朝,西夏语为“大白高国”。因其位于同一时期的宋、辽两国之西,历史上称之为“西夏”。它“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倚贺兰山以为固”,雄踞塞上,立朝189年,先后传位十主,为中国西部地区的开发作出了不朽贡献。

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草原上长期分裂的局面,蒙古迅速兴起并日渐强大,开始对外扩张和掳掠,首当其中的便是西夏。22年间,蒙古先后六次伐夏,其中成吉思汗四次亲征。1227年,成吉思汗包围夏都兴庆府达半年,威震四方的成吉思汗虽战无不胜,遇到西夏却遭西夏人拼死抵抗、陷入苦战之局,蒙古军队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成吉思汗降旨“每饮则言,殄灭无遗?以死之、以灭之”。经过一番血雨腥风,蒙古大军集中兵力攻下了西夏都城兴庆府, 四处抢掠、大肆屠杀,铁骑所到之处,白骨敝野。经历189年, 曾在中国历史上威震一方的西夏王朝灭亡了, 党项族也从此消失。只有贺兰山下一座座高大的土筑陵台──西夏陵,仍然默默矗立在风雨之中,展示着神秘王朝的昔日辉煌。

  于是,西夏王朝留给后人的,成了一个又一个谜。无法查找典籍资料,元人托克托主修了《宋史》、《辽史》和《金史》,在三史中各立了《夏国传》或《党项传》,没有为西夏编修专史。但是,后世的研究者们并没有因为史籍中的空白而放弃对它的追寻。人们从那些废弃的建筑、出土文物和残缺的经卷中,寻找着这个古老王朝的的踪迹。

  1972年6月,兰州军区某部正在宁夏贺兰山下修筑一个小型军用飞机场。十几天之后,几个战士在挖掘工程地基的时候,意外的挖出了十几件古老的陶制品。它们当中有几个破碎的陶罐,还有一些形状较为规则的方砖。方砖的上面竟刻有一行行的方块文字!战士们一个个直发呆,谁也看不懂。部队首长看过后,命令战士们立即停止工程挖掘,同时驱车到达 银川市,将这一情况迅速报告给宁夏博物馆。宁夏博物馆的考古人员来到距离银川市40公里的工程现场,对现场的保护做了必要的安排,同时开始进行抢救性挖掘。10天之后,一个古老的墓室终于在这个坑道下重见天日。墓室中发现了一些武士像等巧夺天工的工笔壁画,同时还出土了一些古代精巧的的工艺品及方砖等陶制品,方砖之上布满了一个个方块文字及花纹……经过考古人员仔细的研究和测定,认为这是一个古代西夏时期的陵墓。而出土的方块字正是今天被人们看作如天书一般的西夏文!千年之前,西夏文明突然湮来在茫茫的历史烟尘之中。因而这项规模并不大的挖掘,却可以说是一个重大的发现。考古人员们立即在这片荒漠中跋涉不已,以求新的发现。结果事实到底没有让他们失望——连绵的贺兰山背景中,一片无垠的野性大漠托起一个又一个金字塔形高大的黄土建筑,在广阔的西部天空下显得格外雄伟。每个较大的黄土建筑周围,均环绕着方形的城墙等到辅助性建筑,像一座座神秘的城堡。而它们的断壁残垣在风蚀日晒之中,却显示着一种永不屈服时间和沙暴磨砺的顽韧。当时,考古人员在这里时共发现有高大墓冢的陵墓15座,并按调查顺序进行了首次编号。不久,他们终于认定这些雄伟的建筑正是西夏皇家陵墓。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西夏王陵竟然像一头大漠中的睡狮一梓,在这里静卧了千年之久!

  此后近30年间,考古人员对矗立在荒漠中的西夏王陵进行了科学的考察和研究,共清理的一座帝王陵、四座陪葬墓、四个碑亭及一个献殿遗址,从中发现了一些很珍贵的西夏文物。这些文物中有西夏文字,有反映西夏人游牧生活和市井生活的绘画,有各式各样的雕塑作品,有“开元通宝”、“淳化通宝”、“至道通宝”、“天禧通宝”、“大观通宝”等各个时期的流通钱币,有工艺精巧的各类铜器、陶棋子等文物。更让人惊讶的是,这当中出土了大量造型独特的石雕和泥塑。这些文物的发现为研究西夏文明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实物。

  与此同时,考古工作者还对陵区进行了多次全面系统的调查与测绘调查,并不断发现新的大小不等的陵墓。发现的陵墓由15座增加到70多座,后又增加到近百座、二百余座,截至1999年共发现帝陵9座、陪葬墓253座,其规模与河南巩县宋陵、北京明十三陵相当。专家证实,还有一些尚未发现的和由于贺兰山山洪等自然因素而消失的并不在少数,因此其真实数量可见一斑。东西5公里,南北10多公里,总面积50多平方公里,如此之大的皇家陵园在中国实属罕见。没有秦陵的铺张、没有唐陵的华彩、没有明陵的气派、没有宋陵的考究,却更表现出一种磅礴的气势,难怪有关学者感叹,若能恢复西夏王陵本来富丽堂皇的建筑、松柏相映的环境和紫烟氲氤的气氛,宏大壮丽的帝王陵园景象将再现于西北边陲。在精确的坐标图上,人们还惊奇地发现,九座帝王陵组成一个北斗星图案,陪葬墓也都是按星象布局排列! 2000年4月 结束的“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评选活动,西夏王陵的调查与发掘以其具有的重大的科学价值和意及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榜上有名,同北京周口店遗址的发掘、河南安阳殷墟遗址的发现与发掘等100项考古发现获此殊荣
头像
0操作2 #
头像
2 #
0
04-06-30 05:45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二、“总理工程”引发各方关注

1999年10月28日,西夏王陵迎来了一批尊贵的客人,他们是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一行。朱镕基总理视察西夏陵,对陵区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深有感触的说:“看了西夏陵,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并指示要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国家计委根据朱总理的重要指示,于十日内下拨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西夏陵三号陵园遗址保护修复,自治区主要领导感慨地说:“这是自宁夏成立以来中央拨款到位最快的一次,可见总理对西夏王陵的保护和利用非常重视。”为了认真落实总理指示精神,切实做好三号陵的加固维修工程,在区文物局的重视下,2000年初西夏陵管理处主要负责人受政府委托,亲自去国家文物局汇报三号陵的维修意见。5月, 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专程来宁与区市领导进行协商并交换了看法。按照国家文物局的意见,自治区委托甘肃敦煌研究保护研究所对三号陵园加固维修进行方案设计,在自治区考古所及西夏陵管理处的配合下,测绘工作于5月下旬全面完成,并于6月下旬完成了维修保护方案制订工作。7月,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国家文物局文保司司长杨志军率领中国考古学会名誉会长宿白先生、中国考古学会会长徐萍芳先生、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张忠培、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组长黄景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忠义、国家文物局原顾问谢辰生、中国文物研究所副所长吴加安、中国文物研究所总工程师付清远组成的国内著名文物考古专家组一行10人对西夏陵及其他西夏遗址进行实地视察研究,审议通过了《西夏陵三号陵园清理加固维修方案》,并对发掘帝陵等有关问题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对一处文保工程组织如此强大的专家阵容这在中国考古发掘史上也是第一次。国家文物局一行离银后,我们立即传达精神、明确分工,制订工作计划和职责,做好三号陵园加固维修与地面清理工程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9月28日, 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一行5人到西夏陵,对三号陵遗址进行加固维修, 目前东西阙台、西碑亭和部分神墙已完成化学喷涂处理。10月6日,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蒋忠义、杨国忠、徐殿魁三位老专家受国家文物局的委托前来陵区现场指导工作,10月11日,三号陵园保护性清理发掘正式开始,截至今年10月20日三期工程全面结束,清理发掘面积32000平方米,出土了14万件的砖瓦、滴水、瓦当和200件龙头脊兽等大量建筑装饰构件,特别是还出土了用于建筑装饰的“妙音鸟”(佛经上称为迦陵频伽)最为重要,其造型之完美实属罕见。迦陵频伽是梵语的音译,汉语译作妙音鸟,是喜马拉雅山中的一种鸟,能发妙音,是佛教“极乐世界”之鸟,它们应是佛教建筑上的装饰物。出土有陶质塑像、泥质红陶塑像、绿琉璃塑像三种,一种造型为人头鸟身。头呈女人形状,双目下垂,表情慈祥端庄。以两串串珠将头发拢起,并围戴莲花形冠。双手合十置于胸前,上身前倾。两手碗各饰一腕钏,腹部做成蚕节状,身体两侧和尾部有长条形孔。可插装翅膀和尾翅。下肢塑成粗壮有力的鸟腿,双爪与腿向后平伸,底坐制成飘动的卷云纹状。整体造型似展翅飞翔状。另一种造型、制法与前者塑像相同。面部眉心都有吉祥痣,头戴花冠,秀民下垂至肩。身穿短衫,挂璎珞飘带,花纹细腻清晰,制作非常精美。迦陵频伽的出土新增了西夏陵区建筑装饰构件的品种,同时也体现出西夏3号陵园地面建筑在装饰艺术方面具有一种浓厚的佛教色彩。这次对月城、陵城,包括对陵城的东、西、南、北门,以及献殿、陵塔(过去称陵台)等地面遗址的发掘,已完全探明了陵园内城城墙、角阙、门阙以及月城城墙和月城城门的形制、结构和建筑技法,为进一步搞好对陵园遗址的加固保护工作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依据。对三号陵园的建筑布局、结构和风格也都有了清楚的认识,改变了过去对西夏陵园形制的许多看法,对西夏丧葬习俗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大量文物古迹以其丰厚的西夏历史文化沉淀、重大的文物价值和独特的建筑形制,集中反映了西夏历史文化特点,向人们展示了一个西夏文化的博大宝库,引起了国内外西夏学者和考古专家的极大兴趣,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西夏陵三号陵园出土的绿琉璃“ 迦陵频伽”
Advertisement
发帖回复
查看:1349|回复:1
  • 1
Advertisement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