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为古蜀国名城。古蜀国经历了蚕丛、柏灌、鱼凫之后,在蜀王杜宇时期开始"教民务农",率蜀族人民由山区向平原转移。当时因岷江之水尚未治理,土质肥沃的广大平原遭洪灾之害。杜宇遂委派由荆楚迁来的部族首领鳖灵为相,命其治水。鳖灵决玉垒,开金堂峡,以除水害,民得安处,后鳖灵取代杜宇政权,建立开明王朝,号丛帝。
开明王朝建立之后,江水得到进一步治理,蜀族人民生产活动的中心,遂由平原边区的丘陵转向平原纵深地带。由于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地域扩大,长期处于山区边沿的杜宇氏城邑 ,已不适应发展变化的要求,须另建活动中心。约在公元前七世纪,蜀王开明氏在今新都军屯镇附近营建了开明王朝的都邑。为了有别于杜宇氏的旧都郫邑,新建都邑遂名为"新都",为蜀王开明王朝的第一个城名。据《华阳国志》云:"开明王自梦郭移,乃徙治成都。""蜀以成都、广都、新都为三都,号名城。"由此可见,开明的都城在徙治成都之前,已在新都建都。新都作为古蜀三大名都之一,距今已有二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历史悠久啊。。。。。。三大名都,以前只听家里人提起过一点,之后就在各朝皇帝手下,乱改名字,星转斗移,到我有记忆的时候,是个小县城,01年撤县变区,变成成都的一个区了。
新都区位于成都市北部,面积482平方公里,人口62万。新都区是成都市科技·文化·旅游卫星城,在成都市总体规划中被确定为都市区,其中32.6平方公里为都市区。新都区同时被定位为成都市城北副中心,承担成都市机械、电子、食品、生物制药、旅游和物流基地的功能。新都镇、新繁镇均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
根据四川省优先发展"成都一个特大城市,绵阳一个大城市,德阳等10个中等城市"的平原都市群发展战略,新都区处于中国西部最具活力的成都平原经济圈的核心地带
概况介绍完了,接着来重头戏,旅游,主要景点:宝光寺,升庵桂湖,桂湖公园,泥巴沱,东湖,川西竹海一个一个来,图比较小,见谅。
全国唯一未遭破坏的名刹宝光寺
![](http://www.xindu.gov.cn/lvyou/baoguang/pic/b-01.gif)
![](http://www.xindu.gov.cn/lvyou/baoguang/pic/b-02.gif)
宝光寺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汉族重点寺院之一,一直受到国家的重视和关怀。"文化大革命"期间,各地寺院大多遭破坏,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自派一个团的兵力驻守,宝光寺得以保护而安然无恙。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尉健行、吴邦国、田纪云等先后来寺游览。他们盛赞宝光寺是"新都胜景"、"文物荟萃重地"、"香城宝地"。众多的国际友人和海外佛教界人士也前来观光、旅游、朝拜和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宝光寺占地 10万平方米,规模巨大、气势恢宏,用 400余根大石柱,构成一塔五殿十六院的严谨布局。罗汉堂尤为杰出,建于清咸丰年间,建筑独特,气度非凡,平面为"田"字结构;557尊菩萨、罗汉以及历代祖师塑像,出自清代四川泥塑大师黎广修师徒的巧手,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情趣天成,全身穿金,全国罕见,堪称"东方雕塑艺术瑰宝"。
宝光寺内文物非常丰富,唐代舍利宝塔、梁代玉佛和石雕舍利塔,还有蜀汉章武铜鼎、唐代显庆陶塔、元代金银粉写的《华严经》以及被寺僧称为"寺中三宝"的舍利子、优昙花和贝叶经等。寺藏名家手笔真迹更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有宋微宗、慈禧、竹禅、徐悲鸿、张大千、康有为、赵熙、谢无量等古今书画家近千人的 1000多件稀世之宝。1964年2月,周恩来总理来寺,在鉴赏文物时,特别指出徐悲鸿所画立马图是国内收藏品中最大的一幅,再三叮嘱寺僧务须妥为保存好此幅真迹。
宝光寺以其悠久的历史、宏伟的建筑、庄严多姿的雕塑、清幽恬静的环境以及各种配套服务设施,许多年来,迎来了众多的四方客人,年平均游人数达200余万人次。
具有一塔、五殿、十六院宏追赶建筑规模的宝光寺,自照壁到藏经楼后紫霞山长约100公尺的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山门殿、天王殿、舍利塔、七佛殿、大雄殿和藏经楼。中轴线两侧建有钟鼓楼、伽蓝殿、客堂、极乐堂、祖堂、念佛堂、罗汉堂、禅堂、影堂、戒堂以及东西方丈室。布局严谨,次第有序.
以前在家的时候,一年至少去一次吧,这个寺的门口,有一面强,上面有一个佛,据说在20米远,闭着眼睛,然后往前走,能够摸到佛的话,有好运的哦, 小时候玩过几次。高中有一天下课,从那里过,看到很多车人,警察,后来才知道***来了,早知道就冲进去看热闹了。
升庵桂湖
交加亭
![](http://www.xindu.gov.cn/lvyou/shengan/pic/jiaojiating-l.jpg)
杨柳楼
![](http://www.xindu.gov.cn/lvyou/shengan/pic/yangliulou-l.jpg)
湖心楼
![](http://www.xindu.gov.cn/lvyou/shengan/pic/huxinlou-l.jpg)
观稼台
![](http://www.xindu.gov.cn/lvyou/shengan/pic/guanjiatai-l.jpg)
明清古城墙
![](http://www.xindu.gov.cn/lvyou/shengan/pic/chengqiang02-l.jpg)
坠月楼
![](http://www.xindu.gov.cn/lvyou/shengan/pic/zhuiyuelou-l.jpg)
升庵桂湖为明代文化名人杨升庵的遗迹。面积46500平方米,水域占16300平方米。是一座花木扶疏、楼阁掩映的园林。粉荷凌波,桂蕊飘香,是桂湖独具的特色,也是她留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
杨升庵名慎,字用修,(1488-1559)升庵是其号。生于弘治元年,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棗中了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嘉靖三年(1524),因朝议斗争,被谪戍云南,终身不赦,客死于异乡。
杨升庵流放半生,所到之处,兴教育,结诗社,为西南各兄弟民族文化交融,作出贡献有功于中华民族的成长。
人杰地灵,千古的韵事,动人的诗篇,象征品德才华的荷花桂树,使桂湖成为百代芳躅!
可是,五百年来时过境迁,桂湖也曾经历沧桑:清乾隆时,废湖为田,嘉庆时浚湖为田,道光时大兴土木,建升庵祠,祀升庵像,奠定了今日桂湖的基础。
今日桂湖,又是县文管所所在地,收藏和展出的文物丰富,种类繁多,珍品不少。有新石期时期至明清出土文物,其中画像砖等,赴日、美展出,赢得最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有为人们称道的新都碑林,集苏轼、黄庭坚、杨慎、董其昌、刘墉等宋至清近百名家的碑刻,原件的神韵,真实地现现于碑上,千姿百态以呈趣,龙飞凤舞而生辉,不愧为艺术瑰宝。
桂湖公园
![](http://www.xindu.gov.cn/lvyou/guihu/pic/guihu-1.jpg)
桂湖公园在新都县城西南,与升庵桂湖仅有一座城墙相隔,它是升庵桂湖的扩大和延伸,以是一座自成体系的新建仿古园林。桂湖公园的总体设计,突出了"桂"和"湖"这两个主题。其建筑布局、景点设置与升庵桂湖的风格相协调,与新都古城墙及高踞墙上的城楼(桂湖门,又叫新南门)、坠月楼、问津楼、观稼台等景观相呼应。桂湖公园以四川古典园林传统风格为主,但又不拘一格,博采各地园林之所长,并用强烈的虚实对比和疏密对比手法,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园林风格。
桂湖公园在建造中,根据原有地形地物,包括树木竹林,都加以改造利用,它保留了长达一千米的饮马河(即清源河)。河道及其自然景色,把大片低温地改造成人工湖,将凿湖之土垒成山丘,形成错落有致的岛屿和优美流畅的湖岸线,桂湖公园占地208亩,其中水面82亩。湖上的建筑,吸取国内园林建筑艺术之精华,结构巧妙,工艺精美,楼、阁、亭、榭各式屋面全施以绿色琉璃瓦,平桥、拱桥、曲桥等各式桥梁多采用汉白玉或花岗石,显示了昔日宫廷园苑的豪华气派。桂湖公园年动工兴建,1988年对外开放,1992年初具规模,是镶嵌在四川历史文化名城新都的又一颗的明珠,是展现在成都平原上的又一处山水俱佳、建筑典雅的园林胜境、旅游名区。
这两个公园倒是经常去,现在又不要门票了,每天早上,好多人在公园活动,3年前的暑假,我在公园学打太极,哈哈
名俗实雅泥巴沱
![](http://www.xindu.gov.cn/lvyou/nibatuo/Ly_nbt.jpg)
位于新都城南三公里的毗河南岸,毗河至此迂回成三面环水的半岛,因一个大回水沱面得名。解放前曾是毗河"黄金水道"上一个运输繁忙的重要码头和商品集散地。至下游苟家滩一带盛产鳜鱼(俗名翅泼),饶有唐人所咏"桃花流水鳜鱼肥"的韵味。现发展为毗河生态旅游带一个重要风景区,面积18万平方米,竹林水域各半,以连接成片的茂密竹林,构成"丛林幽趣"的特色景观。悠悠索桥横跨毗河,将南北两岸连成一体。沿河岸建有金岸园。隐篁亭、听流亭、拂柳亭、待鸥亭、观钓亭、望江亭、伴沱楼等,悬挂名人撰书的匾额、楹联,洋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景区毗邻著名的龙门山,为文人雅士登临胜地。宋代贤吏赵 和明代大文学家杨升庵重阳登临,均深爱泥巴沱美丽风光,留下了"澄川秀野如披画"、"朝暮多奇态,草水含灵氲"的传世佳名。这里还有清代外国传教士汪若瑟建立的天主教堂,晨钟暮鼓,更增添了景区几多佳趣。名俗实雅的泥巴沱,是生态旅游观光和水上游乐休闲的好去处。
我高中的时候,开发的旅游景点,有5年多了吧,周末的时候,城里的人喜欢去休养,不过都是打牌去的, 四川人喜欢打牌是出了名的。。。。。。我在这里印象深的就是东西好吃!!!!
唐代园林新繁东湖
![](http://www.xindu.gov.cn/lvyou/donghu/Ly_gh_2.jpg)
新繁东湖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著名宰相李德裕为新繁县令时开凿,是我国有遗迹可考的两处唐代古典人文园林之一。占地1.8万平方米,水面约三分之一。玲成别致,布局谨严,韵味高雅具备了我国古典园林中几乎所有的建筑形式和表现手法。园内有楼台亭阁等清代建筑20余处,掩映于古木名花之间,山水佳绝,风光秀丽,自古有"古蜀名园"之称。
新繁东湖主体建筑怀李堂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清同治年间,平房青瓦,回廊拥挟,外朴内秀,深寓蜀人缅怀唐贤德裕公在川"镇危疆,保境安民",维护国家统一, "会昌之政几致中兴"的历史功绩之美好情愫。园内还有纪念明末清初一门四世六乡贤的"四费祠"和纪念唐李德裕、宋王益(王安石之父)、宋邑人梅挚的"三贤堂"遗址,更显示出东湖文化名园的特色。
千余年来,东湖盛名不衰,历代均为川西名人学士雅集之处,给后人留下了大量诗文、匾联、书画作品。东湖碑林中珍藏大量名家书画作品,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
川西竹海薛家船
![](http://www.xindu.gov.cn/lvyou/zhuhai/ly_xjc.jpg)
位于新都区龙桥乡境内毗河上游,总面积360余亩,除了水塘、鱼池、建筑,竹林占260余亩,翠竹茂密,连接成片,浓荫蔽日,被誉为"川西竹海",为白鹤、画眉、彩蝶、鸣蝉等珍稀动物栖息繁衍的天堂乐土。被水质洁净的毗河和汇入毗河的一条清溪环抱,宛如浮在茫茫水面上的翡翠宝岛。由于生态环境优良,野趣横生,成为四川省珍稀野生动物繁衍救护研究中心。与薛家船隔毗河相对的沈家湾,竹林成片,风光秀丽,景色迷人,不远处的古刹观音寺,保存着清代古典建筑和名人翰墨石刻。园内建有设备完善的餐馆、旅舍、舞厅、茶楼和座座麦草盖顶的小别墅,游人们在这里轻松自在地消闲度假观光。
这两个地方我都没去过......
到网上查查,才知道,原来家里这么多玩的地方,以前一直在家里都不觉得,现在出门在外,想家啊!!
开明王朝建立之后,江水得到进一步治理,蜀族人民生产活动的中心,遂由平原边区的丘陵转向平原纵深地带。由于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地域扩大,长期处于山区边沿的杜宇氏城邑 ,已不适应发展变化的要求,须另建活动中心。约在公元前七世纪,蜀王开明氏在今新都军屯镇附近营建了开明王朝的都邑。为了有别于杜宇氏的旧都郫邑,新建都邑遂名为"新都",为蜀王开明王朝的第一个城名。据《华阳国志》云:"开明王自梦郭移,乃徙治成都。""蜀以成都、广都、新都为三都,号名城。"由此可见,开明的都城在徙治成都之前,已在新都建都。新都作为古蜀三大名都之一,距今已有二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历史悠久啊。。。。。。三大名都,以前只听家里人提起过一点,之后就在各朝皇帝手下,乱改名字,星转斗移,到我有记忆的时候,是个小县城,01年撤县变区,变成成都的一个区了。
新都区位于成都市北部,面积482平方公里,人口62万。新都区是成都市科技·文化·旅游卫星城,在成都市总体规划中被确定为都市区,其中32.6平方公里为都市区。新都区同时被定位为成都市城北副中心,承担成都市机械、电子、食品、生物制药、旅游和物流基地的功能。新都镇、新繁镇均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
根据四川省优先发展"成都一个特大城市,绵阳一个大城市,德阳等10个中等城市"的平原都市群发展战略,新都区处于中国西部最具活力的成都平原经济圈的核心地带
概况介绍完了,接着来重头戏,旅游,主要景点:宝光寺,升庵桂湖,桂湖公园,泥巴沱,东湖,川西竹海一个一个来,图比较小,见谅。
全国唯一未遭破坏的名刹宝光寺
![](http://www.xindu.gov.cn/lvyou/baoguang/pic/b-01.gif)
![](http://www.xindu.gov.cn/lvyou/baoguang/pic/b-02.gif)
宝光寺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汉族重点寺院之一,一直受到国家的重视和关怀。"文化大革命"期间,各地寺院大多遭破坏,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自派一个团的兵力驻守,宝光寺得以保护而安然无恙。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尉健行、吴邦国、田纪云等先后来寺游览。他们盛赞宝光寺是"新都胜景"、"文物荟萃重地"、"香城宝地"。众多的国际友人和海外佛教界人士也前来观光、旅游、朝拜和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宝光寺占地 10万平方米,规模巨大、气势恢宏,用 400余根大石柱,构成一塔五殿十六院的严谨布局。罗汉堂尤为杰出,建于清咸丰年间,建筑独特,气度非凡,平面为"田"字结构;557尊菩萨、罗汉以及历代祖师塑像,出自清代四川泥塑大师黎广修师徒的巧手,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情趣天成,全身穿金,全国罕见,堪称"东方雕塑艺术瑰宝"。
宝光寺内文物非常丰富,唐代舍利宝塔、梁代玉佛和石雕舍利塔,还有蜀汉章武铜鼎、唐代显庆陶塔、元代金银粉写的《华严经》以及被寺僧称为"寺中三宝"的舍利子、优昙花和贝叶经等。寺藏名家手笔真迹更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有宋微宗、慈禧、竹禅、徐悲鸿、张大千、康有为、赵熙、谢无量等古今书画家近千人的 1000多件稀世之宝。1964年2月,周恩来总理来寺,在鉴赏文物时,特别指出徐悲鸿所画立马图是国内收藏品中最大的一幅,再三叮嘱寺僧务须妥为保存好此幅真迹。
宝光寺以其悠久的历史、宏伟的建筑、庄严多姿的雕塑、清幽恬静的环境以及各种配套服务设施,许多年来,迎来了众多的四方客人,年平均游人数达200余万人次。
具有一塔、五殿、十六院宏追赶建筑规模的宝光寺,自照壁到藏经楼后紫霞山长约100公尺的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山门殿、天王殿、舍利塔、七佛殿、大雄殿和藏经楼。中轴线两侧建有钟鼓楼、伽蓝殿、客堂、极乐堂、祖堂、念佛堂、罗汉堂、禅堂、影堂、戒堂以及东西方丈室。布局严谨,次第有序.
以前在家的时候,一年至少去一次吧,这个寺的门口,有一面强,上面有一个佛,据说在20米远,闭着眼睛,然后往前走,能够摸到佛的话,有好运的哦, 小时候玩过几次。高中有一天下课,从那里过,看到很多车人,警察,后来才知道***来了,早知道就冲进去看热闹了。
升庵桂湖
交加亭
![](http://www.xindu.gov.cn/lvyou/shengan/pic/jiaojiating-l.jpg)
杨柳楼
![](http://www.xindu.gov.cn/lvyou/shengan/pic/yangliulou-l.jpg)
湖心楼
![](http://www.xindu.gov.cn/lvyou/shengan/pic/huxinlou-l.jpg)
观稼台
![](http://www.xindu.gov.cn/lvyou/shengan/pic/guanjiatai-l.jpg)
明清古城墙
![](http://www.xindu.gov.cn/lvyou/shengan/pic/chengqiang02-l.jpg)
坠月楼
![](http://www.xindu.gov.cn/lvyou/shengan/pic/zhuiyuelou-l.jpg)
升庵桂湖为明代文化名人杨升庵的遗迹。面积46500平方米,水域占16300平方米。是一座花木扶疏、楼阁掩映的园林。粉荷凌波,桂蕊飘香,是桂湖独具的特色,也是她留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
杨升庵名慎,字用修,(1488-1559)升庵是其号。生于弘治元年,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棗中了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嘉靖三年(1524),因朝议斗争,被谪戍云南,终身不赦,客死于异乡。
杨升庵流放半生,所到之处,兴教育,结诗社,为西南各兄弟民族文化交融,作出贡献有功于中华民族的成长。
人杰地灵,千古的韵事,动人的诗篇,象征品德才华的荷花桂树,使桂湖成为百代芳躅!
可是,五百年来时过境迁,桂湖也曾经历沧桑:清乾隆时,废湖为田,嘉庆时浚湖为田,道光时大兴土木,建升庵祠,祀升庵像,奠定了今日桂湖的基础。
今日桂湖,又是县文管所所在地,收藏和展出的文物丰富,种类繁多,珍品不少。有新石期时期至明清出土文物,其中画像砖等,赴日、美展出,赢得最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有为人们称道的新都碑林,集苏轼、黄庭坚、杨慎、董其昌、刘墉等宋至清近百名家的碑刻,原件的神韵,真实地现现于碑上,千姿百态以呈趣,龙飞凤舞而生辉,不愧为艺术瑰宝。
桂湖公园
![](http://www.xindu.gov.cn/lvyou/guihu/pic/guihu-1.jpg)
桂湖公园在新都县城西南,与升庵桂湖仅有一座城墙相隔,它是升庵桂湖的扩大和延伸,以是一座自成体系的新建仿古园林。桂湖公园的总体设计,突出了"桂"和"湖"这两个主题。其建筑布局、景点设置与升庵桂湖的风格相协调,与新都古城墙及高踞墙上的城楼(桂湖门,又叫新南门)、坠月楼、问津楼、观稼台等景观相呼应。桂湖公园以四川古典园林传统风格为主,但又不拘一格,博采各地园林之所长,并用强烈的虚实对比和疏密对比手法,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园林风格。
桂湖公园在建造中,根据原有地形地物,包括树木竹林,都加以改造利用,它保留了长达一千米的饮马河(即清源河)。河道及其自然景色,把大片低温地改造成人工湖,将凿湖之土垒成山丘,形成错落有致的岛屿和优美流畅的湖岸线,桂湖公园占地208亩,其中水面82亩。湖上的建筑,吸取国内园林建筑艺术之精华,结构巧妙,工艺精美,楼、阁、亭、榭各式屋面全施以绿色琉璃瓦,平桥、拱桥、曲桥等各式桥梁多采用汉白玉或花岗石,显示了昔日宫廷园苑的豪华气派。桂湖公园年动工兴建,1988年对外开放,1992年初具规模,是镶嵌在四川历史文化名城新都的又一颗的明珠,是展现在成都平原上的又一处山水俱佳、建筑典雅的园林胜境、旅游名区。
这两个公园倒是经常去,现在又不要门票了,每天早上,好多人在公园活动,3年前的暑假,我在公园学打太极,哈哈
名俗实雅泥巴沱
![](http://www.xindu.gov.cn/lvyou/nibatuo/Ly_nbt.jpg)
位于新都城南三公里的毗河南岸,毗河至此迂回成三面环水的半岛,因一个大回水沱面得名。解放前曾是毗河"黄金水道"上一个运输繁忙的重要码头和商品集散地。至下游苟家滩一带盛产鳜鱼(俗名翅泼),饶有唐人所咏"桃花流水鳜鱼肥"的韵味。现发展为毗河生态旅游带一个重要风景区,面积18万平方米,竹林水域各半,以连接成片的茂密竹林,构成"丛林幽趣"的特色景观。悠悠索桥横跨毗河,将南北两岸连成一体。沿河岸建有金岸园。隐篁亭、听流亭、拂柳亭、待鸥亭、观钓亭、望江亭、伴沱楼等,悬挂名人撰书的匾额、楹联,洋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景区毗邻著名的龙门山,为文人雅士登临胜地。宋代贤吏赵 和明代大文学家杨升庵重阳登临,均深爱泥巴沱美丽风光,留下了"澄川秀野如披画"、"朝暮多奇态,草水含灵氲"的传世佳名。这里还有清代外国传教士汪若瑟建立的天主教堂,晨钟暮鼓,更增添了景区几多佳趣。名俗实雅的泥巴沱,是生态旅游观光和水上游乐休闲的好去处。
我高中的时候,开发的旅游景点,有5年多了吧,周末的时候,城里的人喜欢去休养,不过都是打牌去的, 四川人喜欢打牌是出了名的。。。。。。我在这里印象深的就是东西好吃!!!!
唐代园林新繁东湖
![](http://www.xindu.gov.cn/lvyou/donghu/Ly_gh_2.jpg)
新繁东湖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著名宰相李德裕为新繁县令时开凿,是我国有遗迹可考的两处唐代古典人文园林之一。占地1.8万平方米,水面约三分之一。玲成别致,布局谨严,韵味高雅具备了我国古典园林中几乎所有的建筑形式和表现手法。园内有楼台亭阁等清代建筑20余处,掩映于古木名花之间,山水佳绝,风光秀丽,自古有"古蜀名园"之称。
新繁东湖主体建筑怀李堂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清同治年间,平房青瓦,回廊拥挟,外朴内秀,深寓蜀人缅怀唐贤德裕公在川"镇危疆,保境安民",维护国家统一, "会昌之政几致中兴"的历史功绩之美好情愫。园内还有纪念明末清初一门四世六乡贤的"四费祠"和纪念唐李德裕、宋王益(王安石之父)、宋邑人梅挚的"三贤堂"遗址,更显示出东湖文化名园的特色。
千余年来,东湖盛名不衰,历代均为川西名人学士雅集之处,给后人留下了大量诗文、匾联、书画作品。东湖碑林中珍藏大量名家书画作品,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
川西竹海薛家船
![](http://www.xindu.gov.cn/lvyou/zhuhai/ly_xjc.jpg)
位于新都区龙桥乡境内毗河上游,总面积360余亩,除了水塘、鱼池、建筑,竹林占260余亩,翠竹茂密,连接成片,浓荫蔽日,被誉为"川西竹海",为白鹤、画眉、彩蝶、鸣蝉等珍稀动物栖息繁衍的天堂乐土。被水质洁净的毗河和汇入毗河的一条清溪环抱,宛如浮在茫茫水面上的翡翠宝岛。由于生态环境优良,野趣横生,成为四川省珍稀野生动物繁衍救护研究中心。与薛家船隔毗河相对的沈家湾,竹林成片,风光秀丽,景色迷人,不远处的古刹观音寺,保存着清代古典建筑和名人翰墨石刻。园内建有设备完善的餐馆、旅舍、舞厅、茶楼和座座麦草盖顶的小别墅,游人们在这里轻松自在地消闲度假观光。
这两个地方我都没去过......
到网上查查,才知道,原来家里这么多玩的地方,以前一直在家里都不觉得,现在出门在外,想家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11/29/2003 8:15:29 PM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