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温饱问题解决后,眼下最时髦的游戏就是怀旧了,于是我的梦想之一就锁定了追寻儿时记忆的地方――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走进童年就在影片中认识而向往的鲜花盛开的国度,走到了满目阳光的红色朝鲜。
当时光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催来的时候,我们该知道的世界也都知道了,都说这里贫穷,都讲这里是中国60年代的完美再现,尽管我也做了足够的心理准备,但一旦真的踏上这个世界公认的最神秘的国度,禁不住还是被满眼的一块块贫瘠的土地、一畦畦枯黄的庄稼,一幢幢粗糙的村宅、一个个菜色的面容、一群群木然的人群所震动,仅仅穷不是我要描述的,透过很多难究的神秘,复杂的感觉和思考,我直到现在还在疑问:难道这就是我们小时候看到“摘苹果时候”的富庶国度吗?这就是学校图书馆《朝鲜画报》上看到的友好邻邦吗?这就是千里马速度下的伟大朝鲜吗?
我长时间都排遣不掉我由衷的感叹:究竟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使生活在这里和进入这里生活的人陡然会变得神秘兮兮、神经兮兮的了呢?也许正是由于已经久违了和猎奇于这样的感觉,于是才吸引了我们不少的国人前来感受。
鸭绿江边
国庆前夕,我来到了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辽宁丹东,准备在这里出境。报名手续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我只是在深圳随便的在互联网搜索了一下,丹东国际旅行社的报名单就弹了出来,一天后一个工作人员就主动和我联系上了。5张照片2400元,一个星期足以搞掂,出国不用护照,只办个和深圳特区边境证差不多的通行证,上面连个朝鲜文字都没印,却一路放行,这大中国的影响真还了得!
出发之前抽暇,我搭上了鸭绿江边的游船,先体会一下南北江岸两个国家留给我的最初印象。一侧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入夜是万家灯火;一边是稀疏的矮柳掩映着陈旧的民房,丛林缝隙漏出灰色的楼房,有几个高耸的烟囱,路上的人极少,象个沉寂的城市,在整个的灰色调下,鲜红的标语格外的醒目,没有很多光亮,看得见的有几个摇曳而昏黄的灯泡散着电压不足的光晕。用个沈阳来的客人一句实在话讲:这丹东也真够张扬的了,偏偏把好楼都建在江岸,有点显摆。但对岸也太那个了,毕竟是平安北道的省会,国家的3大城市呀,要知道丹东在辽宁也不过排行第五耶,但这里却真的成了繁荣的都会了。
新鲜的第一站
我们是乘坐中国列车在丹东站出发的,驶上了闻名中外的鸭绿江大桥,10分钟左右抵达对岸的朝鲜新义州,守桥卫兵的岗楼很小,但墙上却挂着金家父子的彩色照片,这是我们在这个国家看到的第一个领袖照片,而后就满目皆是了,就连我们换乘的朝鲜列车最中央也悬挂着这样的照片。即使后来到了平壤,晚间透过车窗也可看到民宅简单的陈设中,每户也赫然醒目挂着这样的照片。
在干净而低矮不平的月台上,等候了很久,才开始登上火车并开始了严格的检查,男女人民军各一个查得很仔细,有时还要搜身,我旁边一个长的干瘦干瘦的一个老客让人家认真了半天,看来,缺膘少肉的人尽量少来朝鲜,免得人家把你当成同胞。检查人员手里掂个“探雷器”,满身的划拉一阵,紧接着就第二拨军警上车开箱检查,也不知道是查什么,导游说或许就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在检查什么。
折腾了半晌午,列车终于开了,我们都在感叹朝鲜人的效率真的很慢,其实他也用不着那么快,时间对于他们意义不是很大,就连最高司令官出访俄罗斯都可以在西伯利亚大铁路上拿出半个月的时间逛荡(后来我们在平壤候车大厅内还看到了这事被做成宣传板当成为伟大的壮举),足以见证他们对于效率的理解了。
京义线上
新义州到汉城的铁路叫京义线,目前只到汉城就认为中断了,但人们还是习惯叫他过去的名字。新义州到平壤的旅途和广州到香港的距离差不多,但需要5个多小时,沿途大家最大的担心就是怕停电,因为这个国家能源极其匮乏没有石油,只好使用电力机车和蒸汽机车,但路况很差,年久失修,一路上几乎没有看到养路工人。最有意思的是由于缺电,车过隧道时是没有电灯的,全部摸黑,偏偏汉义线北段又隧道特多,钻了6、7个,一开始漆黑一团的时候,游客还咋呼一阵,钻的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倒是同团武汉来的老郝想入非非,直抱怨座位没有挨个漂亮妹子,否则趁黑暗照脸上啃一口,然后立马恢复姿势,谁找谁去呀,哈!
车上的盒饭是朝方提供的,米饭不错,但副食就实在难咽了:几块非酸非辣的白菜泡菜、几片黑乎乎的肉片(看起来像牛肉),还有几撮干鱼丁,很腥!最好吃的当算两半茶蛋了,配给的一瓶矿泉水还是中国产的娃哈哈。经常听说南北朝鲜的最大差异就是北朝鲜都是山区,所以富不起来,其实山也的确的不少,但适宜耕种的平原或平川还是时而大面积地展现在车窗前。很有趣,都是相同的玉米或水稻,沿途的庄稼和我在丹东沿线所见的庄稼反差很大,朝鲜的这面明显的低矮了许多。
10月正好是收割的季节,稻子开镰的地界儿田边都插着红旗(好多是破旗)只是劳作的人们都看似无精打采,见到火车经过时一般都会停下手里的活计,驻足观望,但不会有挥手的动作,即便你很热情地向他招手。朝鲜的民众是不被允许随意流动的。他们的随意性限制在“所在地”这个范围内,大约就几十公里。出了这个范围,就要上报,得到批准后才可以出行。一路上我们看到的人都是在“走”,直到现在,朝鲜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各式各样的人在不停地走。在狭长的乡间小道上,人们都是用脚在走路,间或有一些自行车。
摸黑过洞
经过很多村镇,也有一些城市,有楼房,大多都不高,几乎全部是银灰色调的,凉台经常可以看到串起来的玉米或是红辣椒挂在上面。我统计了一下,沿线车站共有21个,共停车2次,一个是会车(整个国家都是单行线),另一次时间长点,原因不明,被怀疑是间歇停电。全部车站无论大小(没有很大的)全一个模子:候车室中央悬挂金日成彩色画像,附近有个红色的巨形标语台,类似我们的九龙壁,上面写着“21世纪的太阳金正日将军万岁!”(大家不禁调侃地说:21世纪的太阳应该是祖国的花朵呀,啥时候没经过联合国讨论,换了人呢),站区不远有个高高而纤细的方形纪念碑,后来知道,那是全国每一个村镇都有的永生塔,上书红色大字“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如果再能多点东西的话,一定是矗立的宣传画,工农兵挥巨手的奋勇前进的形象,画面我们有曾相识,但去重温时却感到有点滑稽。
偶尔田野边,树林旁立着漂亮的汉白玉纪念牌,导游告诉我们,那是领袖到过的地方,说的话就被刻在了上面。我敢肯定:那么多碑文,肯定少不了伟大领袖视察途中一时兴起,让乘坐的专列就地停车,下树林子里散步而随便说的一句话被当作最高指示而镌刻在珍贵的汉白玉上的情况。
整个沿途车站的站台尽管多是沙石泥土的,但都打理的一尘不染,清清爽爽。朝鲜人很重面子,也喜欢清洁,即便很差的泥土路,也用鹅卵石整齐的排在路边,刷上白灰作装饰,远远开去黑白分明,很原始却很得体。路边总是栽着高高低低的“扫帚梅”(一种中国东北常见的花)。朝鲜还没有被污染,沿途见不到一个白色污染,好容易发现一个泡沫饭盒,移进再看还是康师傅方便面(这要不是我们大陆人扔的,算我白感叹!),会让人们感到一丝不安。
平壤―朝鲜的天堂
平壤,美丽的都市,宏大开阔,气势恢弘,这里是朝鲜的一个神话,也是朝鲜人民真正向往的地方。难以相信如此贫瘠的国家竟突然平地崛起如此大气的城市。坦率地讲如果简单观其外表,平壤和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相比都毫不逊色。据说是世界上最宽的车站月台干净整洁,气派的雨搭高过北京站的一倍,敞亮而宁静,只有我们的同胞唧唧喳喳,到了国外也把大声喧哗的毛病一同带来。
朝鲜的2名地陪这时出现了,一名少妇,一个男孩。在车站正面广场有接待旅行社派来的大客车在等候。车有日本的还有很多是中国黄海牌的。导游,在朝鲜人里应该是“尖子”,政治上也是根红苗壮的佼佼者,更多的都是官宦子弟,给我们导游的那个男孩,母亲在国家统计机关,老爹则是平壤电视机总厂的副总。开车的司机是典型朝鲜男人的形象,黑瘦的脸,尽职尽则的,他还和我要了一个胶卷,说是他当人民军的儿子回来了,对我们来说一个彩卷不会在意,然而对他则相当于1.5月工资的全部收入了。
穿过大厅的时侯,我一再地环顾四周,倒不是因为这个候车大厅设计得多么巧夺天工,我惊讶大厅内的人群,尽管拥挤,整个大厅却鸦雀无声,只有人们穿着厚厚的涤纶服装相互摩擦时产生的悉悉簌簌的声音,没有孩子哭闹,没有高声谈笑,没有倒票的黄牛,没有任何让我耳鼓为之一振的声音。每个人,如果把他们单独挑出来打量的话,表情都很正常,十分正常,可是奇怪的恰恰是大厅里所有的人,无一例外,他们的表情都是一模一样如同拷贝一样,这是满足了某些精神的向往,缺少了很多欲望之后的公共表情。回国后我也常和我的朋友谈起:你不要以为人家生活在水深火人之中,他们精神已经进入了境界――永远生活在领袖的幸福怀抱里,尽管他们不富裕,或说很穷,但每个国民的精神面貌还真的很不错。这是我所难以揣摩的。
走进平壤
大客车在空旷寂寥的林荫道上飞奔。平壤的人均绿化面积据导游讲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当然,谁也没有相关的资料来加以支持或者反驳,尽管已经深秋,但窗外望去,还真是满眼的绿色,层林尽染。我们有两个导游,一男一女,女的三十来岁,男的20岁。两个人都很文质彬彬,一开始都以为是女的唱主角,后来才发现男的负责全程,汉语不很流畅,是刚刚从旅游学校毕业不久的实习生,而女导则感觉还有其他什么使命。
上车落坐后,导游男孩金银星开口就说:首先让我向各位衷心祝贺中国国庆53周年,引来大家自豪和亲切的掌声。天色有些发暗,十月的平壤气候依旧湿润。车窗外飞快地闪过绿色的树木,整齐划一、做工粗糙、稍显单调的居民楼,路上的军人特别多,没有我们街头唧唧喳喳的嘈杂,也没有我们看惯了的五颜六色的装束,不远处又闪过另一队女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匆匆走上人行天桥。孩子们全都戴着红领巾,只不过比我们小时候戴过的那种似乎要大。
导游男孩继续骄傲的地诉我们:朝鲜是实行的全福利国家,孩子出生、教育和全体人民的医疗都是免费的,如果生病,得到医生的诊断就可以直接取药,也可以住院,所有的一切都不需要钱(但他忘记说很多医院面临着严重的医药短缺问题)。他又神气地说:朝鲜鼓励生育,不象你们中国,一对夫妻只准许要一个孩子。在我们朝鲜,随便生,生育4胎以上,就算英雄母亲了,国家还给予奖励,可以分到很大的房子,尤其是生了男孩儿,他的很多费用都由国家来担负,不需要自己花钱。朝鲜男性偏少使得导游男孩再一次炫耀地讲,我将来结婚就不需要为新娘准备嫁妆,这些由女方家自己准备好了。
大客车越开越快,我们很幸运,因为多花了100元,没有像一般团队住到郊外。我们住在市区但却是一个孤岛,大同江上一个四面环水的美丽小岛。羊角岛饭店是朝鲜最高级别的涉外酒店之一,47层,很气派也很前卫,我们在国内大城市的大酒店里有的设施它也都有,不像人们通常说的灯不亮水断流的,一切都很正常,没有什么不便。很让人奇怪如此封闭的国家,这个酒店竟然有赌场,当然可以光顾的只有外国人,我细心地问了一下,赌场的工作人员都是在丹东招聘的中国少男、少女,这个工作他们认为邪恶,只好找外国人干。下车后导游特别提示一句:我们下榻的酒店已经添加了全朝鲜唯一的一家桑拿和按摩服务,桑那30元,按摩费120元人民币。特别提醒:不接受小费。
我不知道有谁去了,反正我是没去!
气派与神秘
羊角岛是个独立的岛屿异常美丽、恬静,但就是与外界隔绝,很让人不悦,因为我每到一地,放下行李第一件事就是到大街上逛马路,看风土人情,买风味小吃亦或喝些小酒。看来在这里这个愿望怕是落空了。从我下榻的29楼举目下望,整个平壤一揽无余,山青水秀,郁郁葱葱,一弘江水穿城而过,清澈而宁静,不远处群山绵亘,几座山头沾满粉红色的夕照,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加之直刺云天的主题思想塔,气宇轩昂的大铜象这些错落有致的纪念设施,点缀的平壤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彩画。但这个城市的另外一面也会让你过目难忘:色调的单一性,整个城市所有的建筑几乎都是银灰色,至少4天内几乎没有看到其他色调的建筑,人的服饰也是蓝、黑等深色的,穿着最多的就是我们熟悉的最高领导者常穿的便装不便装,夹克不夹克的墨绿色的服装,服装都是化纤的,上面佩带着领袖像章。
走近平壤时你会发现,楼房很多,高楼也不少,但都很粗糙。晚间很黑的时候才可以看到黝黑昏黄的电灯泡子的光亮,偶尔有几盏日光灯,我们玩笑说这肯定是处长以上的官员。首都的路边都是行色匆匆的人,十个就可看到一个是军人,几乎个子没有超过1..70M的,没有胖子,没有白白净净的青年,都是面带菜色行色匆匆。人们在亚运会开幕时看到一群漂亮的朝鲜妹子,就普遍以为那里遍地是靓女呢,凑近朝鲜你才深深的感叹:靓女都躲到哪里去了?其实也不奇怪,你想,连饭都吃不饱的民族,女孩能发育出曲线吗?很多女孩虽然年轻,但个子矮小早早地驼了背,乡村还可见到用头撑着大筐,辛苦劳作的早早失去光鲜的女孩,活脱脱一个亚洲版的吉普塞,令人感叹。
平壤市的主要交通工具是地铁,有轨电车,无轨电车和公共汽车。但由于运行线路和车次太少,到处可见排队等车的长龙。但乘车秩序井然有序,永远是排着一条长龙,大家耐心而礼貌,绝对没有加塞和拥挤的现象,这方面我们国人缺少很多,看到人家良好的秩序我们应该找回些什么。
平壤的街道很宽阔,除了一些大奔、日本车或偶尔看到中国品牌的车辆外,几乎看不到别的车。所有的人都会惊奇:平壤市没有红绿灯。主要的路口都是有英姿飒爽的女交警用夸张的动作挥舞着指挥棒指挥着交通,由于车辆稀少,女交警可以远远的就看见车子,再根据车的拐弯灯朝向,向着那一方向指挥就行了。女交警的确是平壤市区一道亮丽的风景。至于郊外的路口没有也不必要了,毕竟很久也没有一部车辆通过,这与深圳尤其是广州有天壤之别,令人感慨!
凯旋门和中朝友谊塔距离很近,前者是世界上5大凯旋门最高的,比巴黎凯旋门还高出了15米,说是为纪念1945年金日成返回朝鲜而建,高高大大,但有点头重脚轻,倒是蛮气派的,只是我操起闲心替人家担忧起来了:这要像我们现在这样满街是车,这门不成了堵车的瓶径?,毕竟直穿门下的是条著名的大干道千里马大街呀。
中朝友谊塔,1984进行了重新建立,比原来又加高了三米,敦厚而单调,里面有一本册子,上面有志愿军牺牲者的名单。我在那里买了一束鲜花,献给了在异国牺牲我们的前辈们,为他们哀悼! 友谊塔的碑文前导游这样讲:当年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为了打击我们共同的敌人美帝国主义而在这里牺牲了(这话似乎也没毛病,但怎么听着别扭呢)。
万寿台大铜像,纯粹的红铜铸就,从没见过的高大,庄严肃穆,气宇轩昂,有几级台阶是不可以上去的。我们到达时,必须列队让代表购买鲜花,然后鞠躬。这时一队又一队的人群等候瞻仰,有工人模样、有些是大学新生,更多的是人民军(我很惊奇,人民军怎么到处都是呀!)。这时铜像下面,整齐的队列中传来了一个中年男子颂扬领袖的致词声音,他用夸张的声音把嗓门掉起很高,没说上几句,就带出了哭腔,以至后来泣不成声了,这样的场景必须尊重朝鲜国民的习惯,严肃的伫立一边,受着崇尚领袖的熏陶,场景有曾相识,毕竟我们也曾有过那样的岁月。
参观景点我发现这个区域内几乎没有平壤的市民,路线也是规定好的,先听讲解后拍照,时间上也有严格的规定。没有出租车可用。也许你下决心从酒店走到市区,估计还没有出院子,就会被劝回来,理由可能是“天黑,没有路灯,怕您走失” 电视里只有一个频道,放的什么我不说大家也知道,就象咱们以前那些“新闻简报”还有就是俄罗斯红旗歌舞团的演出实况,连放了两天。
次日去开城,也就是著名的“板门店”。
当时光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催来的时候,我们该知道的世界也都知道了,都说这里贫穷,都讲这里是中国60年代的完美再现,尽管我也做了足够的心理准备,但一旦真的踏上这个世界公认的最神秘的国度,禁不住还是被满眼的一块块贫瘠的土地、一畦畦枯黄的庄稼,一幢幢粗糙的村宅、一个个菜色的面容、一群群木然的人群所震动,仅仅穷不是我要描述的,透过很多难究的神秘,复杂的感觉和思考,我直到现在还在疑问:难道这就是我们小时候看到“摘苹果时候”的富庶国度吗?这就是学校图书馆《朝鲜画报》上看到的友好邻邦吗?这就是千里马速度下的伟大朝鲜吗?
我长时间都排遣不掉我由衷的感叹:究竟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使生活在这里和进入这里生活的人陡然会变得神秘兮兮、神经兮兮的了呢?也许正是由于已经久违了和猎奇于这样的感觉,于是才吸引了我们不少的国人前来感受。
鸭绿江边
国庆前夕,我来到了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辽宁丹东,准备在这里出境。报名手续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我只是在深圳随便的在互联网搜索了一下,丹东国际旅行社的报名单就弹了出来,一天后一个工作人员就主动和我联系上了。5张照片2400元,一个星期足以搞掂,出国不用护照,只办个和深圳特区边境证差不多的通行证,上面连个朝鲜文字都没印,却一路放行,这大中国的影响真还了得!
出发之前抽暇,我搭上了鸭绿江边的游船,先体会一下南北江岸两个国家留给我的最初印象。一侧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入夜是万家灯火;一边是稀疏的矮柳掩映着陈旧的民房,丛林缝隙漏出灰色的楼房,有几个高耸的烟囱,路上的人极少,象个沉寂的城市,在整个的灰色调下,鲜红的标语格外的醒目,没有很多光亮,看得见的有几个摇曳而昏黄的灯泡散着电压不足的光晕。用个沈阳来的客人一句实在话讲:这丹东也真够张扬的了,偏偏把好楼都建在江岸,有点显摆。但对岸也太那个了,毕竟是平安北道的省会,国家的3大城市呀,要知道丹东在辽宁也不过排行第五耶,但这里却真的成了繁荣的都会了。
新鲜的第一站
我们是乘坐中国列车在丹东站出发的,驶上了闻名中外的鸭绿江大桥,10分钟左右抵达对岸的朝鲜新义州,守桥卫兵的岗楼很小,但墙上却挂着金家父子的彩色照片,这是我们在这个国家看到的第一个领袖照片,而后就满目皆是了,就连我们换乘的朝鲜列车最中央也悬挂着这样的照片。即使后来到了平壤,晚间透过车窗也可看到民宅简单的陈设中,每户也赫然醒目挂着这样的照片。
在干净而低矮不平的月台上,等候了很久,才开始登上火车并开始了严格的检查,男女人民军各一个查得很仔细,有时还要搜身,我旁边一个长的干瘦干瘦的一个老客让人家认真了半天,看来,缺膘少肉的人尽量少来朝鲜,免得人家把你当成同胞。检查人员手里掂个“探雷器”,满身的划拉一阵,紧接着就第二拨军警上车开箱检查,也不知道是查什么,导游说或许就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在检查什么。
折腾了半晌午,列车终于开了,我们都在感叹朝鲜人的效率真的很慢,其实他也用不着那么快,时间对于他们意义不是很大,就连最高司令官出访俄罗斯都可以在西伯利亚大铁路上拿出半个月的时间逛荡(后来我们在平壤候车大厅内还看到了这事被做成宣传板当成为伟大的壮举),足以见证他们对于效率的理解了。
京义线上
新义州到汉城的铁路叫京义线,目前只到汉城就认为中断了,但人们还是习惯叫他过去的名字。新义州到平壤的旅途和广州到香港的距离差不多,但需要5个多小时,沿途大家最大的担心就是怕停电,因为这个国家能源极其匮乏没有石油,只好使用电力机车和蒸汽机车,但路况很差,年久失修,一路上几乎没有看到养路工人。最有意思的是由于缺电,车过隧道时是没有电灯的,全部摸黑,偏偏汉义线北段又隧道特多,钻了6、7个,一开始漆黑一团的时候,游客还咋呼一阵,钻的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倒是同团武汉来的老郝想入非非,直抱怨座位没有挨个漂亮妹子,否则趁黑暗照脸上啃一口,然后立马恢复姿势,谁找谁去呀,哈!
车上的盒饭是朝方提供的,米饭不错,但副食就实在难咽了:几块非酸非辣的白菜泡菜、几片黑乎乎的肉片(看起来像牛肉),还有几撮干鱼丁,很腥!最好吃的当算两半茶蛋了,配给的一瓶矿泉水还是中国产的娃哈哈。经常听说南北朝鲜的最大差异就是北朝鲜都是山区,所以富不起来,其实山也的确的不少,但适宜耕种的平原或平川还是时而大面积地展现在车窗前。很有趣,都是相同的玉米或水稻,沿途的庄稼和我在丹东沿线所见的庄稼反差很大,朝鲜的这面明显的低矮了许多。
10月正好是收割的季节,稻子开镰的地界儿田边都插着红旗(好多是破旗)只是劳作的人们都看似无精打采,见到火车经过时一般都会停下手里的活计,驻足观望,但不会有挥手的动作,即便你很热情地向他招手。朝鲜的民众是不被允许随意流动的。他们的随意性限制在“所在地”这个范围内,大约就几十公里。出了这个范围,就要上报,得到批准后才可以出行。一路上我们看到的人都是在“走”,直到现在,朝鲜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各式各样的人在不停地走。在狭长的乡间小道上,人们都是用脚在走路,间或有一些自行车。
摸黑过洞
经过很多村镇,也有一些城市,有楼房,大多都不高,几乎全部是银灰色调的,凉台经常可以看到串起来的玉米或是红辣椒挂在上面。我统计了一下,沿线车站共有21个,共停车2次,一个是会车(整个国家都是单行线),另一次时间长点,原因不明,被怀疑是间歇停电。全部车站无论大小(没有很大的)全一个模子:候车室中央悬挂金日成彩色画像,附近有个红色的巨形标语台,类似我们的九龙壁,上面写着“21世纪的太阳金正日将军万岁!”(大家不禁调侃地说:21世纪的太阳应该是祖国的花朵呀,啥时候没经过联合国讨论,换了人呢),站区不远有个高高而纤细的方形纪念碑,后来知道,那是全国每一个村镇都有的永生塔,上书红色大字“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如果再能多点东西的话,一定是矗立的宣传画,工农兵挥巨手的奋勇前进的形象,画面我们有曾相识,但去重温时却感到有点滑稽。
偶尔田野边,树林旁立着漂亮的汉白玉纪念牌,导游告诉我们,那是领袖到过的地方,说的话就被刻在了上面。我敢肯定:那么多碑文,肯定少不了伟大领袖视察途中一时兴起,让乘坐的专列就地停车,下树林子里散步而随便说的一句话被当作最高指示而镌刻在珍贵的汉白玉上的情况。
整个沿途车站的站台尽管多是沙石泥土的,但都打理的一尘不染,清清爽爽。朝鲜人很重面子,也喜欢清洁,即便很差的泥土路,也用鹅卵石整齐的排在路边,刷上白灰作装饰,远远开去黑白分明,很原始却很得体。路边总是栽着高高低低的“扫帚梅”(一种中国东北常见的花)。朝鲜还没有被污染,沿途见不到一个白色污染,好容易发现一个泡沫饭盒,移进再看还是康师傅方便面(这要不是我们大陆人扔的,算我白感叹!),会让人们感到一丝不安。
平壤―朝鲜的天堂
平壤,美丽的都市,宏大开阔,气势恢弘,这里是朝鲜的一个神话,也是朝鲜人民真正向往的地方。难以相信如此贫瘠的国家竟突然平地崛起如此大气的城市。坦率地讲如果简单观其外表,平壤和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相比都毫不逊色。据说是世界上最宽的车站月台干净整洁,气派的雨搭高过北京站的一倍,敞亮而宁静,只有我们的同胞唧唧喳喳,到了国外也把大声喧哗的毛病一同带来。
朝鲜的2名地陪这时出现了,一名少妇,一个男孩。在车站正面广场有接待旅行社派来的大客车在等候。车有日本的还有很多是中国黄海牌的。导游,在朝鲜人里应该是“尖子”,政治上也是根红苗壮的佼佼者,更多的都是官宦子弟,给我们导游的那个男孩,母亲在国家统计机关,老爹则是平壤电视机总厂的副总。开车的司机是典型朝鲜男人的形象,黑瘦的脸,尽职尽则的,他还和我要了一个胶卷,说是他当人民军的儿子回来了,对我们来说一个彩卷不会在意,然而对他则相当于1.5月工资的全部收入了。
穿过大厅的时侯,我一再地环顾四周,倒不是因为这个候车大厅设计得多么巧夺天工,我惊讶大厅内的人群,尽管拥挤,整个大厅却鸦雀无声,只有人们穿着厚厚的涤纶服装相互摩擦时产生的悉悉簌簌的声音,没有孩子哭闹,没有高声谈笑,没有倒票的黄牛,没有任何让我耳鼓为之一振的声音。每个人,如果把他们单独挑出来打量的话,表情都很正常,十分正常,可是奇怪的恰恰是大厅里所有的人,无一例外,他们的表情都是一模一样如同拷贝一样,这是满足了某些精神的向往,缺少了很多欲望之后的公共表情。回国后我也常和我的朋友谈起:你不要以为人家生活在水深火人之中,他们精神已经进入了境界――永远生活在领袖的幸福怀抱里,尽管他们不富裕,或说很穷,但每个国民的精神面貌还真的很不错。这是我所难以揣摩的。
走进平壤
大客车在空旷寂寥的林荫道上飞奔。平壤的人均绿化面积据导游讲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当然,谁也没有相关的资料来加以支持或者反驳,尽管已经深秋,但窗外望去,还真是满眼的绿色,层林尽染。我们有两个导游,一男一女,女的三十来岁,男的20岁。两个人都很文质彬彬,一开始都以为是女的唱主角,后来才发现男的负责全程,汉语不很流畅,是刚刚从旅游学校毕业不久的实习生,而女导则感觉还有其他什么使命。
上车落坐后,导游男孩金银星开口就说:首先让我向各位衷心祝贺中国国庆53周年,引来大家自豪和亲切的掌声。天色有些发暗,十月的平壤气候依旧湿润。车窗外飞快地闪过绿色的树木,整齐划一、做工粗糙、稍显单调的居民楼,路上的军人特别多,没有我们街头唧唧喳喳的嘈杂,也没有我们看惯了的五颜六色的装束,不远处又闪过另一队女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匆匆走上人行天桥。孩子们全都戴着红领巾,只不过比我们小时候戴过的那种似乎要大。
导游男孩继续骄傲的地诉我们:朝鲜是实行的全福利国家,孩子出生、教育和全体人民的医疗都是免费的,如果生病,得到医生的诊断就可以直接取药,也可以住院,所有的一切都不需要钱(但他忘记说很多医院面临着严重的医药短缺问题)。他又神气地说:朝鲜鼓励生育,不象你们中国,一对夫妻只准许要一个孩子。在我们朝鲜,随便生,生育4胎以上,就算英雄母亲了,国家还给予奖励,可以分到很大的房子,尤其是生了男孩儿,他的很多费用都由国家来担负,不需要自己花钱。朝鲜男性偏少使得导游男孩再一次炫耀地讲,我将来结婚就不需要为新娘准备嫁妆,这些由女方家自己准备好了。
大客车越开越快,我们很幸运,因为多花了100元,没有像一般团队住到郊外。我们住在市区但却是一个孤岛,大同江上一个四面环水的美丽小岛。羊角岛饭店是朝鲜最高级别的涉外酒店之一,47层,很气派也很前卫,我们在国内大城市的大酒店里有的设施它也都有,不像人们通常说的灯不亮水断流的,一切都很正常,没有什么不便。很让人奇怪如此封闭的国家,这个酒店竟然有赌场,当然可以光顾的只有外国人,我细心地问了一下,赌场的工作人员都是在丹东招聘的中国少男、少女,这个工作他们认为邪恶,只好找外国人干。下车后导游特别提示一句:我们下榻的酒店已经添加了全朝鲜唯一的一家桑拿和按摩服务,桑那30元,按摩费120元人民币。特别提醒:不接受小费。
我不知道有谁去了,反正我是没去!
气派与神秘
羊角岛是个独立的岛屿异常美丽、恬静,但就是与外界隔绝,很让人不悦,因为我每到一地,放下行李第一件事就是到大街上逛马路,看风土人情,买风味小吃亦或喝些小酒。看来在这里这个愿望怕是落空了。从我下榻的29楼举目下望,整个平壤一揽无余,山青水秀,郁郁葱葱,一弘江水穿城而过,清澈而宁静,不远处群山绵亘,几座山头沾满粉红色的夕照,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加之直刺云天的主题思想塔,气宇轩昂的大铜象这些错落有致的纪念设施,点缀的平壤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彩画。但这个城市的另外一面也会让你过目难忘:色调的单一性,整个城市所有的建筑几乎都是银灰色,至少4天内几乎没有看到其他色调的建筑,人的服饰也是蓝、黑等深色的,穿着最多的就是我们熟悉的最高领导者常穿的便装不便装,夹克不夹克的墨绿色的服装,服装都是化纤的,上面佩带着领袖像章。
走近平壤时你会发现,楼房很多,高楼也不少,但都很粗糙。晚间很黑的时候才可以看到黝黑昏黄的电灯泡子的光亮,偶尔有几盏日光灯,我们玩笑说这肯定是处长以上的官员。首都的路边都是行色匆匆的人,十个就可看到一个是军人,几乎个子没有超过1..70M的,没有胖子,没有白白净净的青年,都是面带菜色行色匆匆。人们在亚运会开幕时看到一群漂亮的朝鲜妹子,就普遍以为那里遍地是靓女呢,凑近朝鲜你才深深的感叹:靓女都躲到哪里去了?其实也不奇怪,你想,连饭都吃不饱的民族,女孩能发育出曲线吗?很多女孩虽然年轻,但个子矮小早早地驼了背,乡村还可见到用头撑着大筐,辛苦劳作的早早失去光鲜的女孩,活脱脱一个亚洲版的吉普塞,令人感叹。
平壤市的主要交通工具是地铁,有轨电车,无轨电车和公共汽车。但由于运行线路和车次太少,到处可见排队等车的长龙。但乘车秩序井然有序,永远是排着一条长龙,大家耐心而礼貌,绝对没有加塞和拥挤的现象,这方面我们国人缺少很多,看到人家良好的秩序我们应该找回些什么。
平壤的街道很宽阔,除了一些大奔、日本车或偶尔看到中国品牌的车辆外,几乎看不到别的车。所有的人都会惊奇:平壤市没有红绿灯。主要的路口都是有英姿飒爽的女交警用夸张的动作挥舞着指挥棒指挥着交通,由于车辆稀少,女交警可以远远的就看见车子,再根据车的拐弯灯朝向,向着那一方向指挥就行了。女交警的确是平壤市区一道亮丽的风景。至于郊外的路口没有也不必要了,毕竟很久也没有一部车辆通过,这与深圳尤其是广州有天壤之别,令人感慨!
凯旋门和中朝友谊塔距离很近,前者是世界上5大凯旋门最高的,比巴黎凯旋门还高出了15米,说是为纪念1945年金日成返回朝鲜而建,高高大大,但有点头重脚轻,倒是蛮气派的,只是我操起闲心替人家担忧起来了:这要像我们现在这样满街是车,这门不成了堵车的瓶径?,毕竟直穿门下的是条著名的大干道千里马大街呀。
中朝友谊塔,1984进行了重新建立,比原来又加高了三米,敦厚而单调,里面有一本册子,上面有志愿军牺牲者的名单。我在那里买了一束鲜花,献给了在异国牺牲我们的前辈们,为他们哀悼! 友谊塔的碑文前导游这样讲:当年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为了打击我们共同的敌人美帝国主义而在这里牺牲了(这话似乎也没毛病,但怎么听着别扭呢)。
万寿台大铜像,纯粹的红铜铸就,从没见过的高大,庄严肃穆,气宇轩昂,有几级台阶是不可以上去的。我们到达时,必须列队让代表购买鲜花,然后鞠躬。这时一队又一队的人群等候瞻仰,有工人模样、有些是大学新生,更多的是人民军(我很惊奇,人民军怎么到处都是呀!)。这时铜像下面,整齐的队列中传来了一个中年男子颂扬领袖的致词声音,他用夸张的声音把嗓门掉起很高,没说上几句,就带出了哭腔,以至后来泣不成声了,这样的场景必须尊重朝鲜国民的习惯,严肃的伫立一边,受着崇尚领袖的熏陶,场景有曾相识,毕竟我们也曾有过那样的岁月。
参观景点我发现这个区域内几乎没有平壤的市民,路线也是规定好的,先听讲解后拍照,时间上也有严格的规定。没有出租车可用。也许你下决心从酒店走到市区,估计还没有出院子,就会被劝回来,理由可能是“天黑,没有路灯,怕您走失” 电视里只有一个频道,放的什么我不说大家也知道,就象咱们以前那些“新闻简报”还有就是俄罗斯红旗歌舞团的演出实况,连放了两天。
次日去开城,也就是著名的“板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