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一+爱奇艺 3/3
茅盾文学奖作品
原著 徐则臣
编剧 赵冬苓
导演 姚晓峰
启蒙影视 出品
属于80-00后的童年记忆+平凡人的北漂创业故事+时代变迁下的大运河
追剧日历终于来了 第一天爱奇艺有四集哦
群像版预告
https://www.youtube.com/embed/qvyMBHHJl68
青春版预告
https://www.youtube.com/embed/SZ42iWyGATw
央一+爱奇艺 3/3
茅盾文学奖作品
原著 徐则臣
编剧 赵冬苓
导演 姚晓峰
启蒙影视 出品
属于80-00后的童年记忆+平凡人的北漂创业故事+时代变迁下的大运河
追剧日历终于来了 第一天爱奇艺有四集哦
群像版预告
青春版预告
先贴最近的一些物料吧
主题曲 周深 消散人潮
不是物件老了 而是我们长大了
央视的质感棒棒的!编剧,摄影指导和美术指导好专业,好用心。
我从23年开始胚胎追这个剧 实话说这个阵容没有一个部分我不喜欢 官宣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的惊喜
徐则臣先生的作品 不多说了 能在茅盾文学奖拥有一席之地 不需要多做描述
赵冬苓老师的警察荣誉 无所畏惧 都是我经常拿出来重温的作品
姚晓峰导演的追风者也是我近两年不多的各种推荐的民国作品
一个把三位主创放在片头第一页的作品 对观众和剧情的尊重可见一斑
美术 音乐 服装 无一不是用心对待作品的好班底
作为群像剧 每一位主演的名字都是耳熟能详的 六个家庭 每一个选角都非常用心 “每个孩子都像他们的爸爸妈妈”
“我们的小院有暖气,心里的暖气”
大运河畔,时代浪潮中的命运交响曲即将奏响,90年代的画卷绘制成运河的脉络,把六户人家连接起来,碰撞出炽热的人生火花。
央视的质感棒棒的!编剧,摄影指导和美术指导好专业,好用心。
newsky 发表于 2025-02-25 21:35
是的!
摄影指导真的太棒了 姚导说要用镜头语言表现出原著作品那种散文感的中式梦核 我觉得摄影老师真的把握住了那种味道
美术更是在运河旁边搭出来了花街小院 时空胶囊一样
还有服装和造型 也是风吹半夏的服装组 真的把那个年代普通人的样貌还原得非常生动 而且几位年轻一代的主演都没有任何外貌包袱 高中时代的造型都像丑小鸭一样 但是真的很符合那个年代的小镇少年
原著作者徐则臣先生曾经专门提过 原著小说有相当一部分清末民初的故事 完全照搬的影视化是非常困难的 他也提到了影视化本身就是二次创作的过程 作为创作者的他 也希望给再创作者足够的空间
今天的定档预告 稍微透露了一点这部分的处理 我有点理解为什么赵冬苓老师把这个作品定义为时代变迁和都市创业为主的类型 拭目以待吧
31 爱奇艺发布了一篇小红书笔记,快来看吧! 😆 Fmw40AayiHsxgY4 😆 http://xhslink.com/a/0lguUfo1Y7C6,复制本条信息,打开【小红书】App查看精彩内容!
俺耐高楼之蘑菇头 发表于 2025-02-25 21:54
看起来很不错欸 好多老戏骨
群像剧 老戏骨云集 王学圻 萨日娜 胡军 李乃文 齐欢 刘威威 没有一张脸不熟悉的🤣
年轻一代也都是很优秀的演员
看到光辉岁月的时候我的dna动了
点名表扬一下北上的宣发 特别活人感
看着很不错,期待一下,去年的小巷人家就很喜欢,现在这个剧年代离我们更近
新的明天 发表于 2025-02-25 23:18看着很不错,期待一下,去年的小巷人家就很喜欢,现在这个剧年代离我们更近
包的!主创团队一半以上都是85-95这一波 年代和地域的细节还原度非常高
虽然赵老师71了但她绝对是28g上网 我前几天在xhs发现了她的账号 网友关于无所畏惧的评论她都实时跟进 真的很尊重观众的观剧体验
周深的这首消散人潮已经循环播放好几天了
虽然主题曲听起来有点虐 但结局不是be 只是用赵老师的原话说 她的笔下“不美化贫穷” 主角团没有金手指 都需要在磨砺中慢慢成长
7 爱奇艺发布了一篇小红书笔记,快来看吧! 😆 WmYSlVATR9zquU9 😆 http://xhslink.com/a/VgvHJFEMDtD6,复制本条信息,打开【小红书】App查看精彩内容!
北上写的完全是普通人的故事
小时候偷瓜 被爸妈追着教训
高中追星 补课 渴望飞出小镇 “挣大钱”
成年后北漂 “我怕被你们落下”
“真的好累” “为什么失败的总是我?”
兜兜转转 “有水的地方都是家乡”
青梅竹马 两小无猜
不管什么时候 都是彼此的信任和依赖
周深的歌很好听
终于要播了,期待
终于要播了,期待
ttbgh 发表于 2025-02-26 01:20
真的 等一年多了
本来以为会是去年 因为是大运河申遗10周年 不过看了赵老师的采访 也并没有说局限于运河本身 更多的是把它作为一个切入点来反映时代变迁的
北上是茅奖里挺好读的一本,结构挺有意思,各个故事在百十年的区间里来来回回,看似独立又藕断丝连。记得书是以群像刻画为主,没有明显的男女主。喜欢从清末到民国的两个马可波罗故事,尤其是弟弟,一个洋鬼子从内到外过成了土著。
北上是茅奖里挺好读的一本,结构挺有意思,各个故事在百十年的区间里来来回回,看似独立又藕断丝连。记得书是以群像刻画为主,没有明显的男女主。喜欢从清末到民国的两个马可波罗故事,尤其是弟弟,一个洋鬼子从内到外过成了土著。
glsxj 发表于 2025-02-26 17:00
确实是群像剧 欧豪和白鹿只是名义上的男女主 赵冬苓编剧老师专门提过戏份其实比较平均
原著这种穿插进行的叙事和民国时期的影视转化都比较有限 徐则臣先生和赵老师采风后觉得还是应该更加侧重于现代部分
运河只是一个切入点 物理上的对传统坚持的一个代入 对京杭运河两岸的人来说是大运河 对另一条河岸的人来说可能是他们的母亲河 对游牧民族可能是草原 对西南地区的人来说可能又是湖泊或者大山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大运河” 每代人都有历经时代变迁还会保留的那一部分传统和坚持 这是我对赵老师那段采访的理解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编辑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