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刷时大家开始关注细节了,各类考据开始了
https://weibo.com/1797547203/4900956422801467
#长月烬明[超话]#
二刷长月发现一个细节
忍不住写点无聊的感悟
大家可能都知道孟子曾提出“浩然之气”。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这所谓的“浩然之气”其实是指一种广大开阔的精神状态。“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即感觉到自己的胸中之气扩展开阔,充满于天地之间,即与万物合而为一。
孟子还说:“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万物皆备于我,即万物与我合而为一,成为一个大我。
而剧中出现的衡阳宗殿内场景里,正面金底黑字的牌匾上写着的是“天地同流”,左右两边所写的是“所过者化,所存者神”。
牌匾上的字都出自《孟子》。
孟子说:“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上下与天地同流,即与天地生成万物的过程相互契合。
后来衍生出一个成语“过化存神”,即圣人所到之处,人民无不被感化,而永远受其精神影响。
这是《长月烬明》的第一集。
这剧中真的有很多前后呼应的地方,我们再来从这个角度看最后一集中澹台烬殉道的结局,也许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古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说:“或许谁都知道,生就是死,而死就是生。”人只有明白自己“有生必有死”的结局,才能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生命的价值,才会决心从庸庸碌碌的世俗沉沦中抽身而出,进行自我筹划。
死意味着肉体的消失,意味着生命结束,但我们究竟应该在何种意义上来理解死作为生命的结束呢?
“结束”在语义学上意指终止或停止,可相对于不同的存在者它又具有不同的存在论意义。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曾用雨、路和画三种存在者来比较“结束”对于它们各自不同的存在论意义。
雨“结束”了意指下雨的现象消失,但路到此“结束”了并不指此路的消失,相反,正是此端的“结束”把它规定为“这一条现成的路”;画家画画时最后一笔的“结束”,不但不意味着这一幅画消失,倒恰好是这一幅画的就绪和完成。
可见,“结束”可以意指一种存在者的消失,也可以意指一种存在者的形成或完成。
我虽然会为这个结局难过,但却坚持这就是澹台烬最好的归宿。正是因为一开始的澹台烬受尽侮辱虐待也想努力的活着,才让最后他直面死的深渊显得那么的震撼。
就像陶渊明在诗中所云: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罗云熙澹台烬# [浮云]#罗云熙长月烬明#
![](https://imgs.huaren.us/jpeg,q30/upload/2023/05/13/29b79818571e4ecb8b21a72a0331e5d4.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