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ndingwithjoy 发表于 2023-02-28 18:55
激动!!!
说出了我的心声!!!
我看了八遍!!!
太喜欢这部电影了🎬!!!!!
叶先生将是我心中永远的白月光!!!!!
pondingwithjoy 发表于 2023-02-28 18:55
激动!!!
说出了我的心声!!!
我看了八遍!!!
太喜欢这部电影了🎬!!!!!
叶先生将是我心中永远的白月光!!!!!
嗯,听说过审时也删改了一些,有可能把中间传递的线去掉了。
林逸轩 发表于 2023-02-28 19:03
有可能。 这里一些细节的省略不影响这条故事线。
非常好的影评
pondingwithjoy 发表于 2023-02-28 18:53
这个subtitle写得真好:
Satisfyingly cerebral....
Masterful Tony Leung
Breakout performance from Wang Yibo...
果然艺术语言是通用语。对美和智慧的欣赏永不衰落。
虽然
但是
再稍稍内敛一点儿
做叶先生的老婆还是挺好的
可惜了!挺漂亮的,还志同道合,关键叶先生还喜欢!!!
不知道从此以后,叶先生会不会再遇到别的爱人可以让他非常喜欢
唉!心疼叶先生一下下!!!
sssunnysun 发表于 2023-02-28 15:49
哈哈哈哈哈哈哈
mm真的是很真情实感为叶先生着想了。
确实,在影片里表现的叶先生所有的失态和无法控制基本都是因为这位未婚妻。哪怕在处决日本人的时候他都是优雅而冷静的。
在一个时间点,我印象里大致是在76号众人等待渡部接听电话,得到了日本军队接管租界的消息之后,叙事就基本是顺叙了。在此之前的拼图,也并不是完全打乱的,彼此有联结的桥梁。比如何主任凝视着日本居沪要人录,下一个镜头,就是公爵大喊:“水”!其实是有提示的。在无名里,程耳是炫技了,但相对以前的作品,也确实是妥协了,我理解为一种折衷的办法。
林逸轩 发表于 2023-02-28 17:14
我觉得,所谓“炫技”,或者程耳风格,更多是一种他的思维方式的反应。当然也许这种思维方式和大多数人并不相同。无名的叙事方式不是时间这一个维度。这就是我在楼里前面几层激动嚎叫过的,无名不是一个平面故事,是一个三维,四维,多维的mind palace. 这才是几刷之后无名带给我最爽最震撼,看别的电影都没有过的感受。
一般来讲,讲故事时间是最明显的链接,所谓因果关系或者前后顺序。但是程耳的mind palace是这样的:
把无名想成一个建筑,如果把它从时间这个维度上拉起来,你会发现其实他的链接和“故事顺序”,不仅仅是时间,而是包括了空间,人物,情感链接,等等更多的维度。他的所谓“打乱时间线" 的剪辑,在其他维度上是一个紧密的链接,比如就说mm在这一层举的这个例子: 前面何主任拿起 “日本在沪要人录”,后面紧跟着就是公爵大喊“水!“ 此处时间顺序,或者时间维度被打破,是为了建立人物维度,链接人物关系。 还有更多的例子,比如前面楼里激烈讨论过的叶生打日本兵,穿插着王坐在家里看醉虾,然后跳回王在小巷里杀了方小姐。这些时间点是错乱的,但以人物心境为维度链接了起来。
每次时间线被打乱都有非常明确的其他维度被建立。 程耳没有一次是刻意,无目的的打乱时间线的。等影片上线我一定要一帧一帧拉片分析!!!!
无名是博纳的三部献礼篇最后一部,另外两部是长津湖和中国医生,无名是定制的献礼片,选程耳导演是因为他对那个年代历史熟。按国内的电影审核,反派角色是不可能做主角的,尤其是这种主旋律历史片。所以基本上从第一张海报出来就知道王一博和梁朝伟的角色是正面的。但在国内播放时,最开始还是很多人直到最后一刻才确认,叶先生的角色是正面的,应该说也是导演悬念的成功吧。我们在北美看时由于不同步放映,各种宣传和路透太多了,对角色已没有悬念。但实际上,最开始北美观影团的影评人看时,他们没有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象,所以他们写出来感觉都是有悬念的。
至于导演叙事手法,这是导演个人风格,见仁见智吧。我个人觉得那段历史中故事其实是很简单,但其中人物都很复杂。导演主要是描述那段历史中的个体选择及他们选择后的结局,所以说是文艺片,更关注的不是故事而是在洪流之中的人。导演只是通过这种叙事手法象拼图一样让观众参与进来去解读、讨论和分析,从而能让更多人关注那段历史和致敬那段历史中的人,就达到无名作为献礼片的目的。国产主旋律片不喊口号不面谱化、不刻意拔高和渲染,而是从个体的角度来关注和演绎,其实在国产片中是很少见到,这一点上导演做得很不错。
浮云散 发表于 2023-02-27 23:48
是的,我请完全没有看过剧透的同事去看,都说自己开始认为叶先生是日本人打手,或是很后面才被何先生策反,或者也是骑墙,几乎无人说叶先生一开始就是gcd的。 更多以为他是一个大时代中迷茫的刀尖舔血找出路的年轻人。你看叶生说 “ 我没有被团结的价值,只有一条道走到黑, 说不定能杀出一条血路” 的时候,多相信他啊! 我是度部我也相信了。那个时代个人那么渺小,能保住自己活下来已经很困难了。
其实不带任何前提去看这个故事,或是猜测制作方的宣传角度,只是去看这个故事的铺陈,是很难有叶生是共产党的猜测的。最后直到浴室戏,我后面全是倒抽冷气的声音。
被剧透了吧,无名国内1月22日就上映了,北美2月17日才开始。从国内第一天很多人的反馈看,无名悬疑效果非常好,一直到卡车笑那里很多人还觉得他是反面角色,叶先生的身份直到最后的最后才能揭露。希望下次无名2上映能和国内同步,惊喜感更好。
爱笑的猫 发表于 2023-02-28 01:46
完全没有被剧透,我还特意躲着这部片子的各种信息。如果你看过这些年的谍战剧,就会知道,以前的谍战剧都是讲一个核心潜伏者,而 “传承”是近期的主题,像《叛逆者》《隐秘而伟大》都是这个路子,一个资深特工带一个年轻特工,或者掩护一个年轻特工上位。这也是为什么我说《无名》的剧本不算十分原创。而且前期就能看出来,叶秘书没有一个杀好人的镜头。渡部枪杀共产党隔壁贫民的那场戏中,叶秘书拿着枪冲了进去,但是并没有开枪。以至于渡部说判断一个人是不是自己的人要看他有没有跟自己一起杀人时,我以为他在质问叶秘书,后来才发现他是说的王队长。
我觉得,所谓“炫技”,或者程耳风格,更多是一种他的思维方式的反应。当然也许这种思维方式和大多数人并不相同。无名的叙事方式不是时间这一个维度。这就是我在楼里前面几层激动嚎叫过的,无名不是一个平面故事,是一个三维,四维,多维的mind palace. 这才是几刷之后无名带给我最爽最震撼,看别的电影都没有过的感受。
一般来讲,讲故事时间是最明显的链接,所谓因果关系或者前后顺序。但是程耳的mind palace是这样的:
把无名想成一个建筑,如果把它从时间这个维度上拉起来,你会发现其实他的链接和“故事顺序”,不仅仅是时间,而是包括了空间,人物,情感链接,等等更多的维度。他的所谓“打乱时间线" 的剪辑,在其他维度上是一个紧密的链接,比如就说mm在这一层举的这个例子: 前面何主任拿起 “日本在沪要人录”,后面紧跟着就是公爵大喊“水!“ 此处时间顺序,或者时间维度被打破,是为了建立人物维度,链接人物关系。 还有更多的例子,比如前面楼里激烈讨论过的叶生打日本兵,穿插着王坐在家里看醉虾,然后跳回王在小巷里杀了方小姐。这些时间点是错乱的,但以人物心境为维度链接了起来。
每次时间线被打乱都有非常明确的其他维度被建立。 程耳没有一次是刻意,无目的的打乱时间线的。等影片上线我一定要一帧一帧拉片分析!!!!
auroraya 发表于 2023-02-28 21:14
说的太对胃口了,等你的拉片分析
完全没有被剧透,我还特意躲着这部片子的各种信息。如果你看过这些年的谍战剧,就会知道,以前的谍战剧都是讲一个核心潜伏者,而 “传承”是近期的主题,像《叛逆者》《隐秘而伟大》都是这个路子,一个资深特工带一个年轻特工,或者掩护一个年轻特工上位。这也是为什么我说《无名》的剧本不算十分原创。而且前期就能看出来,叶秘书没有一个杀好人的镜头。渡部枪杀共产党隔壁贫民的那场戏中,叶秘书拿着枪冲了进去,但是并没有开枪。以至于渡部说判断一个人是不是自己的人要看他有没有跟自己一起杀人时,我以为他在质问叶秘书,后来才发现他是说的王队长。
myshoestring 发表于 2023-02-28 22:01
谍战剧我看的并不少,无名非常非常出色了,我很喜欢
悬念多,讨论度广,尤其是有镜头美学,暴力美学,这是一部具有超级美感的史诗级大片
可能我们关注的重点不同,你感受不到无名是程耳完全原创的,他对历史的考究,严密的逻辑、前后照应,里面的每一处情节经得起推敲
影片前期一开始在浴室叶就割喉杀人了,你怎么知道他杀的就不是好人了呢,除非开了上帝视角
叶跟着渡部去扫荡gcd据点的时候,渡部他们带了炸弹,带了一大群跟班,各种机枪扫射,他一个明面上是类文职级别比较高的,为什么要冲在一群士兵前面呢
怀疑一个人总是有原因的,王队长连这么重要的扫荡行动都不参加,但是叶参加了,你如果是渡部,你先怀疑谁
谍战剧我看的并不少,无名非常非常出色了,我很喜欢
悬念多,讨论度广,尤其是有镜头美学,暴力美学,这是一部具有超级美感的史诗级大片
可能我们关注的重点不同,你感受不到无名是程耳完全原创的,他对历史的考究,严密的逻辑、前后照应,里面的每一处情节经得起推敲
影片前期一开始在浴室叶就割喉杀人了,你怎么知道他杀的就不是好人了呢,除非开了上帝视角
叶跟着渡部去扫荡gcd据点的时候,渡部他们带了炸弹,带了一大群跟班,各种机枪扫射,他一个明面上是类文职级别比较高的,为什么要冲在一群士兵前面呢
怀疑一个人总是有原因的,王队长连这么重要的扫荡行动都不参加,但是叶参加了,你如果是渡部,你先怀疑谁
爱笑的猫 发表于 2023-02-28 22:51
浴室杀人 唐部长说了呀 “昨天被割喉的是我的人”
扫荡GCD据点那场戏,我说的不是那些被炸死的日本兵,是渡部看见被炸据点隔壁的市民在偷看,渡部本人带着人冲进去枪杀平民,而叶秘书也跟着下了车晚了他几步,但没开枪。
我也两刷了这部戏 一直也很喜欢程耳导演 就是因为以前被《罗曼蒂克消亡史》惊艳过 这次特别期待他的作品。但是没有一部作品是绝对完美 毫无瑕疵的 评说本身 也是对作品的尊重。
浴室杀人 唐部长说了呀 “昨天被割喉的是我的人”
扫荡GCD据点那场戏,我说的不是那些被炸死的日本兵,是渡部看见被炸据点隔壁的市民在偷看,渡部本人带着人冲进去枪杀平民,而叶秘书也跟着下了车晚了他几步,但没开枪。
我也两刷了这部戏 一直也很喜欢程耳导演 就是因为以前被《罗曼蒂克消亡史》惊艳过 这次特别期待他的作品。但是没有一部作品是绝对完美 毫无瑕疵的 评说本身 也是对作品的尊重。
myshoestring 发表于 2023-02-28 23:21
唐部长又是共产党,又是国民党,又是汪伪的,三方骑墙,不能确定身份好坏的,随时会变
浴室杀人这里,叶明面上是渡部的打手,是帮助渡部杀人的
你要逻辑分析的话,唐的三种身份全部要分析到的
唐是共党,叶杀的是好人
唐是国民党,叶杀的大概率是好人,那时国共一起抗日是有共识的
唐是汪伪,叶杀的就是坏人
2/3的概率叶杀的是好人,从渡部的角度,叶极大概率是帮自己杀人了
渡部亲自下车拿刀去砍人,这么不理智的行为,很容易伤及自己。你知道为什么吗?是因为公爵死了,公爵他是谁,他是日本首相的儿子。公爵在渡部上任的地方死亡,这么大一口锅盖下来,越来越不受重视,无处发泄。渡部去那里是泄愤的,而叶是陪伴他到最后,一直不离不弃的人,不需要叶做什么,跟着就是最好的支持。而王队长,看见渡部快被抛弃了,已经在琢磨出路了。
冒险传出消息让地下党转移是有可能的。
浴室这个是有比较明确的镜头,先是何主任把包好的点心放进和平浴室的储藏柜,下一个镜头就是陈小姐拿着点心在街上走,所以应该是在这里交接的,不过具体怎么操作,可能还有别人参与?
林逸轩 发表于 2023-02-28 19:02
不认为何放到浴室衣橱里的那份点心就是陈拿的那份。包装一样只是表明是同一个点心店的,这个点心店是何和陈交换情报的地方。
何的那份应该就是正常的点心吧,他去点心店总是要买盒点心才合理啊。后来也看到了,辛亏他买了点心让日本人没抓住把柄
浴室杀人 唐部长说了呀 “昨天被割喉的是我的人”
扫荡GCD据点那场戏,我说的不是那些被炸死的日本兵,是渡部看见被炸据点隔壁的市民在偷看,渡部本人带着人冲进去枪杀平民,而叶秘书也跟着下了车晚了他几步,但没开枪。
我也两刷了这部戏 一直也很喜欢程耳导演 就是因为以前被《罗曼蒂克消亡史》惊艳过 这次特别期待他的作品。但是没有一部作品是绝对完美 毫无瑕疵的 评说本身 也是对作品的尊重。
myshoestring 发表于 2023-02-28 23:21
你这两点讲得挺对的,之前确实不能确定叶是坏的,我几位朋友是到了何叶打斗的时候觉得有些糊涂了,说他们应该不是对头吧。到叶在卡车上挑衅何的时候挺吃惊地说,啊,原来叶是坏的,到浴室对日本人说感谢他的地图的时候又惊呼一下。
回复 955楼的帖子
为了过审真的好不容易。
其实看了几遍之后我的感受是,无论叶先生还是何先生,真正活下来是一个过于美好的幻境。
“面朝港口倒在石阶上” 才是理所当然的结局。
用这样的结局,影片带给人的震撼和回味会更强烈。
所以我也给前面认真对影片提出意见的mm道歉,我太急于维护程耳了。
故事本身的确有可以商讨的地方。
然而,我醉心于程耳讲述故事的方式,以及他的逻辑和美学。
一部电影再好,也不能失去批判的空间。
我还是喜欢现在的结局, 悲剧结局也许艺术性会更强, 但是我这样的老年人受不了
在春节档上映,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导演个人的基调是悲凉的,结局如果和胜利三部曲的主旋律基调不符,做调整也是应该的,毕竟战争结局也是胜利的,就是影片上映宣传基调:隧道尽头终有光。感觉是梁的最后结局有改,所以程耳专程去日本和梁说明改动:https://mp.weixin.qq.com/s/6mHxOQmLr3dWaYWcMkVIVw
“这一点在程耳那里多少得到了证实,他说自己很小的时候,就意识到人生悲凉的本质,「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
他痛恨鸡汤,「因为鸡汤有时候是一种诓骗,你告诉小朋友说,人生真好,是一家糖果店。当ta真正地踏入社会之后,ta发现处处是荆棘,ta会很失落的,你还不如提早跟ta说,人生其实是充满荆棘的。」”
说到结局的悲喜,我觉得有个微调是可以做的,而且效果可能会更好。还有一种可能,也许是被改掉了。
日本人败走后,电影里是一个文秘类型的神秘中年人打开监狱的门放出了何先生,后来叶秘书杀掉渡部后,也是把刀放在了这个神秘中年人身边的桌子上。这个人应该另一名共产党,在一个比较低的位置上,趁乱保护同志,叶秘书除掉渡部后也是通过他向党汇报工作。
但其实何先生活下来不是很合理,他暴露的是他的共产党身份,即使日本人疲于逃命没有处决他,但在国民党接手后他一般会被处死。其实这里,就让国民党处死何先生,但却优待日本战俘,(姜文的《鬼子来了》有个类似的处理,很讽刺)两辆囚车(一辆是载着何先生行刑的,一辆是装着日本战俘去和国民党谈判训练国民党军队的)交错时,叶秘书依然可以挑衅何先生,而且更成立,因为从表面上看叶秘书在那一刻处于相对的优势,而现在电影里是带着手铐的人向一个获得了自由的人挑衅。何先生的死也使得 革命事业的前赴后继更加真实凝重。叶秘书在香港遇到周迅即可——他没有保住自己的爱人,但至少保住了他的。
回复 955楼的帖子
为了过审真的好不容易。
其实看了几遍之后我的感受是,无论叶先生还是何先生,真正活下来是一个过于美好的幻境。
“面朝港口倒在石阶上” 才是理所当然的结局。
用这样的结局,影片带给人的震撼和回味会更强烈。
所以我也给前面认真对影片提出意见的mm道歉,我太急于维护程耳了。
故事本身的确有可以商讨的地方。
然而,我醉心于程耳讲述故事的方式,以及他的逻辑和美学。
一部电影再好,也不能失去批判的空间。
auroraya 发表于 2023-03-01 08:44
过审真是不容易
重拍了20天
改成这样还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程耳的剪辑是厉害的
演员的表演是超乎预期的
逻辑是自洽的,前后是呼应的
期待mm的拉片分析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编辑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