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回复
查看:10万+|回复:201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许尼娜,我找你(半纪实故事)9/18 更新

头像
1操作81 #
头像
81 #
1
21-08-08 20:45操作
只看TAAA分享

mark好多年没看到写那么好的了

头像
1操作82 #
头像
82 #
1
21-08-09 00:23操作
只看TAAA分享

竟然才读到这篇, 勾起无数童年回忆。

lz写得太好了, 请继续。


头像
1操作83 #
头像
83 #
1
21-08-09 01:16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楼主还会继续吗?

勾起了很多我小时候的回忆。

几个儿时放假天天在一起玩的小伙伴,如今也有各自的生活轨迹,再也玩不到以前那样了。唏嘘。

头像
1操作84 #
头像
84 #
1
21-08-09 02:32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楼主还会继续吗?

勾起了很多我小时候的回忆。

几个儿时放假天天在一起玩的小伙伴,如今也有各自的生活轨迹,再也玩不到以前那样了。唏嘘。


missyoungforever 发表于 2021-08-09 01:16

同问,盼更新

头像
1操作85 #
头像
85 #
1
21-08-09 10:32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写得太好了,虽然不是上海的,但是楼主小时候的事情也让我回忆起当年有趣、有情的事情,盼更新啊



头像
1操作86 #
头像
86 #
1
21-08-09 23:35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因为张阿姨答应要来,我们都兴奋得难以自持。那个时代,在真实生活中看到任何一个在电视上的人,都是一个很值得夸耀的事情,哪怕是远远的看一眼,都觉得无比荣耀。所以在电视里看张阿姨的爸爸也是一件特别荣耀的事情。

邻居几个商量了一下,要找一个大一点的房间放电视,可以放好几个凳子,地上也可以坐的,就是蓉儿家里了。几个妈妈去叫了平日里关系比较好的邻居。邻居们又是一轮激动,某个电视演员的女儿要来了,这个热闹一定要凑的。

我自然也是很兴奋,就盼着早点回家,早点吃晚饭,就可以早点看电视了。尼娜放学被体育老师叫住要跟她打乒乓,我只好跟啸正一起回家。他就在我前面几步,回头说两句话,见我要走上去回答,又快步往前面走,拉开几步距离,确保要是我跑上去揍他、他还能跑的掉。两个人一前一后,又走又跑了好一阵。经过新华书店的时候,我见叫不到他回头,就独自进去看了一会儿,店里新出了几本连环画,还有数学练习手册,还有一个漂亮的铅笔盒。今年新华书店出了新的包书纸,但是我觉得没有我妈用挂历包出来的好看。她很擅长手工,能以小孩子的玩具为原材料,做一套结婚的新郎新娘娃娃,很多人都托朋友过来找我妈做。我妈给我包了书,也给海晨哥哥包了。刚包第一本的时候,问他喜不喜欢,海晨哥哥涨红了脸没说什么,既不点头也不摇头。我妈突然一拍脑袋,说:我想什么呢,用花纸给你包,你一个男孩子应该喜欢大海蓝天什么的吧。说着,她拆了包书纸,找了一卷蓝天白云的挂历,一本本给包上。海晨哥哥拿到以后,开心得笑了,认真地放到书包里。

“海晨啊,该给你买个新书包了。星期天带你去挑。”我妈说。隔天,海晨哥哥不声不响从不知道从哪里搬来很多砖头,在我们院子里搭了个鸡棚,把鸡都赶了进去生蛋。又把院子里的泥铲了一遍,插了两支丝瓜秧两支番茄秧和几支葡萄,心疼的我妈不停的说,以后不许做那么多体力活儿了,小孩子家家,不可以的。

 

我从新华书店出来,啸正还在那等我,见我出来了又快走两步。见我懒得再追着他,他突然回头看了我一眼。


“你一会儿要跟我一起去阿昆叔叔那里吗?“

“阿昆叔叔又有新的连环画可以看啦?“我问。

“不是的,他自己画。“

“阿昆叔叔不是画国画的吗?”我不解的问。

“我也不知道,他说毛笔也可以画连环画的。”

“那是不是我们说什么故事他都能画出来?”我跟在啸正后面喳喳叫着。


啸正见我没心没肺的开心,索性站停了,等着我走过去,和我并排站在一起过马路。


阿昆叔叔像是几天没睡一样,满脸胡子,没站直,身材显得越发的矮小黑瘦。见我们来了,赶紧掐了烟头,开大了风扇通风。他的家里还是特别乱,他的饭盒里有两个咸鸭蛋和一个白馒头,见到我们叫我们吃。我说不吃啦,一会儿跟张阿姨一起吃饭。啸正说谁是张阿姨,我很得意地说,是一个演员的女儿,特别漂亮的阿姨,晚上我们要一起看她爸爸演的电视。


“在蓉儿家里,阿昆叔叔,你也来噢。”我说,“那个地下党的电视,你看过伐?”

阿昆毕竟也是一个男生,听到打仗地下党什么的,也是挺兴奋的。他的屋子里没有电视机,应该还没有看过这部片子。

“等我画完就过去看。”他说。

“阿昆叔叔你画什么?”我问。

他蘸了蘸墨汁,嘴角扬起一个笑容,“我用毛笔画红楼梦。”


他屋子里只有一个高凳子,我和啸正就干脆站在他身边看他画。他凝神,轻轻地在纸上落笔,仿佛在诉说一个心事一样的娓娓道,“这是探春,金陵十二钗中的一个女孩子,漂亮大气,识得大体。性格利落,看事通透。”

说着,他勾勒出一张鹅蛋脸庞,又轻轻一拂,点缀了两道目光通透的眼睛,妩媚中带有英气。那髻那簪,在他的笔下活灵活现。


“哇,阿昆叔叔,好漂亮啊。”

“是咯,她是我金陵十二钗里面最喜欢的女孩子。”

“阿昆叔叔,以后是不是在店里就可以看到你的连环画了?”我问。

“啊?”他抬头,“我只是自己喜欢画,不是给出版社画的。我是一个工人。”

“阿昆叔叔,你平时上班是做什么的?”啸正问。

“炼钢厂的,上班要戴面罩的,知道伐?”


我和啸正相互看看,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看着阿昆叔叔画了好几张,我突然想起来晚上要去尼娜家吃饭,赶紧连蹦带跑地说我要去吃饭啦,你们晚上过来看电视哦。


跑到厨房,我不停地催我妈盛饭,而且要少,尽量少,饭少就吃的快,吃完就可以看电视了。按照我爸的话说,我是连广告都看的津津有味的,什么三五牌摆钟、白猫洗洁精,看的特别起劲。


当然,他说的也没错,我们几个小孩子吃完饭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视机,转到上海台,一口气把广告看了好几个广告,看完一个猜下一个是什么,兴致勃勃。在我们后面,大人们逐渐一个一个都进来了,张阿姨还有几个妈妈坐沙发,别人有的自备小板凳,有的拿了一块竹席当垫子坐在地上,一面摇着蒲扇一面相互打招呼,奢侈一点的吃着4分钱一根的棒冰。


一会儿,电视就开始了,大家兴奋的都屏住呼吸。小步妈看到个人就问张阿姨,“那个是你爸吗?噢,不是啊,他是真的长的好看。旁边那个呢?也不是啊?那还好,他是坏人。”

剧情一点点推进,地下党要接头了,大家的心思都集中在电视上了,大概有好几分钟,没有人再去问张阿姨问题。

奸细要把地下党引到仙霞路,那里有国民党的埋伏,会把接头的同志抓起来拷打。我们的心都悬起来了,好人会不会上当呀?千万不要呀。


一个小眼睛、奸头坏脑的男人出现了,三角眼,矮个子,还有点微胖。带着假笑接近了地下党。

“同志,上面命令我带你到仙霞路。”

“仙霞路的地下党都已经得到消息撤退了。你这个叛徒!”说完,正义英俊的地下党工作人员拔出腰间的枪,一枪打过去,为民除掉了那个奸细。


有人拍手叫好,有人松了一口气。


“那个……那个奸细是我爸。”张阿姨轻声说。

霎时间,所有人都不说话了。大家都转头看张阿姨,有的张大了嘴,有的拍手拍到一半、两手停在空中。场面一度尴尬起来。许久,只有电扇吹风的声音。

“就那个矮子?”小步妈不解的问。

“是啊,他总是演反派的。”张阿姨脸都红了。

“会不会搞错啦?你长的那么漂亮,你爸不可能那么难看吧。”蓉儿妈叫起来,“你个子也高,他很矮的呀。”

“他真的是我爸。”张阿姨说完咬着嘴唇,不知道再说什么好了。

“啊,那样的爸生出这样漂亮的女儿,真是没想到……”尼娜妈喃喃道。说实话,那也不知道是在表扬张阿姨还是在骂她爸。

“你是怎么长成那么漂亮的啦?”坐在地上的人里有人问了一句。张阿姨更尴尬了,鼻尖都冒出汗来了。


“张阿姨就是画里走出来的咯。”我说,“阿昆叔叔画里走出来的。他下午刚画了一张”


我的话说完,大家齐刷刷地把脸转向站在门口的阿昆,阿昆的小眼睛瞪的老大,被大家吓了一跳。

“阿昆,你画人家小张了?”

“不是,”阿昆赶紧解释,“也算是,就是我画了一个很漂亮的人物,是……有点像……”

“那你明天拿来看看呀,你把小张画成什么样了。”有人说。

“也奇怪,她跟她爸一点不像。你们画画的人懂是什么道理吗?”又有人说。

“其实,”阿昆手在空中一扬,突然变得很权威起来,“人家演员不难看的。眼角是化妆的,故意画的耷拉下来了,还有头发故意弄的很油的,到弄堂对面理发店吹个头发就完全不一样了。人家就是演的好,演坏人像坏人,演好人看起来肯定又不一样了。”

大家想了想,都开始点头。“是的噢,小张的鼻子跟她爸还是很像的。”

“还有那说话的腔调,”有人补充,“对伐,普通话老标准了。像唱京戏一样的,不是演员说不出来的。”

“哎,是的是的。”大家都点头,“中气十足,字正腔圆。没几个人比得上的。”

“对的,我爸去年评上了国家级演员。”张阿姨说。

大家凹的一声,长舒了一口气,露出了笑容。

“时间不早了,我该回去了。”张阿姨说着站起来。

“啊,小张,这就要回家了?我找个人送送你呀。”尼娜妈说。话还没说完,在座的所有小伙子刷的一下全部站起来,迅速列队,包围在张阿姨周围,每个人都想送她,又没人敢说出口。


张阿姨低头往外走,小伙子们跟在她后面。我们几个小孩也跟着凑热闹,想把张阿姨送到弄堂口。一群人簇拥着推搡着,大家都忘了去拧亮楼道里的灯。借着外面的月光,就看到人头涌动。


“小张呀,”蓉儿妈说,“要么下次叫你爸一起来吃饭。看看我们蓉儿是不是可以推荐下。”

“我回去跟他说。”张阿姨还是那么好听的声音。

“不管他来不来,你要来的噢,我还有电影票要送你。”尼娜妈说。




头像
1操作87 #
头像
87 #
1
21-08-09 23:36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过了一个周末看到这么多回复!大家太好了!我好感动啊会一直更新的!

头像
0操作88 #
头像
88 #
0
21-08-09 23:37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我感觉楼主是不是住愚园路上面 离延安西路国际展览中心不远 离九百也不远
mt.everest 发表于 2021-08-08 20:03

是的!!!

头像
0操作89 #
头像
89 #
0
21-08-09 23:39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羡慕 LZ 有这么美好的童年。很多中国人的童年苦大仇深,需要一辈子来疗伤。


我也找过同学,网上搜索,找到她单位,找到人的。


还有到公安局找人,这个需要关系的,你可以请人找。如果知道此人的父母亲名字,看看此人是否出国


剑舞翻飞 发表于 2021-08-07 22:45

嗯嗯,我托人去找找看。之前找到了她的表妹,但是她表妹说没有她的联系方式。我一直在幻想着我和尼娜再次见面的情景。

头像
0操作90 #
头像
90 #
0
21-08-09 23:40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楼主写的真好,仿佛看到了我的童年。 我也是从小在弄堂里长大的,弄堂里的井,弄堂口的自行车修理铺,过街楼上住着的瘸子,还有我们弄堂里也有叫阿三的人。不过我们的弄堂口有公用电话和国营小吃店,隔壁有南货店,电车终点站。小时候总是拿着粮票和钱去小吃店买生煎锅贴。马路对面有个老虎灶,我外婆总是拿个钢种镬子去老虎灶打豆浆,再顺便在弄堂口的小吃店买2根油条,我最爱的早饭就是油条泡豆浆。 记忆中每天早上的弄堂就是刷马桶的声音,买菜回来的阿姨阿婆的交流声,还有挑着各种塑料盆小日用品来换粮票的吆呼声。 我家是住在底楼的客堂间,前面有个天井,后门进门是公用厨房,4户人家都在这里烧饭,1个水池2个龙头都是合用的。我家楼上住的一户有个漂亮的女儿,当年嫁给了一个香港小开,在锦江饭店结婚请客,我还跟着去吃了喜酒。这个阿姨后来回上海探亲都会给我们小孩子带很多上海买不到的糖果巧克力,大家都喜欢围绕着她问长问短羡慕不已。最后一次见到这个阿姨,是房子快要动迁的时候,阿姨漂亮不再,已然一个大妈的憔悴模样,很多老邻居都买了新公房搬出去了,大家都忙着赚钱,香港对于我们也不再是什么很遥远和神秘的地方了。 我很多同学住在弄堂,最要好的2个,有一个全家3口人住一个几平米亭子间,另一个是从门进去从底楼客堂到三楼天台都是她家的,据她说,原本那一片整栋楼都是她爷爷家的,所以还给了她家多几间房。
zydd119 发表于 2021-08-08 04:00

真的好相似的故事呀

头像
1操作91 #
头像
91 #
1
21-08-10 00:05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寫得真好,我很小的時候去過一次上海,就住在市西中學那里,我去過的少年宮不知道是不是樓主說的少年宮,時間太久都忘記了

头像
1操作92 #
头像
92 #
1
21-08-10 00:21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楼主写的真好, 那天还跟孩子解释啥是油条,用一根筷子戳着去买油条当早餐,也不确定他听懂没有

头像
1操作93 #
头像
93 #
1
21-08-10 08:16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楼主描写得非常生动,老上海邻里之间的人情味十足活灵活现,好看!


那个年代的日子真的很平静,不像现在的人一天到晚比来比去,钱虽然多了,烦恼增加更多。


我们也找到过小学老同学,如果知道她父母的单位可以去退管会或同事打听一下,去派出所查也是一条路子。

头像
0操作94 #
头像
94 #
0
21-08-10 09:51操作
只看TAAA分享

mark...............

头像
1操作95 #
头像
95 #
1
21-08-10 13:44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满满的回忆,写得真好
头像
1操作96 #
头像
96 #
1
21-08-10 15:39操作
只看TAAA分享

谢谢楼主的分享。 写的真好。国内要找人,只要有出生年月和姓名,国内公安局特别是市局有关系的话查一下几分钟的事情。实在没有关系,就去你们原来户口所在地的警署,看看能不能找民警帮忙。如果要找的人出国了,那就难说了。不过如果是在美国,其实找人也是容易的。

头像
1操作97 #
头像
97 #
1
21-08-10 15:40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啊,你们真好!


我更着更着以为没人看了,毕竟既不狗血也年代相去久远,有点不太敢再写了。有人看我就一定会继续写。


真诚的小majia 发表于 2021-02-07 19:01

写吧,写完了可以多发几个论坛。相信很多人愿意看的。

头像
0操作98 #
头像
98 #
0
21-08-14 14:32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另外一张电影票送给谁,让几个妈妈伤透了脑筋。小张又漂亮又温柔大方,弄堂里的几个单身青年都有点配不上她。不是愣头愣脑就是拿不出手,选了一圈都没个中意的。

 

“你说,小张自己家里会不会也在忙着跟她张罗对象呀?”小步妈说。

 

几个妈把各家刚买到的菜都拿在篮子里,院子里围着坐成一圈,剥毛豆的剥毛豆,摘豆角的摘豆角,手里忙着嘴上也不停。

 

“这个难说的,人家爸爸是演员,关系多着呢。”蓉儿妈说。蓉儿的妈于中年妇女们而言,还是看得出些许标致的,瓜子脸高鼻梁,但是岁月又有些依仗不住。在没有冰箱和洗衣机的年代,“买汰烧”是所有人生活的重心,5点钟起床去菜场买菜,然后上班,回家做饭,洗碗,想着剩菜怎么办,倒掉舍不得,搭个罩子放在凉快的地方说不定明天还能吃剩菜。天气好的时候洗衣服,晒被子。没有人能逃过买汰烧定律,蓉儿的妈也不行。往日的标致已经被磨成邻家大嫂的彪悍,手脚麻利,尖嘴利齿。

 

“真要那样蛮可惜咯,”尼娜妈说,“我倒不是要吃她十八个蹄膀,就是觉得小张挺好的,要是做媒做成功了,我们也算她半个亲戚,是伐。”(上海风俗的说法啊是新人要请媒人吃十八个蹄膀,意思是奉为上宾。)

“要是小张成了亲戚,那他们那边什么电视演员了,越剧演员了,都可以搭上关系了噢,我到厂里跟人说话就老有面子了。”小步妈说着,拿着剪刀剪螺丝,一会儿功夫剪了一小堆。

螺丝本不是个下饭的菜,据说是配小酒才是真美味。但是上海人很少喝酒,逢年过节也只是一杯啤酒而已,几乎看不到烈酒。所以夏天餐桌上的螺丝就是一道零食一样的菜,烘托气氛。然而小步家却不一样,小步的爸很能喝酒,如果不上班就喜欢喝老酒,隔着院子都能闻到绍兴酒或者白酒的味道。小步妈经常做螺丝。

“小张看上去还是蛮有自己的主意的噢。”我妈摘着米苋说,“别说家里给她介绍了,就她的工作,报幕员,追求她的小伙子不知道有多少了。她现在还一个人,说明人家有自己的标准。”

 

我妈说的是肺腑之言。她前段时间给两个熟人做媒,一个能说会道的女生和一个踏实能干的男生,看上去挺合适的,谁知道两个约了一次就不见面了。我妈以为是女方不想继续,一问之下是男方不想继续。再追问,原本老给我家拿兑换券的男生说,那女生不说话!我妈很是不解,说人家话多的每次在我家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听到我直打哈欠啊。男生说哪里呀,她说的都是瞎七搭八的话。他平时一起玩的都是一群很时髦的小青年,聊的是泰戈尔,唱片机里放的是圆舞曲;那个平时叨不叨、叨不叨的女生到了这种场面一个字都插不上话,在那里像木鸡一样坐了一个下午。“她要是跟我朋友合不来,我是没法再带她出去的。”男生加了一句。

我妈后来就知道,做媒这个事情吧,不是你觉得人家合适就行的,关键是你要知道别人想要的对象是什么样子。

 

“那你说什么标准呀?”蓉儿妈用胳膊肘撞了一下我妈,“香港老板,还是侨眷?香港人么,我倒是还可以想想办法托人问问看,侨眷就不认识了。”

“你们阁楼的那个图书馆做事的桥其不是侨眷吗?”尼娜妈问。

“假侨眷,跟我们家一样,只知道外国有亲戚,但是亲戚不来找我们,想来想去就像做梦一样。”蓉儿妈麻利地摘着长豇豆。“后弄堂的阿福还是个外国人呢,高鼻子蓝眼睛,大家都知道他父母是外国人,但还不是跟别人一样在棉纺厂当工人,一到夏天就赤膊打井水。”

话说完,大家笑了。

阿福是个壮实的蓝眼睛黄头发的外国人,一口上海话,跟弄堂里的任何人一样。穿着拖鞋去隔壁打2分钱的冰水,早上拿个筷子穿着三根油条、另外一个手端着一个搪瓷杯的豆浆,见到大家就“阿婆”“阿嫂”地打招呼。老婆是上海人,女儿满头卷发满脸雀斑,就是个外国小孩,比我们大,不跟我们一起玩。

谁家的爸爸,也许蓉儿也许尼娜的爸,反正按奈不住的时候,问过他一次身世。阿福很无所谓的摆摆手,“不晓得,不知道父母在哪里。”聊多了,阿福说是在大使馆门口被中国父母捡到的,领回去养,所有的信息就是一个篮子和当时穿的衣服,也没纸条。大家觉得他是俄罗斯后裔,他说不是,应该是美国后裔,不过也不确定。谁晓得呢,说不定当时他父母逃走的时候兵荒马乱不当心把他落下了,也说不定是知道养不活他所以特意留下他等个好人家。

以前领养的情况都还是挺多的,很多人家都送走过孩子或者领养了不是亲生的孩子,所以人生是两次投胎,生下来投一次,领养的时候再投一次。

然而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国外的亲戚回来,就是又一次投胎。

80年代初,随着开放国门的政策,很多人归侨,也有很多人从海外回到国内寻找自己的家人。因为侨办的牵线搭桥,一批人从海外回到中国与家人团聚,落实政策,引发了一些列的悲欢离合,也引发了那些侨眷的人生巨变。比如阁楼的桥其就是。

 

头像
0操作99 #
头像
99 #
0
21-08-14 14:36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楼主描写得非常生动,老上海邻里之间的人情味十足活灵活现,好看!


那个年代的日子真的很平静,不像现在的人一天到晚比来比去,钱虽然多了,烦恼增加更多。


我们也找到过小学老同学,如果知道她父母的单位可以去退管会或同事打听一下,去派出所查也是一条路子。


蓝猫2018 发表于 2021-08-10 08:16

这么一说,派出所的确啊,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了,跑次派出所至少能问出点什么

头像
0操作100 #
头像
100 #
0
21-08-14 14:38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谢谢楼主的分享。 写的真好。国内要找人,只要有出生年月和姓名,国内公安局特别是市局有关系的话查一下几分钟的事情。实在没有关系,就去你们原来户口所在地的警署,看看能不能找民警帮忙。如果要找的人出国了,那就难说了。不过如果是在美国,其实找人也是容易的。


bodysoul 发表于 2021-08-10 15:39

我知道她还在国内,她叔叔跟我说起过她,但就是不肯给联系方式。因为她叔叔跟她家合不来,也是房子的问题。派出所可能就是唯一的办法了。

发帖回复
查看:143301|回复:201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