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新大陆的移民,也许多少会有些文化上精神上的失落感,游离于两种不同的文化之间,徒生出“边缘人”的无奈;而在全球高科技的重镇-美国矽(硅)谷,设若没有理工科技的背景,那“边缘人”的尴尬与困惑也便更多更浓了。
不过文化毕竟是一根纽带,可以冲破暂时的隔膜,可以联系差异的理解与认同,可以在拉扯碰撞中获得新的感受与憧憬。我身为一个矽(硅)谷“边缘人”,这些年来也凭借这根文化纽带,慢慢地认识社会了解现实,慢慢地在不同文化的窗口观察到一些不无有趣而又有启迪意义的现象,也慢慢地淡化了些许无奈及困惑。阅读的人生和人生的写作因此平添新鲜的生命。
文化作为社会特质、民族特性的反映,往往有其主动的、顽强的、独特的表现,并被人们主动或被动地接受、主动或被动地排斥;仅有数百年历史的美国文化与悠悠五千年的华夏文化间的对比、交流似乎不是容易的,而美国文化、次文化对美国社会美国人乃至全世界的影响与冲击则是显而易见的。美国文化的这些社会表现及与此相关的人和事,是我一直有兴趣了解的,继而有所感有所思形诸文字,也就成了收在这个集子里的一些篇什。另一方面,东西半球风骨迥异的山水风光人文景观也都始终深得我心,行脚匆匆之余,也会记所游记所观记所感,加上移民生涯的一些杂记,一并收在这里权当我这些年心迹的留痕。
从宽泛的意义上看,矽(硅)谷有没有文化也是许多“边缘人”的困惑,不过笔者倾向于乐观的理解,不仅矽(硅)谷的高科技本身便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包括众多移民在内的矽(硅)谷人也在创造并发展着崭新的积极的文化,丰富了美国文化的多元化特质。立足于美国矽(硅)谷面向全球华文读者的瀛舟出版社,一开始就肩负着传承文化的使命,她本身的成长就是一个文化的奇迹。有识之士评说道:这三四年间,眼看着INTERNET达康(.COM)公司的潮涌潮落,多少网路豪杰销声匿迹了,瀛舟出版社却昂然壮大了。这个形象的对比为她创造的文化奇迹作了注解,证明了文化的顽强的生命力,也带给新大陆移民多少欣慰多少希望。
正是在为瀛舟出版社几年来的成长感叹之际,在惊讶她出版了不少好书之际,我生出了想把敝帚自珍的一些文字结集的愿望,并不无唐突地向瀛舟联系,很快得到赵慧娟社长等的回音,并决定签约出版。在重新整理、推敲自己这些芜杂的文字时,自知结集付梓后,恐怕很难像于梨华等名家名作那样为瀛舟争光,一刹那间还起了暂缓结集待“成熟”之后再精选的念头;但学无止境,我的文字怕也永远没有真正“成熟”的时候,又想到瀛舟出版的书将同时在美国、台湾两地发行的“诱惑”,这既是自己在美国出版的第一本书,还因此有机会与宝岛的读者以文会友,也就不揣浅陋把文稿重新整理送交瀛舟了。
笔者有生之年想要亲睹宝岛风貌并一览台湾文化的愿望,虽然还有待来日实现,但凭借瀛舟的“摆渡”,能以文字先一步去结识台湾的读者朋友,也真是人生有缘的幸事。为此衷心感念来自台湾的瀛舟出版家们,是她们对移民文化创作的扶持和厚爱,使自己最终有勇气也有机会整理成这本浅薄的集子。
我引为亦师亦友的著名作家、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会长喻丽清牺牲她许多宝贵的写作时间,慨允为我这本集子作序并诸多鼓励,她的评价客观而敏锐,一下子点出我为文理大于情之弊,我是折服的,也曾意识到这一点想改进而又力不逮,留待日后有所长进才好。她称我笔下没有乡愁的包袱和文化差异的冲击,则令我反省,这其实主要是她和不少台湾早期留学生的笔杆子早就把那种种乡愁与冲击之情状写透了,我无法超越也就干脆不涉猎罢了;另一方面,我对人生也持比较乐观的态度,写作起来难免“报喜不报忧”的倾向,又造成过犹不及的遗憾,这在今后写作中倒需要适当的弥补。“感情才比较重要”,喻丽清的话从文学的角度为我的写作导航,我是很感慨的。也期盼更多文章高手给我种种“点穴”般的意见和启示,则幸甚。1500
☆☆☆(《世纪之吻》随笔集由美国瀛舟出版社今夏出版)阙维杭文
不过文化毕竟是一根纽带,可以冲破暂时的隔膜,可以联系差异的理解与认同,可以在拉扯碰撞中获得新的感受与憧憬。我身为一个矽(硅)谷“边缘人”,这些年来也凭借这根文化纽带,慢慢地认识社会了解现实,慢慢地在不同文化的窗口观察到一些不无有趣而又有启迪意义的现象,也慢慢地淡化了些许无奈及困惑。阅读的人生和人生的写作因此平添新鲜的生命。
文化作为社会特质、民族特性的反映,往往有其主动的、顽强的、独特的表现,并被人们主动或被动地接受、主动或被动地排斥;仅有数百年历史的美国文化与悠悠五千年的华夏文化间的对比、交流似乎不是容易的,而美国文化、次文化对美国社会美国人乃至全世界的影响与冲击则是显而易见的。美国文化的这些社会表现及与此相关的人和事,是我一直有兴趣了解的,继而有所感有所思形诸文字,也就成了收在这个集子里的一些篇什。另一方面,东西半球风骨迥异的山水风光人文景观也都始终深得我心,行脚匆匆之余,也会记所游记所观记所感,加上移民生涯的一些杂记,一并收在这里权当我这些年心迹的留痕。
从宽泛的意义上看,矽(硅)谷有没有文化也是许多“边缘人”的困惑,不过笔者倾向于乐观的理解,不仅矽(硅)谷的高科技本身便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包括众多移民在内的矽(硅)谷人也在创造并发展着崭新的积极的文化,丰富了美国文化的多元化特质。立足于美国矽(硅)谷面向全球华文读者的瀛舟出版社,一开始就肩负着传承文化的使命,她本身的成长就是一个文化的奇迹。有识之士评说道:这三四年间,眼看着INTERNET达康(.COM)公司的潮涌潮落,多少网路豪杰销声匿迹了,瀛舟出版社却昂然壮大了。这个形象的对比为她创造的文化奇迹作了注解,证明了文化的顽强的生命力,也带给新大陆移民多少欣慰多少希望。
正是在为瀛舟出版社几年来的成长感叹之际,在惊讶她出版了不少好书之际,我生出了想把敝帚自珍的一些文字结集的愿望,并不无唐突地向瀛舟联系,很快得到赵慧娟社长等的回音,并决定签约出版。在重新整理、推敲自己这些芜杂的文字时,自知结集付梓后,恐怕很难像于梨华等名家名作那样为瀛舟争光,一刹那间还起了暂缓结集待“成熟”之后再精选的念头;但学无止境,我的文字怕也永远没有真正“成熟”的时候,又想到瀛舟出版的书将同时在美国、台湾两地发行的“诱惑”,这既是自己在美国出版的第一本书,还因此有机会与宝岛的读者以文会友,也就不揣浅陋把文稿重新整理送交瀛舟了。
笔者有生之年想要亲睹宝岛风貌并一览台湾文化的愿望,虽然还有待来日实现,但凭借瀛舟的“摆渡”,能以文字先一步去结识台湾的读者朋友,也真是人生有缘的幸事。为此衷心感念来自台湾的瀛舟出版家们,是她们对移民文化创作的扶持和厚爱,使自己最终有勇气也有机会整理成这本浅薄的集子。
我引为亦师亦友的著名作家、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会长喻丽清牺牲她许多宝贵的写作时间,慨允为我这本集子作序并诸多鼓励,她的评价客观而敏锐,一下子点出我为文理大于情之弊,我是折服的,也曾意识到这一点想改进而又力不逮,留待日后有所长进才好。她称我笔下没有乡愁的包袱和文化差异的冲击,则令我反省,这其实主要是她和不少台湾早期留学生的笔杆子早就把那种种乡愁与冲击之情状写透了,我无法超越也就干脆不涉猎罢了;另一方面,我对人生也持比较乐观的态度,写作起来难免“报喜不报忧”的倾向,又造成过犹不及的遗憾,这在今后写作中倒需要适当的弥补。“感情才比较重要”,喻丽清的话从文学的角度为我的写作导航,我是很感慨的。也期盼更多文章高手给我种种“点穴”般的意见和启示,则幸甚。1500
☆☆☆(《世纪之吻》随笔集由美国瀛舟出版社今夏出版)阙维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