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中的一只青花,是某拍卖公司的展示拍品,式样古朴,我有意竞拍。但有人说是乾隆时物,有人说是晚清时物,亦有人说是新制的“高仿”瓷,各执一词,把我的思路打乱了。我想请教有关部门专家,能给我一个确切的年代结论。
读者介欣
介欣先生:
受编辑的委托,我实地去看了那只瓶,器型很大,可以谓之罇即:青花竹节形双耳缠枝莲暗八宝盖碗罇。高50厘米,径围45厘米,口径22厘米,底径30厘米。撇口圈足,状似茶盖碗,古朴厚重,颈稍长,两侧带竹节状双耳。
该罇的青花发色鲜艳夺目稳定,无有晕散,工绘精细,的青花绘制自上而下分为九层,口沿处是海水纹,之后依次缠枝莲,斜方格纹间梅花;回纹;环肠纹间方胜;倒卷海浪纹;暗八宝纹(轮,螺、伞、盖、花、罐、鱼、肠)和缠枝莲纹,变形莲瓣纹;连环如意纹。其主体纹饰是缠枝莲和暗八宝,因此该罇带有佛教的色彩与风格。
在缠枝莲和莲叶的青花色彩浓淡的绘制上选用单线勾勒蓝白相间富有层次和变化,比之传统的平涂法更上了一台阶。在该罇的第二层和第三层之间有竹节形的双耳附于其上,亦绘有青花。在这青花绘制的九层花纹之间有的蓝地白花,有的白地蓝花,彼此参差变化,其规律是凡复杂狭花纹用细笔绘制蓝地白花,反之用笔稍粗大块面图案,以用白地蓝花,这种在绘画上计白当黑的手法在此罇上得当到了妥贴的应用。
该罇白釉底无款,釉色白净无暇,为粉白釉,身上绘制青花的白釉则是青白釉。
罇颈内车制的旋痕清晰可辨,痕迹宽且有力度,同时伸手至罇的内侧可摸到双耳下罇口与罇身的接痕,可见该罇是分两次制作,然后接合而成的。
总之该罇的造型古朴厚重,图案画工精湛,青花总体发色鲜艳,白釉细密,我认为是一件清代中晚期(约道光)的古玩艺术品,不是现代“高仿”之物。
清代乾隆间亦有与之大致相同的青花缠枝莲双耳盖碗,所不同的是:1、乾隆的颈稍长,双耳是直耳,而不是竹节耳,直耳上绘制的是青花海水纹,而不是竹叶纹。
2、乾隆时罇的青花绘制更精细,纹饰密度亦更高,如缠枝莲花的花朵,乾隆时的花朵花瓣繁密,有重叠感,底部的变形莲瓣纹丰满有层次和立体感。海水纹呈重叠的弧形,而不是圈形。
3、乾隆时青花浓淡相间,浓有厚度,淡则不露底(接近白釉的底色),相比该罇青花淡绘处有露底现象。同时比之乾隆时的白釉亦显得松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