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佳令暑气消,灯下静心赏藏品,内有魏绍昌兄生前惠赠之“姚水娟诞辰八十周年纪念品”一封,内有梅兰芳大师67年前题赠当年越剧皇后姚水娟的直条一幅(见图),其书行楷谐韵,雍容中矩,劲秀峭拔,柔中藏刚,一如其人,十分珍贵。这幅墨宝不禁勾起我对姚水娟其人其事的忆念。
姚水娟(1916——1976)原名文贤,浙江嵊县(今嵊州)人,家贫,15岁入后山镇白佛堂创办的群英凤舞台科班学戏,16岁出科,擅演花旦,亦能反串小生、武生。1938年1月31日(戊寅春节)初来上海献艺,以演《西施》、《沉香扇》、《泪洒相思地》等剧名闻遐迩,尤以反映巾帼英雄抵抗民族侵略的《花木兰》一剧引起轰动。电台播讲故事,《戏报》、《梨园世界》出版特刊,英文《大陆报》亦刊登剧照与介绍,随后又出版《姚水娟专集》,内有梅兰芳、黄桂秋、卜万苍、严独鹤、周瘦鹃、马徐维邦等各界名流题词,又有剧照、诗词、书画等,图文双美,印刷精致。当时流传一种说法:上海抗战时期的影剧界升起了三颗光芒四射的大明星,一颗是话剧界的石挥,一颗是电影界的李丽华,还有一颗,就是越剧界的姚水娟。抗战胜利后,姚移居杭州,因丈夫远离,独力抚养一对女儿。1951年春参加浙江越剧团后东山再起,曾参加浙江省与华东区两次会演,均荣获一等奖,被选为人民代表,出任浙江省文联执委与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摘帽后,在金采风、陈少春主演的越剧彩色戏曲片《碧玉簪》中饰演李夫人。“文革”中罹难,与京剧武生泰斗盖叫天、国画大师潘天寿,并列为浙江文艺界三大重点批判对象,惨遭迫害。1976年12月10日(丙辰十月廿)因患卵巢癌在医院羽化登仙,值得欣幸的是在她告别人生之前的两个多月,传来了“四人帮”覆灭的大快人心的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