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功治藤印
我国印章材质可谓多矣,有金、银、铜、玉、石、木、瓷等诸种印章,少见有用藤(一种植物名)作印材的。抗战期间,魏建功先生在云南却慧眼识物,以藤治印,精雕细刻,古艺新趣,在印史上留下一段佳话。

魏建功先生(1901-1980),江苏海安人,字天行,别号山鬼;是我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主编《新华字典》、主持制订《简化字总表》,北大中文系教授,曾任北大副校长。魏建功先生所著文学作品,署名天行山鬼,系字和别号连用,显得古怪别致。

魏建功先生从事教育五十多年,著述等身,桃李满天下,执教鞭之余,亦喜书法治印。建功先生古文字学识渊博,举凡殷商甲骨、两周金文、秦篆汉隶、魏碑晋书以至唐宋元明清名家书体,均研究揣摩,识其神韵。建功先生治印,师从王福庵、马叔平名家,落刀干脆、布局得宜,看似古拙简单,实则功力深厚。

1939年7月7日,云南昆明西南联大的教授举办书法义卖活动,支援抗日前线将士,主持者为关晓玲先生。建功先生积极参加,他发现当地的一种南诏白藤手杖,切割成小段,可用作印材,效果也好。于是,建功先生以藤作材,刻了100方藤印章,拿到义卖会上,求购者十分踊跃,100方藤印章全部卖光。建功先生又刻了17方,使义卖会上卖出的藤印章总数达到117方。这117方藤印章的印文,义卖前先由吴晓玲先生一一拓下,编辑成《义卖藤印谱》十部,其中九部邮寄北平(今北京)装裱,想不到这九部《义卖藤印谱》竟会全部失落于昆明邮局。硕果仅剩的一部,由魏建功先生作序文,详细记述了义卖活动的经过。丛碧(即张伯驹)先生亦提笔在《义卖藤印谱》上题写七绝两首,其一为:“不须砍作邛竹杖,直为摩成汉殿砖。钤入丹青画图里,苍茫犹带五溪烟。”

上世纪八十年代,著名女作家冰心老人还对人提及藤印章,称赞魏建功先生治印“不拘一体,富于书卷气”。冰心老人晚年应约作文,上面钤盖的冰心二字印文章,就是建功先生当年义卖时为冰心刻的藤印章,由此可知藤印章历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天挺毅生

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