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被这些术语迷惑到,
其实一点都不复杂,简单得很。:)
谜底文字与字数不变,作顺序上的移动变化:
(1)秋千(转珠、颉颃、千秋)
用法:两字对调(12→21)
举例:举国欢腾 地名一 乐都
读成:“都乐”。举国欢腾是“都乐”对调过来即乐都。
垓下兵败 数学名词一 负项
项别指项羽,负,败,即项负,调过来为负项。
附注:秋千格,据《开元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帝呼之为
半仙之戏”,帝为唐玄宗。秋千,实始于汉代,原为千秋,汉武帝祝寿之词,转语成
为后庭之戏,格名取其语转之意,有以为秋千作上下摆动而得名,实非。
(2)卷帘(美人)
用法:三字以上倒读(123→321)。
举例:“到!” 市招用语一 应时名点
读成:“点名时应”。
丈二和尚 书名一 高老头
读成:“头老高”。谚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喻头老(很)高。
附注:卷帘格,取其珠帘倒卷之意,见诸于诗词很多。如杜 牧:“春风十里扬州
路,卷上珠帝总不如”;王勃:“画栋朝飞南浦 云,珠帘暮卷西山雨”,尤以李
白有:“美人卷珠帘”一句,因而卷 帘格又名美人格;宋李清照名句:“人比黄
花瘦”,它的前句也是“帘卷西风”,几乎是有帘必卷。
(3)掉首(调首、掉头、调头、低首、睡鸭、乙上、上钩、拗项)
用法:三字以上,头两字对调(123→213)。
举例:祝各位健康长寿 成语一 公诸同好
读成:“诸公同好”。
第一折戏即亮相 成语一 出头露面
读成:“头出露面”。
(4)掉尾(掉足、调尾、乙下、下钩)
用法:三字以上,最后两字对调(123→132)。
举例:沛公如厕未遭害 成语一 在所难免
读成:“在所免难”。所,别解为厕所。面为鸿门宴故事。
庐山一角 成语一 面目全非
读成:“面目非全”,谚有“难见庐山真面目”,以庐山隐面目, 一角不是全部。
其实一点都不复杂,简单得很。:)
谜底文字与字数不变,作顺序上的移动变化:
(1)秋千(转珠、颉颃、千秋)
用法:两字对调(12→21)
举例:举国欢腾 地名一 乐都
读成:“都乐”。举国欢腾是“都乐”对调过来即乐都。
垓下兵败 数学名词一 负项
项别指项羽,负,败,即项负,调过来为负项。
附注:秋千格,据《开元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帝呼之为
半仙之戏”,帝为唐玄宗。秋千,实始于汉代,原为千秋,汉武帝祝寿之词,转语成
为后庭之戏,格名取其语转之意,有以为秋千作上下摆动而得名,实非。
(2)卷帘(美人)
用法:三字以上倒读(123→321)。
举例:“到!” 市招用语一 应时名点
读成:“点名时应”。
丈二和尚 书名一 高老头
读成:“头老高”。谚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喻头老(很)高。
附注:卷帘格,取其珠帘倒卷之意,见诸于诗词很多。如杜 牧:“春风十里扬州
路,卷上珠帝总不如”;王勃:“画栋朝飞南浦 云,珠帘暮卷西山雨”,尤以李
白有:“美人卷珠帘”一句,因而卷 帘格又名美人格;宋李清照名句:“人比黄
花瘦”,它的前句也是“帘卷西风”,几乎是有帘必卷。
(3)掉首(调首、掉头、调头、低首、睡鸭、乙上、上钩、拗项)
用法:三字以上,头两字对调(123→213)。
举例:祝各位健康长寿 成语一 公诸同好
读成:“诸公同好”。
第一折戏即亮相 成语一 出头露面
读成:“头出露面”。
(4)掉尾(掉足、调尾、乙下、下钩)
用法:三字以上,最后两字对调(123→132)。
举例:沛公如厕未遭害 成语一 在所难免
读成:“在所免难”。所,别解为厕所。面为鸿门宴故事。
庐山一角 成语一 面目全非
读成:“面目非全”,谚有“难见庐山真面目”,以庐山隐面目, 一角不是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