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一直对老家的印象只有贫穷落后,没想到竟然还有这样的历史....
==============================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六合
蔡明义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是世界上保存文物最多的国家之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物遍布中华大地,反映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绵延不绝的生存、斗争、发展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全民族共同享有的最珍贵的历史文化财富。
六合古称棠邑,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四合张家岗一带披荆斩棘、劳动生息。新石器时代起众多的原始部落生活在羊角山、薛山、乌龟山、大墩子、卸甲甸、平顶山等地区,滁河流域遗存了大量的内涵丰富、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新石器和商周时代古遗址。1988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博物馆在羊角山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一批有较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锛、斧、刀、凿等石器,鼎、豆、盆、罐、钵、觚、杯等陶器,骨针、骨锥等骨器共120余件。还发现多处房屋基地、灰坑、陶灶等人类生活遗迹,并出土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稻谷。
1996年,我国赴欧洲5国举办《人与神》中国文物精华展的绝品中,就有六合出土的“乌头人身”和“C字型”、“五星”等陶纺轮三件。1982年11月至1983年1月,在营盘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一批珍贵的文物,其中以“金陵先祖”的陶铸人面像堪称稀世之宝,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等人高度称赞。
诸多史藉记载:六合最早的土城——棠邑,建于公元前559年(周灵王十三年),先于南京最早的“越城”87年,是春秋时期楚国东方的一个重要城邑。历史上曾将古棠称作“吴头楚尾”是十朝故都南京的江北门户和屏障,襟江控淮、九省通衢,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建立城池的古城之一。
六合地灵人杰,春秋时期这里就冶炼出世界上第一块生铁,先于欧洲1900多年,同时有力的证明:我国古代二千多年前在燃料配备,高炉制作,鼓风送氧,热处理等方面的技术己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人类的生产发展,科技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文化部举办的庆祝国庆50周年《中国文物精品》中,这块生铁列为国宝,向国内外重点介绍。
春秋时期的六合是中国历史上青铜器、冶铁、铁制手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我区程桥东周墓葬出土的全国罕见的成套的吴国编钟、编镈,大量的青铜礼器、车马器、兵器和锯齿镰等生产工具,造型别致,制作精美,光彩照人,表现了六合先民高超的智慧,非凡的创造力和精湛的工艺水平,被评为建国以来南京地区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世界各国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奉为人类文明和进步的象征,而四大发明的发源地之一便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六合。在《书画篆刻实用辞典》中,我国以县命名,且时间最早的纸为《六合纸》。唐李肇《国史补》曾有“扬(州)之六合笺”之句。宋大书法家米芾《十纸说》赞《六合纸》“明透岁久,水濡不入”。用六合纸书写的《敦煌卷子》被日本书道博物馆所珍藏。据《辞典》介绍,三国时期的《譬喻经》也是六合纸书写的。按西晋陆机《平复帖》是传世最早的蔡伦麻纸所书写年代计算,《六合纸》所书《譬喻经》年代至少先于前者30年,是目前传世最早的麻纸之一。
由于造纸术的发明,唐代雕版印刷和北宋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便应运而生。
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采矿、冶炼中逐步认识了磁石及硫磺的可燃性,从而发明了指南针和火药。从我区程桥中学出土的世界最早的生铁和汉吴王刘濞在六合冶山采矿炼铁,制造兵器及铸钱,均可以说明:古棠邑的先民们在春秋时期到西汉至唐代一千多年中,积累了磁及硫磺性能方面的丰富知识,为我国指南针的制作和使用及火药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中国的四大发明,分别从八世纪、十三世纪、十四世纪起传到朝鲜、日本、阿拉伯、欧洲和全世界,为人类思想文化的交流和传播,科学的发展,物质文明及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由于地处江淮地区的古棠邑,春季回暖早,冬季严寒期短,雨水、光照充足,气候地理条件优越,使其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己成为全国著名的粮仓和江淮地区最富饶的县。便利和发达的水上、陆路交通使宋元和明清早期六合经济更加繁荣。各种作坊和商业集市的出现,带来纺织、造纸、酿酒、造船、建筑业的发展。筑城、修寺、编志是当时六合兴旺发达的标志。
纵观棠邑历史,从新石器时代起的五千年中,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披荆斩棘、劳动生息,同大自然进行着艰苦顽强的斗争,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它将同李白、骆宾王、刘长卿、王安石、苏东坡、辛弃疾等历代文人雅士咏六合的诗句一道组成一部巨大的现代交响乐,并奏响《让世界了解六合,让六合走向世界》的序曲,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六合再创辉煌。
http://lh.sina.com.cn/trip/con/index6.html
==============================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六合
蔡明义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是世界上保存文物最多的国家之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物遍布中华大地,反映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绵延不绝的生存、斗争、发展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全民族共同享有的最珍贵的历史文化财富。
六合古称棠邑,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四合张家岗一带披荆斩棘、劳动生息。新石器时代起众多的原始部落生活在羊角山、薛山、乌龟山、大墩子、卸甲甸、平顶山等地区,滁河流域遗存了大量的内涵丰富、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新石器和商周时代古遗址。1988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博物馆在羊角山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一批有较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锛、斧、刀、凿等石器,鼎、豆、盆、罐、钵、觚、杯等陶器,骨针、骨锥等骨器共120余件。还发现多处房屋基地、灰坑、陶灶等人类生活遗迹,并出土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稻谷。
1996年,我国赴欧洲5国举办《人与神》中国文物精华展的绝品中,就有六合出土的“乌头人身”和“C字型”、“五星”等陶纺轮三件。1982年11月至1983年1月,在营盘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一批珍贵的文物,其中以“金陵先祖”的陶铸人面像堪称稀世之宝,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等人高度称赞。
诸多史藉记载:六合最早的土城——棠邑,建于公元前559年(周灵王十三年),先于南京最早的“越城”87年,是春秋时期楚国东方的一个重要城邑。历史上曾将古棠称作“吴头楚尾”是十朝故都南京的江北门户和屏障,襟江控淮、九省通衢,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建立城池的古城之一。
六合地灵人杰,春秋时期这里就冶炼出世界上第一块生铁,先于欧洲1900多年,同时有力的证明:我国古代二千多年前在燃料配备,高炉制作,鼓风送氧,热处理等方面的技术己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人类的生产发展,科技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文化部举办的庆祝国庆50周年《中国文物精品》中,这块生铁列为国宝,向国内外重点介绍。
春秋时期的六合是中国历史上青铜器、冶铁、铁制手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我区程桥东周墓葬出土的全国罕见的成套的吴国编钟、编镈,大量的青铜礼器、车马器、兵器和锯齿镰等生产工具,造型别致,制作精美,光彩照人,表现了六合先民高超的智慧,非凡的创造力和精湛的工艺水平,被评为建国以来南京地区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世界各国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奉为人类文明和进步的象征,而四大发明的发源地之一便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六合。在《书画篆刻实用辞典》中,我国以县命名,且时间最早的纸为《六合纸》。唐李肇《国史补》曾有“扬(州)之六合笺”之句。宋大书法家米芾《十纸说》赞《六合纸》“明透岁久,水濡不入”。用六合纸书写的《敦煌卷子》被日本书道博物馆所珍藏。据《辞典》介绍,三国时期的《譬喻经》也是六合纸书写的。按西晋陆机《平复帖》是传世最早的蔡伦麻纸所书写年代计算,《六合纸》所书《譬喻经》年代至少先于前者30年,是目前传世最早的麻纸之一。
由于造纸术的发明,唐代雕版印刷和北宋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便应运而生。
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采矿、冶炼中逐步认识了磁石及硫磺的可燃性,从而发明了指南针和火药。从我区程桥中学出土的世界最早的生铁和汉吴王刘濞在六合冶山采矿炼铁,制造兵器及铸钱,均可以说明:古棠邑的先民们在春秋时期到西汉至唐代一千多年中,积累了磁及硫磺性能方面的丰富知识,为我国指南针的制作和使用及火药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中国的四大发明,分别从八世纪、十三世纪、十四世纪起传到朝鲜、日本、阿拉伯、欧洲和全世界,为人类思想文化的交流和传播,科学的发展,物质文明及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由于地处江淮地区的古棠邑,春季回暖早,冬季严寒期短,雨水、光照充足,气候地理条件优越,使其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己成为全国著名的粮仓和江淮地区最富饶的县。便利和发达的水上、陆路交通使宋元和明清早期六合经济更加繁荣。各种作坊和商业集市的出现,带来纺织、造纸、酿酒、造船、建筑业的发展。筑城、修寺、编志是当时六合兴旺发达的标志。
纵观棠邑历史,从新石器时代起的五千年中,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披荆斩棘、劳动生息,同大自然进行着艰苦顽强的斗争,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它将同李白、骆宾王、刘长卿、王安石、苏东坡、辛弃疾等历代文人雅士咏六合的诗句一道组成一部巨大的现代交响乐,并奏响《让世界了解六合,让六合走向世界》的序曲,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六合再创辉煌。
http://lh.sina.com.cn/trip/con/index6.htm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9/5/2003 2:56:31 PM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