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雪花膏
沈阳/魏冬 2001/10
我终于买了一瓶友谊雪花膏。
寂静的夜里,温暖的灯下,我像抚摩珍藏已久的初恋情人的照片一样抚摩它的包装盒。
哦,还是那抹明亮的黄色,还是那扇油黑的小窗,还是那枝艳红的花朵…..而且,还是由我来开启它的盖子。
而此刻,我也徐徐开启了生命之书中关于童年的那个章节。
童年的冬天很冷。
姥姥早早地起床、做饭,然后就回到床边,悄悄地等着我醒来。睡梦中,她脸上、手上的友谊雪花膏味儿如初秋的微风,夹着清冷飘入我的鼻腔。于是,我睁开惺忪的睡眼。
年轻时,姥姥是公认的美人。她的皮肤永远白皙,她的头发永远光亮,她的衣服永远干净,她的步态永远轻盈——那种不惹眼却很耐看的美。
我十一岁以前的所有日子都是和姥姥一起度过的。
姥姥的家在农业大学的校园里,邻居是清一色的退休老教授。姥姥总是牵着我的手,这家走走,那家看看。没有电视,没有小朋友,我只能一声不响地坐着,听她们讲那过去的事。常常的,讲着讲着,就有人抬手抹眼泪。
我后来才知道,人家是为姥姥掉泪的。
在那场铺天盖地的大劫难中,我的姥爷因不堪重型和凌辱,含冤吊死在自家的暖气管子上。临终前,他拖着一条被打断的腿到商店给姥姥买了一瓶友谊雪花膏。姥爷把友谊雪花膏放在桌子上,把遗书压在友谊雪花膏下面。在震耳欲聋的批斗声中,在层层叠叠沉默着人的围观下,姥爷被一张破草席卷着让人给抬走了。
姥姥一个人守着空屋子,双手抱着膝盖坐了两天两夜,她自始至终不吃不喝也不哭。再次站起身来的时候,姥姥认真地洗脸,认真地涂上友谊雪花膏,姥姥的镇定与刚强吓得那群稚嫩的红卫兵面面相觑,张口结舌。
“反革命子女的妈妈”和“臭老九”的爸爸被下放到辽西农村去了。在姥爷结束生命的那间屋子,在友谊雪花膏淡淡的芬芳中,姥姥与我相依为命。
我们的家具只有一张床、一台缝纫机和一张桌子。桌子的抽屉里放着我积攒的友谊雪花膏瓶,那是我童年惟一的玩具。
每当姥姥买回新雪花膏时,我都会兴奋地抢过来,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装。在“吱吱”做响的日光灯下,姥姥微笑着坐在我身旁,看着我爱不释手地把玩一个又一个的雪花膏瓶。
我一遍遍不厌其烦地盘算着——带着香味的硬纸壳用来写字,柔滑的嫩绿色瓶盖留着“过家家”时当碟子,白白胖胖的瓶身作水缸或是小碗儿。我还会万分小心地把贴在瓶外的用锡纸做的窗型商标轻轻揭下来,用饭粒粘在一张白纸上。正如坚信收音机里一定有小人一样,我固执地认为,小窗里一定有一户温馨和睦的人家。
在寂寞苍白的童年里,那冰凉细巧的小瓶子承载了我多少偷偷的喜悦和无边的想象,又给了我幼小心灵多少甜蜜的慰籍啊!
然而,我并不知道雪花膏真正的作用是美容护肤,第一次使用瓶里的雪花膏就差点害了自己。
六岁那年的夏天的一个午后,我午睡醒来,忽听厨房里传出“噗噗”的声音,我好奇地走过去。炉台上,煮沸的粥洒得到处都是,锅盖正一上一下地独自“跳舞”。我捏住盖帽用力一提,一股灼热的气流直冲我的小臂,我叫了一声,锅盖摔在地上。被蒸汽烫伤的创面刺痛难忍,我惊恐地走来走去,视线落在桌上的友谊雪花膏上——姥姥平时往手上抹,我为什么不能往胳膊上涂呢?
姥姥端着刚买回的牛奶回来的时候,创面的皮肉已经分离,我已经在那长长的大水疱上涂了好几层友谊雪花膏。姥姥把我手里的雪花膏瓶扔在地上,背起我就往医院跑。
记忆中,那天的太阳格外毒辣,通往医院的路又是土路,年过半百的姥姥吃力地向前挪动着。我在姥姥背上一颠一簸,眼看着她的头发一缕一缕的被汗水浸透,在升腾着暑气中,姥姥的喘息一声比一声粗重,我忽然意识到自己犯下了弥天大错。焦灼、恐惧、疼痛,尤其是对姥姥的歉疚顿时交错在一起,我放声大哭。我一哭,姥姥更加慌张,她边跑边检讨自己:“好孩子,是姥姥、不好、不该、把你、一个人、扔在家里…….”
清洗伤口的时候,我怕姥姥着急,强忍着停止了哭声,可姥姥还是心疼地流泪了。大夫冷冷地责怪说: “哭有什么用,雪花膏又不是药,怎么能让孩子往伤口上抹呢?”
上学以后,我朦朦胧胧地开始爱美了。每天早晨洗完脸,都会让姥姥给我抹一点友谊雪花膏。姥姥总是灿烂地笑着,伸出右手的中指从瓶中轻挑出一点,再分别在我的额头、两腮和下巴上各点一下,然后由我自己把雪花膏均匀地涂开。在氤氲的香气中,我愉快地上完一天的课。
温柔、恬静的姥姥无微不至地呵护着我,给我千里之外贫苦的父母减轻了最大的负担。当父母落实政策回到家乡时,我都快上三年级了。
拨乱反正后,为收看公审“四人帮”的实况,爸爸妈妈倾其所有买了一台十四寸黑白电视。那天晚上姥姥一人躲在没有电视的屋子里,守着一瓶友谊雪花膏,哭湿了一条毛巾。
1982年9月17日早6点,正在给我做早饭的姥姥突然倒在地上。大面积的脑出血仅三个小时,就夺去了她的生命。临终前,她努力睁开眼,泪光盈盈地望着我,直到心电图上出现了一条直线。
依姥姥的遗愿,遗体在她和姥爷从小一起长大的小村实行了土葬。下葬的时候,妈妈特意在姥姥的手里放了一大瓶友谊雪花膏。
魏冬:女,1971年生,辽宁沈阳人。1993年毕业于沈阳师范学院中文系,现在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校报编辑、讲师。
编辑:雁字
沈阳/魏冬 2001/10
我终于买了一瓶友谊雪花膏。
寂静的夜里,温暖的灯下,我像抚摩珍藏已久的初恋情人的照片一样抚摩它的包装盒。
哦,还是那抹明亮的黄色,还是那扇油黑的小窗,还是那枝艳红的花朵…..而且,还是由我来开启它的盖子。
而此刻,我也徐徐开启了生命之书中关于童年的那个章节。
童年的冬天很冷。
姥姥早早地起床、做饭,然后就回到床边,悄悄地等着我醒来。睡梦中,她脸上、手上的友谊雪花膏味儿如初秋的微风,夹着清冷飘入我的鼻腔。于是,我睁开惺忪的睡眼。
年轻时,姥姥是公认的美人。她的皮肤永远白皙,她的头发永远光亮,她的衣服永远干净,她的步态永远轻盈——那种不惹眼却很耐看的美。
我十一岁以前的所有日子都是和姥姥一起度过的。
姥姥的家在农业大学的校园里,邻居是清一色的退休老教授。姥姥总是牵着我的手,这家走走,那家看看。没有电视,没有小朋友,我只能一声不响地坐着,听她们讲那过去的事。常常的,讲着讲着,就有人抬手抹眼泪。
我后来才知道,人家是为姥姥掉泪的。
在那场铺天盖地的大劫难中,我的姥爷因不堪重型和凌辱,含冤吊死在自家的暖气管子上。临终前,他拖着一条被打断的腿到商店给姥姥买了一瓶友谊雪花膏。姥爷把友谊雪花膏放在桌子上,把遗书压在友谊雪花膏下面。在震耳欲聋的批斗声中,在层层叠叠沉默着人的围观下,姥爷被一张破草席卷着让人给抬走了。
姥姥一个人守着空屋子,双手抱着膝盖坐了两天两夜,她自始至终不吃不喝也不哭。再次站起身来的时候,姥姥认真地洗脸,认真地涂上友谊雪花膏,姥姥的镇定与刚强吓得那群稚嫩的红卫兵面面相觑,张口结舌。
“反革命子女的妈妈”和“臭老九”的爸爸被下放到辽西农村去了。在姥爷结束生命的那间屋子,在友谊雪花膏淡淡的芬芳中,姥姥与我相依为命。
我们的家具只有一张床、一台缝纫机和一张桌子。桌子的抽屉里放着我积攒的友谊雪花膏瓶,那是我童年惟一的玩具。
每当姥姥买回新雪花膏时,我都会兴奋地抢过来,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装。在“吱吱”做响的日光灯下,姥姥微笑着坐在我身旁,看着我爱不释手地把玩一个又一个的雪花膏瓶。
我一遍遍不厌其烦地盘算着——带着香味的硬纸壳用来写字,柔滑的嫩绿色瓶盖留着“过家家”时当碟子,白白胖胖的瓶身作水缸或是小碗儿。我还会万分小心地把贴在瓶外的用锡纸做的窗型商标轻轻揭下来,用饭粒粘在一张白纸上。正如坚信收音机里一定有小人一样,我固执地认为,小窗里一定有一户温馨和睦的人家。
在寂寞苍白的童年里,那冰凉细巧的小瓶子承载了我多少偷偷的喜悦和无边的想象,又给了我幼小心灵多少甜蜜的慰籍啊!
然而,我并不知道雪花膏真正的作用是美容护肤,第一次使用瓶里的雪花膏就差点害了自己。
六岁那年的夏天的一个午后,我午睡醒来,忽听厨房里传出“噗噗”的声音,我好奇地走过去。炉台上,煮沸的粥洒得到处都是,锅盖正一上一下地独自“跳舞”。我捏住盖帽用力一提,一股灼热的气流直冲我的小臂,我叫了一声,锅盖摔在地上。被蒸汽烫伤的创面刺痛难忍,我惊恐地走来走去,视线落在桌上的友谊雪花膏上——姥姥平时往手上抹,我为什么不能往胳膊上涂呢?
姥姥端着刚买回的牛奶回来的时候,创面的皮肉已经分离,我已经在那长长的大水疱上涂了好几层友谊雪花膏。姥姥把我手里的雪花膏瓶扔在地上,背起我就往医院跑。
记忆中,那天的太阳格外毒辣,通往医院的路又是土路,年过半百的姥姥吃力地向前挪动着。我在姥姥背上一颠一簸,眼看着她的头发一缕一缕的被汗水浸透,在升腾着暑气中,姥姥的喘息一声比一声粗重,我忽然意识到自己犯下了弥天大错。焦灼、恐惧、疼痛,尤其是对姥姥的歉疚顿时交错在一起,我放声大哭。我一哭,姥姥更加慌张,她边跑边检讨自己:“好孩子,是姥姥、不好、不该、把你、一个人、扔在家里…….”
清洗伤口的时候,我怕姥姥着急,强忍着停止了哭声,可姥姥还是心疼地流泪了。大夫冷冷地责怪说: “哭有什么用,雪花膏又不是药,怎么能让孩子往伤口上抹呢?”
上学以后,我朦朦胧胧地开始爱美了。每天早晨洗完脸,都会让姥姥给我抹一点友谊雪花膏。姥姥总是灿烂地笑着,伸出右手的中指从瓶中轻挑出一点,再分别在我的额头、两腮和下巴上各点一下,然后由我自己把雪花膏均匀地涂开。在氤氲的香气中,我愉快地上完一天的课。
温柔、恬静的姥姥无微不至地呵护着我,给我千里之外贫苦的父母减轻了最大的负担。当父母落实政策回到家乡时,我都快上三年级了。
拨乱反正后,为收看公审“四人帮”的实况,爸爸妈妈倾其所有买了一台十四寸黑白电视。那天晚上姥姥一人躲在没有电视的屋子里,守着一瓶友谊雪花膏,哭湿了一条毛巾。
1982年9月17日早6点,正在给我做早饭的姥姥突然倒在地上。大面积的脑出血仅三个小时,就夺去了她的生命。临终前,她努力睁开眼,泪光盈盈地望着我,直到心电图上出现了一条直线。
依姥姥的遗愿,遗体在她和姥爷从小一起长大的小村实行了土葬。下葬的时候,妈妈特意在姥姥的手里放了一大瓶友谊雪花膏。
魏冬:女,1971年生,辽宁沈阳人。1993年毕业于沈阳师范学院中文系,现在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校报编辑、讲师。
编辑: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