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為人父的難受滋味
●家園版所刊雲霞女士之「生日感懷」鴻文,道盡為人子女對慈母春輝的感恩情懷,不知賺得多少人熱淚,亦觸動筆者塵封已久,老伴初為人母的痛苦往事。
時間回溯到六十年前,正值日本侵略中國後期,某日午後,初懷身孕的老伴忽感腹痛,當即僱車載往醫院待產。經診察之後,認分娩尚需一兩天時間,乃伴其用餐後叮嚀一番返回住所,容翌日再來照看。
誰知第二天晨間到達醫院走近產房,即聞老伴淒厲呼痛聲頻傳,令筆者緊張不安,卻又不能進入探視究竟,祇能在房外乾著急。嗣有護士出來,急相探詢,得知因子宮口尚未張開,正在設法。而老伴呼叫依舊,使人心慌不安冷汗直冒。
少頃見有醫師走出,急相追詢,所答仍是子宮口未開,正在設法。因感老伴喚號已久,恐其體力不支發生意外,於是要求醫師如有必要,望即採用剖腹生產,務求保護產婦安全。這時身在房外的我,已如熱鍋上螞蟻,方寸大亂手足無措。
如此持續好一回,忽聞哇哇啼聲,孩子已經生下,並獲許可進內探視,只見老伴滿頭汗珠虛弱不堪,好在大小均安難關已過,心頭大石直落,真是謝天謝地。接下來如何設法調攝產婦,已是不在話下。誠如「生」文所說:「孩子出生日,恰是母親受難時。」真是一點不假。而這初為人父的滋味,同樣亦不好受。
同時值得一提的是時值戰亂,筆者與老伴同是天涯淪落人,一無親友可依,面對這般困境其苦況實是一言難盡。此外事後得知不明何故老伴於近日曾服奎寧藥丸,而其藥性恰又助長子宮收縮,以致未能及時張開,一時失慎,造成如此苦楚,實非意料所及。(周寄萍)
●家園版所刊雲霞女士之「生日感懷」鴻文,道盡為人子女對慈母春輝的感恩情懷,不知賺得多少人熱淚,亦觸動筆者塵封已久,老伴初為人母的痛苦往事。
時間回溯到六十年前,正值日本侵略中國後期,某日午後,初懷身孕的老伴忽感腹痛,當即僱車載往醫院待產。經診察之後,認分娩尚需一兩天時間,乃伴其用餐後叮嚀一番返回住所,容翌日再來照看。
誰知第二天晨間到達醫院走近產房,即聞老伴淒厲呼痛聲頻傳,令筆者緊張不安,卻又不能進入探視究竟,祇能在房外乾著急。嗣有護士出來,急相探詢,得知因子宮口尚未張開,正在設法。而老伴呼叫依舊,使人心慌不安冷汗直冒。
少頃見有醫師走出,急相追詢,所答仍是子宮口未開,正在設法。因感老伴喚號已久,恐其體力不支發生意外,於是要求醫師如有必要,望即採用剖腹生產,務求保護產婦安全。這時身在房外的我,已如熱鍋上螞蟻,方寸大亂手足無措。
如此持續好一回,忽聞哇哇啼聲,孩子已經生下,並獲許可進內探視,只見老伴滿頭汗珠虛弱不堪,好在大小均安難關已過,心頭大石直落,真是謝天謝地。接下來如何設法調攝產婦,已是不在話下。誠如「生」文所說:「孩子出生日,恰是母親受難時。」真是一點不假。而這初為人父的滋味,同樣亦不好受。
同時值得一提的是時值戰亂,筆者與老伴同是天涯淪落人,一無親友可依,面對這般困境其苦況實是一言難盡。此外事後得知不明何故老伴於近日曾服奎寧藥丸,而其藥性恰又助長子宮收縮,以致未能及時張開,一時失慎,造成如此苦楚,實非意料所及。(周寄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