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马图》寄寓世态[推荐]

元代写竹名画家柯九思曾对元至古的画马艺术作过精辟小结:“自曹(霸)韩(干)之后,数百年未有舍其法而逾之者,惟宋李龙眠(公麟)得其神,本朝赵文敏公(孟頫)得其骨,若秘监任公(仁发)则甚得其形容气韵矣,岂易及哉!”柯九思是极有眼力的书画大鉴赏家,曾官奎章阁鉴书博士,鉴定过内府法书名画,这是题在任公《二马图》后纸上的跋,对任仁发画马艺术作了很高又公允的评价。

任公《二马图》(见附图)系横卷,绢本,设色,纵29.1厘米,横142.7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画面前边绘一匹橙白花斑色肥马,臀圆膘足,曳缰昂首,神气十足地迈着轻步;后边画一匹棕褐色瘦马,筋骨可见,挽缰垂首,疲惫不堪地踽踽跟着。画家通过不同的敷色与细节描写:给肥马饰以满身美丽斑纹,让其缰绳作轻松自如地垂落于地,突出展示肥马颇受主人青睐,随时重用,踌躇满志,“萦一索而立峻陂”,“厌饫豆之荣”的富贵丑态;而瘦马轻染单一棕色,其缰绳则作缠绕于脖子上成一圈又一圈状,深情地暗喻着瘦马虽“无晨驰夜秣之劳”,却被虚置不用、无人问津,揭示出“终身摈斥之状”!这些正是当时元代社会的折射,也是画家思绪情意的深切反映。

任仁发字子明,号月山道人,松江青龙镇(今属上海市青浦)人,不仅是著名画家,而且是著名水利专家。曾任都水少监、浙东道宣慰副使等职,先后主持修治过大都(今北京)通惠河、黄河、吴淞江等处的堤坝工程,作出有益贡献,对民间疾苦有深刻了解,对官场弊端也有切身感受,且当时异族入主,贤才得不到赏识,廉者瘦、滥者肥,便逼使任公写成了绘画史上的空前绝后的《二马图》,《二马图》别具意韵,寄寓着他对世态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