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真的很感慨,那个年代知青也是不一样的,说起来都去上山下乡,成份好有关系的,或者去城市近郊农村,或者去不那么穷的地方,待几年就回城了。成份不好真的一点点希望都没有。
我父母成份都不好,有海外关系,自己在国内又不是什么有根基有关系的那种家庭,在文革被打压的非常非常厉害。他们插队都是从北京去陕北最穷最苦的村子,我妈妈那时候已经被北京二外提前录取了,可是不让去,政审过不了。他们在农村都呆了十年,看着身边的同学通过各种关系慢慢都回城了,老乡也开始劝说介绍对象,他们俩都是自己村子里的最后一个知青。那种绝望我无法想象。不是说农民不好农村不好。我父母下乡的时候才是十几岁孩子。平白无辜的强迫一个孩子放到远离父母家人的地方生活,完全没有回家的希望,更不要说生活质量的巨大差别了,你让他怎么不绝望,从小的梦想想象的未来彻彻底底的都被打碎了阿。而且那个时候所有的适龄青少年都得去下乡,不去不行,不去红卫兵就到家里砸东西开批斗会,我爷爷曾经在自己家里被红卫兵扒掉上衣,当着所有孩子的面,被一个红小兵拿军用皮带抽了半个多小时。
我父母最后离开农村,也不是有政策照顾,政策不照顾他们这种差成份的。他们都是找到了当地城镇的工作离开的。可笑的是那时候我爸爸去想应征一个到秦岭里面开山挖石头修铁路的工作,居然都不让去,说是他成分不好怕他破坏共产主义铁路。。。。
我的父母最终没有回原籍,辗转了几个小县城,后来在西安留了下了。他们也不是没有过回去的机会,当时政策是一家最多两个名额,知青回城知青父母就退休,回去的子女顶自己父母的工作位置去上班。我父母家里都是有三个孩子出来插队,我爸爸我妈妈都放弃了名额,让自己的兄弟姐妹回去了。可是他们一辈子心里不平,觉得西安经济文化太差,各方面都不好,一放假就带我回北京去“开眼界学东西”。小时候我还挺不服气的,西安怎么就不好,干嘛那么自恨。长大了才慢慢了解一点他们的心情。我从小父母就经常跟我聊出国的事情,我本科一毕业就出国了,跟他们提过几次要不要考虑回国发展,毕竟我是独生子女,他们都坚定地不让。。。被折腾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