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回复
查看:14103|回复:120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强烈推介----- 原来这才是春秋(唯一不能缺席的王朝)

头像
0操作81 #
头像
81 #
0
08-09-24 14:05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作者:贾志刚 回复日期:2008-9-22 9:25:49 
 
  十二.冒充解放军
  
  无数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所谓用鲜血凝结成的友谊往往是靠不住的,所谓的同志加兄弟往往是要忽悠你的,用得着你的时候是兄弟,用不着的时候就是隔壁二子他舅舅。
  历史就有这点好处,让你在看完他之后能够对现实感到坦然,感到释然。
  郑国与周朝的关系那是超越于一般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的,他们是真的兄弟,他们曾经患难与共互相帮助,没有周朝就没有郑国,没有郑国周朝也会不同。
  可是,即便是这样,该忽悠的时候还是要忽悠,谁也不会客气。
  
  ——郑庄公有点惭愧
  周朝的反应让郑庄公很意外,他原本担心中央军会来讨伐,或者给个免去爵位留职察看的处罚,至少给个通报批评什么的,他已经让祭足草拟了一份情况说明和一份检查,看到时候能用上哪个。
  可是,周朝竟然没有动作,似乎丢麦子的不是他们,而是对门的老张。
  “宽容啊。”郑庄公有些感慨了,中央就是中央,宽容大度啊,这些小错误就不追究了。
  中央不追究,地方就要反省了。人就是这样,你来硬的,我跟你对着干;你来点怀柔的宽容的,他就不好意思了。
  “老祭啊,看来咱们做错了。”郑庄公对祭足说,这是他第一次批评祭足。
  “主公,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咱们知道错了,就上门去道歉,道歉也是个沟通的好办法啊。”祭足总有办法,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好,就这么定了。”郑庄公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正好自己也有些怀念在伟大首都的日子,于是决定亲自去洛邑朝拜,向周桓王示好。
  还有,首都的葱油饼也令人向往。
头像
0操作82 #
头像
82 #
0
08-09-24 14:05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就在庄公准备启程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
  宋国的公子冯避难来了,浑身是血地来了。
  原来,庄公把小城长葛给了公子冯暂住,谁知宋军攻占了那里,公子冯死里逃生回来。
  郑庄公火了,当初州吁五国联军讨伐郑国,宋国就是最卖命的。如今又占领了我们的城池,那不是骑到老子头上拉屎了?没错,公子冯是你宋国的公民,可是人家在我这里也有暂住证啊,也有无罪证明啊,凭什么你们就要过来捉人?你以为你是谁?国际警察啊?
  “老祭,我要办了宋国,看有什么好主意。”庄公是真的大怒了。
  祭足笑了,他一向是个讲效率的人,一向认为出一趟差应该多办几件事。
  “主公啊,这下去伟大首都多了一件事情了。”祭足说。
  “先办宋国,后去洛邑。”庄公心说老祭怎么把我的话茬开了。
  “不然,打宋国没那么简单。首先,宋国爵位比咱们高,咱们是侯爵,人家是公爵;其次,宋国也不是好惹的,他们这些年年年打仗,经验丰富。依着我看,这事情必须要打着中央的旗号,号令各方诸侯前去讨伐,名正言顺而且人多势众,要办宋国就容易了。”祭足就是这样,想什么都很周到。
  祭足为什么这么聪明呢?经常洗脚很重要。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83 #
头像
83 #
0
08-09-24 14:06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就在庄公准备启程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
  宋国的公子冯避难来了,浑身是血地来了。
  原来,庄公把小城长葛给了公子冯暂住,谁知宋军攻占了那里,公子冯死里逃生回来。
  郑庄公火了,当初州吁五国联军讨伐郑国,宋国就是最卖命的。如今又占领了我们的城池,那不是骑到老子头上拉屎了?没错,公子冯是你宋国的公民,可是人家在我这里也有暂住证啊,也有无罪证明啊,凭什么你们就要过来捉人?你以为你是谁?国际警察啊?
  “老祭,我要办了宋国,看有什么好主意。”庄公是真的大怒了。
  祭足笑了,他一向是个讲效率的人,一向认为出一趟差应该多办几件事。
  “主公啊,这下去伟大首都多了一件事情了。”祭足说。
  “先办宋国,后去洛邑。”庄公心说老祭怎么把我的话茬开了。
  “不然,打宋国没那么简单。首先,宋国爵位比咱们高,咱们是侯爵,人家是公爵;其次,宋国也不是好惹的,他们这些年年年打仗,经验丰富。依着我看,这事情必须要打着中央的旗号,号令各方诸侯前去讨伐,名正言顺而且人多势众,要办宋国就容易了。”祭足就是这样,想什么都很周到。
  祭足为什么这么聪明呢?经常洗脚很重要。
头像
0操作84 #
头像
84 #
0
08-09-24 14:06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热脸贴上冷屁股
  郑庄公和祭足去了洛邑朝见周桓王,两件事:第一件表达歉意,第二件希望周桓王下旨,让郑国率领联军讨伐宋国。
  两人带够了礼物,兴高采烈去了伟大首都。
  周桓王听说郑庄公来了,吃了一惊,心说这个不要脸的来干什么?没办法,既然来了,怎么说也得见见啊。于是,郑庄公朝见桓王。
  爷孙二人相见,都是皮笑肉不笑。庄公把礼物献上,桓王一眼没看,令人收了。
  寒暄已毕,桓王先说话了:“郑国今年收成如何?”
  “托大王的福,今年天气好,收成也好。”
  “嗯,那就好,温的麦子和成周的早稻我们能留下来自己吃了。”桓王冷笑道,他压根就没准备给郑庄公好脸色看。
  郑庄公是个什么人?话到这里就知道这趟算是白来了,再说下去,那非翻脸不可。于是找个肚子疼之类的借口,退了出来。
  回到国宾馆,祭足连忙来问:“主公,怎么样?”
  “白来了。”郑庄公把经过一说,说桓王毫无善意,别说下旨打宋国了,就是缓和关系都没有可能。
  祭足一听,也没有办法。照理,到了晚上桓王就该赐宴,带着大家吃吃野味,看看胡人歌舞,唱唱卡拉OK之类。可是,桓王连这都没做。没办法,晚上祭足只好领着庄公找地方洗脚去了。
头像
0操作85 #
头像
85 #
0
08-09-24 14:06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第二天,桓王派人送来十车谷子,说是给郑国用来备战备荒的,省得到时候再跑那么远过来割麦子。
  郑庄公哭笑不得,桓王这孙子也太过分了。可是,这是人家的地盘,给你东西你还得接着,不带走还不行。可是堂堂一个诸侯,前任总理,算起来还是天子的叔爷,就赶着十车谷子回去,丢不丢人?
  正在发愁,周公派人来了。原来,周公知道桓王羞辱郑庄公,不仅不款待,而且给了十车谷子。为了补救,周公自己备了两车绸缎给郑庄公。
  看见绸缎,祭足乐了。
  “笑什么?这比谷子值钱?”庄公问,天下人都知道郑庄公来首都了,就算有两车绸缎,也掩盖不了那十车谷子的羞辱啊。
  “主公,你洗个脚先,看我怎么处置。”祭足让人伺候庄公洗脚,自己出去了。
  洗完脚,庄公出来看。不看则已,一看之下大吃一惊,为什么?谷子不见了,只剩下十车绸缎。
  
  ——冒充解放军
  祭足总是有办法。要记住这一点,祭足总是有办法。
  可是怎么变出十车绸缎了呢?那年头还没有变魔术的,祭足也变不出来,可是他有办法。
  祭足把那两车周公送的绸缎打开了,都盖在十车谷子上面,于是就成了十车绸缎,就这么简单。
  “这有什么用?实际上还是十车谷子。”庄公不解。
  “不然,咱们就这么赶着车回去,谁知道这是谷子?咱们一路上就说周王十分优待,送了十车绸缎,同时令我们组织联军讨伐宋国。”
  你要是赶着十车谷子回去,说周王任命你为联军总司令,那傻瓜才会信。可是十车绸缎那就不同了,那多贵重啊。
  庄公一听,真是好办法。
  咱不是解放军,咱冒充解放军还不行吗?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86 #
头像
86 #
0
08-09-24 14:07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第二天,郑国使团离开洛邑,一路上到处招摇撞骗:看见没有,周王给了十车绸缎,令我们组成诸侯联军,讨伐宋国。
  全天下很快知道了这个消息,那时候没有电报,更没有互联网,消息主要靠人来传,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信了,没人想到这是假的。
  就这样,郑庄公回到郑国,立即派遣各路特使前往各路诸侯,假传周桓王圣旨。有人说没有玉玺怎么办?那简单,找个萝卜自己刻一个就行了。
  于是,齐、鲁两个大国响应,约好出兵。其实,鲁国和齐国跟宋国的关系都不错,原先也假模假样签了互不侵犯条约,无奈郑国在假传圣旨的同时承诺夺得城池归这两个国家,于是他们动心了。
  国际事务中,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样的道理,春秋早就已经告诉了我们。
  而假冒天子以令诸侯这样的策略,那是郑庄公和祭足的发明,后世代代相传,到如今美国人动不动搞个联合国军,其智慧也就如此。
  后来,联军在以郑庄公为核心的领导团体的英明领导下,取得了对宋战争的巨大胜利。这是后话,后面会有介绍。
头像
0操作87 #
头像
87 #
0
08-09-24 14:13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作者:贾志刚 回复日期:2008-9-22 15:06:29 
 
  ——天子要出征
  郑国冒充解放军讨伐宋国之后,天下就知道郑国是在假传圣旨了。齐国和鲁国得便宜卖乖,说自己也是受害者。
  周桓王气得够呛,大骂郑庄公是狗日的骗子。可惜那时候没有新闻发布会,否则开新闻发布会谴责郑国了。
  转眼间又过了五年,这五年郑庄公再也没去洛邑。上次去了给了十车谷子,跟打发叫花子一样,谁还去啊?
  偏偏你不去了,他还想你。
  “五年不来拜年了,五年啊,孩子都生一堆了,郑国离这么近,竟然不来朝拜,这简直是目无中央嘛。”周桓王拽着官腔说,他很生气。
  天子生气是什么后果?秦始皇后来说过:伏尸遍野,血流千里。说白了,就是战争。
  周桓王决定讨伐郑国,连当年冒充解放军的账一起算。
  听说要讨伐郑国,周公赶紧劝,桓王不听;顶替了郑庄公总理职位的虢公也劝,桓王也不干。
  既然最高领导人下了决心要打,那就打吧,想想看,假冒天子以令诸侯都那么大威力,真天子来号令诸侯,那不是更有威力?冒充解放军都能打胜仗,真解放军打假解放军还会有问题?
  还真有问题。
  天子被人假冒过了,基本上就不值钱了。解放军被人冒充过了,战斗力就不行了。
  所以,假冒伪劣的害处是很大的。
  周桓王给各地诸侯下了动员令,结果呢?几个大国中,秦国正抗戎呢,没时间;晋国正内乱呢,没精力;齐国和鲁国正准备联姻办喜事呢,没兴趣。至于那些小国,有装傻的有充愣的,总之,能不来都不来。
  费了半天劲,只有蔡国、陈国和卫国表示服从中央,起兵助战。
  仗还没打,周桓王已经输了一阵。堂堂天子,号召力也就这样,还不如卫国郑国这样的诸侯国。
  怎么办?周桓王现在已经是骑虎难下。不打,那以后更没人听他的。所以,只能打,而且只能打赢,不能打输。打赢了,可以借机重树权威,打输了呢?周桓王不敢去想。
  正因为如此,桓王决定御驾亲征。
  赌博,这就是一场赌博。就像一个炒股被套的,他拿出更多的钱来博。而往往,他会输得更惨。
  
头像
0操作88 #
头像
88 #
0
08-09-24 14:13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中央军一败涂地
  郑庄公三十七年(前707年),周朝军队会同卫国、蔡国和陈国军队,进攻郑国,直逼荥阳。周桓王亲自带队,周公和虢公也都随军。
  郑国万万没有想到,周桓王竟然搞这么高的规格来打自己,用句现代话说,那是五套班子都到齐了。
  郑庄公紧急召开大会,讨论眼前的形势。
  基本上是老套路,大臣们分为主降派和主战派。经过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最终,主战派占了上风。
  大家达成共识:打,而且要快打,以免带来国际舆论的压力。
  祭足开始安排工作。
  
  首先,了解联军战力部署。
  根据谍报,联军分为三路进攻,左路是陈国军队,由周公指挥;右路是卫国和蔡国军队,由虢公统领;中路是周朝解放军,周桓王亲自率领。
  三路军中,陈国战斗力最差,而且主帅周公根本就不想打,属于不思进取的那一类。右路卫国和蔡国军队中,蔡国军队很菜,可以忽略不计,卫国军队有一定的战斗力,但是,战斗欲望不强。中路是联军精锐,属于周朝正规军。
  其次,确定我方打法。
  郑军采用各个击破战略,右路军由大夫曼伯率领,以精锐部队冲击对方左路陈国军队,要求击溃对方。
  在击溃对方左路军之后,左路由高渠弥率领,稳扎稳打,进攻对方右路的卫国和蔡国军队,重点进攻蔡国军队,待蔡国军队溃败之后,合击卫国军队。
  在击溃对方两翼之后,左右两军向中央合击周朝军队,此时周军必然后撤,此时,郑国正面军队由郑庄公亲自指挥,追击周军。
  
头像
0操作89 #
头像
89 #
0
08-09-24 14:14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祭足的想法很清晰,对陈国军队,击溃为主,赶走了事;对卫国军队,务求全歼;对周朝军队,警告为主。
  祭足在这里就像一个炒股的高手,把怎样建仓、怎样拉升和怎样借利好出货都算得清清楚楚。
  现在,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了。他们也知道,此战只能胜不能败,一旦失败,那么每个人的罪名都会很重,每个人都会死,而每个人的子孙后代都只能当奴隶。
  郑国军队出动了,他们在城外安下大营,与联军对垒。
  第二天,联军列阵,等待郑军出来厮杀。按着那时的规矩,郑军也就该出来列阵,决一死战。
  可是,规矩是人定的,也是被人利用的。
  郑军根本就没有动静,大营营门紧关,拒不出战。
  桓王有些郁闷,他已经准备好了一套说辞,要在阵前痛斥郑庄公。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郑庄公根本就不出来。
  看看一个上午过去,联军又渴又饿,郑军还是不见动静。桓王正在考虑是撤退还是强攻郑军大营,还没考虑好,就听见郑军营中一通战鼓。紧接着,郑军大营右翼营门大开,郑军战车呼啸而出,不列阵不打话,猛虎下山一般直扑联军左军。
  陈国军队哪里见过这样的阵势,没等郑军杀到,纷纷逃命。
  联军左路军直接溃败,桓王大吃一惊,急忙下令中军左翼防止郑军冲击。
  还没等桓王定下神来,郑军大营左路杀出,这一路更猛,直冲卫军和蔡军阵地,卫军还能抵挡一阵,蔡军则是一溃到底。之后郑军合击卫军,卫军大败亏输,死伤无数。
  两翼都完了,郑军左右合击,中军营门大开,大部队从正面杀来。
  到了这个时候,桓王知道这个仗没得打了,撤吧。
  有人说,自古以来都是“让列宁同志先走”或者“让领导先撤”,这话是错的。
  桓王命令后队变前队,先撤,前队变后队在后面掩护,而他自己在最后面。
头像
0操作90 #
头像
90 #
0
08-09-24 14:14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合击合击,郑国军队基本上是合而不击;追击追击,郑国军队也是追而不击。
  人家给你面子,放你一条去路,你就识趣点快走吧。可是桓王有点不识趣,看人家不追上来,以为真是怕了他,于是慢腾腾地走,还一边破口大骂。
  “老贼,有种的出来,我与你决一胜负。”桓王大声骂道。
  如果说郑庄公、祭足还对桓王有所忌讳的话,郑国的将军们可不管那么多,他们只对庄公负责,你桓王算什么?如今给你脸不要脸,那还客气什么?
  大将祝聃拈弓搭箭,也不去想后果,瞄着周桓王就是一箭。
  周桓王正在那里骂得起劲,冷不防看见一支箭飞过来,想躲,没躲开,那支箭就扎在了肩膀上。
  “哎呀妈呀。”桓王现在不骂了,他发现对方来真的了。怎么办?跑吧。
  桓王的战车甩开蹄子狂奔起来,很快追上了大部队。后面,郑军又是大鼓又是呐喊,就是不追,眼看着把周王的部队给放跑了。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91 #
头像
91 #
0
08-09-24 14:14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哑巴吃黄连
  周桓王挨了一箭,还好,身上的甲比较厚,对方的箭也远了点,因此也就是破了点皮,没大碍。
  现在的问题是怎么办?打下去还是撤军?陈国军队溃散了,不知道跑哪里去了;蔡国军队也溃散了,也都找不到人影了;卫国军队被消灭了一半,还剩下一半。只有周朝的军队还在,那是人家没好意思打你。
  打,是打不过了;撤,又太没面子。桓王这个时候后悔当初没听周公和虢公的,可是后悔有什么用?
  正在这个时候,郑庄公派人来了。谁啊?祭足。
  祭足来干什么?送粮食来了,除了粮食,还有牛羊。
  “大王,这个事情是个误会。大王讨伐诸侯,那是应该的。我们主公原本说闭门反思一段时间,谁知道手下的几个大将不懂事,私自就出来打仗了,据说还伤了大王。我们主公已经把他们给撤了,又派我来给大王赔罪,顺便劳军。如果大王赏脸,请进城歇息。”祭足多会说话,说出来不卑不亢,有理有利有节。
  原来,听说射伤了周桓王,郑庄公也有点害怕,大家一商量,说桓王肯定也想撤军,干脆给他个台阶,大家好办。于是,就派祭足来了。
  台阶有了,下还是不下?不下就怪了。
  就这样,周朝中央军撤军。
  
  中央军回国,桓王很憋气。被诸侯打败,令他很没面子。于是,他决定要二次讨伐。
  “各位,我准备再次征召天下诸侯,讨伐郑国。”桓王召集公卿们,再议出征。
  “切。”一片哄然,大家都笑了。
  桓王很没面子。
  “大王,我看就算了。这次打输了,好在郑国还给个台阶下来,赔礼道歉,我们也算保住了颜面,事情也不算闹得太大。本来天下没多少人知道我们战败了,你这一征召天下,那就人人都知道了,那可就是光屁股拉磨——转圈丢人了。”周公率先反对。
  桓王没有说话,兵败之后,他也没那么足的底气了。
  “周公说得对啊,上次征召诸侯就没几个响应的,若是这一次一个也不来,那不是更丢人?”虢公也这样说。
  “唉,散会散会。”桓王叹一口气,认栽了。
  从那以后,一直到鞠躬尽瘁,桓王再也没提过一个“郑”字。
  
头像
0操作92 #
头像
92 #
0
08-09-24 14:16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作者:贾志刚 回复日期:2008-9-23 9:10:49 
 
  十三.楚国和南联盟
  
  为什么宗教的生命力远远强于王朝?因为宗教的神秘感。
  神是万能的,但是神又是骗吃骗喝的骗子,因为他们从来不出手,从来不干活。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就永远不会失败。
  所以对于任何一个王朝来说,多看少动,多说少动才是正经的,动不动就出手,就必然动摇根基。
  回顾一下,西周从穆王到宣王,因为出手而削弱了权威。到了平王、桓王,则进一步丧失这种权威。
  平王的糟糕之处在于他自降身份,与郑国交换人质,于是每个诸侯国都会想:凭什么郑国跟你平起平坐,我们就不行?
  到了桓王征讨郑国失败,之后忍气吞声,诸侯国们就将周朝王室看成了纸老虎,他们也不过就是如此。于是,从内心里,没有人再尊重他们。
  对于二流强国来说,周王室已经没有什么用处,因此根本不必将王室放在眼里。于是,后面就发生了诸侯讨伐王室的事情。
  奇怪的是,强大的诸侯反而更尊崇王室,至少在表面上如此。为什么?不是他们真的畏惧王室或者在道德上更高尚,而是王室对他们来说还有用,他们可以携天子以令诸侯,他们的实力可以保证他们玩得动王室这个木偶。
  也正是由于对于大国还有利用价值,周王室还能够苟延残喘几百年。
  而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诸侯之间的战争更加肆无忌惮了,而一向有野心的诸侯开始蠢蠢欲动了。
  野心膨胀,谁?向南看,楚国。
头像
0操作93 #
头像
93 #
0
08-09-24 14:16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楚国的来源
  楚国在南方,建国在荆,也就是今天的荆州,国都丹阳,也就是今天的枝江。
  按着惯例,还是从祖先开始说起。
  最上边,还是黄帝,略过不说。再后,因为在点火和燃料方面有专长,被封为“祝融”。祝融是什么?就是中华上古传说中的火神。
  在古代,如果有人告诉你“祝融光临你家了”,你就该哭了,因为你家着火了。这个祝融,就是楚国的祖先。
  所以,懂得一技之长是很重要的。
  祝融的儿子叫陆终,陆终娶了鬼方国君的女儿。鬼方是哪里?没人知道。就是因为没人知道,所以叫鬼方。也许是越南,也许是印度,也许是阿联酋,还可能是意大利。管他哪里,总之,不是中国的。
  鬼方的公主很厉害,一胎怀了个六胞胎,这在今天也是世界纪录了。六胞胎那是什么概念?肚子大得几乎爆炸,顺产是不可能的了。于是,剖腹产,《史记》记载叫做“坼剖而产焉”。也不知道谁动的刀,一刀下去,左边生了三个,还不行,再来一刀,右边又生了三个。
  这证明,中国在远古时期就掌握了剖腹产的技术。而这六个孩子,就是混血儿。
  六个孩子都是儿子,而且个个健康。不仅个个健康,而且个个有出息。老六名叫季连,姓芈。到商朝末年,季连的后代叫鬻熊的,那是相当的厉害。
  鬻是什么意思?是卖的意思。所以鬻熊翻译成今天的意思,就是“卖熊的人”。换到今天,那就是偷猎者。
  鬻熊的后代就姓了熊,卖熊的人就姓了熊,那么姓马的祖先是不是卖马的?不能这样简单推理。
  按理说,卖熊是体力活,卖熊的人没什么头脑。可是鬻熊不一般,他很有学问,周文王、周武王都曾经向他请教。《史记》中记载他“子事文王”,也就是文王的干儿子。到周成王的时候,分封一部分先贤的后代为诸侯,于是鬻熊的孙子的儿子熊绎被封在楚,子爵。熊绎那时候还留在伟大首都辅佐成王,把楚国给儿子管理。
  楚国那时候属于荆蛮之地,还没有开化。
  熊绎是许多姓氏的始祖,熊、苗、楚、上官、伍、屈、潘、班、查、庄、严、卓、莫、景、成等姓氏,都是熊绎的后代。
  
头像
0操作94 #
头像
94 #
0
08-09-24 14:16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楚独
  什么叫天高皇帝远?
  什么叫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周朝的子弟和大功臣们当初都被封在了中原,那时候黄河流域还是青山绿水,因此他们都很富足。但是有一样,他们没有发展的空间了,更糟糕的是,他们处于王室的监控之下,缺少自主权。
  而楚国不一样,身处荆蛮,周王懒得管也没法管。向南向西向东,大把土地可以侵占,大把人民可以征服。
  带着中原先进的文化,熊绎的子孙在荆蛮之地如鱼得水。没有人是他们的对手,他们不用去理会周朝的那些破规矩,不用去理会中原诸侯的勾心斗角,他们一门心思向外扩张。楚国很快占领了湖北全境,之后湖南全境,之后臣服了江苏、浙江、四川大部,实际上,楚国后来的地盘已经比周朝更大了。
  事实上,楚国是当时中国最为好战的国家,如果连续七年不对外侵略,那就是他们的奇耻大辱。当他们的邻居是很痛苦的事情,因为他们就像老虎一样,随时需要找人磨牙。
  周朝王室基本上忘掉了还有这样一个诸侯国,中原诸侯则根本不屑于与落后野蛮的低级国家楚国打交道。
  到了周夷王时期,周朝王室的号召力已经大大减小,楚国则到了熊渠作国君的时代。
  “我夷蛮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史记》)熊渠那一天站在城楼上高呼,类似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高呼“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什么意思?我们是蛮子国家,不接受周朝的封号。
  分裂祖国。简单地说就是分裂祖国,简称“楚独”。
  熊渠说到做到,他很气愤自己这么强大的势力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子爵,他决定自己不仅要当王,还要当王他爹;不仅要当王他爹,还要当三个王他爹。熊渠自封为楚王,将三个儿子也都封为王,大儿子熊康封为句亶王、二儿子红为鄂王,小儿子执疵为越章王。
  不过,熊渠还是有些心虚。到周厉王的时候,由于厉王十分暴虐,熊渠害怕了,他怕厉王会来讨伐自己,因此自觉取消了王号。
  第一次楚独失败了。
  让熊渠觉得很没趣的是,不管是宣布称王还是取消王号,都没人理他,似乎他根本就不存在。
  
头像
0操作95 #
头像
95 #
0
08-09-24 14:16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作者:贾志刚 回复日期:2008-9-23 14:34:52 
 
  ——一 一国两制的构想
  时间来到了熊通为楚国国君的年代,熊通很不爽,因为他不是王。世世代代过去,很多诸侯的爵位都升了,可是楚国还是子爵。
  他在等待时机,他要当王。
  那一天,有人从洛邑回来——事实上楚国在洛邑一直有间谍,或者叫做驻京办,当然,是地下的。对于中央的精神,尽管没有什么约束力,但是还是要随时关注的。
  “主公,周桓王讨伐郑国,结果被郑国打得满地找牙,狼狈而逃。如今桓王再也不提讨伐郑国了,白挨打了。” 驻京办主任这样汇报。
  熊通笑了,原来周朝王室就这一点料了。
  “老子要当王。”熊通说道,他要搞楚独。
  “慢着。”令尹斗伯比说话了。令尹是什么?就是中原诸侯的上卿,楚国叫令尹,也就是现在的总理。
  难道斗总理比熊主席爱祖国?比熊主席更有大局观?
  “老斗,你反对?”熊主席是个脾气暴躁的人,当时就瞪眼了。
  “主公,我怎么会反对?楚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甲兵十万,天下无敌。主公您英明伟大,慷慨激昂,当个王有什么了不得的?不过。”斗总理说,世界上最怕的就是“不过”这两个字,因为这两个字后面必有学问。
  熊通听了很高兴,谁都喜欢被拍马屁,他要听“不过”后面是什么。
  “贸然称王有些不妥,那就是搞分裂了,分裂祖国,那是不得人心的,而且也会有些麻烦。我有更好的主意,主公有兴趣吗?”斗伯比很聪明,基本上,他可以算上楚国的祭足。
  “说。”
  “我的主意,就是一国两制。”
  天哪,早在春秋,就有了一国两制的思想。
  当然,那时候不叫一国两制,但是事实上就是一国两制。
  怎么个一国两制?
  依然尊周朝为中央政府,但是,让周朝封楚国为王,统管整个南方,同时周朝可以邀请楚国帮助维持中原的秩序。
  一国两制:名义上周朝还是老大,实际上大家都是王,各管各的地盘,各有各的制度,互不干涉。对外,还是一个周朝。
  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实行一国两制,楚国的爵位就在所有中原诸侯之上了,今后什么晋国齐国郑国宋国等等,那是见面就自动矮半级,在楚国面前都要老老实实恭恭敬敬装孙子。
  斗伯比没有想到,他当初的伟大构思在几千年以后还会被用到。
  “哈哈,你太有才了。”熊通感叹。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96 #
头像
96 #
0
08-09-24 14:17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一国两制的推进
  一国两制的设想很好,这是当然的。
  但是,具体实施起来,需要技巧。
  楚国是不可能自己跑去周朝申请封王的,几百年不朝贡了,去就要求和周王平起平坐,那不是自找没趣?况且,周朝那么多人,会说话的人一大把,一顿圣贤理论就能把你说得哑口无言,心怀惭愧,说不准就地就自绝于人民了。
  那么谁去说?这是个学问。
  “大王,你看,除了北面是中原诸国之外,西面、南面都是我们的势力范围。如今,北面的郑国正强大,我们不要轻易惹他们。东面有一个随国,一向与中原诸国往来,基本不跟我们玩。随国是周朝王族,又是侯爵,如果能为我们去找周朝商谈一国两制,就比较理想了。”斗总理想得周到,看来早就考虑了这个问题。
  “老斗,你的主意好是好,可是,随国凭什么去为我们办事?”
  “这个简单,我们先派人去要求和他们签署和平共处条约,若是他们不签,我们就有理由打他们,征服他们之后,就可以提出这样的条件了。”这是斗总理的第一方案,俗称先礼后兵。
  原来,楚国虽说是蛮夷之国,但是公族那是中原过去的,祖上还是教授,所以他们懂得中原的规矩,也懂得蛮夷的不规矩。但凡征服南面的蛮子国家,那就采用蛮横的方法,打你就是打你,才不跟你讲道理。如今要打中原国家,就要先找个借口。
  革命的一手和反革命的一手,楚国是两手都准备,两手都很硬。
头像
0操作97 #
头像
97 #
0
08-09-24 14:17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前706年,熊通亲自率领大军出发,直抵随国,来到了瑕这个地方。之后派大夫薳章去随国,要求签署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如果随国不肯签,那就毫不客气,打他。
  楚国的国书很快到了随国,随国国君随侯一向瞧不起楚国蛮子,不过还是有些忌惮楚国的实力。如今看见楚国来使,心想这个蛮子国家不是来敲诈就是来勒索的,等到看到国书,是希望建立睦邻友好关系的,当时就放了心。
  “主公,不要高兴太早。”大夫季梁提醒,他一向研究国际形势,对楚国相当的了解,“楚国是个大国,我们是个小国,楚国无缘无故来搞什么睦邻友好,一定有什么企图。”
  随侯一听,没错啊,黄鼠狼给鸡拜年,什么时候安过好心?
  随国君臣随后展开讨论,并且对楚国的国书进行了研究,最后的结论是:国书没有文字陷阱。看不出楚国有什么不良企图。
  那就签吧,签了有什么坏处还看不出来,可是不签的坏处那是明摆着的。
  于是,随侯写了一份热情洋溢的国书,表示愿意跟楚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随楚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信写好了,随侯派大夫少师前往楚营回报。
头像
0操作98 #
头像
98 #
0
08-09-24 14:17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在知道随侯派少师前来之后,斗伯比笑了。
  “大王,随国虽说不大,也不算小,在汉东一带是小国的领袖。如果他们发现我们军力强大,必然害怕,然后团结起来对付我们。如果我们让他们以为我们是纸老虎,他们就一定不会团结周围的小国,那时候再收拾他们,就是轻而易举了。因此,把精兵藏起来,弄些老弱病残给少师看看。”斗伯比研究随国政治多年,知道这个少师是个靠裙带关系爬上去的没用的东西。
  “老斗啊,你这主意好是好,能瞒得过季梁吗?”熊通问。季梁是随国的贤臣,足智多谋,不好糊弄,熊通也知道这个人,总想着什么时候把他请到楚国来。
  “不碍事啊,我们对少师好一点,这样他回去一说,随侯就会更信任他,那不是好事吗?”
  熊通听了斗伯比的话,热情接待了少师,还请他检阅了三军仪仗队。结果少师发现,楚军简直就是一帮杂碎,根本不可能有战斗力。
  少师从楚营回来,很得意。
  “主公,楚军都是些老弱病残,只要我们出击,一定消灭他们。”少师果然这样建议,随侯一听,动了心。
  这个时候,季梁说话了。应该承认,季梁是个人物,连楚国君臣都敬佩的人物。唯一可惜的是,他生在了一个太弱小的国家。
  “主公,楚国的强大那可不是吹出来的。明摆着他们是在引诱我们出战,守好自己的城池才是我们该做的。”季梁说得很清楚,果然被熊通猜中了。
  随侯听了季梁的话。
  第二天,楚军撤退。
头像
0操作99 #
头像
99 #
0
08-09-24 15:06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成立南联盟
  “老斗啊,这次算是白跑一趟啊。”熊通有些失望。
  “意料之中啊,别急,咱们还有第二步呢。”斗伯比那也不是吃素的,下棋看三步,斗伯比至少看了三步。
  斗伯比的第二步是什么?盟会。
  盟会在一年后举行,为什么?因为斗伯比得到准确线报:少师当上随国总理了。
  “仇有衅,不可失也。” (《左传》)斗伯比说,翻译成现代文就是:这个傻冒当权了,机会来了。
  楚国发出邀请,请周边各国来楚国的沈鹿参加同盟大会,主题无非就是加强区域合作,共同发展一起强大这一类,实际上傻瓜都知道,盟会必然要推盟主,那盟主必然是楚国。
  当然,楚国的邀请函暂时还不会发到中原诸国。
  邀请函发出之后,周边小国纷纷由君主亲自前来,哪些国家?巴国、庸国、濮国、邓国、耰国、绞国、罗国、郧国、贰国、珍国、申国、江国等十多个国家。对于他们来说,楚国就是他们的天然统治者,楚国放个屁,他们也要说是香的,楚国要开会,他们怎么敢不来?
  只有两个接到邀请的国家没有出席——黄国和随国。
  同盟大会在楚国国君熊通的热情招待下,在斗总理的主持下,在友好热烈的气氛中进行。宾主双方就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在多个领域达成共识。由巴国和江国倡议,各国赞同,成立了南方蛮夷联盟,简称南联盟,共推楚国为盟主。
  大会取得了空前的圆满成功,最后,熊通盟主宴请了前来参加大会的各国君主。
  一切都很好,熊通很高兴。作为盟主发表讲话,看着小国国君们一个个讨好的表情和此起彼伏的马屁声音,他觉得很受用。
  可是,他还是想当王。
  他更想当王了。
头像
0操作100 #
头像
100 #
0
08-09-24 15:06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南联盟的谴责信很快送到了黄国和随国,指责他们破坏本地区的安定团结,同时警告必须立即改正错误,加入到南蛮联盟的大家庭中。否则,将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
  黄国国君立即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作为一个赢姓的子爵小国,黄国国君无论如何是不敢得罪楚国的。之所以没有来参加大会,是因为国君那几天心情不好,一时糊涂没有来。如今看到了谴责信,当时就吓清醒了。
  黄国国君亲自来到楚国,当面解释了没有来的原因:时间弄错了,而且最近抗洪救灾比较忙。
  总之,黄国国君不仅来了,认了错而且认打认罚,痛哭流涕,痛改前非。好在熊通原本也不是要收拾他,而且还要给随国做样子,因此很和蔼地原谅了他,说些“觉悟自有高低,革命不分先后”之类的屁话,让他在南联盟的同盟书上也签了名,然后回家去了。
  随国国君没有来。
  “去你妈的南联盟,还北约呢。”随国总理少师这样答复南联盟的特使,他根本瞧不起这帮南蛮子,一帮没文化的东西。
  斗总理笑了,第三步将顺利展开。
发帖回复
查看:14103|回复:120
Advertisement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