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王夫人对贾母我也只能说言行上大旨还是孝敬的,至于她心里怎么想确实也不能断言。不过我坚信王夫人对于宝玉的疼爱是真的,这也是我可能和MM有较大分歧的地方。
很多年前看过一部电影叫做Easy Virtue, 里面风情万种的女主角Larita面对自己与“小丈夫”John之间的精神隔阂有这样两句对白:
Larita Whittaker: You should have loved me more.
John Whittaker: I couldn't have loved you more.
Larita Whittaker: You should have loved me better.
我认为这个道理也可以用在王夫人和宝玉这里。宝玉身边如袭人、王夫人等人对宝玉的爱不是不够多,而是不够好。
我从未怀疑过宝玉和王夫人之间有非常真挚的母子情,请看二十五回这一段描写:
“说了不多几句话,宝玉也来了,进门见了王夫人,不过规规矩矩说了几句,便命人除去抹额,脱了袍服,拉了靴子,便一头滚在王夫人怀里。王夫人便用手满身满脸摩挲抚弄他,宝玉也搬著王夫人的脖子说长道短的。王夫人道:“我的儿,你又吃多了酒,脸上滚热。你还只是揉搓,一会闹上酒来。还不在那里静静的倒一会子呢。”说著,便叫人拿个枕头来。”
这是多么亲昵的一段母子互动啊,如果说这二人间没有深切的情感焉能细腻至此?
而对于MM多次提到的王夫人在宝玉挨打时的那段话语,我其实一直有不同的理解。
我们先来看看王夫人听到宝玉挨打时的反应是如何的:“王夫人不敢先回贾母,只得忙穿衣出来,也不顾有人没人,忙忙赶往书房中来,慌的众门客小厮等避之不及”。这可是平日里最“道貌岸然”的王夫人呐,居然不顾众男客在场失魂落魄地便直捣贾政书房,不能不说这个细节是一段真情流露啊。
曹公此时有一句描写很值得我们注意,“王夫人一进房来,贾政更如火上浇油一般,那板子越发下去的又狠又快”。贾政为什么一看到王夫人反而怒气更甚呢?这便要联系到先前门客相劝时贾政的一句怒骂:“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 其实恐怕这素日里最宠溺宝玉的除了贾母便是王夫人了。贾政不敢把养而不教的过失归罪于贾母,只好全然泄愤于王夫人,所以一见王夫人心里便鬼火乱窜,手上便更是变本加厉地打起宝玉来。
王夫人虽然不算聪明,但与贾政多年夫妻,难道这一点还看不出来吗?但宝玉已被打得不成人形了,不劝难道要眼睁睁地看着儿子被打死吗?所以王夫人必须劝,却又不敢提自己有多爱宝玉,只好顺着贾政说宝玉该死,但打死宝玉事小,让老太太伤心事大,这正是要搬出老太太来强劝贾政收手。但这招不管用,贾政偏说养出孽障来才是最大的不孝,这下王夫人情急之下才又搬出自己来当众“要挟”贾政,哭天抢地扬言便要和宝玉一起死,这难道还不是一个母亲撕心裂肺之语吗?
这样的威逼苦劝才让贾政稍有收手,也开始在旁无奈流泪。王夫人这下子一方面是看着宝玉心疼,痛到深处想起贾珠来,一方面又觉得要赶紧“趁胜追击”,干脆借贾珠再给贾政泄把火,于是才说出“若有你(贾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
我认为这恐怕还是一个以退为进的策略。这句话是一个让步语气,假使贾珠还活着,那么宝玉这样的儿子便任你管教罢了,打死都不可惜。可是贾珠还活着么?死了好几年了呀,那如今这个宝玉我便誓死要保全到底的。但我相信就算贾珠还活着,王夫人也不可能眼看着贾政打死宝玉。
更何况,贾政当初尤其喜爱贾珠,这是毋庸置疑的,贾政是一时极怒气盛才要打死宝玉,那么泄气最有效的情绪是什么?不就是悲哀吗?王夫人自己有过丧子之痛,当然明白这句话对贾政的杀伤力有多大。果然,王夫人一提早夭的贾珠,贾政便“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顿时怒火便被浇息了一大半了。这实在是王夫人“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骨肉计呀。
再有,贾珠是谁所生,是谁所养?不就是王夫人本人吗?就好像王夫人对袭人说过的那番话一样,她自己何曾不知道该怎么紧管严教出一个好儿子来呢?可是这样一个“标准”儿子却命不长久,如今只有宝玉这么一点血脉,稍微管教过火万一又一命呜呼了呢,王夫人哪里还经得起又一次丧子之痛呢?这也分明就是在提醒贾政自己以前养育贾珠的功劳苦劳,以乞求他此刻能同情她的怜子之心啊。
不瞒MM说,我其实一直认为如果王夫人这句话为的是要解救杖下的宝玉,那无论从表达还是时机上来看都是绝佳的策略。所以MM若仅凭这一句话就认为王夫人真的偏心至此,我认为可以再斟酌一下。
我甚至认为在王夫人心里她其实可能更偏心宝玉一些。我想“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这是古代的子嗣观。当人们以江山社稷和家族基业为出发点,当然会更寄望于长子多一些,因为长子继承国祚家业的几率要比其余子嗣大得多;但这份情感可能更多的是欣赏和器重而不是宠爱,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要培养出兴邦之主、旺族之储靠的是理性和规矩,而不是百般宠溺。而唯有对小儿子的爱父母可以稍微放肆一些,因为兄长已经担当了重任,弟弟无须过于进取,但求安乐无虞便好;何况较小的孩子出生时父母往往年更高,内心也更趋柔软慈爱一些。
具体到贾珠、宝玉的例子,王夫人自己说过她以前对贾珠是很严格的,不知道是不是也会有和宝玉这般母子相亲的场景呢?而贾珠去世后,王夫人看着宝玉这个二儿子,是会横看竖看觉着处处都不如贾珠而心生痛憾呢,还是心想反正就只剩下这么个亲儿子于是补偿性地越发百般宠爱呢?瞧着这对母子间的互动,我认为王夫人更倾向于后一种心理。
同时,看王夫人对贾兰的态度可是远不及贾母对宝玉的宠爱啊,贾兰是贾珠唯一的骨血,如果王夫人真的更偏心贾珠我猜她会对贾兰更“关照”些(参照贾母对黛玉)。
再看宝玉本人,这位千古难觅的体贴人儿可不只是体贴姐姐妹妹们啊,对于自己母亲的体贴也未必是一般男子可比的。三十七回秋纹说了宝玉看见自己院中开了桂花,便要第一个送予贾母和王夫人插瓶。四十一回,宝玉见王夫人命人暖酒,连忙就把自己的酒递过去了,“送到王夫人口边,王夫人便就他手内吃了两口”。这样的细节都表明,宝玉和王夫人之间的关系不止是礼教和孝道的约束,更是真情实意的情感绾系。我认为即便贾珠在世也未必就能和王夫人有如此亲密的日常互动(参看贾母与贾政)。
所以我始终认为宝玉和王夫人算是感情还比较好、比较真的一对母子了,而王夫人是真的很爱宝玉的。
但我还是想说,王夫人对于宝玉的爱够多够丰厚,但质量未必高。也就是这母子俩情感非常浓厚,但思想并不相通。所以一旦矛盾突发,王夫人便会端出母权的至高无上来对宝玉进行要挟压迫,而不会智慧地、感同身受地、平心静气地好好与宝玉沟通。不过这也是寻常母子间再普遍不过的通病了。
就好像MM常提到的,王夫人对宝玉的爱是有条件的,似乎总以情感来要挟宝玉向更“优秀”的方向发展,这恐怕也是天下母亲/长辈的通病。就连贾母也不能免俗。
不免又要说到我自己对这个“有条件的爱”有过的一点反思。
其实我的母亲也是这样,从小我最紧张的就是去我妈妈医院,因为一群阿姨总会从衣着到谈吐对我品评一番,而这些言论会直接影响到我母亲当晚对我的态度。每一次换到一个新的班级我都无比讨厌班里有同学的家长和我父母相识(该死的子弟小学),因为无论是兴趣活动还是作业考试,家长们总会互相攀比,不管我妈妈是“得脸”还是“丢脸”,我都恨极了这样的比较。直到现在我偶尔还会梦见妈妈当众要我弹个曲子,但是我坐在那里却什么都不会了,脑袋里一片空白,只有无尽的羞愧与恐惧。我想这样的噩梦可能会伴随我一辈子。
曾经一度我非常怨恨,为什么我的亲妈妈让我从小就敏感要强,内心却极度没有安全感,总害怕自己不够好,会变成被妈妈厌弃的孩子。以至于每每看到贾母当着刘姥姥命惜春画画,或者甄家几个女人上下打量啧啧评赞宝玉的时候,我心里都会觉得隐隐的痛。
但等我长大成人了,有了自己的生活之后,似乎便变得平静些了。有时候也能换一个角度去看问题,比如,就拿八达岭老虎咬人事件来说,我毫不怀疑我的母亲在那样的情况下也会在潜意识间冲下车去扑救我的(我想天下能不假思索便舍命相救的母亲还是大多数),那么既然我相信她可以为我不惜性命,那么我怎么还能怪她不够爱我呢?或许她对我的爱也是够多的,只是不够好而已。我想那个时候我妈妈虽然做了母亲但思想和性情上也还是个“孩子”,还免不了攀比和虚荣;她习惯于拿自己和别人做各种比较,也难免就习惯于拿我去和别人做比较了。
当然我不是说这种做法是对的,这样做铁定不对,我也发誓不要做这样的母亲,发誓要强大自己,完善自己,好给我自己的孩子们最好的爱。只是如此分析了一下那些家长(包括我母亲)的心理,发现他们自身的局限性,倒能因理解而同情了,也能从抱怨和怅恨中解脱出来了。
我想王夫人也有相似之处,她不是不爱宝玉,她很爱,只是爱的方式太专横,太不成熟。可比起赵姨娘、春燕娘这样的母亲,王夫人已经算很慈爱温厚了,她操心儿女的健康,关怀儿女的前程,为这两项她甚至是能付出自己所有;但唯独不能放任子女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与幸福。可这对当时社会来说可能是无法避免的,置身于世家大族便有太多的不得已,个体哪能把自己的理想和幸福放在首位呢?每一个个体从小所受的教育不都是以报效国家、光耀门楣为终极追求的吗?
其实倘若贾珠在世,王夫人兴许也能对宝玉宽纵许多。可贾珠一死,王夫人便只剩这一个儿子,加之宝玉又有元春这样一个皇妃姐姐,全族乃至全世界对宝玉可能都有不可企及的过高期望,而期望落空便会迎来讥笑与嘲讽。贾母和王夫人也很难说不是受了这样社会风尚的挟持,才表现出对儿女子孙的种种要求的。
而至于王夫人粗暴“筛选”宝玉近侍的做法,站在王夫人的角度来说,她只知道晴雯是个体态妖娆、言行出格,还会哄着宝玉装病逃书的丫头,按照她的想法,这样的女孩儿在宝玉身边是没有半点益处的;可她又哪里知道晴雯还有率真的性情、真诚的人品,也会豁出性命去对宝玉好呢?
这是我说的王夫人的愚钝不察。而正是因为王夫人这样的迂腐和不宽容才间接使得晴雯抱屈而死,这个客观事实也是我觉得很难原谅的。
但就王夫人对宝玉这个儿子来说,其实通篇看下来我也究竟没察觉王夫人有逼迫宝玉读书进取的狠心,或者说,我认为王夫人心里还是觉得读书没有宝玉的健康平安重要。
比如七十回,贾政学差归来回京在即,全家上下都为宝玉功课拖欠而担惊受怕。宝玉自己要日夜赶工补齐功课,王夫人也是不让的,说“临阵磨枪,也不中用。有这会子着急,天天写写念念,有多少完不了的。这一赶,又赶出病来才罢”。 这时宝玉自己还说不妨。临了了还是各房姊妹每人代写几篇充数过了关。
别看王夫人现下抱怨宝玉平日里不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习任务,这不过只是做母亲的嘴皮子上一点点牢骚而已,我着实没有印象王夫人平时有狠心敦促宝玉学习上进过(如果MM找到例子还请即使补充)。其实我倒觉得在宝玉是否要读书上进这一点上,王夫人和贾母的看法是高度一致的:既希望宝玉能出人头地,为家争光,但也不愿他吃寻常读书人悬梁刺股之苦,这是一个普通慈母的矛盾心理呀(真的,提到有条件的爱,我小时候觉得王夫人比我妈妈还要宽厚许多呢,还允许别人帮着糊弄作业,换做是我妈,立马两巴掌伺候)。
如果MM认为这是“俗”,我觉得王夫人真的就是个世俗的普通母亲,和天下好多母亲一样,她的母爱不算智慧,不算伟大,但还是充足而有温度的。
1011s 发表于 2/20/2017 11:53:23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4174365#74174365]
[/url]
对于王夫人对宝玉的“爱”,我想引用武志红的一段文章,从传统的“孝”讲起。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这句话也是孔子所说,是孔子被奉为经典的《孝经》的第一章《开宗明义》中一句话,接下来一句话也触目惊心:“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这句变态的话,就是民间说法的孔圣版吧——父母给了你身体你就欠父母的恩情,你怎么还都还不清。这句话像是在说,作为孩子,你的身体不是你的,是父母的,父母可以处置你的身体,而你不能。
这就是科胡特说的“自体客体”,虽然对于父母而言,孩子是客体,孩子是另一个人,但你还是父母自体的一部分。如此看来,我们文化对孝顺的强调,不过是将“自体客体”的现象给圣化了。我们都是巨婴,都想找到一个好妈妈做自己的“自体客体”,但真正是婴儿时,这个努力都失败了,反而做了父母后,有权力有资格让孩子做自己的自体客体了。
再强调一下,让孩子做父母的自体客体,意思就是,孩子是父母自身的一部分,孩子要完全如父母所愿,父母的愿望,通过孩子的身体来实现。
一谈到孝道,很多人会说,孩子赡养父母,难道不是天经地义吗?
首先,在成熟的国家,如欧美,孩子没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其次,我自己认为,我们的确不是成熟国家,所以孩子应该在物质上赡养父母。我从来没有反对过这一点。如果说,这就是孝道,并且要加上孩子对父母的敬意,那我百分百支持。
但是,我认为,孝道从孔孟那儿开始,强调的就不是物质上的好,你看刚才那几段论述,那一段讲的是物质上的赡养?它们讲的,全都是精神上心理上的东西,讲的就是孩子在精神上心理上“孝”父母。
每个生命都该是独立自主的,而这意味着,每个人要为自己的感受负责,而孝道的这些古典论述则说,孩子要为父母的感受负责,不能让父母不高兴,只要父母不高兴了,你就是不孝。这简直是没道理,如果父母本人就是高兴不起来怎么办?]
武老师这段话,大约是我对传统“孝道”的看法,很多人批判武志红的《巨婴国》哗众取宠,太过偏激,还有人骂他数典忘祖。
我却觉得,他说出了我们国家传统文化一切腐烂污糟的根源。孝,根本不是我们以为的天伦人情,而是违背人性,控制教化下的鬼蜮伎俩。
父母对儿女精神上的控制,不是爱,只是控制。这不是不够好的爱,这根本就不是爱,究其根本,是自己欲望的投射和延展,是自我对自我的爱,不是对儿女的爱。
当你真正爱一个人,正常的人,自然而然会生出同理心,即便一时不理解,可意愿上至少想要去了解去靠近去体贴。
这才是爱。
这世上真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多。只是拿责任、义务、控制当做爱,或者把自我的延续,本体客体那样的认知,当做爱,美其名曰是“父母对孩子殷切的期望”。
当然有真爱孩子的父母,有在这爱意中真正殷切的期望。可,更多的,不过是世俗的“光耀门楣”“给我长脸”。
像袭人给王夫人“告密”时说的话,“太太脸上也好看”“可以堵了那起子小人的嘴”等等。
所以我说,袭人是不懂爱的,她对感情的理解贫乏到只能用“功利”二字来解说。
那么袭人对宝玉的那些细微周到的好,是爱吗?我觉得不是!这个我们之前论证过很多,这里不再说。
那么单说王夫人。
美眉引用了很多原文,王夫人怎样和宝玉亲密互动,王夫人怎样关心宝玉身体等等。
美眉觉得这就是爱,只是不够好罢了。
我却觉得,如果这就是爱,那很多家暴中的施暴者对被虐者,也是爱,只是不够好罢了。美眉不要觉得我在偷换概念,王夫人对宝玉精神上的控制,逐金钏,撵晴雯,这样的举止,举着“为你好”
的牌子,难道不是精神虐待?不是另一种无形的暴力?
古人难道就不是人?不会有心理疾病?只是那样的时代,种种因此禁锢生出的异样,被人忽略,被人说成别的什么东西罢了。
比如宝玉最后的悬崖撒手,断不会有人说是王夫人逼的。可是,在金钏死后,晴雯死后,宝玉分明已经受到了难以形容的情感伤害。那么焉知宝玉出家也好,怎样也好,不是被这样一次次的伤害伤到无法再忍受了呢?
美眉例举自己的例子,我非常能理解美眉的想法,也很高兴你找到了一个“理解”的方式和你的母亲和解,很开心你仍旧能确定你的母亲会为了你“奋不顾身”,会为了你死,是深深爱着你的。
可是,我想美眉大约是独生女吧?
你或许理解不了,如果你的母亲在你已经被打得奄奄一息时,说出“如果你哥哥在,打死一百个你也可以”这样的话时,你会如何感想。
我有个弟弟,我妈妈恰好就是爱我弟弟远远超过爱我。
我妈妈就像王夫人对待宝玉那样对待我,很关心我的身体,很控制我的精神。她也不会鞭策我多努力读书什么的,但我不能偏离她理解认知中的“女孩子该有的样子”。从着装到职业选择,她都要控制,她最期望的,就是我“孝顺听话”。
曾经我也把这理解成爱,只是不够好罢了。毕竟我妈妈也不是圣人,对吧?她有自己的局限。
可是当我成年后,在我开始恋爱后,我发现一个很可怕的现实,那就是我妈妈是不爱我的。
一开始我是不承认的,拒绝承认。因为这让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自己的妈都不爱自己啊!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可事实是,我妈妈,确实不爱我。
我想很多家长生气时,都会和孩子说一些绝情的话,比如“真后悔生了你”,“你怎么不去死啊”,等等吧。这些气话很伤人,可是孩子们自然会选择忘记,因为,只要父母是真爱他们的,这些气话早晚会被爱遮盖。
可我妈对我说过的一句话我是无法忘记的。她说“我跟你就是没缘法。如果不是母女,我看你一眼就恶心。”
具体什么情况下说的,我忘了,只记得是我小学毕业那年,我没有考上重点中学,我妈费力气帮我安排进小学再读一年六年级,然后复读的那一年,几乎每天都是各种她气不顺的打骂,因为我让她丢人了,一个院儿里住着的,只有我一个人没考上重点中学。
那一年简直是我的噩梦。不过我并没有做过什么相关的噩梦!这点要感谢我天生的粗大抗摔打的性格,哈哈。我看到美眉说你现在还做“当众弹琴”的噩梦,我很心疼啊。
不过美眉还是幸运的,你还是可以确定你妈妈是爱你的,对吧?
我第一次有我妈并不爱我这个模糊的想法,是在复读那一年结束时,我如她所愿,考上了重点中学。我妈很高兴,于是带我去买裙子要奖励我。
我喜欢一条浅色的,我现在还记得,有些露肩,她一定要我穿她喜欢的红色半袖的。我表示了不满,我妈像疯了一样,在大街上骂我,我逃都不敢逃。如果我逃了,我妈可能会当街追着我打我。
骂得非常难听,她是知识分子,不会骂什么脏字,可是像“穿成那样像个妖精”“不要脸”这样的话,我妈是当街就骂得出来的。
那一刻,我模糊觉得,这样的妈妈我不想要了。我还生不出什么她爱不爱我这样的念头,我只是本能地再拒绝把她当做我最亲爱的人。
然后到我中学后,我弟弟考初中,也没考到重点。可我妈虽然不满意,也觉得没给她长脸,可她骂了我弟弟两句,就一切照旧了。
当时我根本没意识到这样有什么不对,因为我已经习惯了,我妈一直对我弟弟和我是双标的。因她哪顿做的饭不好吃,没吃很多,我妈会问我弟弟“怎么了,不舒服啊?”,对我,一般都是“又挑食,就你嘴刁。”
各种细节吧,可我都习以为常。
直到我很大了,开始恋爱。我发现,我好像有我妈的影子,我老想控制别人。遇见的爱人,比如初恋,我根本就不爱他,只是他很听话,我说什么他都觉得对,我就觉得这就是爱了。
一直到我真正爱上一个人,我开始学着去体贴去理解,他有什么和我不一样的,我不是打压,不是一定要他和我一样才高兴,而是会琢磨他为何那样?他有什么苦衷,他这样或许也是对的。
我变得更包容,更细腻,更能从心从情感中去体谅理解别人。
这不是什么圣母,我觉得这就是真正的,正常的爱就会自然而然生出的东西。
然后我开始反思我妈妈对我的感情。我惊讶的发现,除了吃喝拉撒睡,念书找工作等“常事”“大事”,我妈妈从未体贴过我,生病了是会照顾,也会好吃好喝伺候我,好像我在这里说,这不是真正的爱,实在是太“不孝”了。
可在那些事情里,我真得没有感受到过爱。
再对比我爸爸。我要无比感谢上帝给了我一个这么好的爸爸。
我爸爸也骂过我,甚至还打过我一次屁股,因为我旷课了三天,自己溜达着玩儿,which我自己都觉得该打!
可我爸爸理解尊重我,每次小的大的人生选择,都是我爸爸力顶我妈妈的暴怒,尊重了我的选择权。每天每餐饭,每句问话,我爸爸给我的都是体贴和温暖。
所以,虽然认识到我妈并不爱我,我也没有崩溃。可能也是因为,我确信我爸爸是无比爱我的。
我是个抗击打,很皮实的性格,可我同时又特别敏感,情感丰富。我能纤毫毕现地体味到一个人对我的真实感情,好像就是一种天分吧。
所以,我是承认我妈妈不爱我的。现在我也正视这件事。我能和我妈妈和睦相处,很奇怪也是我正视这件事之后。
我妈现在很巴结我。因为她觉得自己老了后,如果病了,恐怕还要指望我照顾她。我妈就是这样现实又俗气的人。她爱自己胜过爱任何人。
我觉得这是她的问题,不是我的。
我妈对她自己的母亲和兄弟姊妹,都是这样利益为先,也维护着很好的关系,自认有情有义。可我明白,那不是爱,她甚至自己都在我们面前毫不掩饰这一点。
可我不愿意自己像她那样生活。
我觉得没意思。
我想真正去爱别人,不是事事都讲道理,说利弊,在任何大局也好,社会也罢的压力下,如果我真爱这个人,我会先问他,你想要什么,而不是我希望你要什么,或者要什么才是对你最好的。
我觉得,那样才能活得有滋有味。
所以,我对王夫人对宝玉的爱,是不认可的。我觉得不理解不体贴的爱不是爱,是控制。
那是很世俗很功利的一种感情,或许是依赖,或许是期许,或许是别的什么,但唯独不是爱。
不能因为很多父母都只有这样的感情对儿女,所以就认为这样是有道理的,这样是对的,这样就是爱。
我最近在看的一部日剧叫《妈妈,我可不可以不做你的女儿》,直面这种畸形的,但却都被人称为最伟大的母爱的病态亲子关系。
我是不认为这样的感情是爱的。如果把这种功利的“我只能依靠你了,所以你必须要好好的”这样的感情称为爱,我觉得是对真正的爱的亵渎。
或许我太偏激了,有不对的地方还请美眉指正。
再次祝美眉感冒早早跑掉,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