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可疑是因为她的身世太过匪夷所思。就算贾荣什么都不是,也不至于娶一个育婴堂的弃婴。而且收养她的也不是贾府的亲戚或者交好。这非常不合常理。如果是普通小官,或者小商的嫡女也说得通。况且,秦可卿的身世是曹雪芹着重写的。如果这些信息不重要,曹公何必写那么多呢?尤其是尤氏,贾府的那个大夫人(邢夫人?)都没有仔细些身世,感觉不重要的就不提了。才使得秦可卿的身世很让人怀疑。
你说的很有道理呀。哈哈哈,好开心可以这样讨论。王家后来确实是超过了贾家,书里种种描述可以看出。贾家其实一直在没落,从他们家几代人的婚姻嫁娶对象就能清楚得知。二公那一代不表,应该是开国功臣。贾母这一代,她本身是史侯家的嫡女,嫁入贾公府做当家主母是顺理成章的。她的儿女,贾赦原配应该出身也不错,可惜没有留下子女早亡书里没有着墨。刑夫人是继室,出身不高很合情理。贾政娶了王夫人,应该是王家从王子腾开始有了发迹的气象,在贾家的帮助下蒸蒸日上,王夫人进贾府联姻也是顺理成章的。而贾敏是嫁的最好的,林如海家里也是世代簪缨之族,更难得的是林本人还在家族袭爵结束后成功转型走了科举之路,一直让林家跻身政治中心,保持家族实际地位不降。我觉得贾老公爵如果还在世,一定恨不得林如海是自己亲生的孙子呀!美眉说贾政是皇上怜惜赐了官才没走科举路的,哈哈,皇上怜惜是真,但贾政自己考不上也是真呀。
而到了贾宝玉这一代。贾家世袭的公爵其实已经快没有了,快袭到头了。如果贾宝玉这一代还没有成功转型到科举之路,那贾家必败无疑。这也是为何贾家给死去的贾珠娶了李纨,国子监祭酒,也就是国立大学校长的闺女呀,贾家迫切想要转型的心真的很急切呀。
可惜,贾珠早亡,不然贾家中兴也未可知呢。
贾家这时已经是江河日下,再贵重的勋爵,没了实权还能怎样,如果不是元春进宫有了新的政治资本,别说权力中心,恐怕贾家在勋贵圈都难有话语权。看看贾家满门的男人吧,袭爵的贾赦只知寻花问柳娶小老婆,贾母被他气得倒仰。贾政虽然没出息,但好在大面上看着还算上进,也好歹有个闲职做。宁国府就更别提,贾敬只修仙,贾珍忙着爬灰,贾蓉是连爵位都袭不上的公子哥儿,能娶秦可卿已然不算辱没了他。所以我一点也不同意刘心武的说法。贾蓉那样的,要爵位没爵位,要官身没官身,不举业不上进的破落户,还想娶谁啊?
而反观王家,他们家没有爵位,不是勋贵之家,而是实权派。从一开始贾府的家臣,到替了老公爷的职,再到一路升至九省都检点,王家一直是在向上钻营的。前期借贾府的李,中期就跟贾府持平,后期,赶超贾府妥妥的。所以,凤姐儿才能说自己腰杆子越来越硬,因为她有个能干的叔伯王子腾呀。
而王夫人嫁进来是王家彼时对贾府扶持的投桃报李,也算投名状,等凤姐再嫁进来,私以为是贾府求来的。此一时彼一时,这时更需要联络感情的就是贾府而非王家了。
cristal2011 发表于 11/1/2016 11:36:54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191125#73191125][/url]
还有就是王熙凤对待秦可卿的态度,和秦可卿对待王熙凤的态度。王熙凤势利应该没有人有异议吧。她做人圆滑,但是除了贾母,谁都不在她眼里。黛玉出身那么好,王熙凤不敢惹罢了,但是抄检大观园,王熙凤只给了探春面子。可是,王熙凤对秦可卿非常亲密,对她的话也很听从。秦可卿对王熙凤虽然客气,但是隐隐有点以上对下的态度。尤其是托梦的时候,秦可卿说的话是完全是在指导王熙凤。
全家上下,除了贾母,王夫人,都有点忌惮王熙凤。而王熙凤也不太把其他人放在眼里。秦可卿如果出身真那么低,不可能完全不忌惮王熙凤的。所以,我多少同意刘心武,秦可卿绝对不是表面写的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