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羡慕楼主和你们有这么多的文学细胞!
我不大会写,甚至很少去想这些风花雪月,或者是纯粹抒情的故事。
你们能不能描绘一下,你们是怎么被那些优美的文字打动的。
很羡慕楼主和你们有这么多的文学细胞!
我不大会写,甚至很少去想这些风花雪月,或者是纯粹抒情的故事。
你们能不能描绘一下,你们是怎么被那些优美的文字打动的。
风格不同,各有所爱,没有什么好争论的
我喜欢糖球mm的文章是因为它们让我觉得生活很美好
即使在千里逃亡的时候,糖球mm也能这样的享受生活
这就是一种幸福,虽然我只是旁观,但是也同样的感受到了
我是柯粉我是柯粉我是柯粉~~~
小柯你应该跟国内的报纸杂志联系,写专栏。现在很多所谓的专栏作家的文笔都不如你。而且他们的生活太单调,看着觉得很絮叨。。。
加油小柯,期待新作ING
不知道为什么今天才看到你的集子,刚看了几篇,已经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从"那一天,突然发现"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大学毕业那年的暑假,我把三本精美的,写满了我年少的快乐与哀伤的日记都烧掉了,仿佛不如此不能表达与自己的青春告别的惨烈. 喜欢你说的"岁月拿走了我华丽的感伤,却还给我朴实的幸福",因为这仿佛也是我的生活的写照.
谢谢你把自己生命中的感触和大家分享,在深夜里读你的文字是一种享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9 2:11:37编辑过]
真佩服你驾驭文字的能力,虽然看了很多书,可是发现自己的语言总是苍白的。这个可能真的是天份,学不来了。
加油
写得真好。最喜欢"有一天,突然发现"
再见多年的老友,我有很多的话想跟她说,却不知该从何开始。
写得真好,赞一个
来捧小柯的场了,呵呵!怪不得我看小柯的文字总是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呢,原来咱们都是三毛教育大的孩子啊!
有一些文字,读着读着就恍惚是在读三毛了。尤其是那个紫红色长裙络腮胡子男的描述。
brty goof article, please keep going
然后我再去读朋友的文章,发现自己原来还是跟不上。我根本想不起来用“怜惜”这个词,我只有为“埋藏在泥土里的尊严”叫好的份。我左遮右掩披着块色彩斑斓的桌布,可斑斓下面还是原来那个朴实粗糙的桌子。我这个时候才发现原来,原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比如写作风格,是没办法偷来的。好在我的桌子还在,桌布洗洗也可复原。长叹一声,幸亏我想偷的不是别人的灵魂。回头再读邯郸学步,惊得一身冷汗。
粗略读了几篇,最开始的和最近的,发现风格是有些变化,但是我觉得最能形容你的文字还是上面那句话。
不过老实说,现在还是看见斑斓的颜色多过朴实。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10 17:50:44编辑过]
我也同意这种说法。至于能不能超越愿不愿意超越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只能说人各有志风格不同。
怀念南开
艾小柯
当初在南开与复旦之间选择,终于因为南开离家还是近些选择了这所北方的学校。第一年上学就被“下放”到文科生的迎水道校区。校区本来是天津一所学院,被南开兼并了成为那年文科新生的集散地。那个时候迎水校区附近还是郊区,我们经常在周末去附近的水稻田玩。对于城里长大的孩子来说,水稻田的田埂与新鲜泥土的气息都具有无比的吸引力。甚至有一次上课的时候,我们的英语老师突然说:“快看,外面一群猪经过!”于是全班同学丢下书本和英文字母,一同跑去窗边看大大小小的猪过马路。
可是那个时候的我很不快乐。因为我的姓名字母靠前,结果在分配宿舍的时候被分去和别系的女孩一屋18岁刚刚离家的孩子,对新的环境本来就充满期待与一丝丝莫名的恐惧,结果刚进校门就与满心期望的集体分开了,甚至两个系的宿舍都不在同一个楼层。那个时候的我还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愤青,我慷慨激昂的指责学校的不公,愤慨的发表了一辈子都不爱南开的新生宣言。
我从此开始远离自己的集体,生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自怨自艾。我一个人提着粉红色的水壶,孤独的走在去自习室的路上。冬天下雪后,地很滑,空气冰冷得仿佛连我哈出的白气也要被冻僵。
那个时候幸亏有老大。老大的名字排在我后面,结果和我一起被分配到外系的宿舍。所以实际上我并没有那么孤独,不过那个时候的我还不懂该怎么看待生活,我只把不快乐的记忆牢牢的锁在心里。我觉得自己是全校最委屈的学生,而事实是我的委屈很有可能把我变成了那一年全学校最冷漠的学生。
冰雪融了,夏天来了,军训也来了。在大太阳底下晒得又黑又亮的我们终于得到学校恩准,允许班师回朝,享受正规公民待遇。
宿舍也从新分配。不过我再一次被分配到集体外面,进入别的专业宿舍,甚至与老大都分开了。这次我倒并没有愤慨或者反应激烈,习惯之后就觉得本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结果后来的三年,我交到了人生里最好的几个朋友。多年以后即使大家海阔天空的分布在全世界各地,我们依然保持了对彼此最纯真的那一份关怀。当年吵架吵得最不可开交的那位,后来竟然成为了我的伴娘,在我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刻与我一起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多少年后,再回南开,我耳边依稀响着“永远不爱南开”的愤慨宣言,可心里却对南开的一草一木无比留恋。我怀念当年被我们戏谑成坟头墓碑的圆阶与经院高楼,我怀念当年最常光顾的南苑小超市,我怀念晚自习后停在宿舍门口的麻辣烫小摊和两块五一晚的小混沌,我怀念马蹄湖的静谧与三食堂前的杨柳青青,我怀念新开湖边吹萨克斯风的无名男生和关于新开湖底布满自行车的传言,我怀念毕业前图书馆广场上的点点烛光,我怀念马哲老师讲的范增很多老婆的故事,我甚至无比怀念絮絮叨叨的英语老头。可是,我最怀念的还是与我共同度过了最美好青春时光的人。我不知道如果我从进入南开的第一天就受到了“公正待遇”,是不是还会遇到我亲爱的室友们,会不会拥有如今这些跨越大洋跨越时空的友爱。所以说,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有它自己的因果,开始以为好的,很可能变成祸端;而开始让人憎恨的,也很有可能变成一生最大的幸福。
更为重要的是,一个人之所以走到今天这一步,不仅仅因为过去那些好的快乐的曾经,更因为那些痛苦的悲伤的记忆。我们从失误中学会成功,我们从不公正中学会平和。我们是今天的自己,正因为昨天的一切给了我们定义。
我以为我不爱南开,我那个时候信誓旦旦的要守候自己的宣言。可我不能拒绝的自己的成长,就如同人不能拒绝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家庭手足一样。不管多么委屈,不管心里曾经有多少不平,南开就是我的成长,就是我。不管我当年多么愤青,不管我多么作茧自缚,南开的一草一木都溶进我的毛孔我的血液。事到如今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么出群的黑羊,而静默的南开校园才在一直呵护守候着我,给了我一生里最好的时光。
最近总听不少人感叹父母是多么不公,对手足多么疼爱而对自己是多么忽略。我相信这些感觉都是真的,而事实也很可能正如本来所想不那么美好。可这一切真的又有什么关系?祸福之间其实没有清晰的界线,那些委屈不公并不能否认家庭的关爱,哪怕只有一点,也足够建筑许多美好的回忆。至于那些残缺,如果无法遗忘,那么就尝试着去接受生活的不完美吧。不完美让我们变得坚强,残缺让我们变得勇敢,委屈更教会我们宽容。
所以多年后的我,是这么的怀念南开,因为我是从心底里深深的深深的爱着她,眷着她,就如同血脉亲情,与选择无关。我知道,其实这才是刻骨铭心的真正含义。
被TURNINGGLEAF MM批评,有感而发作一篇。
忠于自我
艾小柯
我觉得自己真够小资得无可救要。这么说绝不是因为我认为小资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想想看,小资其实就是过去人们说“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这样人的新式代名词。之所以“资”,是因为小资们足够的文化教育让他们在中产阶层立足,这水往低流人向高枝当然无可厚非,都中产阶级了,自然要再向上流社会靠拢。不过这现实差距还真不是多读两年书,多升几次职就可以弥补的,三代一个贵族这话可不是凭空说的。于是这种无法物化的追求只能停留在精神层面,或者相当一部分小资的伪精神层面。本来不必要的英文名,昂贵却不知好在哪里的红酒,纯粹摆设的英文书籍,千篇一律超级简洁的家居设计等等。之所以叫“小”,就是因为小资们固执的幻想着拥有了这些个代表上层社会的小细节,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品位,内心就离理想更近了一步。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编辑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