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要说咱们不如书里那个时代的,审美倒是要差上好大一截了呀......
1011s 发表于 1/3/2017 11:02:50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752085#73752085][/url]
审美,修养,礼仪,各种好传统各种细节,现在都差了很多很多。:(
不过要说咱们不如书里那个时代的,审美倒是要差上好大一截了呀......
1011s 发表于 1/3/2017 11:02:50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752085#73752085][/url]
最后,美眉说正经夫妻也需防人撞见行房,这个,难道不是别人防着撞见正经夫妻行房吗?凤姐儿贾琏白日行房,就有丫头在外示意来人别乱撞上了,这和“偷试”是有本质区别的。书中再也不会写凤姐儿和贾琏偷试,幸得没被人撞见。
还有平儿避嫌,那不是礼法要求,那是为了不让凤姐儿吃醋啊,是为了顺凤姐儿的心意。那是平儿自己要避开的,不是说礼法要求她要避嫌的。美眉这点搞混了。就像袭人后期避嫌宝玉,是为了顺王夫人的心意立刻的贤良之举。
至于晴雯是不是纯真直率所以不解,我就不说了,袭人宝玉自己都说了是偷试,还庆幸没被撞见,这还有啥说的呀。
cristal2011 发表于 12/24/2016 9:00:00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677100#73677100][/url]
接着前天的回复MM哈。
MM指出得很是,我平儿这个例子确实唐突了,平儿的确是为了不让凤姐吃醋才回避贾琏的,这个我当时欠考虑啦。
只是还是像我先前说的,我想这个“偷试”的“偷”固然可以当做违礼犯法的“苟且”来讲,但也可以当做中性词作“秘密地”、“避着人地”的意思来看。比如前两天我们家准备一桌子菜,结果还没等朋友到家我就没忍住“偷尝”了两口,哈哈,虽然也不是什么过错,但总归还是不愿意被别人逮着我这个“偷嘴”的馋猫。
我想袭人就算作为合礼的“陪床丫头”也不像正经的一房姨奶奶有自己的专属卧室,宝玉的屋里有好几个大丫头进进出出,所以即便“初试云雨情”是符合礼法的也必须捡个没人的“空儿”。何况这是宝玉的“头一遭”,连袭人自己对于男女之事都尚还懵懵懂懂的,屋里的其他大丫鬟们还更都是些小女孩儿呢,估计众人也都还没有形成“回避”的意识和惯例。因此宝袭二人就算“不越礼”也会害怕被人冒冒失失地撞了个正着,所以要颇有警惕地“偷试一番”(也就是晴雯口中的“鬼鬼祟祟”),我认为这也算是可以理解的一种情况。
MM提到袭人后期“避嫌宝玉”,不知是不是指袭人为母奔丧回来就不和宝玉睡一处了呢?老实说,我第一次读到这里也觉得怪怪的,既然袭人真心恪尽职守要为宝玉好,那又怎么为了“避嫌”反而“擅离职守”了呢?这不免让人觉得矫情了。经MM提醒我又把晴雯“去了”之后这段找来读了读,有一些新感触,MM帮我看看吧。
先把七十七回这处原文贴于此处:
“原来这一二年间袭人因王夫人看重了他了,越发自要尊重。凡背人之处,或夜晚之间,总不与宝玉狎昵,较先幼时反倒疏远了。况虽无大事办理,然一应针线并宝玉及诸小丫头们凡出入银钱衣履什物等事,也甚烦琐,且有吐血旧症虽愈,然每因劳碌风寒所感,即嗽中带血,故迩来夜间总不与宝玉同房。宝玉夜间常醒,又极胆小,每醒必唤人。因晴雯睡卧警醒,且举动轻便,故夜晚一应茶水起坐呼唤之任皆悉委他一人,所以宝玉外床只是他睡。今他去了,袭人只得要问,因思此任比日间紧要之意。宝玉既答不管怎样,袭人只得还依旧年之例,遂仍将自己铺盖搬来设于床外。宝玉发了一晚上呆。及催他睡下,袭人等也都睡后,听着宝玉在枕上长吁短叹,复去翻来,直至三更以后。方渐渐的安顿了,略有齁声。袭人方放心,也就朦胧睡着。”
我想这段文字告诉我们袭人选择不再睡在宝玉“外床”有四个因素:
一、她自知受王夫人看重而“越发自要尊重”。
二、白天家务琐事太繁杂,不堪其累,晚上需要休息。
三、袭人自被宝玉踹了一脚之后,“吐血”之症虽然已经大愈,但还是留下了过劳之后招惹风寒便“嗽中带血”的沉痼。
四、晴雯警醒灵便,是夜间服侍的上佳人选。
我发现以前我对这一节有一个误解是在这“尊重”二字上。按照现代汉语的用法,我把袭人“越发自要尊重”理解为袭人想要别人“尊重”、看得起、甚至仰视她自己。所以我当时认为她私心极重。但我现在突然觉得这个“尊重”恐怕在《红楼梦》里的用法和我们今天的用法是有差距的。比如二十回里,王熙凤因看不惯赵姨娘辱骂、教唆贾环,便含沙射影地对贾环骂道:“自己不尊重,要往下流走,安著坏心,还只管怨人家偏心。”我想这里的“尊重”应该作“自我庄重、自我要求”讲。因此袭人这里的“越发自要尊重”,也有可能是说袭人因为王夫人器重她,便更要严格自律、对自己提高要求的意思。
我猜如果袭人是真心爱宝玉,那一定也是喜欢和宝玉“亲近”的。只是这么一味与宝玉狎昵亲热难免有些纵了自己情欲的嫌疑,也究竟不是她所希望宝玉去做的“正经事”。所以她便开始让自己远着宝玉些(但若要说袭人自己“矜持”了却把宝玉这个爷们儿给“晾着”了也倒不是,宝玉此时应该不止有一个“性对象”,如碧痕)。我又想到王夫人让袭人“先混着”的原因,就是怕袭人真的做了宝玉的妾,反而只能以宝玉为“纲”,不好履行“劝谏”之职了。如果袭人领会了这层意思,自发“疏远”宝玉一些,也是为自己能在宝玉面前起到规劝、督导之用留出余地。
当然,要说袭人此刻是为自己正式成为“姨奶奶”之后的好名声做铺垫也是可以的。老实说,如果“越发自要尊重”是袭人“离开岗位”而疏远宝玉的唯一理由,那么我也觉得袭人似乎是把对自己利益的考量放在了宝玉之上了。但曹公还给了我们其他三个原因,我也不妨放在一起思考一下。
我想怡红院里白天事无巨细都是袭人一人总揽的确已经是一份相当劳累的差事了,如果天天还要“值夜班”,经年累月常人的身体是难以支持的(有过夜间照顾小孩或老人的家庭应该能感同身受),更何况袭人自己已经患上“嗽血”的遗症了,她若想为自己的身体减轻一些负担,以期可以持续地“发光发热”,那也是实可谅解的。
再退一步说,作为“奴才”为主子赴汤蹈火、呕心沥血那都是应该的,如果袭人是能做好这份“工作”的唯一人选,那么就算白天再劳碌、身体再孱弱,也是要“迎难而上”的。不过好在还有个晴雯啊,我们知道晴雯是很适合这个“值夜班”的工作的,她“睡卧警醒,且举动轻便”,还是真心对宝玉好,且老实说,据我们旁观所见,晴雯在白天也的确较之怡红院其他人要更清闲些。所以袭人才得以抽身,把这个“夜班”委托给了晴雯。其实如果袭人存了私心,想“霸占”宝玉,那也大概不会亲自委任晴雯这个怡红院第一美人儿担当宝玉跟前如此关键的一个“贴身要职”,她正该自己日夜守在宝玉身边才对啊。
当然,若按“藏奸论”也可以推测袭人城府极深,此时在“放长线钓大鱼”,在旁守着晴雯与宝玉越轨出错,好实施此后的“告密”计策。不过我现在按“未必不贤”的思路似乎也是能说通的,也就不再从这个方向去揣度袭人的动机了,保留两种可能吧。
审美,修养,礼仪,各种好传统各种细节,现在都差了很多很多。:(
vaormd 发表于 1/5/2017 4:41:45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767511#73767511][/url]
回复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743982#73743982]656楼cristal2011的帖子[/url]加油加油!哈哈,挥舞小旗子给美眉加油哦!
哈哈,似乎只差一个回复就赶上MM了。嗯,近日要加紧啦~~~
1011s 发表于 1/6/2017 12:03:33 A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771053#73771053][/url]
晴雯,我总觉得她是一副好牌打烂了的典型。她美貌,针线活好,老太太看中她,宝玉又喜欢她,妥妥的姨娘。她就是输在脾气不好情商低。她嘲笑袭人“连个姑娘都没挣上去呢”,在她眼里,别人是要挣个姑娘的,她自己是不用挣的,确实她这个好条件确实是丫鬟中第一人了。但是人在江湖,即使高身份的人也得谨慎小心的,别说你区区一丫头了。晴雯确实吃亏在那个爆炭性格啦。曹公给她的心比天高身为下贱一句评语是无比贴切的。她妄想和宝玉做平等的朋友,她不屑袭人的奴态,可她自己也是个奴才啊,还是个出身连袭人都不如的奴才。这就是楼主美眉说的理志标一塌糊涂了。
别说她不想当姨娘,她临死前说总以为能长长远远能跟宝玉在一起的。你想跟宝玉在一起不就得做姨娘嘛,不至于糊涂到连这个都没想到吧。既然想做姨娘,即使不像袭人那样的业务过硬,但凡脾气好些,凭她现有条件,也是做姨娘没问题的。她倒好,给人的印象最深的就是吵架王啊。还敢跟宝玉吵架,把宝玉脸都气黄了。你看看周围哪个奴才敢这么跟主子说话的?她要是换个主子,早死了好几回了。对主子都敢这样,平时对其他人更可想而知了。就这处事为人态度,别说王夫人看不惯,我要是有儿子我也得拦着。活泼开朗可爱跟尖酸刻薄凶巴巴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性格不好不能怪社会啊。她这个性格即使在今天也是吃不开的。
vaormd 发表于 1/6/2017 5:05:16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777821#73777821][/url]
大家一般说起红楼,基本调调都是说无论你怎么样优秀,在大环境下,都逃不出一悲剧结局。敢情人生就一悲剧。你再怎样挣扎都是无用功。什么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没救了。其实仔细看看书中人的结局,并不是这么回事啊。哈哈,美眉能这样积极眼光心态看红楼梦也是件好事。不过,红楼梦结局怎样谁也不知道,很难判断那些人物最后究竟怎样了。宝钗是怎样的金簪雪里埋,具体谁也不知道,不过守寡凄苦却是可以肯定的,所以悲剧还是有的。不能说活的长就不悲剧,其实宝钗黛玉那样的世家小姐,如此活着,就已经悲到极点了。不是我们这样生在新时代,有颗平等心的普通人家孩子能体会的吧。
但凡有点头脑,有点能力,心态积极的,比如宝钗袭人探春平儿小红,即使最终结局离自己的理想有距离,总有活路,有机会过好日子的。
再看那些稀里糊涂过日子或者一味逃避的人,比如宝玉黛玉晴雯迎春,这样的人无论在哪朝哪代,在现实生活中都是死路一条的。
如果曹公笔下的这两类人,结局是反过来的,那才是真悲剧呢。不管你如何努力,只要你不够美,就没出头之日。或者说只要你先天条件好,你就永远好下去。这样的社会才真没盼头呢。
总之我觉得这书没啥悲剧的。正常的人生就该如此。好好过下去!自己要给自己加油。
vaormd 发表于 1/6/2017 6:41:58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778749#73778749][/url]
想听听两位MM对平儿的看法。我个人是很佩服平儿的,伴在凤姐这只母老虎边上居然能安然无恙,做事也是周到妥帖,还很善良。她受得委屈比几个主角姑娘们只多不少啊。她的生存环境比那几个大小姐们严酷多了。真正生活的强者。我觉得她一个人的故事就可以写部传记了。
但是,为啥这样的人居然不在十二金钗之列?看文字曹公对她也没有贬义,至少我没看出有明显的贬义,为啥不列入十二金钗。
前面有MM 说曹公喜欢用一个字来形容人物,比如敏探春时宝钗等等,形容平儿的是俏平儿。我觉得俏字完全不能概括平儿啊,她的生存技巧远超其他所有人啊。曹公对她到底是啥定位?
还有一些笔墨不多,看着不太重要的人,比如迎春惜春妙玉,倒是在金钗里占了名额了,这又是为啥?
想听听两位MM的高见。
vaormd 发表于 1/7/2017 1:30:22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784532#73784532][/url]
美眉这段分析很公允呢。我之前是将四儿一事想得太偏颇了,现在美眉一说,是无法完全排除婆子们听到这一怀疑的。
四儿这点我先从袭人这里撇开吧。
不过美眉说王夫人心理那一段,我之前分析过,曲笔也是有可能的,不能排除。而且如果明白不是袭人而是婆子们告密,为何作者要这样含混着写,唯一文中交代过,在王夫人那里说宝玉大了要避嫌的,就是袭人呀。作者这里这样写,不是引着读者去怀疑袭人吗?此举何意啊?
而且王夫人之前想有人告诉她那里是心理活动,可由袭人至小丫头都看了一遍,就是实际行动了,并不是美眉说的是心理活动的延续。实际行动自然要为袭人这个眼线打掩护的啊,这一点不能做为袭人脱疑的理由。
不过咱们都没有明文证据,都是推测。这个就先放一放。
不如等美眉过完节,闲下来,咱们着重讨论我们有明文实证的袭人的僭越之举,不忠及不贞之事,看从这几处能不能辩个清楚明白吧。
祝美眉圣诞快乐!
cristal2011 发表于 12/24/2016 9:21:22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677235#73677235][/url]
我又来了哈,家里难得清静啦,终于又可以安心码字了。
关于王夫人“清理”怡红院的那段心理描写,经MM一提,我也觉得当时自己没有说清楚。现在再补充一下我的感受哈。
再贴原文于此:
“原来王夫人自那日著恼之后,王善保家的去趁势告倒了晴雯,本处有人和园中不睦的,也就随机趁便下了些话。王夫人皆记在心中。因节间有事,故忍了两日,今日特来亲自阅人。一则为晴雯犹可,二则因竟有人指宝玉为由,说他大了,已解人事,都由屋里的丫头们不长进教习坏了。因这事更比晴雯一人较甚,乃从袭人起以至于极小作粗活的小丫头们,个个亲自看了一遍。”
我们看这段总共说了几茬儿“告密”的人。首先,王保善这个明面儿上的“凶手”是板上钉钉了,曹公将这个老婆子如何借“绣春囊事件”之势“告倒”晴雯的细节都在前文交代得一清二楚,这老货的歹心歹行皆是证据确凿。而紧随王保善家的这个领头儿人,便有王夫人“本处”一些“和园中不睦的”人又在王夫人跟前嚼了舌根,这是一拨儿落井下石的人,我想多是王夫人身边的丫鬟婆子(当然更可能还是婆子),而袭人虽也隶属于王夫人但应该不在这群人里,因她自己便是园中之人,不符合“和园中不睦”这个描述。再来才是具体提到“二则因竟有人指宝玉为由...”的这个“有人”。
我看这个“有人”的“告密”内容,感觉不像出自袭人之口,因为看“都由屋里的丫头们不长进教习坏了”这句,这个“屋里的丫头们不长进”所指范围是宝玉整个屋子,大有批评怡红院所有大小丫鬟的意味。而袭人便是丫鬟之首,如果是她自己来说这番话更可能会把自己和这群批评对象撇开,比如改说“屋里不长进的丫头们”,从而把这个打击范围缩小,限定在除她自己这个“长进的”之外的那些“不长进”的丫鬟身上。所以在我看来这句话的“打击面”太大,甚至一连把袭人也搅在其中了,让我觉得倒不像袭人的话了。
联系上下文,这番话便更可能是王夫人“本处和园中不睦的”某(些)人之言,比如某个婆子,甚至赵姨娘及其周边的人,告密之人自己身在怡红院外,便可以毫无顾忌地“无区别打击”宝玉屋里的所有丫鬟。这样一来,王夫人听了谗言,便起了检视怡红院全部丫头之心,才有了将宝玉屋里丫鬟一齐都“亲自看了一遍”的行动。这便是我想说的王夫人之心理与行动的“一气呵成”哈,上次写得太急,没有说仔细,不知这次有没有说清楚。
而当王夫人在怡红院以雷霆万钧之势“清扫”完她眼中那些“狐狸精”之后,也很是严厉地对袭人和麝月训饬道:“你们小心!往后再有一点分外之事,我一概不饶。因叫人查看了,今年不宜迁挪,暂且挨过今年,明年一并给我仍旧搬出去心净。” 我看这段的第一反应是恐怕连袭人和麝月也是一并被人“下了话”的,而王夫人不过念及她二人平日勤谨也就“网开一面”了一次。并且这番话也顺带解答了上次我和MM推敲了许久为什么王夫人没有立即将宝玉移出园子的原因(大概是查了黄历之类的,结果当年“不宜迁挪”)。
后来宝玉送王夫人回来,也的确“只见袭人在那里垂泪”,我想,若说袭人泪下是在痛惜晴雯、芳官等人大概很多人不会相信,但我认为若将袭人此处的眼泪理解为她因为自己在王夫人处被“告密”,担心王夫人对她的信任会大打折扣,同时还羞愧于被王夫人当众如此严厉地训斥了一顿,所以惶恐委屈成泣也是合情合理的。
所以,如果这次“告密”之祸起始于怡红院之外,是王保善家的以及王夫人处的婆子们针对怡红院所有“得势”的丫鬟们而挑起的“报复行动”,那么王夫人的心理活动、检视全部丫头的行为、训斥袭人麝月的狠话,以及袭人垂泪的反应都显得顺理成章了。
而书中也多次提到怡红院是个极其容易招妒招恨的地方,比如平儿“情掩虾须镯”时就跟麝月提到,以前就有一个叫良儿的丫鬟偷过玉,“刚冷了一二年间,还有人提起来趁愿”,这就告诉我们平日里是有多少人在守着怡红院的丫鬟们犯错啊,好不容易逮住一个便可以津津乐道“趁愿”个一两年的。而平儿也说了,她把坠儿偷镯子的事摁下来不张扬开也是生怕“袭人和你们(怡红院众丫鬟)也不好看”,这也让我们看到袭人虽为众丫鬟之首,但如果把怡红院看做一个整体,她和其余众丫鬟是有共同的“外敌”的。故此,我认为“告密”晴雯之人也的确很可能是“守”在怡红院外的那些眼馋心妒之辈,所以一直保留了这条思路。
不过正如MM所说,如果把袭人理解为告密之人,那么便可以把王夫人全体检视的行为和后面的训话都看作是在为袭人的“间谍”身份打掩护,而袭人垂泪也可以被理解为她是在惺惺作态装给宝玉看,这个思路也是通的。在我看来目前两种猜测都有其道理和依据,但都不能排除另一可能的存在,要知端底恐怕还要看后几十回原稿才见分晓呀。
关于MM提到的曹公对于袭人是否“告密”一事笔法含混,故可能存在“曲笔”,我也认为这个说法是很有可能的。但我也不妨试着揣摩一下曹公对这一人物可能有的另一种布局安排,若有缪妄之处还请MM莫要笑话。
按照袭人“未必不贤”的思路,我在想,“贤人”和“君子”一类的角色是很难成就的,若未经得考验就难免在世人眼中显得道貌岸然。哪怕袭人并不是一个富有伟大智慧、令人高山仰止的形象,但如果曹公还是想保全她一个符合封建礼教标准的“贤名”也不得不给这个角色一些“磨炼”,所以他老人家也未必不会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先布下些许疑阵,再又逐一解惑,让读者对袭人的认识有些“跌宕”,费心劳神,最后达成的人物形象才够稳固可信。就好像黛玉对宝钗的一度猜疑也给我们这些读者带来过困扰,但最终曹公还是借黛玉之口还了宝钗一个“公道”。也好像如果没有“病补雀金裘”这一节,我们心里对晴雯的印象难免还是个尖刻懒怠的小丫头,而“病补”一回之后我们才认识到原来晴雯还有如此高超的织补技艺,且还有一副质朴的侠义心肠。而对于袭人,或许曹公在后文里也会有这样峰回路转的一笔呢?
我们面对今天有些名人们时也常说,担得起多大的赞誉,就该受得起多大的诋毁。我想如果曹公真是要写一个“贤袭人”也未必不会让她同时承受与这个“贤名”所匹配的猜忌甚至骂名。所以我也倒觉得,若她真是一个“贤袭人”,那要忍受世人这么多的质疑甚至毁谤也是不冤枉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嘛。
其实以前最让我怀疑袭人“告密”的是宝玉那句“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 我就想了,连宝玉如此看重袭人的人都在怀疑她了,那我又有什么理由不怀疑她呢?
但这次重读我也注意到,宝玉也的确有类似错疑他人的时候。如五十二回,晴雯伤风卧病在床,宝玉急着回来看望她,却见屋子里只有晴雯一人,并无他人照料,于是心里很是不自在,说道“别人去了也罢,麝月秋纹也这样无情,各自去了?” 如果没有晴雯自己后来为麝月秋纹两个澄清,我也要跟着宝玉怀疑她们原来是如此无情,竟丢下病中的晴雯各自偷懒玩乐去了。可晴雯却道出了实情:“秋纹是我撵了他去吃饭的,麝月是方才平儿来找他出去了。” 可见她们丫头间还是彼此怜顾相互照料的。
我就想,袭人所担的嫌疑也未必不会在后文里交代清楚,或许她真的没有“告密”呢,而在晴雯被撵的当下她却要强忍着被宝玉怀疑的委屈反而想方设法地在“开解”宝玉心里的痛楚,这也倒算是一种“贤惠”呀。若真是这样的情况,那么曹公让袭人忍受的“委屈”越深,最后“真相大白”之时对于读者的冲击力便越大,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文学效果了呢。
这是我理解曹公在某些地方对袭人言行的着笔老是显得影影绰绰的一条思路,算是另一种“曲笔”哈,就是不知MM能否认同了。
加油加油!哈哈,挥舞小旗子给美眉加油哦!
cristal2011 发表于 1/6/2017 8:02:37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779381#73779381][/url]
嗯,多谢MM耐心为我加油哈,一连好几个星期都在和MM聊袭人,也得到MM很多引导和启发。这下把近来的一些想法也说得差不多了,也才终于赶上了MM的进度。只是到头来自己似乎还是莫衷一是,总是得不出一个“贤”与“不贤”的结论,觉得袭人不是我所钟爱的红楼人物之一,但同时我也不能认定她有“德行”上的毛病,要说我本人一直不太能接受她的最大因素还是价值观上的冲突吧。
我记得夫子曾经说过一个好人应该是“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一直有个直观的感受是,袭人此人除了李嬷嬷这个明“小人”恨极了她,其他众人大都是夸她的(其实仔细看后期,晴雯和袭人二人也倒很是和谐,尤其是宝玉生日那几回,她俩个甚至总是“携手”同来同往的)。宝玉和王夫人两个自然不必谈,贾母说她“老实”,凤姐认她“省事”,宝钗欣赏她,黛玉爱戴她,连鸳鸯也对她剖心剖腹,平儿更是连凤姐挪用月例放贷这样的机密要事都说予她知道。说实在的,与其说我是相信袭人的“品德”,不如说我是不大能相信她有这等能耐,掩藏自己如此之深而让以上这些我们公认的“人精”都这样统一地信任她、善待她。哈哈,若是一个人“藏奸”的道行能到这个段位那我是真心叹服的,但正是因为袭人本人的真情流露太少,我也的确无法排除她隐藏、修饰自己本性真心的可能性。不过我又想,“大奸似忠”若能时时刻刻地装,一生一世地装,那和真正的“忠心”也就无甚区别了吧。所以袭人就算不是“表里如一”,但若能做到“前后一致”,在我这儿也倒不算抹杀这个“贤”字了。无奈终究不知曹公要如何在袭人这个人物身上完笔呢,看来又要在咱们记者团的提问单上多加一问啦。
大家一般说起红楼,基本调调都是说无论你怎么样优秀,在大环境下,都逃不出一悲剧结局。敢情人生就一悲剧。你再怎样挣扎都是无用功。什么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没救了。其实仔细看看书中人的结局,并不是这么回事啊。
但凡有点头脑,有点能力,心态积极的,比如宝钗袭人探春平儿小红,即使最终结局离自己的理想有距离,总有活路,有机会过好日子的。
再看那些稀里糊涂过日子或者一味逃避的人,比如宝玉黛玉晴雯迎春,这样的人无论在哪朝哪代,在现实生活中都是死路一条的。
如果曹公笔下的这两类人,结局是反过来的,那才是真悲剧呢。不管你如何努力,只要你不够美,就没出头之日。或者说只要你先天条件好,你就永远好下去。这样的社会才真没盼头呢。
总之我觉得这书没啥悲剧的。正常的人生就该如此。好好过下去!自己要给自己加油。
vaormd 发表于 1/6/2017 6:41:58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778749#73778749][/url]
我很同意MM不以传统悲剧的套路来理解《红楼梦》的看法哈。我一直认为人生为的就是一场体验,在不破坏别人体验感受的同时,精彩最重要。所以在我看来像大观园里那些青春儿女的人生都流光溢彩过,彼此真诚相待,闭眼入土之时哪怕周遭是无限的凄凉,心里也是带着沉甸甸的美好回忆的。而现在流行的另一种悲剧则是一场戏下来里面的人倒都变陌生人了,恨不得从来没有认识过彼此才好,我觉得这样的人生才叫白瞎了呢,大概这才是最大的悲剧吧。所以我总觉得像《红楼梦》这样真情真爱的“命运悲剧”总是好过那些离心离德的“人性悲剧”。一辈子冗长,换取一点点真心倒还值得些。
但是我对于宝钗探春这一“处世派”和黛玉妙玉这一“性灵派”的看法跟MM有一些不同。我自己觉得社会少不了宝钗探春这样的入世智者,她们的努力能让我们的日子过得安定和富足;但我的生活里也缺不得黛玉妙玉这样的出世高人,她们的存在能让我的人生获得充实和拓宽。其实这样说都可能太“二分法”了,事实上宝钗也有性灵追求(如“螃蟹诗”),黛玉也有处世本领(如寒暄赵姨娘),只是她们各有侧重而已。
其实黛玉也不仅仅是一个“安静的美女子”,哈哈,她在她自己选择的人生价值上是相当努力的。别看她不怎么做针线,也不爱扎在人堆里,但凭她通宵达旦看书写字的功夫,对文字超逸的敏感度与天赋,以及一字一句细嚼慢咽、精益求精的认真态度,我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的。若是放在当今任何大学的文学院里,这是多么刻苦难得的一名好学生啊。还别提她感情上对宝玉真诚炽热的用心了。
对于个人结局来说,我也很同意cristal2011 MM的看法,“薄命司”中所有金钗的命运按照当时的“三观”标准来看都是悲凉的。哪怕按我们今人的眼光来看,探春嫁给藩王做了王妃,那是何等风光无限的事啊,但体味探春本人当时的心境,家族颓朽,只身远嫁,风筝断线,天涯永别,想来还是满心的凄凉悲苦的。
不过说到黛玉,我自己倒觉得她在贾家完全败落之前便香消玉殒算是曹公对这一人物的仁慈了。记得“共读西厢”那回宝玉要把满地落花散入池中,使之随流水而去,以免这些花瓣落在地上遭受践踏荼毒。结果黛玉看了便说“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所以黛玉干干净净地殁在了尚还完璧无缺的大观园里,以潇湘馆这一美好的所在做了自己的“花塚”,我想这倒大概遂了她自己的心意了。相比之下我觉得妙玉就未得曹公的“偏幸”,终究给了她个“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的结局,更是可悲可叹的。
另外,宝钗如果真是“山中高士晶莹雪”,那便能悟得儒家随遇而安的精义,箪食瓢饮也能随时守分,哪怕清贫守寡、处境寥落也倒不一定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凄惨就是了。
楼主美眉这两天做啥呢?好像很忙呀。没关系,得空了再来回贴吧,我耐心等着,嗯,搬小板凳坐坐好。我先抛砖,简单回答下这个问题,回头再引出楼主美眉的玉来。美眉姑且看之。
首先,看书要了解作者著述时的时代背景,这样比较好理解作者的一些描述和设定。曹雪芹生于乾隆年间,所谓康乾盛世,是清朝大一统皇权鼎盛期。社会阶层最分明最牢固的时期。有了这个大背景,就很好理解为何平儿入不了十二钗正册了。因为十二钗正册都是贵族阶层,是主子小姐奶奶。平儿是奴,就是赵姨娘这样有着确定身份的姨娘还是半个奴才呢,不要说平儿这样的“屋里人”,“姑娘”了。就是正册中同是主子小姐,身份地位越高的也越是要排在前面。比如元春就紧随钗黛之后,按照人物重要性来讲,元春着墨处远不及凤姐等人,还有探春能紧随着元春,除了别的因素,她后期成为王妃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还有妙玉也靠前,私以为和她出身高贵也脱不开关系。
其次,十二钗不管是正册还是副册,甚或又副册,其中女性的排名除了身份高低,还是作者曹雪芹依照和主角宝玉的亲近关系来排列的,其中,命运纠葛,性灵情爱,精神欣赏等关系越近越靠前,肉欲婚姻关系亲近则退其次,再其次才是血缘关系,然后才是其他关系。说到这里,就明白湘云为何能排到凤姐之前了。然后秦可卿是个异数,她只能排最后,她对于宝玉是性启蒙对象,精神意淫开启者,在宝玉心中地位高,但实际上,她却是淫字当头,出身不高,能排上正册,但也只能居末座。所以说,平儿同宝玉并无任何情爱或命运纠葛,至少前八十回没有,她仅仅是宝玉喜欢敬重的一位女子,论重要度,即便在副册或又副册,也是无法排名太靠前的。这是我的推测,一家之言,毕竟副册和又副册书里只给出了一共香菱,晴雯,袭人这三人,连鸳鸯都没有给出具体位置。咱们也只能推测了。
书里香菱是副册之首,一个是她出身高于其他普通奴仆,比如晴雯袭人或平儿,所以可以跻身宝琴岫烟这样其他小姐角色的副册,另外就是香菱是整篇红楼梦女儿悲剧角色的开启者,她是那一干孽胎祸根里受过点化但仍归于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也是她,让薛蟠宝钗一家子都提前进京,我猜测后期薛蟠彻底惹出大祸也和香菱脱不开关系,高鹗续作这点很可取,宝玉宝钗二人的婚姻或许也会受到转折性的影响,所以香菱才会越过宝琴等人占居副册之首。
最后,平儿应该是又副册中前五位的人物。晴雯袭人是书中明白给出的第一二位。接下来我大胆猜测会是麝月,因为脂批虽然不能做为人物论的依据,可他言及后文情节还是可以拿来佐证的。脂批讲过麝月是袭人出嫁时交待的“好歹留住”的宝玉贴身丫鬟,也是宝玉的妾侍。现实中也有麝月这个人物原型,脂批提起过将书中那段宝玉替麝月梳头的文字读给现实中的麝月,其人默默无言。脂批说心中甚是酸楚云云。原话我不记得了,但大概意思是这样的,所以麝月应该紧随袭人是第三位。然后就是鸳鸯了,因为鸳鸯是老太太了第一大丫鬟,身份重要性都当得起。再然后,我认为就是平儿了。其实按身份算,王夫人身边的彩霞应该排在平儿之前,可按人物重要性来讲,还是平儿应该排在鸳鸯之后。
不知道美眉觉得我这个猜测如何,如果有疑义咱们可以再商量。
之前和楼主美眉说要大胆猜猜情榜情批呢,哈哈,现在想想光是确定副册又副册人物名单排序都是个大工程。
cristal2011 发表于 1/8/2017 6:43:26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794716#73794716][/url]
哈哈,不好意思啦,昨天刚把朋友送走,一时累瘫掉了,也纵容自己懈怠了一日。
我非常赞同MM的看法,十二正钗都是小姐主子辈儿的,且要么是贾府血脉,要么是在贾家常住,总之其个人命运轨迹都紧扣荣、宁二府的兴衰走向。
如MM所说,除出身位份之外,精神与性灵也该是影响排位的一大标准。我看正钗前六位(刚好一半)都颇具诗性才情(宝钗、黛玉、元春、探春、湘云、妙玉),元春作诗稍逊,但她曾是宝玉诗书的启蒙老师,在宝玉四五岁时便口授了好几本书,可见其才学也是不容小觑的。我一直觉得曹公很看重诗才,把诗看做灵魂的凝练。所以香菱可为副册之首,除了MM所说的情节分量之外,我猜也有性灵(诗才)上的考量。别看她日常举止都呆呆的,作诗的天分和热情却非常之高,一经点拨便能日以继夜、废寝忘食地自己发奋,那一段真是看得我热泪盈眶啊。所以香菱仅凭宝钗偶尔教授的识字基础,黛玉指导的三次创作经历,就已得作诗的精髓,可见此女天性不俗,怪不得连宝玉见之都不禁赞叹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同理,晴雯虽不作诗,但其天性自然,情感丰沛,与诗相通,而袭人反而有些不屑于诗词,所以晴雯还在袭人前面。
另外有一点还想跟MM探讨一下。有个人我是一直没想明白,就是薛宝琴。按理说,此人貌压宝钗,才齐黛玉,出身名门,还得贾母如此疼爱,一到贾家便住进了荣府核心重地,与贾母同床而眠。并且一如黛玉、宝钗、湘云这“三美”,宝琴也有其专属的特写美照,便是“白雪红梅”一景。论各项指标她都妥妥地该被排进十二正钗呀,可是此人却可能连在副册的排名都输给香菱,这很让我费解。后来我听到一个说法,因为我们所看到的正册、副册、又副册都是存档薄命司的,所以薄中女子皆属薄命之辈,而宝琴的原型可能过得很幸福,所以作者根本没考虑把她收入册中(或者把她放在其他各司里)。不知MM对此种说法有无见解。
揣摩香菱这个样本,我想副册里的群钗还该是以“主子小姐”出身为主,但可能家道中落。也有可能是原本出身低微却倚靠婚配抬升了自身的阶级,比如阴差阳错嫁予了爷们儿做正室,抑或做正经的一房姨奶奶(区别于“通房丫头”或“陪床丫头”)。若是还要考虑到“薄命”一节,一时间瞎琢磨,先不排顺序,眼下想到能作候选的有:
香菱
尤三姐
尤二姐
邢岫烟(薛家败落,此女该是受累的)
傅秋芳(因其兄贪附权贵而生生被留成了“大龄剩女”)
李纹、李绮(这俩不知道命运如何,姑且充数)
夏金桂(一命呜呼了)
林红玉(出身低贱却可能嫁给了贾云这个“爷”做正室,究竟不知道最终如何,暂且充数)
娇杏(出身低贱却嫁给贾雨村后,又被扶作正室,雨村一倒台此女也难呐)
龄官(如果能嫁予贾蔷做一房奶奶的话,暂且充数)
秋桐 (算是贾琏一房奶奶)
麝月(若是真的成了宝玉姨娘的话)
宝珠(认作秦可卿义女,身份上升)
当然,这其中有些人物的确有“人品”问题(比如金桂、秋桐),不过参照“正册”的选角,我猜可能人品德行不影响“入选”只影响排名。
又副册人选似乎更多一些(不排名):
晴雯
袭人
鸳鸯
平儿
紫鹃
麝月(麝月肯定在这两册中,不过至于是副册还是又副册可能还是要看最终归属)
莺儿
金钏
玉钏
司棋
芳官
彩云(彩霞,俩人傻傻分不清楚)
另有些备选的:柳五儿,侍书,抱琴,入画(这琴棋书画不能在一册,对于我这个强迫症简直是一种考验),茜雪(此女似乎后文里戏份挺重的)。
话说今天我们这里下雪。现在外面白茫茫一片,我在温暖的家里看电视剧红楼,看看美人美服,真是太享受了啊。
vaormd 发表于 1/7/2017 1:16:14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784431#73784431][/url]
不是。我看的是87版的。有这个在先,其他版本的我都看不进去了。87版的人美,服装美,歌美。我昨天正好看了吃鹿肉那集,好馋呐哈哈。MM 真是个好善良的人。会想到不忍伤害动物,换了我是先吃肉再考虑其他的。 :)
MM看的是大陆新版红楼梦吗?听上去很是惬意呀,且那版的道具、服饰、布景确实不错。
我一直还想写一篇关于当下红楼梦影视作品的帖子呢。87版的演员是最好的,华视版的剧本是最完整的,大陆新版的器物确实很耐看,哈哈,其余的电影什么的也看过一些,就是越剧版的没耐住性子看下去。
话说我们这里前两天也白雪皑皑的,自从看了《红楼梦》后,一到大雪天我就想吃烤鹿肉,哈哈,虽然动物园里亲眼看到鹿子、獐子什么的是不忍伤害的。
1011s 发表于 1/9/2017 6:58:18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804893#73804893][/url]
啊,美眉说得很好啊。苟日新,日日新,也是我的目标呀。比如我对袭人的感官就何止日日新,日三新都有了,哈哈。嗯,多谢MM耐心为我加油哈,一连好几个星期都在和MM聊袭人,也得到MM很多引导和启发。这下把近来的一些想法也说得差不多了,也才终于赶上了MM的进度。只是到头来自己似乎还是莫衷一是,总是得不出一个“贤”与“不贤”的结论,觉得袭人不是我所钟爱的红楼人物之一,但同时我也不能认定她有“德行”上的毛病,要说我本人一直不太能接受她的最大因素还是价值观上的冲突吧。
我记得夫子曾经说过一个好人应该是“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一直有个直观的感受是,袭人此人除了李嬷嬷这个明“小人”恨极了她,其他众人大都是夸她的(其实仔细看后期,晴雯和袭人二人也倒很是和谐,尤其是宝玉生日那几回,她俩个甚至总是“携手”同来同往的)。宝玉和王夫人两个自然不必谈,贾母说她“老实”,凤姐认她“省事”,宝钗欣赏她,黛玉爱戴她,连鸳鸯也对她剖心剖腹,平儿更是连凤姐挪用月例放贷这样的机密要事都说予她知道。说实在的,与其说我是相信袭人的“品德”,不如说我是不大能相信她有这等能耐,掩藏自己如此之深而让以上这些我们公认的“人精”都这样统一地信任她、善待她。哈哈,若是一个人“藏奸”的道行能到这个段位那我是真心叹服的,但正是因为袭人本人的真情流露太少,我也的确无法排除她隐藏、修饰自己本性真心的可能性。不过我又想,“大奸似忠”若能时时刻刻地装,一生一世地装,那和真正的“忠心”也就无甚区别了吧。所以袭人就算不是“表里如一”,但若能做到“前后一致”,在我这儿也倒不算抹杀这个“贤”字了。无奈终究不知曹公要如何在袭人这个人物身上完笔呢,看来又要在咱们记者团的提问单上多加一问啦。
如果MM还有什么评论和意见一定请直言相告哈,我也可以再修正自己的思路。浅浅地中了点“儒家”的毒,认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倒是很好的每日目标,哪一天觉得自己的想法和昨天完全一样倒还心里不自在呢,还请MM再指教啦~~~~
1011s 发表于 1/9/2017 4:59:24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803798#73803798][/url]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编辑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