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he,我还以为大家对鬼故事不敢兴趣呢~
大家愿意看,那我就继续贴
![[em07]](https://emojis.huaren.us/static/emojis/v1/default/em07.gif)
hehe,我还以为大家对鬼故事不敢兴趣呢~
大家愿意看,那我就继续贴
故事还没有完呢,作者还在继续写
原贴在这儿:http://www.tianyaclub.com/new/TechForum/Content.asp?idWriter=0&Key=0&idItem=16&idArticle=556889
不过贴数太多,不太容易打开
拜托,能不能继续贴呀?网速太慢,总打不开天涯上的原贴。等着继续看呢。写得很好。
谢谢!!!!
晚上的时候我们就写探方报告,画详图。因为第二天不必起早上工了,我和小南这两只夜猫子终于得其所哉,常常是半夜吃碗方便面,一直画到2、3点钟才睡。
韩姐说我们两个已经过得黑白颠倒了。
由于时间充裕,我开始向小李师傅学习蒙语歌曲,每天学成归来都认真地练习发音,试图唱得字正腔圆。韩姐和小南开始时还极力忍受,后来终于达到了承受极限,便向我发出警告:每天晚上练歌时间不得超过半夜十二点,更不允许在2、3点钟的时候还发出噪音。
被剥夺了深夜放歌的乐趣,我只好选择沉默,和小南一边一个坐在桌前画图、描图,累了就在屋子里来回转转。
韩姐也习惯了我们两个的“夜生活”方式,实在困了就自己去睡,任我们两个在那里折腾。 也就在最后这几天,班里一位男生挖出了一个“大家伙”。
那是一个五人合葬墓,为了防盗,墓挖得极深,那位男生一直向下做到六米多,这座墓才露出了端倪。
他本来早就绝望,以为自己的方里挖不出什么东西了,因为一直挖了这么久,任何迹象都没有。只是因为必须要做到生土层才算真正结束,所以他就只能咬牙坚持下来。眼看着其他同学纷纷结束,有收获的,没收获的,都悠闲自在地收尾了,只有他还在痛苦无比地每天看着民工挖土,令大家都对他极其同情。没想到挖到最后,却真的碰上了我们这一次发掘中最大的墓葬(如果不算我那个被取消发掘的大墓的话),让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都始料不及。
我们这个工地有一个很怪的现象,就是:每当我们挖到比较有戏的墓葬,露出墓底遗物的时候,时间总是会在傍晚,这已经成了一种规律,只要出东西,肯定就在天快黑时。所以清理遗物时,总是要打着手电在山上摸着黑干。如果按照正常的操作程序,本来应当做好照相、绘图工作才能起遗物的,但是,鉴于当地的特殊情况,如果我们不连夜把东西起出来,那第二天这些东西百分百会不见踪影。所以,即使遗物出现的时候已经天黑,也要挑灯夜战,赶在当地人的前面把东西清走。虽说不合正常的考古发掘程序,但在这样的地方,也只能采取这样的手段。
那个男生的墓底遗物清理也是一样,做到傍晚,遗物露出来了。大家早就知道会是这个结果,也没有人说什么,几个人跑回去取手电,剩下的人原地待命。
老师在墓里看了半天。这个墓因为挖得深,的确没经过任何的盗扰,随葬器物一应俱全,完好无损。靠墓圹边是成摞的随葬铜器和陶器,还有硕大的铁釜,看起来丰富得很。墓里葬人的地方已经尸骨全无,只有十小堆铜五铢钱很规则地排列。那是五位墓主入葬时手中所握,所以骨头虽已腐朽无迹,但这钱的位置却正好标示了他们当时下葬的位置。
我们几个同学打着手电在地上寻找,土里居然还有小片段的朱红色漆皮,颜色鲜丽极了,说明墓主当时下葬使用的是朱红的漆棺。
十堆五铢,有着不同的年代,可见,这五个人并非一次下葬的。
老师让我们留心那些五铢钱的年代,因为它们在这里就成了断代的好标准。
这么忙活了半天,才听师傅们说,今天晚上的遗物不准备起出来了。
小南吃惊说:“那怎么行?放在这里,不到明天早晨就得被老乡拿走。”
小王师傅说:“今天晚上安排人守夜,不会有问题。明天重庆电视台要来录像,到那时现场起遗物。因为这个墓比较大,遗物丰富,所以要进行相关报道。”
于是安排了三个师傅,一个研究生和一个副领队值夜班,在探方边搭起一个帐篷来,五个人要轮流看守,以防挖开的大墓被盗。
老师说:“男生先留下几个帮忙,一会儿再走,女生就先回去吧。”
隔壁那几个女生已经走了,韩姐是听到大墓挖开的消息后和她们一道赶来看热闹的,因为我和小南还在,她也就留下来没走,这会儿我们没事了,正好我们三个人一同回去。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编辑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