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回复
查看:58345|回复:154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油画赏析《我的前夫》

头像
3操作41 #
头像
41 #
3
17-02-14 09:50操作
只看TAAA分享
这个帖子里很多人的父母都是顶住了压力或者改变了命运 其实这并不能代表真实情况

没有回城的知青孩子呢?他们有同样受教育同样家庭坏境 他们的子女有机会出国么?估计很多能进城打个工就不错了吧。
i机器人 发表于 2/14/2017 9:41:18 A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133197&postid=74118740#74118740][/url]

this!

大部分人都做了共和国的炮灰,然后一句“这是时代的印记”......
头像
0操作42 #
头像
42 #
0
17-02-14 09:51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我小时候对知青的印象有两个 --
第一是我小姑妈来的信,每次信一来我奶奶就开始哭,家里气氛特别紧张。 有一次来信说是“刷下来了”,家里一片唉声叹气。 我能记得这个词是因为不懂,不懂什么样的刷子能刷人,而且刷一下有什么关系。☹️ 现在知道是从回城名单里被刷下来了。后来是我爸每个周末全城到处贴电线杆小广告寻求帮助。 后来终于给她找到一个和别人“对调”的机会回来了。就是找到的这个男的想去小姑妈下放的地方夫妻团聚,然后小姑妈就顶替他在工厂里的位置回城。因为回城是需要回城指标的。没有名额就是回不来。
第二次是幼儿园放学回家,到了家门口就不认识家了。 大门口原来空旷的街道上,一下子从天而降地多出来好多简易房子,住了好多人。 绝不夸张,就是一天的功夫盖起来的! 原来宽敞的街道就变成了很窄很窄的小巷子。家里大人们就说是下放户回城了。 记得那些人穿得好破,就是“乡下人”的打扮。 现在知道那是回城知青怕政策再变,齐心合力以最快的速度给自己在城里安了家,打死也不会回去的架势。 后来他们的小孩和我们院子里的也基本没什么往来,大人们好像也不大理会这些人的。
lvxiutianxiang 发表于 2/14/2017 9:16:02 A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133197&postid=74118611#74118611][/url]
Advertisement
头像
1操作43 #
头像
43 #
1
17-02-14 10:01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有一段时间我很迷伤痕文学。小时候我们大院里有一家的阿姨是上海人,他们家那种心心念念要回上海的劲头,把我们全部人都震撼了。他们家的孩子,我小时候的伙伴,考大学报的所有学校都是上海的,到了上海之后应该就和他妈妈不再往来了。他们的人生里,很多东西被扭曲了。
头像
0操作44 #
头像
44 #
0
17-02-14 10:16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我公公当年也是下乡安徽的,好像是待了8年吧,不知道是因为考上大学回城的还是怎么的,反正后来他是上了大学的。
头像
1操作45 #
头像
45 #
1
17-02-14 10:18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就不能不嫁吗?这种下乡知青,拼着不嫁给放羊的会没饭吃?
lizice 发表于 2/13/2017 9:56:43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133197&postid=74116460#74116460][/url]
那个年代,家庭成分不好就是害死人。家庭成分不好还不愿意嫁当地老乡,看不起贫下中农,不就是造反了吗。想想那个时代的整体政治环境吧。 我记得我直到高中,填表的时候都有一栏是"家庭成分"
Advertisement
头像
1操作46 #
头像
46 #
1
17-02-14 10:21操作
只看TAAA分享
看完真是只有叹息了,时代的悲剧
头像
2操作47 #
头像
47 #
2
17-02-14 10:22操作
只看TAAA分享
那个时候不是只要吃苦努力就能考上大学出来的,是要有指标要看家庭成分要看表现的!你的父母出来了不代表那些嫁给农民的就懦弱。
头像
0操作48 #
头像
48 #
0
17-02-14 10:28操作
只看TAAA分享
那个年代,家庭成分不好就是害死人。家庭成分不好还不愿意嫁当地老乡,看不起贫下中农,不就是造反了吗。想想那个时代的整体政治环境吧。 我记得我直到高中,填表的时候都有一栏是"家庭成分"
dearbaby 发表于 2/14/2017 10:18:16 A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133197&postid=74118980#74118980][/url]
这个在文革期间, 政策不让农民和知青通婚的, 连恋爱都不能谈,谈了就是违反组织纪律, 那时候的纪律比现在的法律还大。大多数地方知青和农民是分开的, 知青自己生活劳动在一处。
头像
0操作49 #
头像
49 #
0
17-02-14 10:28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我们家一个亲戚也是, 她说她宁可一辈子老姑娘也不嫁,后来有一天在地里听到可以考大学了, 撂下锄头跑回宿舍学习了。
我家,我老公家做知青的挺多的, 有在东北呆了10多年, 有一个长辈一辈子都没有嫁人的。但是他们说大多数农民和知青都分得很开, 和当地人结婚的很少,因为当时国家对知青的政策还是蛮严格的,农民不敢招惹知青的,除了一些干部以外。 我们家还有因为和当地人恋爱被批判的,下放到更偏远的地方的。真的能和农民结婚都是文革结束以后,国家当时因为无法解决返城的问题,才让知青落户农村。 我家的一个亲戚就是这样,他们的孩子80年代才出生,后来90年代又有一次返城的机会,为了全家回来, 很是折腾一番。那个时候整个大院上上下下就是知青回城很是热闹了一番。 很多故事都从各个旮旯流传出来。院子里的小学有一些这种出身的孩子。 谁有情,谁无义? 呵呵。

真能和当地农民在文革期间结婚的也都挺有本事的。现在一味的抹黑人家农民,漂白知青也够够的。 弄的好像农民在文革都便宜占够一样。

麦圆儿 发表于 2/14/2017 8:40:43 A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133197&postid=74118480#74118480][/url]
我大学舍友的妈妈就是知青跟当地人结婚的,后来为了我同学回北京,在北京到处找关系托人,据说鞋都走坏了好几双,求爷爷告奶奶,好不容易把她全家弄回北京了。但是她爸爸到北京以后也没怎么工作了。她妈妈算家庭成分好的。家庭成分不好的,那个年代头都抬不起来,什么机会都轮不到他们。
头像
2操作50 #
头像
50 #
2
17-02-14 10:31操作
只看TAAA分享
那个时候不是只要吃苦努力就能考上大学出来的,是要有指标要看家庭成分要看表现的!你的父母出来了不代表那些嫁给农民的就懦弱。
cloudling 发表于 2/14/2017 10:22:03 A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133197&postid=74119021#74119021][/url]
re,我还听过考上了但名额被当地有势力家的孩子顶替了的。

真正最苦最惨的知青后代,估计都没法来华人发言的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51 #
头像
51 #
0
17-02-14 10:32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农村是地狱?农民情何以堪?
头像
0操作52 #
头像
52 #
0
17-02-14 10:33操作
只看TAAA分享
这个在文革期间, 政策不让农民和知青通婚的, 连恋爱都不能谈,谈了就是违反组织纪律, 那时候的纪律比现在的法律还大。大多数地方知青和农民是分开的, 知青自己生活劳动在一处。

麦圆儿 发表于 2/14/2017 10:28:53 A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133197&postid=74119067#74119067][/url]
如果这个政策真的执行了,怎么会有那么多跟当地人结婚的?有些人下乡,就是家附近的农村,比如我妈我爸,有些人支边,去的西北东北,就真是一去不回了。
头像
1操作53 #
头像
53 #
1
17-02-14 10:34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农村是地狱?农民情何以堪?
tangdou 发表于 2/14/2017 10:32:02 A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133197&postid=74119085#74119085][/url]
又不是出生后逐渐习惯的环境,又不是你人生做出的主动选择

就像非要接爸妈从乡下来城里养老,有些老头老太也觉得城里住的是地狱
头像
0操作54 #
头像
54 #
0
17-02-14 10:36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我妈也是知青,当年很多是知青内部找,他们虽然干活辛苦些,但是风气非常正,又是东北物质丰富的地方,吃的特别好。 但云南很苦很苦。 我爸在那里当兵,认识当地知青,非常可怜,吃不上东西。我爸他们就偷偷把部队补给的罐头拿给他们,部队吃不完的。 我爸妈为了能回城,都是坚决不谈恋爱的,直到回来以后才认识结婚。所以都晚婚晚育。
头像
0操作55 #
头像
55 #
0
17-02-14 10:40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据说云南那里很多上海知青。
我妈也是知青,当年很多是知青内部找,他们虽然干活辛苦些,但是风气非常正,又是东北物质丰富的地方,吃的特别好。 但云南很苦很苦。 我爸在那里当兵,认识当地知青,非常可怜,吃不上东西。我爸他们就偷偷把部队补给的罐头拿给他们,部队吃不完的。 我爸妈为了能回城,都是坚决不谈恋爱的,直到回来以后才认识结婚。所以都晚婚晚育。 High.eee 发表于 2/14/2017 10:36:00 A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74119117&postid=74119117#74119117][/url]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56 #
头像
56 #
0
17-02-14 10:43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如果这个政策真的执行了,怎么会有那么多跟当地人结婚的?有些人下乡,就是家附近的农村,比如我妈我爸,有些人支边,去的西北东北,就真是一去不回了。
dearbaby 发表于 2/14/2017 10:33:38 A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133197&postid=74119091#74119091][/url]
文革结束以后, 国家解决不了知青回城问题,才准许知青在农村落户。我的一个亲戚就是这样留在农村,他家的表弟90年代回来读书, 再后来亲戚和他老婆才回来。 我家这个亲戚真真的是个情种。
支边的是另外一回事。 我家里有人去贵州支持三线,他们这些人在那里开工厂, 都留下了。 我有一个表姐小学中学的时候被接过来读书,高中没办法留下来, 还要回贵州。 后来拿了她妈妈的名额放弃高考,回了北京。
还有一个南方的亲戚也是这么滞留在宁夏了。 他家里的表妹后来考大学,考到北京。 我父母算幸运的,文革前的大学生,毕业在一个部里认识结婚的,文革中一个在三线,一个在干校。 要不是后来我父亲被当作特备人才,估计还会在小山沟里呆着呢。
头像
0操作57 #
头像
57 #
0
17-02-14 10:46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农村是地狱?农民情何以堪?
tangdou 发表于 2/14/2017 10:32:02 A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133197&postid=74119085#74119085][/url]
那年代农村真挺苦的,别说那时候了,现在把你扔到贫困山区生活你也会觉得绝望。
头像
0操作58 #
头像
58 #
0
17-02-14 10:47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我婆婆下乡支援农村三年。说是有一次她所在的那个村子开忆苦思甜大会。 一个老太太上台发言,先是按照套路说地主狠。然后说着说着就动了感情,走题了,一边哭一边诉说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怎么苦,饿死了多少人之类的话。 台下的人全吓傻了,过了一会儿赶紧有人上台把她拖走了。
有的人真的是对那段历史不了解,不说这些结婚的,我认识的人有的至今不相信三年自然灾害饿死人的。我听我爸妈说,以前有一家人屋后种了红薯,结果半夜被人挖了,第二天全家哭得很厉害了,我现在听了都觉得心寒。 littletea 发表于 2/14/2017 9:48:00 A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74118779&postid=74118779#74118779][/url]
头像
0操作59 #
头像
59 #
0
17-02-14 10:48操作
只看TAAA分享
知青真的是最惨的一批人。我伯伯插队到大兴安岭,最后自己考大学考回来的,我姑姑插队到新疆,因为水土不服,年纪轻轻牙齿全掉了。最后是我奶奶做主给她找了一门农村的亲事,结婚后离开了新疆但是落户到某苏南农村。男人又丑又坏,经常暴打我姑,后来离婚离掉了。
头像
0操作60 #
头像
60 #
0
17-02-14 10:56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我妈下乡那绝对是个例了。她文笔好,会写,农活儿不会干,人家也不让她干了,当了村通讯员,每天写稿广播,据说也给介绍过但是她不乐意人家也没强迫啥的,当然也有特殊原因。当时下乡那个村子收成特别好,吃喝不愁的,而且还靠我妈笔杆子成了先进村代表,我姥爷还出席表彰大会去了。日子真是特别舒坦。后来本来报送北广,可惜被村长媳妇儿给顶替,但是村长媳妇儿水平太差人家给退回来了。不过总体还是不错。她说也有嫁给当地人的。不过那个村子并不是偏远山村,所以也还好,离家也不是特别远。
发帖回复
查看:58345|回复:154
Advertisement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