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了我是黛玉,我也押宝在宝玉身上,知根知底,自己身子弱敏感多疑,也只有宝玉能理解体恤,何况家室凄凉,很难配上好人家的,这边还有老太太撑腰, 宝玉绝对是best choice。我觉得宝钗像英国的贵族女子,择偶的标准就是家族利益最大化。黛玉和宝玉都不是凡人,是灵物转世,所以可以放下一切世俗的羁绊。
换了我是宝钗,我才不要宝玉呢,花花公子还心有所属喜欢别人,还不学无术就在女人胭脂堆里混,我情商智商都不差,家室也不错,重新找一个多好,就不信就他真么一个香饽饽,I could do so much better.
当然我是俗人,纯属替古人担忧给自己找乐子。
haowawa 发表于 11/2/2016 12:04:47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194282#73194282][/url]
换了我是黛玉,我也押宝在宝玉身上,知根知底,自己身子弱敏感多疑,也只有宝玉能理解体恤,何况家室凄凉,很难配上好人家的,这边还有老太太撑腰, 宝玉绝对是best choice。
换了我是宝钗,我才不要宝玉呢,花花公子还心有所属喜欢别人,还不学无术就在女人胭脂堆里混,我情商智商都不差,家室也不错,重新找一个多好,就不信就他真么一个香饽饽,I could do so much better.
当然我是俗人,纯属替古人担忧给自己找乐子。
haowawa 发表于 11/2/2016 12:04:47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194282#73194282][/url]
枉凝眉居然能被掰扯到映射钗黛,也真是典型红学的穿凿附会了。按楼主的说法,黛玉从春到夏的泪水,是为宝钗流的了。我理解的lz mm 说枉凝眉映射黛钗是说黛钗二人分别跟宝玉的关系,不是黛钗二人间的关系、不是黛的眼泪为钗流。
hutu123 发表于 11/2/2016 4:19:02 A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192378#73192378][/url]
lzmm莫怪,但是我觉得mm有点过于钻牛角尖了,mm的有些有点评论,有点先立好论点,再找论据的感觉。说起来红楼梦虽然是一部巨著,可谓博大精深,但是这么多年被无数人讨论来讨论去的,除了一些确实很难解释的谜团,大部分东西已经被嚼烂了。但是红学界的专家们需要考这个发paper吃饭,总是炒别人剩饭也没不像话,很多时候只好穿凿附会的提一些很勉强的说法,然后找各种蛛丝马迹去凑。我一开始就说了呀,《枉凝眉》是有争议的,我自己也没有定论,只是有些疑惑。单独拿出来的话用在宝黛上是很通的,只是放在组曲十二支的上下文里突然出现一首把宝玉作为直接对象的曲子就好像打破了整体的结构平衡。
再有,这《红楼梦》十二支曲子是谁做的?不是警幻自己就是宝境里的仙女们。看看众仙子见到宝玉时是什么反应:
一见了宝玉,都怨谤警幻道:“我们不知系何‘贵客’,忙的接了出来!姐姐曾说今日今时必有绛珠妹子的生魂前来游玩,故我等久待。何故反引这浊物来污染这清净女儿之境?”
警幻这才道出了宁、荣二公的求助。可见这些仙女自然对宝玉是不屑的,那么又怎会用“美玉无瑕”来将他写进歌中呢?不是让人费解么?
如果按钗黛一说来理解,后半部分黛玉之泪自然是为宝玉而流,而曲里的“他”都可以都理解为宝玉,对称地分别说两个女子各自的婚恋宿命罢了。虽和我们先前的理解大不一样,但似乎也是通的。
其实我想的也就是把各种理解拿出来讨论讨论,大家都多几个路子做参考。实在谁都说服不了谁的话,还有个“君子和而不同”不是么,哈哈
1011s 发表于 11/2/2016 11:41:22 A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194026#73194026][/url]
回复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190384#73190384]27楼1011s的帖子[/url]翰林可谓皇帝的私人秘书长,被你说的好惨,估计多少个翰林都不能瞑目了
至于薛家,我还是觉得文官转皇商太不可思议了,没有这样的历史记载呀。清朝其实阶级壁垒最森严,比明末的开放不同。薛家或许是八旗包衣出身,是皇家的家奴,我觉得是最符合书中各种行文的猜测。这样,宝钗待选采女,薛蟠娶金桂,贾母不同意金玉之说就都有根据了。
而薛宝琴被许了梅翰林,我觉得这是另一件事。
宝琴是曹雪芹着墨中最特别的一位,特别到简直不像曹公写的。我隔壁帖子里就有美眉质疑宝琴是个AI,哈哈哈。她太完美,完美到不像真人。比宝钗黛玉都美好,贾母一见倾心和凤姐儿唱和着要讨她做媳妇,贾母这老道之人,凤姐儿这精明才干,会不打听清楚就开口讨人做媳妇儿?无非是做给薛姨妈王夫人看罢了,只是明白告诉她们,别想把宝钗嫁宝玉了,我们没看上。
这样一来,宝琴的所有美所有好,都不似真的了。而宝琴也确实在十二钗中没有位置,甚至副钗又副钗中都未提及。如果她真这样美好,怎么可能不提呢?所以宝琴真人可能只是个宝钗家里普通来做客的小姑娘,长得漂亮讨人爱,贾母拿她做筏子罢了。至于这个小姑娘究竟有没有已经许了梅翰林,梅翰林又是何许人也,全是在薛姨妈一句话里就交待了,都是含糊不清的。
翰林这样的官职,大部分是很穷的,连清贵都算不上,只清不贵呀……这个梅翰林家娶宝琴应该也是低门娶妇的代表。而梅翰林家都比薛家门第高,这也表明了薛家确实是商家吧。毕竟翰林院是文官入门阶层的,虽说非翰林不入阁,但那凤毛麟角的概率不可做常论,绝大多数翰林老死了,权力地位和上升途径都还不如外放的一个县长呢。
我就是瞎想的,很多地方想到哪儿说到哪儿,肯定都不严谨,不对的地方美眉多指正。
哎呀,开心开心,可以有人陪我侃红楼。
cristal2011 发表于 11/1/2016 11:59:07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191297#73191297][/url]
枉凝眉。题目就写黛玉颦儿
内容写宝黛感情悲欢离合,很明显吧。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fairy619 发表于 11/2/2016 3:21:08 A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192290#73192290][/url]
我理解的lz mm 说枉凝眉映射黛钗是说黛钗二人分别跟宝玉的关系,不是黛钗二人间的关系、不是黛的眼泪为钗流。正解,分别说了两个人的命运,放在一起说,是因为宝钗嫁给了黛玉想嫁的宝玉。
limon 发表于 11/2/2016 12:38:28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194624#73194624][/url]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Re,美玉是宝玉,不是宝钗
对这句话的解释有点异议,阆苑仙葩应该是黛玉,黛玉前身是绛珠仙草,美玉无瑕应该就是女娲补天剩的那块顽石化身的宝玉了
twoish 发表于 11/1/2016 1:42:29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184565#73184565][/url]
宝钗送棒创药的时候不也是情难自已流露出心疼宝玉之态吗?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 宝玉梦中喊道 -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姻缘!宝钗听了这话,不觉怔了。- 我觉得宝钗对宝玉还是有情的。虽然宝钗肯定是最欣赏努力读书走仕途的男人,但宝玉长得好看,性格温柔体贴,又招女孩子喜欢,宝钗多少还是有些喜欢他的。
unexpectedgift 发表于 11/2/2016 12:46:25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194734#73194734][/url]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也有指妙玉的。
对这句话的解释有点异议,阆苑仙葩应该是黛玉,黛玉前身是绛珠仙草,美玉无瑕应该就是女娲补天剩的那块顽石化身的宝玉了
twoish 发表于 11/1/2016 1:42:29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184565#73184565][/url]
也不要忘了史湘云。她当初醉卧牡丹还是海棠花海。还有美玉也可能是妙玉。我觉得都有可能。毕竟前面已经提到宝钗和黛玉。史湘云还有金麒麟,感觉也是关于其命运的伏笔。同样妙玉的结局我一直存疑,不认为是高鹗写的那样。
对,这个问题也确实一直挺困扰我的。《枉凝眉》定是主旨在黛玉,这个没得说,从后面“泪珠儿”那几句可以得证。关键在于是说她和宝玉,还是她和宝钗。要说《枉凝眉》如果从组曲里抽离出来,那阆苑仙葩指黛玉,美玉无瑕指宝玉,似乎也能说通。以前看大陆版红楼梦一直也没质疑过,但后来看了一些文章和讲座,回到原文的情境中去,细想还是有很多不妥:
1. 葩是指花,绛珠仙草是草,以“阆苑仙葩”代指绛珠仙草类别上有差误,其他作家还好,曹公对一应花草之名如数家珍,怎能在小说这么重要的地方花草不分?如果说“阆苑仙葩”是指宝钗,宝钗是花中之王的牡丹,似乎也说得通。黛玉凭名字中一个“玉”字做“美玉无瑕”也是当得起的。
2. 宝玉的前身是赤瑕宫神瑛侍者,这个“赤瑕”二字似乎与“美玉无瑕”又矛盾了。宝玉自比“须眉浊物”,其个性举止好像也的确不是那么“洁净”。倒是用“美玉无瑕”来形容黛玉的“质本洁来还洁去”恐怕还恰当些。
3. 《红楼梦》组曲十二支的后十支每首曲子都直接对应一个正钗对象,由此可见前两首也应该遵循此理。第一首《终身误》虽然更倚重宝钗,但已经是薛林共用,由此推想第二首唯有也是薛林共用,但更偏向黛玉才能在结构上对称。这里如果把宝玉扯进来不妥在于:宝玉是男子,不是正钗,而把他放在揭示群钗命运的十二支组曲里作为直接对象,似乎有些混乱了。
4. 《枉凝眉》文本前段都是骈偶对称,有点“花开并蒂,各表一枝”的意思,很符合“薛林”的对称关系。“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这两句要说正好一个是指昨世的“木石前盟”然而今生无缘,一个是指今生的“金玉良姻”但又“终究是意难平”,仿佛也说得通。况且“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这两句,此时宝玉正是座下听曲人,让他把自己理解为“水中月”“镜中花”其中的一个似乎又有不妥,倒不如说镜花水月是指薛林二人,这辈子都与宝玉擦肩而过的好。
当然,《枉凝眉》里到底指的是黛玉和谁我也没有办法定论,主要是“玉”这个概念和宝玉联系得太紧密了,要硬说是指黛玉仿佛是有些牵强。但是目前还是觉得“薛林”这一说似乎更有道理,更符合小说这一段的构思。
1011s 发表于 11/1/2016 2:48:32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185565#73185565][/url]
你说的很有道理呀。哈哈哈,好开心可以这样讨论。王家后来确实是超过了贾家,书里种种描述可以看出。贾家其实一直在没落,从他们家几代人的婚姻嫁娶对象就能清楚得知。二公那一代不表,应该是开国功臣。贾母这一代,她本身是史侯家的嫡女,嫁入贾公府做当家主母是顺理成章的。她的儿女,贾赦原配应该出身也不错,可惜没有留下子女早亡书里没有着墨。刑夫人是继室,出身不高很合情理。贾政娶了王夫人,应该是王家从王子腾开始有了发迹的气象,在贾家的帮助下蒸蒸日上,王夫人进贾府联姻也是顺理成章的。而贾敏是嫁的最好的,林如海家里也是世代簪缨之族,更难得的是林本人还在家族袭爵结束后成功转型走了科举之路,一直让林家跻身政治中心,保持家族实际地位不降。我觉得贾老公爵如果还在世,一定恨不得林如海是自己亲生的孙子呀!美眉说贾政是皇上怜惜赐了官才没走科举路的,哈哈,皇上怜惜是真,但贾政自己考不上也是真呀。
而到了贾宝玉这一代。贾家世袭的公爵其实已经快没有了,快袭到头了。如果贾宝玉这一代还没有成功转型到科举之路,那贾家必败无疑。这也是为何贾家给死去的贾珠娶了李纨,国子监祭酒,也就是国立大学校长的闺女呀,贾家迫切想要转型的心真的很急切呀。
可惜,贾珠早亡,不然贾家中兴也未可知呢。
贾家这时已经是江河日下,再贵重的勋爵,没了实权还能怎样,如果不是元春进宫有了新的政治资本,别说权力中心,恐怕贾家在勋贵圈都难有话语权。看看贾家满门的男人吧,袭爵的贾赦只知寻花问柳娶小老婆,贾母被他气得倒仰。贾政虽然没出息,但好在大面上看着还算上进,也好歹有个闲职做。宁国府就更别提,贾敬只修仙,贾珍忙着爬灰,贾蓉是连爵位都袭不上的公子哥儿,能娶秦可卿已然不算辱没了他。所以我一点也不同意刘心武的说法。贾蓉那样的,要爵位没爵位,要官身没官身,不举业不上进的破落户,还想娶谁啊?
而反观王家,他们家没有爵位,不是勋贵之家,而是实权派。从一开始贾府的家臣,到替了老公爷的职,再到一路升至九省都检点,王家一直是在向上钻营的。前期借贾府的李,中期就跟贾府持平,后期,赶超贾府妥妥的。所以,凤姐儿才能说自己腰杆子越来越硬,因为她有个能干的叔伯王子腾呀。
而王夫人嫁进来是王家彼时对贾府扶持的投桃报李,也算投名状,等凤姐再嫁进来,私以为是贾府求来的。此一时彼一时,这时更需要联络感情的就是贾府而非王家了。
cristal2011 发表于 11/1/2016 11:36:54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191125#73191125][/url]
哈哈哈哈,贾政确实天分有限,但看在他的确还很勤勉戒慎,说不定考到老也还能中一个呀。以前看到林如海这段印象里也觉得这个形象很清朗俊逸,经MM提起又回去翻了翻,要说宁、荣二公还健在必定是对这个后生喜欢极了,探花呀。话说林如海一直在纠察体系里,为人应该也是正直清廉,还是钦点的巡盐御史,是个又有实权又有实利的差事呀。注意到曹寅在做江南织造的时候也被钦点过两淮盐务巡视,不知是否是曹公心里更属意于林家,所以做此联系。可惜林家气数已尽,紫鹃也说林家确实没人了,而老太太一句“林家的人都死绝了”又着实戳人心。也难怪黛玉每每一想到自己孤苦便伤心淌泪儿的,想想贾敏和林如海也该是一对好父母。只是她心向老庄,却未能早些看透,弄得自己久郁成疾,可叹可叹!
MM对贾家的命数分析得很透彻呀,四大家族之间的盘根错节分析得也极有意思的!要说一部《红楼梦》自然是多主线的复调结构,但朔其悲剧根源还是这个百年世家大厦将倾的根本矛盾。每次看到“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这句话都很心痛。如您所说,贾家后人不肖者太多。从冷子兴,到警幻转述宁、荣二公,到秦可卿,到元妃,到探春,无一不在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贾家倾塌的必然结局。表面上贾家错过了贾珠,失去了元春,好像错失了中兴的契机,然而这百年富贵以来,败迹已经从制度上深入骨髓,无力回天了。这样的百年大族,里外事务全都依例而行,就算偶尔从权有所变更,在花销上也只会为保存脸面而只增无减(比如秦氏之丧和元妃省亲)。哪知人口愈多,祖产有限,后辈子孙只图循例过安乐日子,不去思虑开源节流的法子,坐吃山空便是看得见的了。还是由奢入俭难呐,比起元春、探春、凤哥,贾敬、贾赦、贾珍、贾琏、贾蓉这些人真真就是毫无远虑的蠢物啊,非但不想着这么大一个家业的可持续性,反而整出像石呆子、平安州这样节外生枝授人以柄的事端来(当然,凤姐尤二姐、张华一事也是捅了大篓子)。这倒是应了探春的话“‘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
也不要忘了史湘云。她当初醉卧牡丹还是海棠花海。还有美玉也可能是妙玉。我觉得都有可能。毕竟前面已经提到宝钗和黛玉。史湘云还有金麒麟,感觉也是关于其命运的伏笔。同样妙玉的结局我一直存疑,不认为是高鹗写的那样。结局肯定不好,可怜金玉质,落入泥淖中。
扶苏 发表于 11/2/2016 1:09:01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195008#73195008][/url]
还有 “可叹停机德” 这德字,真是很有深意,读来并非全是褒义。我感觉没有贬义。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曹雪芹一开篇就写了宝玉是一个混人,所以宝玉对宝钗的意见,不是作者对宝钗的看法。宝钗聪明人,当然知道宝玉喜欢听什么。但是,只说好听话的人,如何算是有德?
“停机德”,出于《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故事说:乐羊子远出寻师求学,因为想家,只过了一年就回家了。他妻子就拿刀割断了织布机上的绢,以此来比学业中断,规劝他继续求学,谋取功名,不要半途而废。
xiqi 发表于 11/1/2016 6:15:04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187869#73187869][/url]
回复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190384#73190384]27楼1011s的帖子[/url]宝琴的作用不知道。我比较同意,红楼梦是完全基于曹雪芹本人的经历写的。所以,宝琴也许是一个真实存在过的人,发生过的事,曹公如实写出来了。也可能宝琴后来还要出场,这个不可考。不过,根据脂评的信息,红楼梦是对称的架构。就是照镜子,一开始是正面,后半是反面。前面发生的事情,后面还会发生,只是换了人物,换了结局。所以宝琴索梅,可能对应后面比较相似的另外一件事情。
至于薛家,我还是觉得文官转皇商太不可思议了,没有这样的历史记载呀。清朝其实阶级壁垒最森严,比明末的开放不同。薛家或许是八旗包衣出身,是皇家的家奴,我觉得是最符合书中各种行文的猜测。这样,宝钗待选采女,薛蟠娶金桂,贾母不同意金玉之说就都有根据了。
而薛宝琴被许了梅翰林,我觉得这是另一件事。
宝琴是曹雪芹着墨中最特别的一位,特别到简直不像曹公写的。我隔壁帖子里就有美眉质疑宝琴是个AI,哈哈哈。她太完美,完美到不像真人。比宝钗黛玉都美好,贾母一见倾心和凤姐儿唱和着要讨她做媳妇,贾母这老道之人,凤姐儿这精明才干,会不打听清楚就开口讨人做媳妇儿?无非是做给薛姨妈王夫人看罢了,只是明白告诉她们,别想把宝钗嫁宝玉了,我们没看上。
这样一来,宝琴的所有美所有好,都不似真的了。而宝琴也确实在十二钗中没有位置,甚至副钗又副钗中都未提及。如果她真这样美好,怎么可能不提呢?所以宝琴真人可能只是个宝钗家里普通来做客的小姑娘,长得漂亮讨人爱,贾母拿她做筏子罢了。至于这个小姑娘究竟有没有已经许了梅翰林,梅翰林又是何许人也,全是在薛姨妈一句话里就交待了,都是含糊不清的。
翰林这样的官职,大部分是很穷的,连清贵都算不上,只清不贵呀……这个梅翰林家娶宝琴应该也是低门娶妇的代表。而梅翰林家都比薛家门第高,这也表明了薛家确实是商家吧。毕竟翰林院是文官入门阶层的,虽说非翰林不入阁,但那凤毛麟角的概率不可做常论,绝大多数翰林老死了,权力地位和上升途径都还不如外放的一个县长呢。
我就是瞎想的,很多地方想到哪儿说到哪儿,肯定都不严谨,不对的地方美眉多指正。
哎呀,开心开心,可以有人陪我侃红楼。
cristal2011 发表于 11/1/2016 11:59:07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191297#73191297][/url]
曹公的基本立场是包括宝玉在内男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女孩子要变坏也是嫁给男人之后真真假假,不好说啊。比如北静王的形象还是很正面的。而且,宝玉嘴里说出来的话,不见得是作者真正的想法。所以作者才说一纸荒唐言。
tenbagger 发表于 11/2/2016 1:07:28 A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191747#73191747][/url]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编辑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