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八月,我和齐歌一起参加了伊扬波尔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获得二重奏的特别奖。我的演奏不再生硬,因为我手中的小提琴被赋予了生命和感情。
2002年九月,我完成了在法国的学业,回到北京,到齐歌所在的交响乐团做小提琴手,我大部分的演出节目是和齐歌搭档的小提琴二重奏。大型交响乐演出时,他是小提琴第一声部,我是第二声部,中间隔了几个人,但我感到他离我很近。
我刚回来的几个月,仍住在家里,齐歌住团里的宿舍。后来我们在“望京”买了房,开始了朝夕相处的同居生活。
团里没有人知道我和齐歌的关系,在他们眼里,我们是小提琴二重奏的搭档,乐团的小提琴手,关系不错的哥们儿。
我们终于明白,爱情不需要展示给别人看,要自己用心去感受。所谓光明正大的爱情,是无愧于心的坦荡。
孙琛毕业后去英国攻读硕士学位,发来的电子邮件仍是三句话不离诱妞,他的“流感”传染了无数个人,却总也不能痊愈,看来要继续传染下去了。马潇潇留在音乐学院做了老师,和他那位学音乐教育的伊人组成了教师之家,偶而会和我们几个老同学相约叙旧,谈起我和齐歌午夜十分在公寓的浴室里上演的那出《三岔口》,我和齐歌相视而笑,温情在眼神间交汇。
刚回到北京时,我和骆格格见过一面。仅仅一面,再没有联系。
我向骆格格致谢,她拒绝我的谢意,她说她是为了齐歌。
“我离开他,支持他去找你,不是我大方,是我希望他快乐,我希望他拉琴时仍有往日的神采飞扬。” 她轻啜着咖啡,美丽优雅得如同真正的公主。
她的声音低了下去:“那段时间,系里合奏时他常挨教授骂,演奏时与整体脱节,还常常出错。”
“你信不信,他能把德沃夏克的《幽默曲》拉得悲悲切切。”她抿着嘴轻笑,眼里却有伤感,“他那时根本不在状态。”
中粮广场星巴克咖啡屋里,马蒂尼的《爱情的喜悦》伴着“黄金海岸”的焦香在空气中流转……
“可以做朋友吗?”我发自内心的问。
“不可以!”她答的斩钉截铁,“我不会再和你们有任何联系,更不想看到那个人。”
“我说过我并不大方,而且我还很小气。”她站起身,和我握手,“再见!永-不-再-见!”
望着骆格格离去的背影,我知道,她仍然深爱着齐歌。因为有爱,不忍相见。
她会幸福的,因为她是一个优秀的女孩。而且,她是那么的善良。
我的父母从我的脸上看到了快乐,他们以为是骆格格的原因,是骆格格打到法国的电话解开了我的心结。我知道他们不可能接受他们的儿子爱上了一个男性的事实,他们所受的教育、经历以及所处的年代决定他们不会认同这种禁忌的爱。我宁愿让他们继续误会着。我告诉他们我不会结婚,因为我和我的伴侣认为,我们的爱情不需要婚姻这一纸空文来约束;我们也不会要孩子,因为我们之间根本容不下任何第三者。我的父母对此并没有太多的意见,毕竟,儿子自己感到幸福是最重要的。他们已经不再看重传宗接代。
齐歌的父母象部队首长下连队视察工作一样参观过我们的新居。齐歌长得象他的父亲,俩人都是浓眉大眼,身材高大,腰背挺直,有着浓郁的军人气质,虽然齐歌并没有当过兵。齐爸爸表情严肃的和我打招呼,然后开始巡视我们的各个房间。齐妈妈气质优雅,态度温和,丝毫没有歌唱家的架子。她看我的眼神不知为什么让我感到不安,总有种被人看穿心事的尴尬。我递茶给她时,她注意到我手腕上的伤痕。她细细端详床头柜上我和齐歌的合影,专注的神情让我后悔为什么没有事先把相框收起来。齐爸爸站在齐歌那张形同虚设的床前,责怪他的被子叠得象食堂卖剩的花卷。齐歌狡辩:“叠得再好晚上还不是要摊开?”我几乎要笑出来了,那床被子自从买来就没有打开过!
“我给你留个电话吧,有事可以找我。”趁齐爸爸指导齐歌怎么把被子叠得象豆腐块时,齐妈妈俯在书桌上,在一张五线谱纸上写下她的名字,家里电话,手机,团里电话。
她抬头想了一下,低头继续写:“齐歌外婆家的电话也写给你吧。我有时会在那儿住几天。”
我几乎又要笑出声来,想起齐歌说过,他妈妈在家做他爸爸的一等兵,有时被压迫的受不了,就回娘家当几天逃兵。
她把那张写有她电话的纸对折了几下,拉过我的手,放在我的掌心。
“齐歌的性格象他爸爸,不懂得婉转。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时会很伤人。”她的手仍拉着我,拇指轻抚我腕上的疤痕,“如果他欺负你,你一定要告诉我,千万不要憋在心里。”我的眼睛在瞬间蒙上了一层泪的壳,我拼命睁大眼睛不让它破碎。
她看出什么了?她又知道些什么?她却什么都没有说,什么也没有问,只是把她所有的联系电话都告诉我……
齐歌迷上了拼图,300块的,500块的,750块的,甚至1000块的,买了一大堆,玩得乐此不疲,有时还拿着闹钟记时。
有一次我从父母家吃饭回来,他盘腿坐在床上玩拼图。
“为什么不用拼图板?还一个人霸占一整张床。”我有些不满地说。
他笑着露出一口白牙:“刚买的,本来趴在床上只想看看,谁知道看着看着就拼好了几大块,舍不得换地方另起炉灶。”
“继续玩你的吧!”我转身去上网。
夜深了,几次催他睡觉他都不干,我要帮他,他又怪我剥夺他的乐趣。无奈我只好去睡他那张被当作摆设的床。
一觉醒来天已大亮,我揉着眼睛到卧室去看他的进度。他坐在地上,头靠着床沿睡得正香。床上是完成的拼图,一幅《牧神午后》的油画: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羊的牧神倚树而坐,闭着双眼,美丽的水精灵抱着牧神的肩,轻吻他的脸颊……
我捂着嘴不让自己哭出声来,脸上却已淌满了泪水。
他还是被我吵醒了,拽着我的裤角拉我蹲下:“知道你喜欢,那也不用搞什么喜极而泣恶心人吧?”
我抬手要打他,手臂被他一把抓住,他搭着我的肩说:“来,扶我一把,腿麻了!”
我没把他扶起来,却和他一起滚倒在地板上……
齐歌以前是不说爱的,但是现在他非常喜欢说这个字。
有一次正吃着饭,他忽然手捧饭碗看着我,我以为他咬着舌头了或是卡着鱼刺了,他却冷丁冒出一句“小睫,我爱你”,又继续低头扒饭。我愣了半秒钟,以为自己产生了幻觉。
有一次我挂在网上看小说,他在另一间房里拼图。忽然,他拖着长声叫:“小睫──”,我跑过去问他怎么了,他头也不抬的说一句“我爱你”后,便不再理我,继续埋头拼图。让我觉得莫明其妙。
还有一次,我在厨房做早餐,他刷牙刷了一半,满嘴泡沫的跑到厨房,抛下一句“小睫,我爱你”后又跑回卫生间继续刷牙。我看着锅里的煎蛋,怀疑刚才进来的是鬼。
刚才,我从楼下走过,他趴在阳台上冲我喊“嗨”,我抬头看他,他用口型无声地说:“小睫,我爱你。”就象在学生公寓的某个夜晚,我们躺在各自的床上,隔着几米的空间,无声的接吻……
我们一如既往地喜爱《牧神午后》。齐歌不再有牧神的困惑,我,也不必如水精灵般离去。
──全文完──
2002年九月,我完成了在法国的学业,回到北京,到齐歌所在的交响乐团做小提琴手,我大部分的演出节目是和齐歌搭档的小提琴二重奏。大型交响乐演出时,他是小提琴第一声部,我是第二声部,中间隔了几个人,但我感到他离我很近。
我刚回来的几个月,仍住在家里,齐歌住团里的宿舍。后来我们在“望京”买了房,开始了朝夕相处的同居生活。
团里没有人知道我和齐歌的关系,在他们眼里,我们是小提琴二重奏的搭档,乐团的小提琴手,关系不错的哥们儿。
我们终于明白,爱情不需要展示给别人看,要自己用心去感受。所谓光明正大的爱情,是无愧于心的坦荡。
孙琛毕业后去英国攻读硕士学位,发来的电子邮件仍是三句话不离诱妞,他的“流感”传染了无数个人,却总也不能痊愈,看来要继续传染下去了。马潇潇留在音乐学院做了老师,和他那位学音乐教育的伊人组成了教师之家,偶而会和我们几个老同学相约叙旧,谈起我和齐歌午夜十分在公寓的浴室里上演的那出《三岔口》,我和齐歌相视而笑,温情在眼神间交汇。
刚回到北京时,我和骆格格见过一面。仅仅一面,再没有联系。
我向骆格格致谢,她拒绝我的谢意,她说她是为了齐歌。
“我离开他,支持他去找你,不是我大方,是我希望他快乐,我希望他拉琴时仍有往日的神采飞扬。” 她轻啜着咖啡,美丽优雅得如同真正的公主。
她的声音低了下去:“那段时间,系里合奏时他常挨教授骂,演奏时与整体脱节,还常常出错。”
“你信不信,他能把德沃夏克的《幽默曲》拉得悲悲切切。”她抿着嘴轻笑,眼里却有伤感,“他那时根本不在状态。”
中粮广场星巴克咖啡屋里,马蒂尼的《爱情的喜悦》伴着“黄金海岸”的焦香在空气中流转……
“可以做朋友吗?”我发自内心的问。
“不可以!”她答的斩钉截铁,“我不会再和你们有任何联系,更不想看到那个人。”
“我说过我并不大方,而且我还很小气。”她站起身,和我握手,“再见!永-不-再-见!”
望着骆格格离去的背影,我知道,她仍然深爱着齐歌。因为有爱,不忍相见。
她会幸福的,因为她是一个优秀的女孩。而且,她是那么的善良。
我的父母从我的脸上看到了快乐,他们以为是骆格格的原因,是骆格格打到法国的电话解开了我的心结。我知道他们不可能接受他们的儿子爱上了一个男性的事实,他们所受的教育、经历以及所处的年代决定他们不会认同这种禁忌的爱。我宁愿让他们继续误会着。我告诉他们我不会结婚,因为我和我的伴侣认为,我们的爱情不需要婚姻这一纸空文来约束;我们也不会要孩子,因为我们之间根本容不下任何第三者。我的父母对此并没有太多的意见,毕竟,儿子自己感到幸福是最重要的。他们已经不再看重传宗接代。
齐歌的父母象部队首长下连队视察工作一样参观过我们的新居。齐歌长得象他的父亲,俩人都是浓眉大眼,身材高大,腰背挺直,有着浓郁的军人气质,虽然齐歌并没有当过兵。齐爸爸表情严肃的和我打招呼,然后开始巡视我们的各个房间。齐妈妈气质优雅,态度温和,丝毫没有歌唱家的架子。她看我的眼神不知为什么让我感到不安,总有种被人看穿心事的尴尬。我递茶给她时,她注意到我手腕上的伤痕。她细细端详床头柜上我和齐歌的合影,专注的神情让我后悔为什么没有事先把相框收起来。齐爸爸站在齐歌那张形同虚设的床前,责怪他的被子叠得象食堂卖剩的花卷。齐歌狡辩:“叠得再好晚上还不是要摊开?”我几乎要笑出来了,那床被子自从买来就没有打开过!
“我给你留个电话吧,有事可以找我。”趁齐爸爸指导齐歌怎么把被子叠得象豆腐块时,齐妈妈俯在书桌上,在一张五线谱纸上写下她的名字,家里电话,手机,团里电话。
她抬头想了一下,低头继续写:“齐歌外婆家的电话也写给你吧。我有时会在那儿住几天。”
我几乎又要笑出声来,想起齐歌说过,他妈妈在家做他爸爸的一等兵,有时被压迫的受不了,就回娘家当几天逃兵。
她把那张写有她电话的纸对折了几下,拉过我的手,放在我的掌心。
“齐歌的性格象他爸爸,不懂得婉转。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时会很伤人。”她的手仍拉着我,拇指轻抚我腕上的疤痕,“如果他欺负你,你一定要告诉我,千万不要憋在心里。”我的眼睛在瞬间蒙上了一层泪的壳,我拼命睁大眼睛不让它破碎。
她看出什么了?她又知道些什么?她却什么都没有说,什么也没有问,只是把她所有的联系电话都告诉我……
齐歌迷上了拼图,300块的,500块的,750块的,甚至1000块的,买了一大堆,玩得乐此不疲,有时还拿着闹钟记时。
有一次我从父母家吃饭回来,他盘腿坐在床上玩拼图。
“为什么不用拼图板?还一个人霸占一整张床。”我有些不满地说。
他笑着露出一口白牙:“刚买的,本来趴在床上只想看看,谁知道看着看着就拼好了几大块,舍不得换地方另起炉灶。”
“继续玩你的吧!”我转身去上网。
夜深了,几次催他睡觉他都不干,我要帮他,他又怪我剥夺他的乐趣。无奈我只好去睡他那张被当作摆设的床。
一觉醒来天已大亮,我揉着眼睛到卧室去看他的进度。他坐在地上,头靠着床沿睡得正香。床上是完成的拼图,一幅《牧神午后》的油画: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羊的牧神倚树而坐,闭着双眼,美丽的水精灵抱着牧神的肩,轻吻他的脸颊……
我捂着嘴不让自己哭出声来,脸上却已淌满了泪水。
他还是被我吵醒了,拽着我的裤角拉我蹲下:“知道你喜欢,那也不用搞什么喜极而泣恶心人吧?”
我抬手要打他,手臂被他一把抓住,他搭着我的肩说:“来,扶我一把,腿麻了!”
我没把他扶起来,却和他一起滚倒在地板上……
齐歌以前是不说爱的,但是现在他非常喜欢说这个字。
有一次正吃着饭,他忽然手捧饭碗看着我,我以为他咬着舌头了或是卡着鱼刺了,他却冷丁冒出一句“小睫,我爱你”,又继续低头扒饭。我愣了半秒钟,以为自己产生了幻觉。
有一次我挂在网上看小说,他在另一间房里拼图。忽然,他拖着长声叫:“小睫──”,我跑过去问他怎么了,他头也不抬的说一句“我爱你”后,便不再理我,继续埋头拼图。让我觉得莫明其妙。
还有一次,我在厨房做早餐,他刷牙刷了一半,满嘴泡沫的跑到厨房,抛下一句“小睫,我爱你”后又跑回卫生间继续刷牙。我看着锅里的煎蛋,怀疑刚才进来的是鬼。
刚才,我从楼下走过,他趴在阳台上冲我喊“嗨”,我抬头看他,他用口型无声地说:“小睫,我爱你。”就象在学生公寓的某个夜晚,我们躺在各自的床上,隔着几米的空间,无声的接吻……
我们一如既往地喜爱《牧神午后》。齐歌不再有牧神的困惑,我,也不必如水精灵般离去。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