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对黛的解释如下。黛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才做青黑色解。但在说文解字里,就是指妇人画眉的黑墨。也可通代字,指代替稀疏的眉毛,一笔笔描画上去这个动作。点青石为黛,就更不是绿色或蓝色的石头了,而是黑色的画眉石头啊。
黱,畫睂墨也。依小徐有墨字。玉篇作黑。黱者、婦人畫睂之黑物也。
更详细注释为:
黛、代也。滅睂毛去之。以此畫代其處也。通俗文曰。靑石謂之
黛。服
、劉熙字皆作黛。不與許同。漢人用字不同之徵也。黛者、黱之俗。楚辭、國策遂無作黱者。从黑。朕聲。徒耐切。按朕聲本在七部六部合音。轉入一部。又變其體爲黛。如螟字古亦作螟螣。
还有,美眉说黑色只有一种,其实也是不完全的。黑色也有很多种,同样是眉毛的黑,红楼梦里写宝钗的美貌还说眉不点而翠呢?这个翠做何解。难道是绿眉毛嘛?其实就是古人在形容黑色时对不同黑色的用词了,眉毛头发可以是乌,是青,也可以是翠。其实在很多灯光下,人的毛发是可以流转出发青发翠的那种独特黑色光芒的。这也是为何我一开始说青在黛字的青黑色解释里,不能理解成常规意义的绿色,而是黑色的一种。
我觉得现代字典里把黛解释成青黑色,也是指这种独特的黑色。但和青山,青草的青做绿色解,应该是不一样的。
另外,青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就更玄妙了:东方色也,木生火,从生丹。这是解释青字古体就是上生下丹。后头还有解释是丹青之信言必然。就是古人是相信丹青二字是相生的。那么丹是红无疑,青在古人作画的颜料里,可绝不是绿或蓝,是黑。
美眉说小时候学国画,青色就是蓝绿色。应该是现代人的理解了。可丹青二字在古人国画里确实指朱红与黑二色呢。
至于青字在诗文里的青山,青草,那也是由青色本身的黑色属性而来的,指苍茫之色,区别于绿色。我记得之前上古诗文课时,老师有讲过青山绿水的区别,就是一个偏苍,一个偏翠,苍就有黑茫茫浓郁之意,所谓山色如黛。而翠则有清澈灵动之意,所谓翠色如新。当然,后来青就由黑转绿,现代更是青绿不分,划为一色了。
至于美眉说的青出于蓝里的青,我大学时老师还专门讲到过,就是蓝黑色,不是美眉说的兰碧色,也许我们各自接收的知识来源不同,谁对谁错也很难说。我老师也未必就是对的。不过古人善于把一切带有黑色属性的深色,都称作青,这是确定无疑的。哈哈。
所以,我还是觉得黛玉的黛,青黑色,也是黑色的一种。黛玉纵是绛珠仙草,也会是一抹苍色茫茫,不会是翠色如新。所以黛青乃她本色,而非翠绿。
我这么咬文嚼字美眉别怪哈。哈哈,美眉说的我们彼此为矛为盾,倒是能刺出不少新东西来啊。要不是美眉提及黛字做青黑色解,我也不会去翻说文解字,也不会想起大学里老师讲解诗文时的那些妙论。我会说我还翻出大学时的课堂笔记印证翻看了咩?我也真是超级认真啊,哈哈哈。给我俩这精神都点一百个赞。
cristal2011 发表于 12/1/2016 8:52:21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472730#73472730][/url]
每每看到MM这样谨慎仔细地“抠字”我都觉得非常欣喜,哈哈,唯有自己也勤谨一些才能投桃报李。
MM讲的例证都很有道理,也正如MM所说我们有不同的信息来源,所以对这个细节的理解会有出入。我必须承认我对“黛”的理解是先有了主观感受,后才想着去查找例证的,哈哈,实在不够客观严谨呐。
我一开始有个整体感受,宝钗明媚鲜妍,黛玉俊逸清冷,所以在我脑海里二人视觉上的色调上是一暖一冷(但各自内心和外表又是互补的,一个外热“内冷”,一个外冷“内热”)。再加上潇湘馆竹影婆娑,湘帘低垂,黛玉在我心里就一直是墨绿墨绿的一抹清幽,偶尔有几点阳光在上面跳动,哈哈。
所以虽然MM举了“丹青”,“青丝”这样的例子,我心里还是愿意把“青”理解为“草色入帘青”、“碧海青天夜夜心”这样的颜色。
不过通过MM的一番详解,我也觉得我把黑色想简单了。的确如MM所说,黑色也可以是层次丰富的,像水墨画里的深浅力道就有鲜活的运用。另外,黑也可以有冷暖之别,比如MM所说的“乌黑”应该是偏暖色的,而“青丝”就更幽冷一些。
我在想,都说“粉白黛黑”, 我们现代人用的粉底虽是“白”的, 但也有“黄调”“粉调”之分,且有那么多的色阶可选, 那古人用的“黛”也未必就是一味地“黑”吧。哈哈,我倒是愿意认为黛玉即使是“黑”也是冷色系的“黑”,略带翠意幽光的黑。
还是MM让我想到宝钗可以是“白”,那黛玉是“黑”也的确可以配上一对。但若说到宝钗还可以是“金”,那么黛玉是“碧”的话(还不离“玉”的本色),也可凑作一双“金碧辉煌”,哈哈,我是不是有点胡搅蛮缠了呀。
这两天一聊青黛之色确实收获很多,比如以前从来没有发现过“翠”也可能不指绿色,而是指一种饱和度和光泽,比如“翠墨”就是鲜明的墨色(可见探春犀利明朗的性情)。跟着MM咬文嚼字实在意趣多多,以后真是要和MM多多切磋才是。
至于MM所说的不同的知识来源,我猜MM以前是中文或新闻系的,所以国文底子好,资源也丰富。我自己本科是英文系的,从小单纯就是喜欢文字本身,哈哈,但转了一圈当然还是觉得跟中文最亲了,所以一直很羡慕中文系的兄弟姐妹们能在人生最好的年华沉浸在国史国文的浩瀚璀璨里。
咱们还要多多交流啊,尤其希望MM又翻到什么以前有趣的笔记时前来分享一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