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MM过誉啦。![[em117]](https://emojis.huaren.us/static/emojis/v1/yoci/em117.gif)
MM这个“红”字说得有理。中国红就是喜气、生机、多情。除了MM举出的“红尘”、“红火”,万人追捧叫“红人”,青春美人叫“红颜”,还有“红豆生南国”的相思,“落红不是无情物”的深情。一个“红”字就像中国世俗文化的泉眼,源源流淌出不息的生命力,哈哈,不过从“不爱红装爱武装”开始,这些意涵似乎又要让位了。
经MM这一说我也意识到宝玉注意到这些女孩子很可能是因为她们身上所沾带的“红”,而从他爱女孩子也爱她们嘴上的胭脂可以看出,在宝玉眼里“红”和“女儿”是紧密相连的(不知他是不是特别喜欢喝“女儿红”呢,哈哈)。
我一直觉得宝玉这个角色本身跟“红”色也是有前世今生的纠葛的。神瑛侍者居“赤瑕宫”,宝玉先住“绛芸轩”,后迁“怡红院”,更有糊上“茜纱窗”在后,可见他生生世世都是在这一抹“红”的包裹浸渍之中。
说到这里,对于怡红院的起名和颜色问题我一直有些疑惑。根据“试才大观园”的描述,怡红院是“蕉棠两植”,所以才有宝玉题“红香绿玉”,而后被元妃改题为“怡红快绿”,可见“红”“绿”二色原本在院内是平分秋色的,但元妃偏偏赐名“怡红院”,此中隐去了“绿”色。
而后来元妃省亲,宝钗作诗时也特地提醒宝玉元春不喜欢“玉”字,所以建议把“绿玉”改为“绿蜡”。
我就想了,元春的亲弟弟宝玉名字里就有“玉”,且贾家中坚一代全是“玉”字辈儿的,她怎么能不喜欢“玉”字呢?
当然,也可以联系上颜色理解为元春不喜欢黛玉。我一直认为绿色是黛玉的颜色,“黛”原就指青黑色。
再有, 潇湘馆千竿竹子加上“碧纱窗”那就是一泓毫无杂色的“绿”,更加上“点苍苔白露泠泠”这句《西厢》里的戏词,这冷翠幽僻就更跃然纸上了。而刘姥姥误把黛玉住处认作哪位公子的书房,可见室内布置也并无红粉朱光一类的暖色饰物,可见黛玉是一味地清幽到底的(但又却是很精致的)。
所以元春去“绿”留“红”,连着不喜“玉”这个字是不爱黛玉的意思么?后来贾母要在潇湘馆弃掉碧纱窗而糊上“霞影纱”是不是也有要为这“绿”里添点“红”的意思,好让黛玉更让元妃及贾家接受?
另外,元春不喜欢“玉”字会不会也连带着表达她对“玉”字辈贾氏青俊们的失望不满呢?还是我想多了?
再有,如果黛玉的代表色是翠碧一类的“绿”,那这是不是和宝玉一贯“喜红”的审美癖好相悖了呢?还是他们俩就是“互补型”的情感关系,就像黛玉住的是公子的书房,宝玉住的是小姐的绣房,俩人合在一起刚好凑一对儿?
抑或,在宝玉眼里,整个女孩儿堆儿里根本就分成黛玉(绿)及其他(红)?
对此MM可愿帮我解一解?
1011s 发表于 11/30/2016 2:01:52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458422#73458422]
[/url]
我又重读了元妃省亲一节。原文里确实如美眉说讲,宝钗说“她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不过没有直接说元妃对绿玉一词为何不喜要改掉。
如果按美眉推测是因不喜黛玉。可是同一节里,元春又一开始就叫了宝钗黛玉进来,还在众人作诗后笑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后来也指着黛玉替宝玉作的那首杏帘在望说是最好。
我觉得此时元春应该还没有那么明显的属意宝钗不喜黛玉。叫钗黛二人近前,也是想亲自看看这二女,毕竟是宝玉的婚事人选。
也对二人都一视同仁赞扬了一番。
那句绿玉改快绿,应该整句红香绿玉有些过于香艳闺阁气了,红绿原本就是热闹醒目极了,再加香玉二字,是不是太靡艳了些。而且玉字犯了宝玉黛玉的名字呢。元春不可能不喜玉字,只是玉字做园子的题字,冲了人名,不合适。后来元春让诸姐妹并宝玉都住进大观园里,若怡红院题字是红香绿玉,给哪个人住都不合适,连宝玉自己住都怪怪哒。
而宝钗说贾妃不喜这四个字,其实应该是她的个人理解。元春换了这四个字,宝钗这样理解也没错,也侧面说明宝钗确实细节周到,一点点小事都能看到眼里,体察入微,照顾周全。宝玉说她一字师,未必不是赞她这样周全。
而元春对玉字的替换,私以为此时还并没有延展到对黛玉的不喜。
那么什么时候元春明确了自己的态度,将宝钗视为宝玉妻子更佳的人选呢,应该就是后面几回赏红麝串才明确的。
我们可以理一理钗黛二人在元春省亲一节的表现。
宝钗能体察元春行动的细微末节,不管那不喜二字对不对,但她观察到了元春的这点改动并提醒了宝玉,免于宝玉莽撞,也合了元春心意。实在是贤。
黛玉则一向随性,不安心大展才华却被压制,只作了一首便不过瘾。后头元春明明白白要宝玉作诗,要替这个弟弟长脸,但黛玉却自顾自替宝玉作诗,还让元春误拔头筹。
元春当时不知,可随后呢?还能不知?那她也不要在宫里过了。
这往大了说,欺君称不上,罔上总是有的了。元春对黛玉可能本来无喜恶,但经过这些事,也很难喜欢了吧。
再加上宝钗在一旁对比。
讲到这里,我觉得黛玉小姑娘那天也很反常,为何会两次都交待她不服气,一心施展才华。我觉得,宝钗能注意到元春改了香玉二字,那黛玉虽随性但论敏感却不输任何人,她必然也注意到了。
所以黛玉应该也是以为元春不喜香玉二字就是不喜自己,才越发要展现自己。黛玉此时也是小女儿心性,可爱极了,哈哈。
宝玉当时不明白,过后也必是想清楚了。
所以下一节里,黛玉酸宝玉有暖香配人家冷香,宝玉反哄黛玉开心时,编的耗子精故事,就故意把黛玉叫香玉,让黛玉明白,元春即便不喜欢,但他就爱香玉,偏再用香玉二字。宝玉也是痴的很啊。
这时节,正是我之前分析的宝黛钗三人情感纠葛最激烈的那段日子,元春的加入,让这纠葛更有冲突感和戏剧感。
曹公一支笔真是妙绝。
黛,是青黑色,古人说青色,其实往往通黑色。青青子衿,或青眼有加。所以黛做绿解稍微牵强了些,黛做黑色还更通些。美眉觉得呢?
所以怡红快绿的绿,应该不是说黛玉。而是指宝玉这点红之下的一众丫头们吧。怡红公子总要配快绿佳人,这是宝玉俗世里的写照,比如他会和袭人云雨。但赤瑕宫神瑛侍者是要配绛珠仙草的,宝玉和黛玉是神仙眷侣,俗世不容,也非红绿可拟吧。若说红配绿够喜庆热闹,那么赤对照青,更飘逸出尘吧。
不过美眉启发了我耶,如果说用颜色譬喻红楼人物,宝玉无疑是红色,黛玉青色无疑,而且是古语里通黑色的青色。宝钗是白色,雪洞一般,看着无色无情,实际白色可是所有色彩的集大成者。所以宝钗最丰富。
湘云,我觉得她像蓝色,可爱又空朗,天空一般。探春就似玫瑰红,庶出的身份不是正红,可玫红娇艳起来可丝毫不输正红。凤姐儿必是金色,俗也俗得底气十足,恍若神仙妃子。
哈哈,美眉还有什么颜色可以给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