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回复
查看:10万+|回复:824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关于钗黛之争的一点迷思——我们不偏私,不诋毁,要认认真真地来聊这些个好姑娘~~~~

头像
0操作421 #
头像
421 #
0
16-11-09 14:52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我还有一个疑问,就是赵姨娘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让贾政这么一个正经人日日宿在她房里?感觉贾政跟赵姨娘才是寻常夫妻的样子,王夫人那就是个摆设。
不知道有没有妹妹听过百家讲坛周思源的《莫名其妙赵姨娘》,他说赵姨娘容貌不好,根据是贾环形容猥琐,肯定是赵姨娘的遗传。这我倒不同意,探春也是赵姨娘生的,那可是俊眼修眉见之忘俗,再加上贾政那样的表现,所以我觉得赵姨娘年轻时也是很美的。
另外,周思源还说曹雪芹最讨厌的人就是赵姨娘,这一点我也不太认同,赵姨娘的种种不堪,也是应了“女人嫁了男人就混账起来”吧?不是有人推论赵姨娘就是晴雯嫁人后的样子吗?
wuyanqingbo 发表于 11/8/2016 9:09:09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61746#73261746][/url]

我认为赵姨娘年轻的时候应该是漂亮的,不然贾母这个绝对颜控怎么能忍呢?贾政又是极遵从贾母的。

但赵姨娘也绝非晴雯一类的人。晴雯天生傲骨志气高,坠儿偷了虾须镯使怡红院蒙羞能使她生如此大的气,她就算充做姨娘也不会像赵姨娘那样蝇营狗苟的。但有些丫鬟辈儿嫁人后说不定会朝赵姨娘的方向发展,比如司棋及其周边,坠儿,入画等等,这跟她们嫁谁,嫁到哪里有很大的关系。

我也赞同MM赵姨娘可能也未必生来就如此不堪,宝玉对女人出嫁“宝珠”到“死鱼眼睛”的褪变过程也恐怕是对他多年亲身观察的客观总结。那时的世道就是这样,大老爷们儿都要绷面子,所以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事儿也都只好留给娘们儿去搭理,加上女人活动范围有限,成日家挤在一起,眼界、知识、心胸都不能得到拓宽,所以就越来越“不堪”了。因此也不能全怪这些女人们,倘若她们各个都养尊处优、都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也不会只一任变得琐碎世俗了。还是新时代好呀。

当然,赵姨娘比不得一般的婆子们,她是有分例也不用干活儿的。但是女儿不待见她(像贾府这样的家庭,按理庶出的子女也只认嫡母为娘,生母虽然是姨娘,但还是奴才辈的),儿子又不争气,她心里也是愤懑着的吧。可恨之人也必有可怜之处,哈哈,但她为谋家产而害宝玉我也是万万不能原谅的。
头像
0操作422 #
头像
422 #
0
16-11-09 14:55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哈哈,MM深夜撰长文辛苦啦,大白天打开论坛逆选举大潮看您的回复也是赏心乐事一件。


感谢MM补充了那么多关于明清家族财产继承的实施细则,很受启发。


关于MM提到林父为了保证黛玉是财产唯一继承人竟然宁可做“绝户”这一说法实在有些险呐,让我心口一大惊。

仔细想来,林如海远虑黛玉将来,想在经济上给予其强大后盾这是很慈父爱女之心,顺理成章。但在当时,女子到底还是要嫁入夫家的,如果遇人不淑,再大的家业也不免落空。所以比起财产继承,择婿应该才是林如海为黛玉打算的重中之重。

MM认为贾母、贾政与林如海早有议亲意象,这个我非常同意。先前我有一个回复也是以贾母执意要让贾琏这个荣府对外大总管护送黛玉回扬州这个事实来推测贾母很有可能想在林如海生前敲定宝黛婚事。但既然在如海心里早已为黛玉找好归宿,那为何一定要将财产全部留予黛玉呢,甚至还不惜担负“断子绝孙”的罪名。这里的逻辑链上似乎还少了“黛玉要进贾府就必须获得林府全部财产”这一环,还请MM指明。


受MM启发,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林父从小将黛玉送去贾家会不会也有政治顾虑。

前些年有个电视剧叫《大清盐商》,是以乾隆年间爆发的两淮盐引案为背景的,事发地点就是在扬州,我还有些印象。

盐官一职的确是油水颇丰的肥缺,即使不贪赃枉法,其收入也是可观的(朝廷还特派“养廉银”),可事实上这也是政治风险相对较高一个岗位。

身为盐官,上要担负国家财政收入的巨大压力,下要时刻与盐商巨贾们斗智斗勇,遇到各类朝中大事(庆典、工程)大灾(军需、赈灾)还要撮集盐商捐输,在地方上也要缉缴走私,平衡盐价,动辄就会得罪当地土霸豪强。

盐务实则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冲突、激荡最繁密的地方,盐官夹在其中,要么就与盐商同流合污、欺下瞒上,但做好随时抄家砍头的准备;要么与盐商泾渭严分,屏气凝神防范盐商一切腐化、构陷、打击报复的伎俩;要么就只好选择明哲保身,两边讨好,战战兢兢唯恐哪一步没踩稳就掉进沟里去了。在这个位置上能混得如遇得水,且全身而退的是实在都是些“人精”啊。

再看林如海的例子,以前虽也在稽查部门,但贾雨村到扬州的时候林如海也刚来这里任“巡盐御史”一月有余,也算是初来乍到。时隔一年,嫡妻贾敏也“一疾而终”,黛玉年仅五六岁就懂得为母亲侍奉汤药,不得不让人觉得这一家子忧患深重啊。清朝盐务这淌水深秘浑秽,林如海看着和贾政俩人相惺相惜,定然不会是与盐商沆瀣一气之辈,其中关节就不得不引人猜测了啊。

林如海劝黛玉赴京时说过他“再无续室之意”(他这时才四十来岁,说这话会不会太早?),且黛玉如果“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他)顾盼之忧”,这是铁了心要把自己处于孤绝之境的节奏啊(而他自己果然在几年之后也死在了扬州)。贾敏之死会不会和政治报复有关呢?如果是这样,林父不肯再娶,不肯过继子嗣,还要把唯一的独生女远送他乡会不会都有政治上的考虑?


只是MM提到这里我思维跳跃了一下,哈哈,MM对于林家财产怎么用于贾家见省亲别院的分析还请再继续呀!


1011s 发表于 11/9/2016 1:54:30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71408#73271408][/url]
哇,我太惊讶啦。美眉怎么会也这样想,这样的想法是我心里做过的最疯狂大胆的猜测啦!我甚至还跟一个好朋友商量着写个红楼梦的同人文,切入点就是从林府的倾覆入手,当时我们俩对林家的推测就是和美眉一毛一样的呀!啊啊啊,太惊讶了。
不过我和好友的想法十分疯狂,想写个彻底颠覆红楼的搞笑推理同人文,所以很多想法说出来大约会被红楼粉丝喷死。
我就没敢在这帖子里说这些推测,哈哈,我怕破坏这帖子的和谐气氛。
现在美眉先说出来了,我好开心呐!
我的想法和美眉不谋而合,林如海是要做孤臣的,简在帝心的他深谙官场丘壑,但他在接受巡盐御史这个职位时就当明白,他唯有一条道走到黑,不可能圆融通达地上承皇恩下沐民誉,中还游刃有余于同僚之间。这不是能力问题,实乃立场问题。
这里透露点我的个人经历。我爸爸就是反贪工作一线公务员,中学时,动不动家里就接到他秘书电话,说我爸爸这个月就不回家了,去哪里了不知道,干啥了不能告诉,反正就是工作……那时候我心里是很惶恐的。我爸爸一度还给配了枪,不过不是打子弹的,是那种可以喷出麻醉气体的枪,我还偷着翻出来玩过,哈哈。
我知道纠察反贪的政府官员有多辛苦多危险。我爸爸工资栏里有一项就是安全补贴费。印象最深刻的是初中有一次午休时,几个奇怪的人去学校班级里打听我,我当时很机灵,远远听见他们在隔壁班问我的名字,我就速度跑回我们班交待几个同学说我回家了……
后来回家后告诉我爸爸,描述了其中一个女人的长相,她脸上有块大斑。我爸爸当时就吓得脸色变了。交待我再遇见那伙人一定远远躲开。那些天我上下学家里人都接送我的。后来我爸妈跟我说,那个女的爸爸被双规调查,我爸爸是主审人,她们也未必是真想对我做什么,无非就是一哄二骗三恐吓,对我爸爸心理攻势罢了。但就这样,我爸我妈和我也害怕呀。
现在我爸爸已经退休了,我们家真是再也没有这样安心过的。
这也是我为啥死也不要做公务员的原因。因为在我幼小心灵里,就深深镌刻着公务员不是贪的,就是反贪的,哪个都不容易做,哈哈哈。童年心理阴影真是面积好大呀。
想到这里,改天要跟我爸好好聊聊红楼里林如海这一段,说不定我爸有更深的体会呢。再次万幸我生在新社会,我可爱可敬滴老爸平安退休啦,我也不会不做公务员就实现不了人生价值啦!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423 #
头像
423 #
0
16-11-09 15:14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回复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65426#73265426]418楼cristal2011的帖子[/url]

对了,MM提到曹公有些地方对于时间的把控不太准确,几件事搅在一起就晕了,我也深感此惑呀。估计也是《红楼梦》虽经几稿修改,但始终没有终稿的缘故,我们读者也只能呵呵了。


但就单在一件事的时间叙述上我认为还是可以稍作细究。
关于贾琏和黛玉扬州、苏州一去多久的问题,如MM所说,贾家是某年“冬底”收到林父来信,“作速择了日期”贾琏、黛玉就启程了。这个“冬底”,有可能是冬日年底,也可能是冬季尾声要开春的时候。如果做前一种理解,那么大约就是在“腊月”,如果做后一种理解那么正月、二月都是有可能的了。
昭儿回来奉贾琏之命索要“大毛衣”,如果是当年冬天去又当年冬天返,估计临走时就备下了。所以我猜想有可能他们是年初出发,当时冬去春来穿得相对少一些,昭儿回来应该是又快入冬的某月,根据林如海的去世时间,我才是十月或十一月。
另外,昭儿回来报信说“二爷带了林姑娘同送林姑老爷灵到苏州,大约赶年底就回来。” 如果按MM的猜测,林如海九月去了,书信耽搁,黛玉十一、十二月才启程探父,但停灵、扶灵回原籍、下葬,再加沿途往返折耗的时间,我想当年年底可能是回不来的。
再有就是,宝玉再看到黛玉时在心中“品度”了一番,觉得黛玉“越发出落的超逸了”。我以自己在中学时的经历来揣度,和小学同学再见面如果要切实感觉到外貌的变化可能还是需要时隔一学期左右的,哈哈,一个月就长漂亮了不是很科学呀,哪怕宝玉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呢。所以我还是倾向于黛玉、贾琏出走了半年以上哈。
1011s 发表于 11/9/2016 2:30:54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71987#73271987][/url]

是呀,美眉这样说,我的推断确实有些牵强的。
不过林如海为了黛玉主动绝户我觉得还是很有逻辑支持的。
如果林如海过继了嗣子会如何呢?首先,黛玉就分不到或分很少家产,对她的生活保障就会少很多。其次,最关键的,若林如海有嗣子,那么黛玉很可能就不能常住贾府,出嫁前要依附这个嗣兄生活的。
这个就是当时社会的礼法。一旦林家有后,宗祠不绝,黛玉的一切生活安排甚至婚姻,那这个嗣兄都有置喙的可能。即便林如海在生前就安排妥当黛玉的婚约,和宗族人等交待了黛玉的婚姻去向,可黛玉此时离成年结婚还有几年的时间,这几年间黛玉就得和嗣兄生活在一起,别说林父了,我们读者想想就很不放心呀。还有一点,宝黛二人的婚约确实不能公之于众,一旦说出来,黛玉未嫁前就住贾府,还和宝玉同吃同住,就非常于礼不合。可黛玉又无处可去,所以宝黛二人婚约也只能秘而不发,但大家都心知肚明罢了。这不比尤二姐进贾琏屋里,那是纳妾,什么时候抬进来都不是个大事。但即便如此,凤姐也要告诉老太太他们孝期就抬人不过是先接进来养着不圆房。不过一床大被遮着,明面上礼绝不能违,实际该怎样怎样了。
而尤氏姐妹一段,贾琏的小厮兴儿都知道黛玉是宝玉的未婚妻,“只未露形”,过得二三年,老太太一发话就定了的。这也又多了一笔印证。
所以,黛玉宝玉的婚约,我同意美眉说的,倾向林如海和贾政间是有至少言语上的交待的,贾母也是支持的。
林家财产既然不能交给嗣子,就只能黛玉完全继承,而黛玉一个未成年女孩儿,偌大的财产根本就不是福,而是祸,所以林如海托孤给贾府,甚至已经可能言明这笔钱除却黛玉的日常供养和嫁妆外,其余贾府可以自行处置。这样,才能让林如海安心离去。
看后文的发展,贾府一开始也确实是这样做的。大观园建造的奢华富丽,连元妃自己都说太过了,可想所费一定不菲。而贾珍给荣府算过账,这两年荣国府都是入不敷出的,哪里来的银子建大观园?除了黛玉的遗产我也想不出别的了。贾琏说的那句何时再发笔二三百万的财,也点出了,荣国府发过这样一笔大财。若常规收入,必不是发财这样字眼来形容,可想而知是意外之财。
至于有人说贾琏吞了这笔钱,我是觉得不成立的。他没那样本事,林如海也没这样好糊弄,贾政贾母眼睛也亮。贾琏至多就是手里漏了些,肥肥小金库罢了。
头像
0操作424 #
头像
424 #
0
16-11-09 15:18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我认为赵姨娘年轻的时候应该是漂亮的,不然贾母这个绝对颜控怎么能忍呢?贾政又是极遵从贾母的。

但赵姨娘也绝非晴雯一类的人。晴雯天生傲骨志气高,坠儿偷了虾须镯使怡红院蒙羞能使她生如此大的气,她就算充做姨娘也不会像赵姨娘那样蝇营狗苟的。但有些丫鬟辈儿嫁人后说不定会朝赵姨娘的方向发展,比如司棋及其周边,坠儿,入画等等,这跟她们嫁谁,嫁到哪里有很大的关系。

我也赞同MM赵姨娘可能也未必生来就如此不堪,宝玉对女人出嫁“宝珠”到“死鱼眼睛”的褪变过程也恐怕是对他多年亲身观察的客观总结。那时的世道就是这样,大老爷们儿都要绷面子,所以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事儿也都只好留给娘们儿去搭理,加上女人活动范围有限,成日家挤在一起,眼界、知识、心胸都不能得到拓宽,所以就越来越“不堪”了。因此也不能全怪这些女人们,倘若她们各个都养尊处优、都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也不会只一任变得琐碎世俗了。还是新时代好呀。

当然,赵姨娘比不得一般的婆子们,她是有分例也不用干活儿的。但是女儿不待见她(像贾府这样的家庭,按理庶出的子女也只认嫡母为娘,生母虽然是姨娘,但还是奴才辈的),儿子又不争气,她心里也是愤懑着的吧。可恨之人也必有可怜之处,哈哈,但她为谋家产而害宝玉我也是万万不能原谅的。




1011s 发表于 11/9/2016 2:52:35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72273#73272273][/url]

同意。赵姨娘是粗鄙,但颜色绝对不会丑陋不堪。书里就是对贾环的样貌也没有直接描写得很丑陋吧,只是说他气质猥琐性格暴躁,行动小家子气上不得台面。探春又是美人儿。赵姨娘绝对是美貌的。所以我才觉得家政假正经的可笑嘛,他真实的审美取向就是赵姨娘这样美貌粗鄙之人,但偏偏要做出欣赏高雅,满口之乎者也的样子来。宝玉爱鲜亮颜色爱美女他就厌恶,哈哈,想想也是附庸风雅可笑的。宝玉反对他爱的矫揉造作的稻香村,其实就点出来父子俩三观的严重不同啊。
头像
0操作425 #
头像
425 #
0
16-11-09 22:45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哇,我太惊讶啦。美眉怎么会也这样想,这样的想法是我心里做过的最疯狂大胆的猜测啦!我甚至还跟一个好朋友商量着写个红楼梦的同人文,切入点就是从林府的倾覆入手,当时我们俩对林家的推测就是和美眉一毛一样的呀!啊啊啊,太惊讶了。
不过我和好友的想法十分疯狂,想写个彻底颠覆红楼的搞笑推理同人文,所以很多想法说出来大约会被红楼粉丝喷死。
我就没敢在这帖子里说这些推测,哈哈,我怕破坏这帖子的和谐气氛。
现在美眉先说出来了,我好开心呐!
我的想法和美眉不谋而合,林如海是要做孤臣的,简在帝心的他深谙官场丘壑,但他在接受巡盐御史这个职位时就当明白,他唯有一条道走到黑,不可能圆融通达地上承皇恩下沐民誉,中还游刃有余于同僚之间。这不是能力问题,实乃立场问题。
这里透露点我的个人经历。我爸爸就是反贪工作一线公务员,中学时,动不动家里就接到他秘书电话,说我爸爸这个月就不回家了,去哪里了不知道,干啥了不能告诉,反正就是工作……那时候我心里是很惶恐的。我爸爸一度还给配了枪,不过不是打子弹的,是那种可以喷出麻醉气体的枪,我还偷着翻出来玩过,哈哈。
我知道纠察反贪的政府官员有多辛苦多危险。我爸爸工资栏里有一项就是安全补贴费。印象最深刻的是初中有一次午休时,几个奇怪的人去学校班级里打听我,我当时很机灵,远远听见他们在隔壁班问我的名字,我就速度跑回我们班交待几个同学说我回家了……
后来回家后告诉我爸爸,描述了其中一个女人的长相,她脸上有块大斑。我爸爸当时就吓得脸色变了。交待我再遇见那伙人一定远远躲开。那些天我上下学家里人都接送我的。后来我爸妈跟我说,那个女的爸爸被双规调查,我爸爸是主审人,她们也未必是真想对我做什么,无非就是一哄二骗三恐吓,对我爸爸心理攻势罢了。但就这样,我爸我妈和我也害怕呀。
现在我爸爸已经退休了,我们家真是再也没有这样安心过的。
这也是我为啥死也不要做公务员的原因。因为在我幼小心灵里,就深深镌刻着公务员不是贪的,就是反贪的,哪个都不容易做,哈哈哈。童年心理阴影真是面积好大呀。
想到这里,改天要跟我爸好好聊聊红楼里林如海这一段,说不定我爸有更深的体会呢。再次万幸我生在新社会,我可爱可敬滴老爸平安退休啦,我也不会不做公务员就实现不了人生价值啦!



cristal2011 发表于 11/9/2016 2:55:50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72324#73272324][/url]


哈哈哈哈,那我也跟着MM“疯狂大胆”了一把。MM爸爸一定很酷,我来自一个前些年反腐反贪闹得全国沸腾的省市,当时那个政治气氛真是肃杀呀,虽然我也不在国内,光听亲戚朋友讲讲都觉得引人入胜啊。我还经常想象反腐一线公务员手里都有多少离奇诡秘的八卦呀,等解密了MM一定要向爸爸把第一手资料都好好整理起来,那是多么可贵的文学材料呀,MM可以好好写一把,哈哈。


其实我能想到这些也是因为林父“正好减我顾盼之忧”这句话,哈哈,我只能说我们都有一位值得敬重的好父亲。听MM这么一说我倒觉得这一思路可以深究下去,或许能很好地解释黛玉个性和价值观的形成。


你想啊,如果林如海一心想好好整饬扬州盐务,那势必牵动各个势力集团的根本利益,别说当地盐商土豪了,就是京中恐怕也有好些手伸在两淮盐务里搅呢,那林父的政治处境一定波谲云诡、凶险万分呐,这一定会影响到林氏夫妇的生活状态。

林家除早夭的小儿子外,只有黛玉一个孩子,家庭气氛也恐怕也是沉郁而凝重的,这就不得不客观成就了黛玉孤僻喜静的性格特点。

加之林父面对的人际关系复杂,且利益纷争激烈,大概黛玉从小也不得不学着些谨慎细密的心思,所以后来到贾府在人眼中就是显得“心细多疑”了。

还有一点我一直觉得奇怪,黛玉父亲是探花,那是科举仕途成功的典范呐,为什么黛玉对于“仕途经济”会那么不屑,那么漠不关心呢?如果我们的猜测是合理的,那么这个问题就好解释了。就好像MM自身一样,从小看到的都是官场里的明枪暗箭、尔虞我诈(就算没有直接听闻,但以黛玉的聪明估计也会在父母的只言片语、神色表情里看出个八九不离十),这样一来即使顶着父亲金榜题名的荣耀,对于所谓的“仕途经济”也是心灰意冷的了。

这或许还能解释她一开始对宝钗的“戒备”之心。如果黛玉从小看到的盐商们都是心怀鬼胎、狡黠奸邪的嘴脸,那对于眼前这个满口“入世”“功名”的“皇商”姐姐又是怎么个想法呢?哈哈,又大开脑洞了。


事实上,即使有这样的事,曹公也是不可能写出来的。雍正朝正是“文字狱”兴盛的时候,曹公也不想再次被抄家。但曹寅和曹颙似乎都协管过盐务,曹雪芹对于清朝盐务的种种积弊应该是有所了解的,甚至了解至深的。所以我认为这的确有可能是曹公不显山、不露水却偶现峥嵘的一笔。真诚希望MM和你的好友把这条思路发扬光大呀!


另外,有一个小细节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贾琏、黛玉回京是和贾雨村一路同行的,这老小子在林如海刚下葬就露一脸会不会是曹公的别有用心呢?忘恩负义的事他可不是头一回做了啊。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426 #
头像
426 #
0
16-11-09 22:50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勋爵的袭承并不是自己家能订的,这个要皇上订,贾政的女儿元春是皇妃呀,所以贾政住正房,掌管家中大权。

贾兰不仅仅是长子长孙的合法地位,他有当[url=http://baike.baidu.com/view/339236.htm]国子监祭酒[/url]的外公,有精心栽培他的妈,还有非常争气上进的自己,其实贾兰也不比宝玉小多少岁,宝玉还在女人胭脂堆里混呢,贾兰已经文武双全等着光宗耀祖了。因为贾珠不在了,贾兰这个勋爵确实不稳,也有可能被贾母运作给宝玉,虽然这个可能性很小,但也不无可能。但是,贾兰如果靠自己有了功名,成了皇上的人了,这个本来就是他的勋爵就谁也抢不走。李纨这么煞费苦心的栽培贾兰,估计就是要走这条路,让贾兰靠自己考了功名抢回自己长子长孙的合法性。







shijiezhenmeihao 发表于 11/8/2016 3:58:37 A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51346#73251346][/url]

有一点MM可能有些记混了哈,早在元春封妃之前荣府的理家大权就是在二房的,只是暂交凤姐管理而已,凤姐因此还住到王夫人那边去了哈。

不过贾兰高中是一定的,且应该是在贾家抄家之后,所以祖宗的勋爵肯定是丢了。大家讨论李纨、贾兰到时候不会顾念昔日之情接济众人,听着让人心惊,但仔细想贾兰一贯的处事态度也似乎是符合人物发展的。
头像
0操作427 #
头像
427 #
0
16-11-09 23:28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是呀,美眉这样说,我的推断确实有些牵强的。
不过林如海为了黛玉主动绝户我觉得还是很有逻辑支持的。
如果林如海过继了嗣子会如何呢?首先,黛玉就分不到或分很少家产,对她的生活保障就会少很多。其次,最关键的,若林如海有嗣子,那么黛玉很可能就不能常住贾府,出嫁前要依附这个嗣兄生活的。
这个就是当时社会的礼法。一旦林家有后,宗祠不绝,黛玉的一切生活安排甚至婚姻,那这个嗣兄都有置喙的可能。即便林如海在生前就安排妥当黛玉的婚约,和宗族人等交待了黛玉的婚姻去向,可黛玉此时离成年结婚还有几年的时间,这几年间黛玉就得和嗣兄生活在一起,别说林父了,我们读者想想就很不放心呀。还有一点,宝黛二人的婚约确实不能公之于众,一旦说出来,黛玉未嫁前就住贾府,还和宝玉同吃同住,就非常于礼不合。可黛玉又无处可去,所以宝黛二人婚约也只能秘而不发,但大家都心知肚明罢了。这不比尤二姐进贾琏屋里,那是纳妾,什么时候抬进来都不是个大事。但即便如此,凤姐也要告诉老太太他们孝期就抬人不过是先接进来养着不圆房。不过一床大被遮着,明面上礼绝不能违,实际该怎样怎样了。
而尤氏姐妹一段,贾琏的小厮兴儿都知道黛玉是宝玉的未婚妻,“只未露形”,过得二三年,老太太一发话就定了的。这也又多了一笔印证。
所以,黛玉宝玉的婚约,我同意美眉说的,倾向林如海和贾政间是有至少言语上的交待的,贾母也是支持的。
林家财产既然不能交给嗣子,就只能黛玉完全继承,而黛玉一个未成年女孩儿,偌大的财产根本就不是福,而是祸,所以林如海托孤给贾府,甚至已经可能言明这笔钱除却黛玉的日常供养和嫁妆外,其余贾府可以自行处置。这样,才能让林如海安心离去。
看后文的发展,贾府一开始也确实是这样做的。大观园建造的奢华富丽,连元妃自己都说太过了,可想所费一定不菲。而贾珍给荣府算过账,这两年荣国府都是入不敷出的,哪里来的银子建大观园?除了黛玉的遗产我也想不出别的了。贾琏说的那句何时再发笔二三百万的财,也点出了,荣国府发过这样一笔大财。若常规收入,必不是发财这样字眼来形容,可想而知是意外之财。
至于有人说贾琏吞了这笔钱,我是觉得不成立的。他没那样本事,林如海也没这样好糊弄,贾政贾母眼睛也亮。贾琏至多就是手里漏了些,肥肥小金库罢了。

cristal2011 发表于 11/9/2016 3:14:09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72575#73272575][/url]
MM这么一说我想起凤姐说过,“宝玉和林妹妹,他二人一娶一嫁,可以使不着官中的钱,老太太自有体己拿出来。” 我当时简单地理解成这两人一娶一嫁是一件事,老太太疼爱宝玉,会花自己的钱给宝玉娶亲;但是这么一看,也可以理解成黛玉出嫁的时候会拿回自己的嫁妆哈。
头像
0操作428 #
头像
428 #
0
16-11-09 23:31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是呀,美眉这样说,我的推断确实有些牵强的。
不过林如海为了黛玉主动绝户我觉得还是很有逻辑支持的。
如果林如海过继了嗣子会如何呢?首先,黛玉就分不到或分很少家产,对她的生活保障就会少很多。其次,最关键的,若林如海有嗣子,那么黛玉很可能就不能常住贾府,出嫁前要依附这个嗣兄生活的。
这个就是当时社会的礼法。一旦林家有后,宗祠不绝,黛玉的一切生活安排甚至婚姻,那这个嗣兄都有置喙的可能。即便林如海在生前就安排妥当黛玉的婚约,和宗族人等交待了黛玉的婚姻去向,可黛玉此时离成年结婚还有几年的时间,这几年间黛玉就得和嗣兄生活在一起,别说林父了,我们读者想想就很不放心呀。还有一点,宝黛二人的婚约确实不能公之于众,一旦说出来,黛玉未嫁前就住贾府,还和宝玉同吃同住,就非常于礼不合。可黛玉又无处可去,所以宝黛二人婚约也只能秘而不发,但大家都心知肚明罢了。这不比尤二姐进贾琏屋里,那是纳妾,什么时候抬进来都不是个大事。但即便如此,凤姐也要告诉老太太他们孝期就抬人不过是先接进来养着不圆房。不过一床大被遮着,明面上礼绝不能违,实际该怎样怎样了。
而尤氏姐妹一段,贾琏的小厮兴儿都知道黛玉是宝玉的未婚妻,“只未露形”,过得二三年,老太太一发话就定了的。这也又多了一笔印证。
所以,黛玉宝玉的婚约,我同意美眉说的,倾向林如海和贾政间是有至少言语上的交待的,贾母也是支持的。
林家财产既然不能交给嗣子,就只能黛玉完全继承,而黛玉一个未成年女孩儿,偌大的财产根本就不是福,而是祸,所以林如海托孤给贾府,甚至已经可能言明这笔钱除却黛玉的日常供养和嫁妆外,其余贾府可以自行处置。这样,才能让林如海安心离去。
看后文的发展,贾府一开始也确实是这样做的。大观园建造的奢华富丽,连元妃自己都说太过了,可想所费一定不菲。而贾珍给荣府算过账,这两年荣国府都是入不敷出的,哪里来的银子建大观园?除了黛玉的遗产我也想不出别的了。贾琏说的那句何时再发笔二三百万的财,也点出了,荣国府发过这样一笔大财。若常规收入,必不是发财这样字眼来形容,可想而知是意外之财。
至于有人说贾琏吞了这笔钱,我是觉得不成立的。他没那样本事,林如海也没这样好糊弄,贾政贾母眼睛也亮。贾琏至多就是手里漏了些,肥肥小金库罢了。





cristal2011 发表于 11/9/2016 3:14:09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72575#73272575][/url]

嘿嘿,关于林父过继子嗣的事,我对于清朝世族宗法和继承关系这些了解得太少了,还要参透参透。但林家即便有家产,按照MM的分析,林父悉数交予贾府是很有可能的。真是应了“纵使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啊,可叹林家也是赫赫扬扬百年侯门,最后也是尘归尘土归土,留下个孤女带着一笔钱还在世上遭难。

对于贾琏“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的这句话我其实也很不解,总觉得这个数量级不对,以前就觉得这是个虚数,就好像我也偶尔会幻想中个几百万的,哈哈(沉思五秒)。
荣宁二府一年的租子钱分别也就几千两,俸禄也应该不会超过这个数量级,宫里来的节赏现金少,古董玩意什么的也不好变卖,几百万两银子确实不好挣啊(难道是我被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不过修建省亲别院的确也花费不菲。贾蔷提到过,光是去苏州聘请教习,采买女子,置办乐器行头这些就要花费存在江南甄家的五万中的三万,剩下两万等着置办花烛彩灯和各色帘栊帐幔用。这一去就是五万。
但省亲别院选定基于宁荣二府现有院宅扩建也是为了节省开支,这真的会花去上百万两银子么?贾府和林府真的有这么多钱吗?后来两淮盐引亏空案那么严重,涉及的金额也就是刚好过千万啊。记得以前看晋商开个票号的启动资金也就几十万两。MM家应该是专业反腐的,对这个数字可有想法?
头像
0操作429 #
头像
429 #
0
16-11-10 12:34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同意。赵姨娘是粗鄙,但颜色绝对不会丑陋不堪。书里就是对贾环的样貌也没有直接描写得很丑陋吧,只是说他气质猥琐性格暴躁,行动小家子气上不得台面。探春又是美人儿。赵姨娘绝对是美貌的。所以我才觉得家政假正经的可笑嘛,他真实的审美取向就是赵姨娘这样美貌粗鄙之人,但偏偏要做出欣赏高雅,满口之乎者也的样子来。宝玉爱鲜亮颜色爱美女他就厌恶,哈哈,想想也是附庸风雅可笑的。宝玉反对他爱的矫揉造作的稻香村,其实就点出来父子俩三观的严重不同啊。



cristal2011 发表于 11/9/2016 3:18:12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72626#73272626][/url]

哈哈,如果赵姨娘年轻的时候是好看的,粗鄙一些似乎也无妨,妾嘛,美就好,撒个娇什么的反倒挠心窝子呢。王夫人确实不可爱,另外有个周姨娘好像还比较本分,但是我读书时也没注意,有空再仔细看看去。

只是对贾政这个人我也拿不准,说他聪明吧,做官又做得一塌糊涂,应对内事外联什么的也都粗苯得紧呀。说他不聪明吧,看他对诗文也还是有些鉴赏力的,“制灯谜”那一回更是一猜一个准,并也很灵敏地悟出了各小辈灯谜中的谶,帮了曹公一个启示后文的大忙。如果我们相信林如海的能力和为人,要不要也相信他托孤给贾政这个内兄的判断力呢?
还是贾政从根本上和宝玉也是一样的,这是曹公的一组对照实验,如果贾宝玉收拾起性情选择进入仕途最后也会是贾政这个样子?
头像
0操作430 #
头像
430 #
0
16-11-10 14:07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嘿嘿,关于林父过继子嗣的事,我对于清朝世族宗法和继承关系这些了解得太少了,还要参透参透。但林家即便有家产,按照MM的分析,林父悉数交予贾府是很有可能的。真是应了“纵使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啊,可叹林家也是赫赫扬扬百年侯门,最后也是尘归尘土归土,留下个孤女带着一笔钱还在世上遭难。

对于贾琏“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的这句话我其实也很不解,总觉得这个数量级不对,以前就觉得这是个虚数,就好像我也偶尔会幻想中个几百万的,哈哈(沉思五秒)。
荣宁二府一年的租子钱分别也就几千两,俸禄也应该不会超过这个数量级,宫里来的节赏现金少,古董玩意什么的也不好变卖,几百万两银子确实不好挣啊(难道是我被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不过修建省亲别院的确也花费不菲。贾蔷提到过,光是去苏州聘请教习,采买女子,置办乐器行头这些就要花费存在江南甄家的五万中的三万,剩下两万等着置办花烛彩灯和各色帘栊帐幔用。这一去就是五万。
但省亲别院选定基于宁荣二府现有院宅扩建也是为了节省开支,这真的会花去上百万两银子么?贾府和林府真的有这么多钱吗?后来两淮盐引亏空案那么严重,涉及的金额也就是刚好过千万啊。记得以前看晋商开个票号的启动资金也就几十万两。MM家应该是专业反腐的,对这个数字可有想法?




1011s 发表于 11/9/2016 11:31:25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77255#73277255][/url]
我认真查阅了清朝的一些建筑花费,发现大观园如果真按书里说的那样占地千亩(有红学家考证过),亭台楼阁,水榭花草,百万两白银都不够。乾隆年间,乾隆给自己修葺退位后的太上皇宫,仅仅这一处,几个宫殿的休整,就花了一百三十多万两白银。这还不是重新修建。
大观园纵不能与皇宫比肩,但元春这个皇妃看了也觉得太奢侈了,可见其气派豪贵。那么大观园从面积,建筑数量上讲,都远远超过乾隆的太上皇宫,花费也就可想而知。
若说真无法拿皇宫花费来比,那就比民间的吧。像现在最著名的民间园林拙政园与留园,都不过八十亩和五十亩,跟大观园不是一个数量级别的。皇家园林如圆明园的五千多亩,才是真正园林建筑的巅峰之作。大观园的千亩之地,也就在这两者之间,但也是翘楚了。插一句,去年横店要一比一真实还原圆明园建筑,预计耗资多少呢?三百亿人民币!
话说回来,这些民间园林营造都花费多少呢?我能找到的资料有限,著名的那些私家园林没有真实数据可考,唯有清末胡雪岩私宅有记载,虽地皮建筑材料仅十万多两,但人工,装修,摆设加起来总花费在百万余,而胡雪岩故居不过一个小型园林,根本与大观园不可比。由此可知,大观园花费三二百万两,是一定的。
那么这么多钱林家真的有吗?我觉得是有的。美眉说盐商亏空涉及金额也才千万,可是另一个可查的数据,仅雍正年间,盐商除赋税外,额外被雍正朝要求的军需应捐也有千万之多,这只是盐商们额外给朝廷捐献的银子啊,只是盐商财富的极小部分。想想现在富豪们的捐献就知道啦,除了FACEBOOK等这样全部身家都要捐的,大部分可想而之都是捐了九牛一毛,不会伤筋动骨。
那么盐商亏空的千万同理,只是他们应缴赋税的亏空啊,那么盐商们实际的财富可想而知。林如海做为他们的上官,就是例行的孝敬,三二百万的累积,只能说林是个清官呢。
有史料可查的,雍正年间查处的贪官,一个小小的山西巡抚就贪墨四五百万之巨,可最后抄家也只超出二三十万两,其余都去哪里了?孝敬各部上官啦!所以,官场之黑暗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他们干不了。和珅就不用说了,他家抄出来的钱,有记载有估值的就两亿多两白银,没估值的总数有八亿至十一亿两之多。而当时清朝政府一年收入才七千多万两白银。和珅贪的比国库都多,哈哈。
放在现代,斗胆说一句,我爸也只是地方上的,还接触不到中央的那些大贪,但就这,也足以让人瞠目结舌,新闻爆出来的就不说了,很多没爆出来的,或者调查了,但背景深厚又不了了之的,也很多。我爸从不给我们讲具体的案件,因为不能讲,不过他就讲过,一个地市一把手上台几年贪的钱都比当地首富几十年的资产积累多,我们都觉得不可置信,但这就是事实。新闻能报道的,不过都是小虾米罢了。像康师傅那样的大贪,贪墨资金过千亿,新闻咋报啊?这还是翻了船的,那些还在位的呢?
哈哈,越说越离题了,不说不说啦。
总之,我觉得林家是有这笔钱的,只是见不得光,贾府纵用了,黛玉也无话可说,也可能黛玉根本就不知道林家有这许多钱呢。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431 #
头像
431 #
0
16-11-10 14:15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是呀,美眉这样说,我的推断确实有些牵强的。
不过林如海为了黛玉主动绝户我觉得还是很有逻辑支持的。
如果林如海过继了嗣子会如何呢?首先,黛玉就分不到或分很少家产,对她的生活保障就会少很多。其次,最关键的,若林如海有嗣子,那么黛玉很可能就不能常住贾府,出嫁前要依附这个嗣兄生活的。
这个就是当时社会的礼法。一旦林家有后,宗祠不绝,黛玉的一切生活安排甚至婚姻,那这个嗣兄都有置喙的可能。即便林如海在生前就安排妥当黛玉的婚约,和宗族人等交待了黛玉的婚姻去向,可黛玉此时离成年结婚还有几年的时间,这几年间黛玉就得和嗣兄生活在一起,别说林父了,我们读者想想就很不放心呀。还有一点,宝黛二人的婚约确实不能公之于众,一旦说出来,黛玉未嫁前就住贾府,还和宝玉同吃同住,就非常于礼不合。可黛玉又无处可去,所以宝黛二人婚约也只能秘而不发,但大家都心知肚明罢了。这不比尤二姐进贾琏屋里,那是纳妾,什么时候抬进来都不是个大事。但即便如此,凤姐也要告诉老太太他们孝期就抬人不过是先接进来养着不圆房。不过一床大被遮着,明面上礼绝不能违,实际该怎样怎样了。
而尤氏姐妹一段,贾琏的小厮兴儿都知道黛玉是宝玉的未婚妻,“只未露形”,过得二三年,老太太一发话就定了的。这也又多了一笔印证。
所以,黛玉宝玉的婚约,我同意美眉说的,倾向林如海和贾政间是有至少言语上的交待的,贾母也是支持的。
林家财产既然不能交给嗣子,就只能黛玉完全继承,而黛玉一个未成年女孩儿,偌大的财产根本就不是福,而是祸,所以林如海托孤给贾府,甚至已经可能言明这笔钱除却黛玉的日常供养和嫁妆外,其余贾府可以自行处置。这样,才能让林如海安心离去。
看后文的发展,贾府一开始也确实是这样做的。大观园建造的奢华富丽,连元妃自己都说太过了,可想所费一定不菲。而贾珍给荣府算过账,这两年荣国府都是入不敷出的,哪里来的银子建大观园?除了黛玉的遗产我也想不出别的了。贾琏说的那句何时再发笔二三百万的财,也点出了,荣国府发过这样一笔大财。若常规收入,必不是发财这样字眼来形容,可想而知是意外之财。
至于有人说贾琏吞了这笔钱,我是觉得不成立的。他没那样本事,林如海也没这样好糊弄,贾政贾母眼睛也亮。贾琏至多就是手里漏了些,肥肥小金库罢了。





cristal2011 发表于 11/9/2016 3:14:09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72575#73272575][/url]

是的,我的想法跟两位MM的推测很接近,在其他帖子里也说过关于黛玉的财产,林父托孤与贾母贾政的联姻协议和财产托管等。你们关于林父孤臣走险途不愿连累家人的说法也很合理。清代盐业的经营运作因为暴利是很惊心动魄的,又牵涉到当时最大的漕运帮派(他们是走私盐的),朝廷连派几任御史勘查都无果或下场不好,其斗争非常激烈。
头像
0操作432 #
头像
432 #
0
16-11-10 14:15操作
只看TAAA分享
至于荣宁二府的收入,就更是说明了为何勋贵之家都要努力像文官转型啊!因为袭爵终有个尽头,如果没有实权官职,只有爵位,吃老本,领俸禄,早晚是要败落的。 贾家就是勋爵没落的典范。没有人再站在帝国权力中心,只有元春一人勉力支撑着贾府的荣耀。可外戚权力有限还受忌惮,终不能比王家王子腾的九省都检点和林家的巡盐御史来得实惠呀。 第二回冷子兴就说贾家架子还在,但底子终究是翻了上来了,家底都快败干净啦。冷子兴何人,周瑞家的女婿,周瑞家的做为王夫人最得力臂膀,恐怕奴才里她也属最清楚贾府经济状况的那一拨,她的女婿对贾府的说法就很可信了。 贾家是不可能有财力建造大观园的,只能是用了林家的钱啊。
头像
0操作433 #
头像
433 #
0
16-11-10 14:19操作
只看TAAA分享
MM这么一说我想起凤姐说过,“宝玉和林妹妹,他二人一娶一嫁,可以使不着官中的钱,老太太自有体己拿出来。” 我当时简单地理解成这两人一娶一嫁是一件事,老太太疼爱宝玉,会花自己的钱给宝玉娶亲;但是这么一看,也可以理解成黛玉出嫁的时候会拿回自己的嫁妆哈。

一年明月 发表于 11/9/2016 11:28:50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77239#73277239][/url]
我也觉得,林家的钱除了修大观园,贾母应该至少把贾敏嫁妆那一份留着给黛玉了。所以书里说,黛玉这边的月钱都是贾母那里送过来的。应该是贾母代黛玉管理着这笔钱。
头像
0操作434 #
头像
434 #
0
16-11-10 14:26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是的,我的想法跟两位MM的推测很接近,在其他帖子里也说过关于黛玉的财产,林父托孤与贾母贾政的联姻协议和财产托管等。你们关于林父孤臣走险途不愿连累家人的说法也很合理。清代盐业的经营运作因为暴利是很惊心动魄的,又牵涉到当时最大的漕运帮派(他们是走私盐的),朝廷连派几任御史勘查都无果或下场不好,其斗争非常激烈。

CINDYCINDYBABY 发表于 11/10/2016 2:15:10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82172#73282172][/url]
资本的利益驱使,马克思讲过其让人疯狂的境地,哈哈。惊天大财富,谁会不动心呢?就是现代这样开放的,价值观多元的社会里,为了财富争夺身败名裂的残酷现实还屡屡可见,更何况在相对闭塞的那个社会里呢。
头像
0操作435 #
头像
435 #
0
16-11-10 14:31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嘿嘿,关于林父过继子嗣的事,我对于清朝世族宗法和继承关系这些了解得太少了,还要参透参透。但林家即便有家产,按照MM的分析,林父悉数交予贾府是很有可能的。真是应了“纵使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啊,可叹林家也是赫赫扬扬百年侯门,最后也是尘归尘土归土,留下个孤女带着一笔钱还在世上遭难。

对于贾琏“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的这句话我其实也很不解,总觉得这个数量级不对,以前就觉得这是个虚数,就好像我也偶尔会幻想中个几百万的,哈哈(沉思五秒)。
荣宁二府一年的租子钱分别也就几千两,俸禄也应该不会超过这个数量级,宫里来的节赏现金少,古董玩意什么的也不好变卖,几百万两银子确实不好挣啊(难道是我被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不过修建省亲别院的确也花费不菲。贾蔷提到过,光是去苏州聘请教习,采买女子,置办乐器行头这些就要花费存在江南甄家的五万中的三万,剩下两万等着置办花烛彩灯和各色帘栊帐幔用。这一去就是五万。
但省亲别院选定基于宁荣二府现有院宅扩建也是为了节省开支,这真的会花去上百万两银子么?贾府和林府真的有这么多钱吗?后来两淮盐引亏空案那么严重,涉及的金额也就是刚好过千万啊。记得以前看晋商开个票号的启动资金也就几十万两。MM家应该是专业反腐的,对这个数字可有想法?


1011s 发表于 11/9/2016 11:31:25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77255#73277255][/url]

贾连这句“这会子再发个两三百万的财就好了” 曹公写得很妙,首先“再”字说明他们曾经发过这么笔巨财,而且是贾琏经手的,(前八十回里贾琏什么时候有这样接受巨款的机会啊?陪林妹妹奔丧);其次既然是发财,就不是常规收入,是外来的财产,再次这笔财产确实帮到了贾府(贾府什么地方需要用这么多钱呢,省亲啊),最后这句的语气说明这笔财产已经花的差不多了没多少剩了(联系到写黛玉每天吃燕窝的为难,叹气啊)。真是猜灯谜一样。


关于钱的数目,二三百万可能不是虚数。我记得雍正抄曹家就是要创收的。曹家可是接驾过四次的,康熙也不忍心让他的小伙伴太吃亏,所以曹家在富庶的江南收刮财富康熙是睁眼闭眼默许的。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436 #
头像
436 #
0
16-11-10 14:44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哈哈哈哈,那我也跟着MM“疯狂大胆”了一把。MM爸爸一定很酷,我来自一个前些年反腐反贪闹得全国沸腾的省市,当时那个政治气氛真是肃杀呀,虽然我也不在国内,光听亲戚朋友讲讲都觉得引人入胜啊。我还经常想象反腐一线公务员手里都有多少离奇诡秘的八卦呀,等解密了MM一定要向爸爸把第一手资料都好好整理起来,那是多么可贵的文学材料呀,MM可以好好写一把,哈哈。


其实我能想到这些也是因为林父“正好减我顾盼之忧”这句话,哈哈,我只能说我们都有一位值得敬重的好父亲。听MM这么一说我倒觉得这一思路可以深究下去,或许能很好地解释黛玉个性和价值观的形成。


你想啊,如果林如海一心想好好整饬扬州盐务,那势必牵动各个势力集团的根本利益,别说当地盐商土豪了,就是京中恐怕也有好些手伸在两淮盐务里搅呢,那林父的政治处境一定波谲云诡、凶险万分呐,这一定会影响到林氏夫妇的生活状态。

林家除早夭的小儿子外,只有黛玉一个孩子,家庭气氛也恐怕也是沉郁而凝重的,这就不得不客观成就了黛玉孤僻喜静的性格特点。

加之林父面对的人际关系复杂,且利益纷争激烈,大概黛玉从小也不得不学着些谨慎细密的心思,所以后来到贾府在人眼中就是显得“心细多疑”了。

还有一点我一直觉得奇怪,黛玉父亲是探花,那是科举仕途成功的典范呐,为什么黛玉对于“仕途经济”会那么不屑,那么漠不关心呢?如果我们的猜测是合理的,那么这个问题就好解释了。就好像MM自身一样,从小看到的都是官场里的明枪暗箭、尔虞我诈(就算没有直接听闻,但以黛玉的聪明估计也会在父母的只言片语、神色表情里看出个八九不离十),这样一来即使顶着父亲金榜题名的荣耀,对于所谓的“仕途经济”也是心灰意冷的了。

这或许还能解释她一开始对宝钗的“戒备”之心。如果黛玉从小看到的盐商们都是心怀鬼胎、狡黠奸邪的嘴脸,那对于眼前这个满口“入世”“功名”的“皇商”姐姐又是怎么个想法呢?哈哈,又大开脑洞了。


事实上,即使有这样的事,曹公也是不可能写出来的。雍正朝正是“文字狱”兴盛的时候,曹公也不想再次被抄家。但曹寅和曹颙似乎都协管过盐务,曹雪芹对于清朝盐务的种种积弊应该是有所了解的,甚至了解至深的。所以我认为这的确有可能是曹公不显山、不露水却偶现峥嵘的一笔。真诚希望MM和你的好友把这条思路发扬光大呀!


另外,有一个小细节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贾琏、黛玉回京是和贾雨村一路同行的,这老小子在林如海刚下葬就露一脸会不会是曹公的别有用心呢?忘恩负义的事他可不是头一回做了啊。






1011s 发表于 11/9/2016 10:45:01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76855#73276855][/url]
哈哈,对哒,贾雨村二送黛玉进京这一点我忘了说了,我也注意到了,他真是哪里有死人哪里就少不了的扫把星啊。哈哈哈。
我和朋友还曾疯狂想象,要不然给贾雨村翻案吧,让他多个暗身份,当朝廷的密探,哈哈哈。他在林府做西席为假,真实身份是帮助林如海调查盐政,这就解决了林如海为啥对他那样信重,又是举荐又是托他送黛玉的问题。
贾雨村实在是装了一肚子的秘密呀。他不帮香菱,也是没办法帮,当时冯渊已经被打死了,薛蟠也带着香菱上京了,贾雨村又碍着贾政林如海的面子,只能不了了之替薛蟠擦屁股呢。
至于后四十回,贾雨村怎样会和贾府反目,我想还是他的密探身份在做祟。皇上那里,经过林如海的奏报,贾雨村身份过了皇帝的眼,自然会派他再打探别的事情。说不定,盯着贾家这个后妃外戚之家就是贾雨村的新任务呢……
哈哈哈哈哈,大家请忽略我的疯狂吧。这是红楼同人小说,不是红楼本身的讨论,哈哈哈。
更疯狂的还有呢,那,就,是,咳咳,黛玉,你们都爱的黛玉小姐,她不是她,是他!
林如海为了保护这个林家独苗,对外假称黛玉为女儿身!在庶子死去,爱妻也被害的境地里,林如海将黛玉藏匿了身份由心腹密谈贾雨村送进贾府。贾母知道,其他人不知道。这也就解释了,为何贾母能放心让黛玉和宝玉睡在一起,也迟迟不说两人婚事。
但贾母也没想到,龙阳之好发生在了宝黛二人身上,假凤虚凰就这样发生了。。。
嗯,我编不下去了……
大家可以拿板砖儿拍死我了……
头像
0操作437 #
头像
437 #
0
16-11-10 17:27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哈哈,对哒,贾雨村二送黛玉进京这一点我忘了说了,我也注意到了,他真是哪里有死人哪里就少不了的扫把星啊。哈哈哈。
我和朋友还曾疯狂想象,要不然给贾雨村翻案吧,让他多个暗身份,当朝廷的密探,哈哈哈。他在林府做西席为假,真实身份是帮助林如海调查盐政,这就解决了林如海为啥对他那样信重,又是举荐又是托他送黛玉的问题。
贾雨村实在是装了一肚子的秘密呀。他不帮香菱,也是没办法帮,当时冯渊已经被打死了,薛蟠也带着香菱上京了,贾雨村又碍着贾政林如海的面子,只能不了了之替薛蟠擦屁股呢。
至于后四十回,贾雨村怎样会和贾府反目,我想还是他的密探身份在做祟。皇上那里,经过林如海的奏报,贾雨村身份过了皇帝的眼,自然会派他再打探别的事情。说不定,盯着贾家这个后妃外戚之家就是贾雨村的新任务呢……
哈哈哈哈哈,大家请忽略我的疯狂吧。这是红楼同人小说,不是红楼本身的讨论,哈哈哈。
更疯狂的还有呢,那,就,是,咳咳,黛玉,你们都爱的黛玉小姐,她不是她,是他!
林如海为了保护这个林家独苗,对外假称黛玉为女儿身!在庶子死去,爱妻也被害的境地里,林如海将黛玉藏匿了身份由心腹密谈贾雨村送进贾府。贾母知道,其他人不知道。这也就解释了,为何贾母能放心让黛玉和宝玉睡在一起,也迟迟不说两人婚事。
但贾母也没想到,龙阳之好发生在了宝黛二人身上,假凤虚凰就这样发生了。。。
嗯,我编不下去了……
大家可以拿板砖儿拍死我了……

cristal2011 发表于 11/10/2016 2:44:10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82480#73282480][/url]
你这个脑洞,太汗了。我也就想想黛玉嫁给北静王罢了。
头像
0操作438 #
头像
438 #
0
16-11-11 12:59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我认真查阅了清朝的一些建筑花费,发现大观园如果真按书里说的那样占地千亩(有红学家考证过),亭台楼阁,水榭花草,百万两白银都不够。乾隆年间,乾隆给自己修葺退位后的太上皇宫,仅仅这一处,几个宫殿的休整,就花了一百三十多万两白银。这还不是重新修建。
大观园纵不能与皇宫比肩,但元春这个皇妃看了也觉得太奢侈了,可见其气派豪贵。那么大观园从面积,建筑数量上讲,都远远超过乾隆的太上皇宫,花费也就可想而知。
若说真无法拿皇宫花费来比,那就比民间的吧。像现在最著名的民间园林拙政园与留园,都不过八十亩和五十亩,跟大观园不是一个数量级别的。皇家园林如圆明园的五千多亩,才是真正园林建筑的巅峰之作。大观园的千亩之地,也就在这两者之间,但也是翘楚了。插一句,去年横店要一比一真实还原圆明园建筑,预计耗资多少呢?三百亿人民币!
话说回来,这些民间园林营造都花费多少呢?我能找到的资料有限,著名的那些私家园林没有真实数据可考,唯有清末胡雪岩私宅有记载,虽地皮建筑材料仅十万多两,但人工,装修,摆设加起来总花费在百万余,而胡雪岩故居不过一个小型园林,根本与大观园不可比。由此可知,大观园花费三二百万两,是一定的。
那么这么多钱林家真的有吗?我觉得是有的。美眉说盐商亏空涉及金额也才千万,可是另一个可查的数据,仅雍正年间,盐商除赋税外,额外被雍正朝要求的军需应捐也有千万之多,这只是盐商们额外给朝廷捐献的银子啊,只是盐商财富的极小部分。想想现在富豪们的捐献就知道啦,除了FACEBOOK等这样全部身家都要捐的,大部分可想而之都是捐了九牛一毛,不会伤筋动骨。
那么盐商亏空的千万同理,只是他们应缴赋税的亏空啊,那么盐商们实际的财富可想而知。林如海做为他们的上官,就是例行的孝敬,三二百万的累积,只能说林是个清官呢。
有史料可查的,雍正年间查处的贪官,一个小小的山西巡抚就贪墨四五百万之巨,可最后抄家也只超出二三十万两,其余都去哪里了?孝敬各部上官啦!所以,官场之黑暗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他们干不了。和珅就不用说了,他家抄出来的钱,有记载有估值的就两亿多两白银,没估值的总数有八亿至十一亿两之多。而当时清朝政府一年收入才七千多万两白银。和珅贪的比国库都多,哈哈。
放在现代,斗胆说一句,我爸也只是地方上的,还接触不到中央的那些大贪,但就这,也足以让人瞠目结舌,新闻爆出来的就不说了,很多没爆出来的,或者调查了,但背景深厚又不了了之的,也很多。我爸从不给我们讲具体的案件,因为不能讲,不过他就讲过,一个地市一把手上台几年贪的钱都比当地首富几十年的资产积累多,我们都觉得不可置信,但这就是事实。新闻能报道的,不过都是小虾米罢了。像康师傅那样的大贪,贪墨资金过千亿,新闻咋报啊?这还是翻了船的,那些还在位的呢?
哈哈,越说越离题了,不说不说啦。
总之,我觉得林家是有这笔钱的,只是见不得光,贾府纵用了,黛玉也无话可说,也可能黛玉根本就不知道林家有这许多钱呢。




cristal2011 发表于 11/10/2016 2:07:11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82072#73282072][/url]

哈哈,我又来了,刚刚赶紧去找了个deal屯了些货,这些天聊红楼错过太多,开心归开心,还是要“内外兼修”嘛!


经MM这样细细道来我也认为大观园花费应该在百万这个数量级上,看来果然要经常听大家分析,自己读书总是不免钻牛角尖。

想以前去过恭王府,那起初应该是按固伦公主规制起的建筑,后来和珅一时权倾朝野又有些添置,里面各处景致能工巧构之胜也算得上造微入妙了。想大观园是以贵妃行宫规制所改建,造价应是不菲。


经MM提起,我秉着严谨求真的精神粗略算了一下大观园的面积。贾蓉说过,大观园选址丈量了“三里半”一块地,如果这是直径,那么按一里500米算(明清时候一里恐怕更长一些)面积为3609亩。MM说了圆明园5200亩,我查了一下,颐和园是4400亩,故宫总面积大概是1081亩,我猜贾府不敢建这么大的园子。

那么,如果“三里半”是周长,那大观园的面积就应该是366亩左右(这还不包括宁、荣二府宅邸的面积)。恭王府宅邸连同园子一共占地是91亩左右,这最后可是恭亲王奕䜣的宅子呀,无论是和珅还是奕䜣,这座宅园一定是清朝京中官僚宅邸的巅峰之作了(地方上超越此规模的兴许有)。大观园几乎是在宁、荣宅园旧地上改建的,和恭王府一比下来面积也似乎太大了些。

客观条件上讲,圆明园和颐和园都是建在当时的郊区,按照清朝北京城的规模,供八旗居住的内城面积大概是54000亩左右,除去中心的皇城大概12687亩(我是根据维基百科上的城墙长度算出来的,这是有多nerdy呀)就只剩下了41300亩左右,这还要包含大小街道,市场,各达官显贵的府邸,大观园能在这样的闹市区修一个占地366亩的园子那是极大的奢侈和不现实。宁、荣二公在包衣辈儿里算混得凤毛麟角的,但是你们从老家金陵搬过来就要在皇城根下占这么大的底盘,这是要让各路亲王、郡王、公主、贝勒都去睡蒙古包么?所以我猜这里的“三里半”和后面稻香村“几百株杏花”一样恐怕都是虚数,除非大观园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职能就是皇家特供蔬果肉禽养殖基地,哈哈。


无论如何,大观园造价昂贵,加之元妃省亲时的花销和上下打点的费用,这一切引起了贾家空前的财政危机。秦可卿说过元春封妃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的喜事,联系她前言中的“登高必跌重”, 元妃省亲的确是贾家盛极而衰的重要转折。

我想康熙六次南巡,曹府接驾四次其实也深受其累,曹公在书里当然不敢直写接临圣驾,也就借元妃归省明里大肆渲染繁华荣耀之盛极,然而盛极必衰,暗里又埋下贾府速败的祸根,这又何曾不像当年慈禧用“海防捐”修颐和园,撒下了满清速亡的种子。园子啊园子,园不圆,倒是一地的家毁人亡,山河破碎呀。

头像
0操作439 #
头像
439 #
0
16-11-11 14:03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至于荣宁二府的收入,就更是说明了为何勋贵之家都要努力像文官转型啊!因为袭爵终有个尽头,如果没有实权官职,只有爵位,吃老本,领俸禄,早晚是要败落的。
贾家就是勋爵没落的典范。没有人再站在帝国权力中心,只有元春一人勉力支撑着贾府的荣耀。可外戚权力有限还受忌惮,终不能比王家王子腾的九省都检点和林家的巡盐御史来得实惠呀。
第二回冷子兴就说贾家架子还在,但底子终究是翻了上来了,家底都快败干净啦。冷子兴何人,周瑞家的女婿,周瑞家的做为王夫人最得力臂膀,恐怕奴才里她也属最清楚贾府经济状况的那一拨,她的女婿对贾府的说法就很可信了。
贾家是不可能有财力建造大观园的,只能是用了林家的钱啊。
cristal2011 发表于 11/10/2016 2:15:40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82176#73282176][/url]

是的,我也注意到冷子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话,按理一个走南闯北的生意人家里和贾家这样的贵宦之家有那么些个沾亲带故,那还不得极尽吹嘘之能事,恨不得把贾府说上了天,好太高自己的身价。而冷子兴却一语道破贾府败迹, 而且所总结的两个原因都很客观准确(1.祖产有限,花销日增;2. 后代无人才相继),可见冷子兴确实有些能耐见识,而贾家也的确颓势难逆了。


我又想,贾府是从“二公”开始,现历四代就败象已现,而林府是从“侯”爵开始的,且已历五代,还不该更穷么?清朝有爵禄之人不能经商、不能务农,所以康乾以后旗人的生计问题就变成老大难了。MM说林如海从公侯勋爵之家成功转型至翰墨诗书之家这个很正确,但林如海在任“巡盐御史”之前是做“兰台寺大夫”,我想在今天就是检察院或者中纪委的高级官员,明面上这样的官员虽然是衣食无忧,但也不敢堂而皇之地“大富大贵”,林如海如果不是和珅这样的蛀虫,就凭一年一百来两的俸禄,再在其他地方凿凿补补,要攒下数百万的家产那要给他一个“一万年的期限”呐(如果他是贪奢无度的话,那就像韦小宝抄鳌拜家,一次捞个几十万两也是可能的)。我想除非林家变卖苏州宅邸、田地等祖产或许还值这么多钱(这也可能是为什么林妹妹真的回不去扬州、苏州的另一个原因)。


说到土地,我想是不是贾府这两年也卖过地呢?乌进孝送年租进宁国府时,贾珍对当年的收成非常不满,他是这么说的:“我算定了你至少也有五千两银子来,这够作什么的!如今你们一共只剩了八九个庄子,今年倒有两处报了旱涝,你们又打擂台,真真是又教别过年了。”这里的“只剩了八九个庄子”暗指以前不止这个数,那么这些庄子田地都去哪里了呢?会不会是贾家为了迎接元春省亲而变卖掉了,如果是这样,那就是伤了大根本了。

记得秦可卿之灵还给过凤姐几句忠告,说过贾家败落之势不可逆转,唯有居安思危,在当下就筹划日后衰时的光景,由此给出两项建议:1. 在祖坟附近购置田产,作为永久祭祀供祖的基金(抄家不抄祭祀产业);2. 此地产基金也用于家塾,以供家败后子孙读书入仕谋求转型。我把这两个建议叫做贵宦世家“后百年(post-100 years)大计”,可见秦氏深谋远虑更在凤姐之上(的确不像小家小户的“养女”)。

现在想来,贾家里显然没人按照秦氏留下的方针去做,反倒继续看着祖产流失而不思运筹谋划,真是辜负了我秦卿一番苦心呐。
头像
0操作440 #
头像
440 #
0
16-11-11 14:26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哈哈,对哒,贾雨村二送黛玉进京这一点我忘了说了,我也注意到了,他真是哪里有死人哪里就少不了的扫把星啊。哈哈哈。
我和朋友还曾疯狂想象,要不然给贾雨村翻案吧,让他多个暗身份,当朝廷的密探,哈哈哈。他在林府做西席为假,真实身份是帮助林如海调查盐政,这就解决了林如海为啥对他那样信重,又是举荐又是托他送黛玉的问题。
贾雨村实在是装了一肚子的秘密呀。他不帮香菱,也是没办法帮,当时冯渊已经被打死了,薛蟠也带着香菱上京了,贾雨村又碍着贾政林如海的面子,只能不了了之替薛蟠擦屁股呢。
至于后四十回,贾雨村怎样会和贾府反目,我想还是他的密探身份在做祟。皇上那里,经过林如海的奏报,贾雨村身份过了皇帝的眼,自然会派他再打探别的事情。说不定,盯着贾家这个后妃外戚之家就是贾雨村的新任务呢……
哈哈哈哈哈,大家请忽略我的疯狂吧。这是红楼同人小说,不是红楼本身的讨论,哈哈哈。
更疯狂的还有呢,那,就,是,咳咳,黛玉,你们都爱的黛玉小姐,她不是她,是他!
林如海为了保护这个林家独苗,对外假称黛玉为女儿身!在庶子死去,爱妻也被害的境地里,林如海将黛玉藏匿了身份由心腹密谈贾雨村送进贾府。贾母知道,其他人不知道。这也就解释了,为何贾母能放心让黛玉和宝玉睡在一起,也迟迟不说两人婚事。
但贾母也没想到,龙阳之好发生在了宝黛二人身上,假凤虚凰就这样发生了。。。
嗯,我编不下去了……
大家可以拿板砖儿拍死我了……

cristal2011 发表于 11/10/2016 2:44:10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82480#73282480][/url]


哈哈,这个太劲爆了。黛玉若是男儿身,和宝玉同睡还好(哪怕有龙阳之嫌),那她和湘云、紫鹃同睡就。。。一群人这就真是凌乱了哇~~~ 不过MM不妨认真写一写,张爱玲年轻时不也写过红楼梦同人小说的么(虽然我没看过),目测会火,哈哈


不过我认为曹公也确实有意在把黛玉的性别特征模糊化,黛玉刚出场对她从小的教养就有这样的描述“(林氏)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可见黛玉自小就不是按闺房娇女儿的路子养的。

而黛玉的外貌描写也是只露“风流”不见“媚态”,要说魏晋时的花美男们可能也就是这个样子。

后来刘姥姥进大观园走到黛玉房中也说“这必定是那位哥儿的书房了。”为此,曹公还一定要让此姥姥再说宝玉的怡红院像哪个小姐的“绣房”才能与黛玉匹配,可见在曹公心里宝黛在性情和审美上是一定要“阴阳契合”的,哈哈。

发帖回复
查看:113557|回复:824
Advertisement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