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时代的恐龙战争第四章 江汉新贵(B.C.770—B.C.645的楚国)
青铜时代的恐龙战争潇水
(五)
楚文王即位第十五年,跟巴人打起来了。这些巴人是重庆人先祖,介时还在湖北地盘混生活。楚人一向看他们来气。宋玉不是说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下里巴人”多半就是骂这些家伙呢。巴人和楚人交战,一直打了两百多年,最后巴人一部分投降,一部分西迁入蜀,立国于重庆。
据说巴人最早发现了茶叶的功用,时间最晚在武王伐纣时期,但是用于烹饪作调料,而不是饮用(我们这个饮茶大国,已经搞不清茶叶起源的时间了。)
楚文王血气方刚,按孔子的养生学说法,应该戒之在斗,不过楚文王偏爱轻生冒险,在一次斗巴战斗中他大人家负伤了。当时,他站在一处高坡上,指挥楚军跟巴人相打。
该怎么指挥呢?用嗓子喊吗?嗓门再大,下边也听不见啊,应该是用各类旗帜的语言去指挥。旗子交互挥动,就是叫这边去增援那边;再挥动,就是那边去冲击另一边;旗子低垂挥动,就是叫士兵跑步前进。基本上跟现在的交通警察差不多。
楚文王正指挥得来劲的呢,砰!一枚巴人的青铜箭,射在他腮帮子上了,从前脸戳进去,后脸冒出来。楚文王龇牙咧嘴,满下巴是血,捂着脸往郢都逃跑。当时的楚国已经从秭归迁都到了江陵(“千里江陵一日还”是也),在长江北岸。楚国人管自己这个新国都叫郢都。
楚文王到了郢都已是半夜,站在满天星斗之下往城上叫门,传达室里值勤的正好是倔老头鬻拳,这个独脚大夫因为残疾,被安排在这儿守城门呢。(独脚人守城门好,遇上危急,别人都逃跑了,他跑不了,坚守岗位)。
鬻拳冷冰冰地叫问:“大王回来得好,可是胜利?”
楚文王捂着腮帮子说:“输咧。”
鬻拳说:“先王以来,俺们楚国战无不胜,败军之将,没有脸进我这城门。”于是硬把楚文王锁在外面。
楚文王没办法,巴人又跑没影了,就整顿人马,往北去打黄国(河南潢川)。不翻本儿就不回家,楚人的九头鸟精神又来了。
楚文王亲擂战鼓,把黄人杀得鸡飞狗跳,不料腮帮子的箭伤严重感染,细菌入侵大脑,楚文王说了一宿胡话,终于死掉了。
一般情场得意的人,战场就要失意。楚文王娶了桃花夫人七年,就光荣地“壮烈”了,时间是公元前675年。
35
青铜时代的恐龙战争第四章 江汉新贵(B.C.770—B.C.645的楚国)
青铜时代的恐龙战争潇水
(六)
箭这东西,全世界都在用,属它古老。据说远古的人们看到乌鸦歇在柘树上,把树枝深深地压弯了。当乌鸦起飞时,树枝猛地弹起来,打得乌鸦直叫。人们因此发明了弓,取名为“乌号之弓”。
最初的弓是用来发射弹丸的,后来把矛做小,安装上去发射,就是箭。
春秋时代的箭,箭头已经不再是石材磨制的了,而是青铜质地的。箭头的形状,也由从前的扁平体,鼓起了棱角,成了三棱体,射在人身上,便于更快更多地放血。青铜的箭头尾端还长出了倒钩,射上去,再拔下来,能带出好大一块瘦肉。弓体用四层竹片叠合而成,外缠胶质薄片,再用蚕丝绕紧,表面涂漆。这种多种材料叠合而成的弓,叫做“复合弓”,弹力比单层的弓体大很多。(辅弼的“弼”字,就形象地给出了这种复合弓的造型。“弼”字因此也就有“协助”的意思。)
为了对付这样的弓箭,人们就身穿皮甲,脑戴头盔,把自己弄得像个微缩碉堡。
最早的头盔,据说是蚩尤先生发明的,用兽皮缝制的,顶上还装了兽角,可以刺人——像三角恐龙——蚩尤也是蛮有想像力的啊。
后来出现了青铜头盔。
春秋时期出土的青铜头盔,形状一般像一个扣着的铜钟,顶子部分隆起得比现代头盔高,那是为了容纳古人的大发髻。头盔上部还浇铸成各种兽面形状,用来吓敌人一跳。头盔外表面经过打磨,比较光滑,可以卸掉敌人兵器的打击力量。但里面粗糙不平。因此,要先裹上头巾再戴盔,以免蹭掉头皮。这样的话,一个头盔的份量就很不轻。顶着这样笨大的头盔走路,相当于顶着一个西瓜,远比现代的军人头盔沉。但是,春秋时代,人身高比现代人高,男子平均一米八零,身大力不亏,所以能够顶着西瓜打仗。(但是在现实中,秦始皇兵马俑里的士兵,都不戴头盔,说明打起仗来,还是宁可冒着一定危险也要光着脑袋奔跑——轻松啊。)
头盔顶上还有一个插座,可以在上面插野鸡的羽毛,将军级别越高,羽毛越长,为了在战场上突出自己的指挥地位和可见度。如果级别高到元帅,估计就像戏台上杨宗保那样插两条雉鸡翎啦!呵呵。
头盔的左右耳向下加长,垂着保着两颊,很眼睛鼻子都是露着的。楚文王可能就是站太高了,箭从下往上射,正中他的腮帮子。这也说明他不顾危险,亲自从高处指挥战斗。)
36
青铜时代的恐龙战争第四章 江汉新贵(B.C.770—B.C.645的楚国)
青铜时代的恐龙战争潇水
(七)
和他得心脏病的爹一样,楚文王马革裹尸而还,棺材送回郢都,传达室的鬻拳说:“我两次冒犯国王,罪不容诛,我跟大王一起去了。”就抹了脖子。
公元前675年的郢都,人们的眼睛湿漉漉的。
楚文王和桃花夫人生下的、不到七岁的熊艰,继位。
桃花夫人一共生下两个孩子。即便在这悲哀时刻,两个孩子又互相残杀起来。准确地说,是楚国的元老、贵族,攥着这俩孩子,当牌,玩开了对抗游戏。攥着大孩子的那一派,在大孩子继承君位以后,琢磨着杀死二孩子(这是个唯一潜在的竞争对手),以便让大孩子坐稳江山。攥着二孩子的那一派听到风声,就带着小主子跑到附庸国随国。三年后,随国一派借助随师袭击了政府军,杀死老大,使不到九岁的二孩子(熊恽)登上楚国权力颠峰,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楚成王。(咱九岁的时候都干吗去了?)
不过,作为新上任的年轻君王,楚成王也有年轻君王通见的烦恼,就是强臣在朝,大权旁落(如同清朝的康熙Vs.鳌拜)。使楚成王寝食不安的“鳌拜”,就是令尹子元,是爸爸楚文王的弟弟。楚成王每天睡觉都不踏实,威胁就来自这个亲叔叔令尹子元。一般当叔的觉得天天给侄子下拜,面子上不好看,而且身为叔叔,有经验,年纪足,曾立功,死党多,而刚刚继位的小君王没有党羽,所以,叔叔抢侄子王位的,例子太多了,近的有楚武王杀侄而立,远的有明朝朱棣攻灭侄子建文皇帝,连西方的哈姆雷特也是被叔叔抢去了王位。令尹子元觉得自己这么一副好腰,要下拜也不能拜楚成王,拜也是拜成王的妈妈桃花夫人的石榴裙。
当初,桃花夫人被楚文王从河南息国掳来当夫人,七年后,就开始守寡,迄今守寡亦又十年了。美丽失去了树枝的滋养,只能变成瓶子里东倒西歪的插花。每当西风卷起珠帘,桃花夫人都感到寂寞的孤寒。
孔雀为了泡女孔雀,就会卖弄自己的漂亮羽毛,眼红心痒的令尹子元没有羽毛,只好卖弄自己的歌声。他在王宫外面搭了一个馆,开音乐会,想用司马相如那种办法勾桃花夫人的魂儿。
桃花夫人发现令尹子元在王宫墙外塔台唱戏,表演万舞,连吹带唱,听了半天,觉得挺新鲜。桃花夫人也起兴了,想吼两嗓子,但是不会楚歌,于是拿出老家的河南豫剧梆子调,唱道:“熊大哥讲话——理耶太矮偏,谁说女雨子水哎性杨花,俺劳(老)公娶我,派地噫是饼硬(兵)车哦~~,挥唉戈屋(舞)盾打了我息国。息侯他屋(无)道自取斯(死)呀,小呕女子卧(我)来到楚国。如今俺劳(老)公他做了死归(鬼)阿,门庭冷落俺地鞍马稀,熊大弟有能耐也去灭灭谁地国,好叫咱——未亡人,开开眼,开开眼哎——开开哎眼嗳嗳——。”
令尹子元听了桃花夫人的讽刺,满面羞愧,好!不久灭灭谁的国吗,小K丝。公元前666年,令尹子元点齐兵马,出动兵车六百乘(哇,好多车耶!),为了他一心所追求的女人,往中原的郑国杀过去了。
事出突然,郑人毫无准备,子元一直突破到郑国都城正面郊区,又从外郭城门冲到内城门外的一个农贸市场门口,没有遇上任何抵抗。
当时城墙一般都是两圈,外面是一大圈,里面是一小圈,二者之间的区域,是老百姓居住区,叫作“郭城”,房子矮破(南郭先生大约就住在这里)。里边一小圈,围起一个小城,叫作内城,面积占到总城面积的三分之一,是国君一族的办公居住区,富庶奢华,里面还有祖庙、社庙等等宏伟建筑。
郑国公族被堵在自己的内城里,议论着怎么逃跑,连内城门都忘了关了。令尹子元领着楚军,看见内城门洞开,悬门也高高提起,反倒犹豫了,不知道该不该钻进去,钻进去怕被来个瓮中捉鳖。门内没有一个人影,静悄悄的。(《三国演义》写“空城计”,是从这里学的吧。)子元和众大夫徘徊不敢进。最后子元同身边大夫商议了几句,又怕“埋伏”在附近的郑国人听明白,不敢说夏言,只是说楚言。既会说楚国话,又兼通华夏话这是当时楚国贵族的一个优越条件。子元和大夫胡乱议论了半天,终于认定城内有伏兵,命令全军退出城外安营。
退出城去以后,士兵们好不容易把营盘扎好,子元又犹豫起来了,因为他又听说齐鲁宋联军驰救宋国来了。东方的霸主齐桓公,此时已长成青春期的大恐龙,看见郑国受攻击,焉有坐视不管之理。子元越想越害怕,担心腹背受敌,干脆连夜不声不响地退了兵。
龟缩在内城的郑国领导干部正忙着和老婆孩子卷行李,闹哄着要往桐丘逃跑,忽然听说楚国人跑了。大家都不相信,探头探脑上城了望,看见楚军的营幕上落着好些黑老鸹,哇哇乱叫。好呵,楚营空了,阎王爷真跑了。
郑国领导们一下子都成了民族英雄,放下行李忙着开表彰大会。
子元是怎样的一位“将才”,由此即可判定。
白辛苦了一趟的令尹子元从郑国回来,不但没灭灭“谁的国”,连个取盟都没有,两手空空,十分懊丧。这只孔雀也不来文雅的了,干脆学习贼鹰,他以串门名义找嫂子桃花夫人玩,进了王宫就一屁股住下,不出去了,还派私人部队把后宫“保护”起来。桃花夫人没办法,被保护了,只好对付着跟他睡了几宿(关于这个细节,史书上说得闪烁其辞)。
大夫“斗射师”看见子元不出来了,觉得长此以往,国将不国,遂进宫劝谏,被子元把他锁进站笼里,脖子上枷,让他以站立法减肥。
斗射师的儿子们听说老爹在宫里被迫减肥,气得直哭。于是倾其家族私人武装,组成敢死队,打进宫里救父亲。
令尹子元好几天来元气消耗过多,被孝子们逼得节节后退,亲兵卫队也给打散了,宫人吓得嗷嗷直叫。子元拎着裙子在宫里乱跑,被斗班追上,一剑刺了个穿心凉。令尹子元死就这么风流地死掉了。色字头上一把刀,鲜血溅污了桃花夫人的石榴裙。桃花夫人说:“男人们为什么总是这样?爱情真不是我想象。”
还有没想到的是,桃花夫人的儿子楚成王没费一刀一枪,就送走了瘟神子元,可以掌权亲政了,真是意外之喜。为了感谢老斗家的,就任命斗谷于菟做楚国令尹,补子元的缺。
“尹”字在甲骨文中与“父”字近形,令尹一官可见非同小可。在楚国,令尹是万人之上,一人之下,军政大权集于一身,执一国之权柄。
这个新令尹斗谷于菟,是个诸葛亮、王猛一级的大贤人,他的爹斗伯比和表妹互相闹着玩,结果把他生下来了。本来没打算要他,既然他来了,就只好把他扔了。扔到了云梦泽里。结果他被老虎叼过去了,老虎收养了它,养大以后,他爹又在一个莫名其妙的机会把他拣了回来。因为是“乳于虎”,“乳于虎”用楚国话发音,就是“谷于菟”,所以叫他谷于菟。这说明动物在两千年前比人类更富于远见卓识。古罗马的母狼也是如此。就在与此同一时期,意大利南部的一只母狼,也用乳汁哺育了两个弃婴,弃婴长大以后,成为古罗马人的祖先。而古罗马文明,将是继古希腊文明之后的又一西方瑰宝。
当了令尹以后,谷于菟改名叫令尹子文,雅致多了(就像进了外企要换个英文名John什么的)。这位吃老虎奶长大的令尹子文,如果也像子元似的跟楚成王唱反调,搞内讧,那么前两代君王的基业就算抖落光了,楚国也甭想争霸了。好在令尹子文认识到:没有大家哪有小家(大河水满小河才能不干),于是主动要求把自家的封地还给楚王室。别人也甭想光看笑话,令尹子文侵削诸大夫封邑,交还给楚成王,以壮大楚王室的财富和力量,强化楚成王的王权。楚成王这才成为真正的康熙,感觉到了当王的快活。这就是子文“毁家助国”的故事。
楚成王大权在握,子文忠心辅佐,楚国上下齐心,修明国政,争霸之志上冲斗牛,频频出兵跟江汉间诸侯斗殴,中原人物闻风皆栗,纷纷传说:坏了,楚国人民站起来了。
楚成王对内的政策,是休养生息,抚慰民众,广结民心,其中最有名的故事是给一个强迫症患者平反,传为美谈。这人名叫卞和(“卞”念变),他拣到了一块石头献给从前的楚武王,大约是想拍马屁。结果楚武王说那是石头,你骗寡人,寡人砍你一条脚吧,以严肃法纪。到楚文王时期卞和还不长记性,又来献宝,又被砍掉一只脚。
现在楚成王当政,卞和坐着担架又来了,又献上了石头。楚成王为了体现其爱民之心,剖开一看,喊说:“耶!居然真是美玉兮!”也不知真是假是,总之这就是那块著名的“和氏璧”了。楚成王于是重赏卞和,给卞和平反,封他为“阳陵侯”。卞和苦笑一下,坐着担架,不就而去。
(注:楚成王奖励卞和,用意是奖励卞和身上的忠君思想,鼓励人们以后有好东西都献给大王,把头颅和热血也献给大王。在对待卞和的态度上,楚成王比上两代大王都高明。楚成王强化王权的措施不仅仅是借助令尹子文的手,侵削诸卿大夫家族的采邑,以壮大王族财势,更有对卞和这种“忠君”精神的引导宣传。通过这两手努力(一手物质一手精神),王权得到强化。王权得到加强,由此带来两个好处:一、使得楚国内政稳定,避免内部分崩离析,家族割据;二、王权加强,使楚王所能调动的物力人力就越多,对外伸出的铁拳就更富于打击力。)
楚成王的对外政策,一开始并不嚣张,而是扮演笑面虎,和诸侯套近乎,修正自己的蛮夷形象。他娶了卫国的夫人,又把妹妹嫁到郑国,稳住了“巴尔干”地区最牛的两国。他还派使者给周天子纳贡。老周十分高兴,好久没人登自己的门坎了,就赐给楚成王牛肉干(比齐桓公更早享受这个待遇),周天子说:“老实呆在你们老家啊,镇压蛮夷叛乱啊,不要进兵中原啊。”
楚成王听了周天子的三啊讲话,获得局部地区维和特权,遂以此为借口在南方的江汉平原大肆扩张,把周邻小国都划拉进自己版图,使楚国从几百里疆域升级为方圆逾千里的大国。
公元前659年,为政十三年,对中原装了十三年笑面虎的楚成王再也等不及了,楚国上下的好战分子也群起叫嚣,楚成王当即铁拳一砸,动员倾国兵马,挥师大举北伐,前锋直犯“巴尔干”最居中的郑国。郑国被楚国钢牙咬得嗷嗷直叫;明年,楚成王再伐郑;又明年,复伐郑。楚师连续三年直捣中原腹地,郑国危如累卵。中原诸侯奔走呼告,天下无不惊恐侧目。
中原霸主齐桓公大惊,天下兴亡,舍我其谁(其实是楚国发育得太快了,威胁了齐的霸主地位,齐必须干涉。这就好像德国这个新兴国家威胁了老牌的英国)。作为反应,公元前656年,齐桓公挥动齐、鲁、宋、陈、卫、郑、许、曹八国联军,千里兴兵蹈入楚国北境,驻军于召陵。楚成王不愁你们来,挥动全境武装,实施快速反应,像一摊铁屑被磁针激活,湖北境内,全楚各地驻兵,纷纷校准矛头,指向北境的来犯之敌。齐桓公没有纵深击破楚境的自信,就和楚成王派来的快嘴子外交官屈完先生在境上谈判。双方互相找到了台阶,召陵会盟取平,联军撤退,南北争霸序幕揭开。
两年后,楚成王再次北上伐许(河南许昌),中原诸侯不能救,许国领导人把自己倒剪二臂捆了,嘴里含着宝玉,表示自己是个死人,后面跟着一辆棺材车,众大夫麻衣丧服护随,出城投降。六年后,楚成王二十四年,楚灭黄。两年后,灭英,灭弦,灭蓼,灭樊,灭夔。
楚成王二十七年,楚败徐国于娄林,齐国营救无效。徐国在淮河下游江苏徐州一带,是东夷里最强国。楚成王积极东向进取淮河中游,从中游压袭下游,吞吃东夷诸国,开疆山东江苏交界,速度之快出乎中原诸侯意料。从西向东,祖国腰腹地带的江汉淮河广大土地,都挂起了楚国的凤旗(九头鸟旗)。齐国这回不敢儿戏了,再次纠合八国联合部队,正式跟楚国交兵。一场鏖战,八国兵马被楚人打得溃不成军,各自奔散回国。楚人驰入中原,纵横江河之间,无国可以抗衡。同年,齐国名相管仲去世(怕再活几年就要威名扫地了),齐国人亡政息,天下唯楚为大。
这时候的楚成王国际声威达到辉煌顶峰。成王踌躇满志,登上郢城城楼,极目四望,长江浩瀚汤汤,苍穹之下,四合之内,万里黄沙,再没有他的敌手了。
附记:读大学时,我到葛洲坝实习,看见长江已经被扎住,江流的动作也不太体面,然后我又上三峡去玩,下三峡时没钱买票了,正在江上踌躇,船上的人说,那儿是姊归。我因为正在发愁,就没有细看,大约是处在江湾急转的山谷里,一段模糊的建筑,似乎还停着电,什么动静都没有,也许是在怀念从前的什么吧。
出三峡四五百里,下江顺流可到湖北荆州、江陵(郢都)和湖南岳阳,这都应该是楚文化的腹心,所谓的云梦,应该也在这一带。楚天千里清秋,我因为没有川资了,并没有看见云梦。但是云梦泽的波光滟潋,常在我的胸中闪起万丈光芒。流光易逝,楚王们早已没有了,云梦泽也缩成了洞庭湖。据说,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洞庭湖颜色淡黄,患病多年,近六十年间,湖面积从四千平方公里,缩了一半儿,环湖两千个工厂,努力生产污水,使水生动物从一千种也减了一半儿。基本上,云梦已成了恶梦。野鸟乱啼,古木垂荫的时代和先王霸业,一起成了历史不可重复的绝响。
青铜时代的恐龙战争潇水
(五)
楚文王即位第十五年,跟巴人打起来了。这些巴人是重庆人先祖,介时还在湖北地盘混生活。楚人一向看他们来气。宋玉不是说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下里巴人”多半就是骂这些家伙呢。巴人和楚人交战,一直打了两百多年,最后巴人一部分投降,一部分西迁入蜀,立国于重庆。
据说巴人最早发现了茶叶的功用,时间最晚在武王伐纣时期,但是用于烹饪作调料,而不是饮用(我们这个饮茶大国,已经搞不清茶叶起源的时间了。)
楚文王血气方刚,按孔子的养生学说法,应该戒之在斗,不过楚文王偏爱轻生冒险,在一次斗巴战斗中他大人家负伤了。当时,他站在一处高坡上,指挥楚军跟巴人相打。
该怎么指挥呢?用嗓子喊吗?嗓门再大,下边也听不见啊,应该是用各类旗帜的语言去指挥。旗子交互挥动,就是叫这边去增援那边;再挥动,就是那边去冲击另一边;旗子低垂挥动,就是叫士兵跑步前进。基本上跟现在的交通警察差不多。
楚文王正指挥得来劲的呢,砰!一枚巴人的青铜箭,射在他腮帮子上了,从前脸戳进去,后脸冒出来。楚文王龇牙咧嘴,满下巴是血,捂着脸往郢都逃跑。当时的楚国已经从秭归迁都到了江陵(“千里江陵一日还”是也),在长江北岸。楚国人管自己这个新国都叫郢都。
楚文王到了郢都已是半夜,站在满天星斗之下往城上叫门,传达室里值勤的正好是倔老头鬻拳,这个独脚大夫因为残疾,被安排在这儿守城门呢。(独脚人守城门好,遇上危急,别人都逃跑了,他跑不了,坚守岗位)。
鬻拳冷冰冰地叫问:“大王回来得好,可是胜利?”
楚文王捂着腮帮子说:“输咧。”
鬻拳说:“先王以来,俺们楚国战无不胜,败军之将,没有脸进我这城门。”于是硬把楚文王锁在外面。
楚文王没办法,巴人又跑没影了,就整顿人马,往北去打黄国(河南潢川)。不翻本儿就不回家,楚人的九头鸟精神又来了。
楚文王亲擂战鼓,把黄人杀得鸡飞狗跳,不料腮帮子的箭伤严重感染,细菌入侵大脑,楚文王说了一宿胡话,终于死掉了。
一般情场得意的人,战场就要失意。楚文王娶了桃花夫人七年,就光荣地“壮烈”了,时间是公元前675年。
35
青铜时代的恐龙战争第四章 江汉新贵(B.C.770—B.C.645的楚国)
青铜时代的恐龙战争潇水
(六)
箭这东西,全世界都在用,属它古老。据说远古的人们看到乌鸦歇在柘树上,把树枝深深地压弯了。当乌鸦起飞时,树枝猛地弹起来,打得乌鸦直叫。人们因此发明了弓,取名为“乌号之弓”。
最初的弓是用来发射弹丸的,后来把矛做小,安装上去发射,就是箭。
春秋时代的箭,箭头已经不再是石材磨制的了,而是青铜质地的。箭头的形状,也由从前的扁平体,鼓起了棱角,成了三棱体,射在人身上,便于更快更多地放血。青铜的箭头尾端还长出了倒钩,射上去,再拔下来,能带出好大一块瘦肉。弓体用四层竹片叠合而成,外缠胶质薄片,再用蚕丝绕紧,表面涂漆。这种多种材料叠合而成的弓,叫做“复合弓”,弹力比单层的弓体大很多。(辅弼的“弼”字,就形象地给出了这种复合弓的造型。“弼”字因此也就有“协助”的意思。)
为了对付这样的弓箭,人们就身穿皮甲,脑戴头盔,把自己弄得像个微缩碉堡。
最早的头盔,据说是蚩尤先生发明的,用兽皮缝制的,顶上还装了兽角,可以刺人——像三角恐龙——蚩尤也是蛮有想像力的啊。
后来出现了青铜头盔。
春秋时期出土的青铜头盔,形状一般像一个扣着的铜钟,顶子部分隆起得比现代头盔高,那是为了容纳古人的大发髻。头盔上部还浇铸成各种兽面形状,用来吓敌人一跳。头盔外表面经过打磨,比较光滑,可以卸掉敌人兵器的打击力量。但里面粗糙不平。因此,要先裹上头巾再戴盔,以免蹭掉头皮。这样的话,一个头盔的份量就很不轻。顶着这样笨大的头盔走路,相当于顶着一个西瓜,远比现代的军人头盔沉。但是,春秋时代,人身高比现代人高,男子平均一米八零,身大力不亏,所以能够顶着西瓜打仗。(但是在现实中,秦始皇兵马俑里的士兵,都不戴头盔,说明打起仗来,还是宁可冒着一定危险也要光着脑袋奔跑——轻松啊。)
头盔顶上还有一个插座,可以在上面插野鸡的羽毛,将军级别越高,羽毛越长,为了在战场上突出自己的指挥地位和可见度。如果级别高到元帅,估计就像戏台上杨宗保那样插两条雉鸡翎啦!呵呵。
头盔的左右耳向下加长,垂着保着两颊,很眼睛鼻子都是露着的。楚文王可能就是站太高了,箭从下往上射,正中他的腮帮子。这也说明他不顾危险,亲自从高处指挥战斗。)
36
青铜时代的恐龙战争第四章 江汉新贵(B.C.770—B.C.645的楚国)
青铜时代的恐龙战争潇水
(七)
和他得心脏病的爹一样,楚文王马革裹尸而还,棺材送回郢都,传达室的鬻拳说:“我两次冒犯国王,罪不容诛,我跟大王一起去了。”就抹了脖子。
公元前675年的郢都,人们的眼睛湿漉漉的。
楚文王和桃花夫人生下的、不到七岁的熊艰,继位。
桃花夫人一共生下两个孩子。即便在这悲哀时刻,两个孩子又互相残杀起来。准确地说,是楚国的元老、贵族,攥着这俩孩子,当牌,玩开了对抗游戏。攥着大孩子的那一派,在大孩子继承君位以后,琢磨着杀死二孩子(这是个唯一潜在的竞争对手),以便让大孩子坐稳江山。攥着二孩子的那一派听到风声,就带着小主子跑到附庸国随国。三年后,随国一派借助随师袭击了政府军,杀死老大,使不到九岁的二孩子(熊恽)登上楚国权力颠峰,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楚成王。(咱九岁的时候都干吗去了?)
不过,作为新上任的年轻君王,楚成王也有年轻君王通见的烦恼,就是强臣在朝,大权旁落(如同清朝的康熙Vs.鳌拜)。使楚成王寝食不安的“鳌拜”,就是令尹子元,是爸爸楚文王的弟弟。楚成王每天睡觉都不踏实,威胁就来自这个亲叔叔令尹子元。一般当叔的觉得天天给侄子下拜,面子上不好看,而且身为叔叔,有经验,年纪足,曾立功,死党多,而刚刚继位的小君王没有党羽,所以,叔叔抢侄子王位的,例子太多了,近的有楚武王杀侄而立,远的有明朝朱棣攻灭侄子建文皇帝,连西方的哈姆雷特也是被叔叔抢去了王位。令尹子元觉得自己这么一副好腰,要下拜也不能拜楚成王,拜也是拜成王的妈妈桃花夫人的石榴裙。
当初,桃花夫人被楚文王从河南息国掳来当夫人,七年后,就开始守寡,迄今守寡亦又十年了。美丽失去了树枝的滋养,只能变成瓶子里东倒西歪的插花。每当西风卷起珠帘,桃花夫人都感到寂寞的孤寒。
孔雀为了泡女孔雀,就会卖弄自己的漂亮羽毛,眼红心痒的令尹子元没有羽毛,只好卖弄自己的歌声。他在王宫外面搭了一个馆,开音乐会,想用司马相如那种办法勾桃花夫人的魂儿。
桃花夫人发现令尹子元在王宫墙外塔台唱戏,表演万舞,连吹带唱,听了半天,觉得挺新鲜。桃花夫人也起兴了,想吼两嗓子,但是不会楚歌,于是拿出老家的河南豫剧梆子调,唱道:“熊大哥讲话——理耶太矮偏,谁说女雨子水哎性杨花,俺劳(老)公娶我,派地噫是饼硬(兵)车哦~~,挥唉戈屋(舞)盾打了我息国。息侯他屋(无)道自取斯(死)呀,小呕女子卧(我)来到楚国。如今俺劳(老)公他做了死归(鬼)阿,门庭冷落俺地鞍马稀,熊大弟有能耐也去灭灭谁地国,好叫咱——未亡人,开开眼,开开眼哎——开开哎眼嗳嗳——。”
令尹子元听了桃花夫人的讽刺,满面羞愧,好!不久灭灭谁的国吗,小K丝。公元前666年,令尹子元点齐兵马,出动兵车六百乘(哇,好多车耶!),为了他一心所追求的女人,往中原的郑国杀过去了。
事出突然,郑人毫无准备,子元一直突破到郑国都城正面郊区,又从外郭城门冲到内城门外的一个农贸市场门口,没有遇上任何抵抗。
当时城墙一般都是两圈,外面是一大圈,里面是一小圈,二者之间的区域,是老百姓居住区,叫作“郭城”,房子矮破(南郭先生大约就住在这里)。里边一小圈,围起一个小城,叫作内城,面积占到总城面积的三分之一,是国君一族的办公居住区,富庶奢华,里面还有祖庙、社庙等等宏伟建筑。
郑国公族被堵在自己的内城里,议论着怎么逃跑,连内城门都忘了关了。令尹子元领着楚军,看见内城门洞开,悬门也高高提起,反倒犹豫了,不知道该不该钻进去,钻进去怕被来个瓮中捉鳖。门内没有一个人影,静悄悄的。(《三国演义》写“空城计”,是从这里学的吧。)子元和众大夫徘徊不敢进。最后子元同身边大夫商议了几句,又怕“埋伏”在附近的郑国人听明白,不敢说夏言,只是说楚言。既会说楚国话,又兼通华夏话这是当时楚国贵族的一个优越条件。子元和大夫胡乱议论了半天,终于认定城内有伏兵,命令全军退出城外安营。
退出城去以后,士兵们好不容易把营盘扎好,子元又犹豫起来了,因为他又听说齐鲁宋联军驰救宋国来了。东方的霸主齐桓公,此时已长成青春期的大恐龙,看见郑国受攻击,焉有坐视不管之理。子元越想越害怕,担心腹背受敌,干脆连夜不声不响地退了兵。
龟缩在内城的郑国领导干部正忙着和老婆孩子卷行李,闹哄着要往桐丘逃跑,忽然听说楚国人跑了。大家都不相信,探头探脑上城了望,看见楚军的营幕上落着好些黑老鸹,哇哇乱叫。好呵,楚营空了,阎王爷真跑了。
郑国领导们一下子都成了民族英雄,放下行李忙着开表彰大会。
子元是怎样的一位“将才”,由此即可判定。
白辛苦了一趟的令尹子元从郑国回来,不但没灭灭“谁的国”,连个取盟都没有,两手空空,十分懊丧。这只孔雀也不来文雅的了,干脆学习贼鹰,他以串门名义找嫂子桃花夫人玩,进了王宫就一屁股住下,不出去了,还派私人部队把后宫“保护”起来。桃花夫人没办法,被保护了,只好对付着跟他睡了几宿(关于这个细节,史书上说得闪烁其辞)。
大夫“斗射师”看见子元不出来了,觉得长此以往,国将不国,遂进宫劝谏,被子元把他锁进站笼里,脖子上枷,让他以站立法减肥。
斗射师的儿子们听说老爹在宫里被迫减肥,气得直哭。于是倾其家族私人武装,组成敢死队,打进宫里救父亲。
令尹子元好几天来元气消耗过多,被孝子们逼得节节后退,亲兵卫队也给打散了,宫人吓得嗷嗷直叫。子元拎着裙子在宫里乱跑,被斗班追上,一剑刺了个穿心凉。令尹子元死就这么风流地死掉了。色字头上一把刀,鲜血溅污了桃花夫人的石榴裙。桃花夫人说:“男人们为什么总是这样?爱情真不是我想象。”
还有没想到的是,桃花夫人的儿子楚成王没费一刀一枪,就送走了瘟神子元,可以掌权亲政了,真是意外之喜。为了感谢老斗家的,就任命斗谷于菟做楚国令尹,补子元的缺。
“尹”字在甲骨文中与“父”字近形,令尹一官可见非同小可。在楚国,令尹是万人之上,一人之下,军政大权集于一身,执一国之权柄。
这个新令尹斗谷于菟,是个诸葛亮、王猛一级的大贤人,他的爹斗伯比和表妹互相闹着玩,结果把他生下来了。本来没打算要他,既然他来了,就只好把他扔了。扔到了云梦泽里。结果他被老虎叼过去了,老虎收养了它,养大以后,他爹又在一个莫名其妙的机会把他拣了回来。因为是“乳于虎”,“乳于虎”用楚国话发音,就是“谷于菟”,所以叫他谷于菟。这说明动物在两千年前比人类更富于远见卓识。古罗马的母狼也是如此。就在与此同一时期,意大利南部的一只母狼,也用乳汁哺育了两个弃婴,弃婴长大以后,成为古罗马人的祖先。而古罗马文明,将是继古希腊文明之后的又一西方瑰宝。
当了令尹以后,谷于菟改名叫令尹子文,雅致多了(就像进了外企要换个英文名John什么的)。这位吃老虎奶长大的令尹子文,如果也像子元似的跟楚成王唱反调,搞内讧,那么前两代君王的基业就算抖落光了,楚国也甭想争霸了。好在令尹子文认识到:没有大家哪有小家(大河水满小河才能不干),于是主动要求把自家的封地还给楚王室。别人也甭想光看笑话,令尹子文侵削诸大夫封邑,交还给楚成王,以壮大楚王室的财富和力量,强化楚成王的王权。楚成王这才成为真正的康熙,感觉到了当王的快活。这就是子文“毁家助国”的故事。
楚成王大权在握,子文忠心辅佐,楚国上下齐心,修明国政,争霸之志上冲斗牛,频频出兵跟江汉间诸侯斗殴,中原人物闻风皆栗,纷纷传说:坏了,楚国人民站起来了。
楚成王对内的政策,是休养生息,抚慰民众,广结民心,其中最有名的故事是给一个强迫症患者平反,传为美谈。这人名叫卞和(“卞”念变),他拣到了一块石头献给从前的楚武王,大约是想拍马屁。结果楚武王说那是石头,你骗寡人,寡人砍你一条脚吧,以严肃法纪。到楚文王时期卞和还不长记性,又来献宝,又被砍掉一只脚。
现在楚成王当政,卞和坐着担架又来了,又献上了石头。楚成王为了体现其爱民之心,剖开一看,喊说:“耶!居然真是美玉兮!”也不知真是假是,总之这就是那块著名的“和氏璧”了。楚成王于是重赏卞和,给卞和平反,封他为“阳陵侯”。卞和苦笑一下,坐着担架,不就而去。
(注:楚成王奖励卞和,用意是奖励卞和身上的忠君思想,鼓励人们以后有好东西都献给大王,把头颅和热血也献给大王。在对待卞和的态度上,楚成王比上两代大王都高明。楚成王强化王权的措施不仅仅是借助令尹子文的手,侵削诸卿大夫家族的采邑,以壮大王族财势,更有对卞和这种“忠君”精神的引导宣传。通过这两手努力(一手物质一手精神),王权得到强化。王权得到加强,由此带来两个好处:一、使得楚国内政稳定,避免内部分崩离析,家族割据;二、王权加强,使楚王所能调动的物力人力就越多,对外伸出的铁拳就更富于打击力。)
楚成王的对外政策,一开始并不嚣张,而是扮演笑面虎,和诸侯套近乎,修正自己的蛮夷形象。他娶了卫国的夫人,又把妹妹嫁到郑国,稳住了“巴尔干”地区最牛的两国。他还派使者给周天子纳贡。老周十分高兴,好久没人登自己的门坎了,就赐给楚成王牛肉干(比齐桓公更早享受这个待遇),周天子说:“老实呆在你们老家啊,镇压蛮夷叛乱啊,不要进兵中原啊。”
楚成王听了周天子的三啊讲话,获得局部地区维和特权,遂以此为借口在南方的江汉平原大肆扩张,把周邻小国都划拉进自己版图,使楚国从几百里疆域升级为方圆逾千里的大国。
公元前659年,为政十三年,对中原装了十三年笑面虎的楚成王再也等不及了,楚国上下的好战分子也群起叫嚣,楚成王当即铁拳一砸,动员倾国兵马,挥师大举北伐,前锋直犯“巴尔干”最居中的郑国。郑国被楚国钢牙咬得嗷嗷直叫;明年,楚成王再伐郑;又明年,复伐郑。楚师连续三年直捣中原腹地,郑国危如累卵。中原诸侯奔走呼告,天下无不惊恐侧目。
中原霸主齐桓公大惊,天下兴亡,舍我其谁(其实是楚国发育得太快了,威胁了齐的霸主地位,齐必须干涉。这就好像德国这个新兴国家威胁了老牌的英国)。作为反应,公元前656年,齐桓公挥动齐、鲁、宋、陈、卫、郑、许、曹八国联军,千里兴兵蹈入楚国北境,驻军于召陵。楚成王不愁你们来,挥动全境武装,实施快速反应,像一摊铁屑被磁针激活,湖北境内,全楚各地驻兵,纷纷校准矛头,指向北境的来犯之敌。齐桓公没有纵深击破楚境的自信,就和楚成王派来的快嘴子外交官屈完先生在境上谈判。双方互相找到了台阶,召陵会盟取平,联军撤退,南北争霸序幕揭开。
两年后,楚成王再次北上伐许(河南许昌),中原诸侯不能救,许国领导人把自己倒剪二臂捆了,嘴里含着宝玉,表示自己是个死人,后面跟着一辆棺材车,众大夫麻衣丧服护随,出城投降。六年后,楚成王二十四年,楚灭黄。两年后,灭英,灭弦,灭蓼,灭樊,灭夔。
楚成王二十七年,楚败徐国于娄林,齐国营救无效。徐国在淮河下游江苏徐州一带,是东夷里最强国。楚成王积极东向进取淮河中游,从中游压袭下游,吞吃东夷诸国,开疆山东江苏交界,速度之快出乎中原诸侯意料。从西向东,祖国腰腹地带的江汉淮河广大土地,都挂起了楚国的凤旗(九头鸟旗)。齐国这回不敢儿戏了,再次纠合八国联合部队,正式跟楚国交兵。一场鏖战,八国兵马被楚人打得溃不成军,各自奔散回国。楚人驰入中原,纵横江河之间,无国可以抗衡。同年,齐国名相管仲去世(怕再活几年就要威名扫地了),齐国人亡政息,天下唯楚为大。
这时候的楚成王国际声威达到辉煌顶峰。成王踌躇满志,登上郢城城楼,极目四望,长江浩瀚汤汤,苍穹之下,四合之内,万里黄沙,再没有他的敌手了。
附记:读大学时,我到葛洲坝实习,看见长江已经被扎住,江流的动作也不太体面,然后我又上三峡去玩,下三峡时没钱买票了,正在江上踌躇,船上的人说,那儿是姊归。我因为正在发愁,就没有细看,大约是处在江湾急转的山谷里,一段模糊的建筑,似乎还停着电,什么动静都没有,也许是在怀念从前的什么吧。
出三峡四五百里,下江顺流可到湖北荆州、江陵(郢都)和湖南岳阳,这都应该是楚文化的腹心,所谓的云梦,应该也在这一带。楚天千里清秋,我因为没有川资了,并没有看见云梦。但是云梦泽的波光滟潋,常在我的胸中闪起万丈光芒。流光易逝,楚王们早已没有了,云梦泽也缩成了洞庭湖。据说,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洞庭湖颜色淡黄,患病多年,近六十年间,湖面积从四千平方公里,缩了一半儿,环湖两千个工厂,努力生产污水,使水生动物从一千种也减了一半儿。基本上,云梦已成了恶梦。野鸟乱啼,古木垂荫的时代和先王霸业,一起成了历史不可重复的绝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