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怎么说看一次就可以了
lz 的文笔也很好啊
羡慕你可以看这么长时间的小说,还能这样痛快淋漓的把自己的感觉写出来
我自己也试着写过读后感,可是,自己的这只生锈的笔,除了折磨自己,也折磨别人,最后感叹一声,原来作家写字真是很艰巨的一项劳动。
期待更多你的文章。
写得真好
我很少看什么看两遍的,除了高中时代的琼瑶阿姨
可惜我实在不喜欢耽美,连看都不愿意看
不理解为啥那么多人喜欢耽美尼?
三 《原来你还在这里》 作者:辛夷坞
http://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148480
近来看了几个现代都市言情的,无一例外的男主角要么高干子弟气势不俗要么多才多金风流倜傥,还要情深如磐石,而女主角也都是让我自惭形秽的形象。总觉得这样的作品应该都是出自女孩子:男人怎么会不现实至此?也只有春天里的女孩子才会梦想着做王子心中的灰姑娘、做渔夫手心里的公主。
辛大的这个故事除了俗套无他:有钱有势、玉树临风的程铮爱上了小家碧玉、贫穷倔强的苏韵锦,一段你追我躲之后,两人终于厮守,可惜种种变故让程铮以为韵锦从没有爱他,四年的分离之后,程铮又故伎重演的来到女主身边,当然又是一番波折,最后两人携手在韵锦父母的故乡。
就故事发展来说,两个人毕业后同居却没有想到结婚让偶迷惑:不缺房子,不缺钱的,男主按照情节来说也是深情的够可以,毕竟连北京的工作也丢了追着女主到了一个城市。
女主的形象也是可以预想的:秀气,倔强,外加贫穷的家庭。她不愿意在爱人面前低下头接受馈赠,不愿意在困难的时候将手伸向她的爱人,更因为自卑而不愿意承诺一生一世不离不弃。可是偶还是觉得迷惑:其实不仅是男主,偶也没看出女主哪里表现出对男主的爱意。总是看她不情不愿,犹犹豫豫的。而到了四年后,偶就更迷惑了,是因为曾经怀过的那个孩子才发觉爱上了“程铮”吗?总之,偶迷惑于女主的爱情挥之则去,呼之即来。
最迷惑的就是“程铮”的爱如何会这样的执着。故事前半段,倒是水到渠成:少男少女间朦胧的好感,到渐渐成熟的倾慕。只是后来,却没有让我感同身受的明白主人公的执着。那样子的固执从何而来?因为不甘心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5 18:31:30编辑过]
或者偶的这几个迷惑可以被解释成:世间的人有千万态,世间的事有百万种,只不过这个故事恰恰是偶不知道没见过的那个。可是,编故事讲究个自圆其说不是?!只说“这就是爱了”,“我就是这样执着”,“我很痛苦”等等表达是不够的。总还是需要将那爱化成点点滴滴,将那痛苦揉成个千回百转,将那执着写成个三十六计、七十二变。
只能说,白水文一篇。(偶呢站着说话不腰疼。写作吗,总是要有个过程,辛大的下一篇就比这个好多了。)
完[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5 19:12:01编辑过]
四 《致我们终将腐朽的青春》 作者:辛夷坞
http://bbs.readnovel.com/htm_data/7/0705/232612.html
看坛子里很多人推,偶也就拿来看了。
故事从女主人公“郑微”大学报道开始。先不说这个故事本身如何。就看开篇扑面而来的校园气息就让偶开开心心的读下去了。生动、真实的大学迎新情景历历在目。看看“郑微”新鲜的走在林荫路上,像不像自己当年的新奇?瞧瞧“老张”那主动帮忙的热情劲儿,像不像当年的某某师兄?注意到他们身后默默的拎着重重行李的男生,像不像心里没有忘记的某某?微微红扑扑的脸蛋儿,老张一脸的青春痘,还有男生脸上的汗水,都让人仿佛回到当年。更为重要的是,女主对自己一句简单的“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美少女”的评述将其单纯、开朗的性格恰到好处的表现出来。而那句“母猪都被捧成玛丽莲梦露的地方,还日子还在后头呢”的内心描写,更是将郑微调皮、可爱的样子刻画的细致形象。看到这儿,作者开篇成功。
除了开篇的成功,郑微,这个小飞龙的形象塑造的很讨喜,塑造的方法也自然。辛大在这里让读者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来认知他们的性格,而非像塑造“苏韵锦”那样“下定义”:这个人如何如何。郑微说,“我喜欢他我就要告诉他!”:于是,她喜欢林静就追着他的脚步考到一个城市;她喜欢陈孝正,她就勇敢的表白、追求,执着的爱着。最难能可贵的是那句,“并不是每个家庭破裂的小孩都要早熟、忧郁”,郑微在一个父母不和睦的家庭里看到的、感受到的是“爱”而非痛苦。这样阳光的微微,是不是会让人想要靠近?单位里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嘴里像是喝了蜜一样的郑秘书,是不是同样让人欢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5 21:54:05编辑过]
这篇文另一个亮点就是:一个女生寝室,六个女孩子,六种爱情观,六份不同的人生,让故事色丰富了许多。
阮阮,红颜薄命的代表:聪明,漂亮,深情,却偏偏爱着一个没有长大的男人,选择了平淡如白水的婚姻,却因为负心的前男友而阴差阳错的死去。不管作者最后让她失去生命合不合理,一个故事有着生老病死、生离死别,才跌宕起伏不是。
黎维娟,用她自己的话说,“择偶是女人继投胎之后第二次选择自己的命运”,这样一个精明利落的女人,最后结婚又离婚,拿着大笔的赡养费。
朱小北,有点小浪漫的女人,回到了家乡,看着暗恋的男人结婚生子直到再婚。
何绿芽,朴实的女孩子总是有着最平凡也幸福的归宿:和大学的师兄相恋、结婚、生子。
郑微,勇往直前的争取着爱情,却换来个伤痕累累:青梅竹马的爱人,因为长辈的纠纷而离去;大学里情深意重的恋人为了前途和野心去了同一个地方。兜兜转转的她最后还是嫁了那个从小就要嫁却将她离奇经年的人。披着嫁衣的她,看着碎在地上的小屋模型:那是她心心念念的人儿曾经给她的希望,是无奈还是欣慰,是茫然还是欢喜,恐怕她自己都不知道。
于是,偶仿佛看到自己的那些姐妹,爱了,伤了,痛了;幸福的,不幸的;欢乐的,哭泣的;那些个年少时的冲动:轻触的双唇,初次甜蜜的拥抱;害羞的样子,热烈的眸子;悄悄凝视的目光,书桌下纠缠的双手。可这些敌得过校园外残酷的现实吗?按得住心底越来越炙热的欲望吗?离开校园的时候,有多少单纯的爱恋一并的遗弃了;那孤单的身影后,有多少受伤的真挚。[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5 21:45:31编辑过]
故事写的是一个腐朽的青春,也就停止在了青春结束的地方。嫁给林静的郑微,会幸福吧。没有人知道。生活里的变化,人性的难测,谁会知道当年无声无息离开的人会回来要“执子之手”呢?而那个曾经爱恋又背弃的人,或者也不会放弃呢。
这文看也就看了,开心也就开心了,跟着痛苦也就痛了,却不必再看。要是没看过,如果想要再吃一口小时候爱吃的棉花糖,那就看看。偶呢,老了,很多事情都觉得无所谓般的无味。只有那些口味重的才适合偶的恶趣味。
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5 22:10:02编辑过]
偶有话说:
唉,辛大的这两篇真是难写:因为普通啊。可是偶看过了,不写写又觉得对自己过意不去。
不过,偶倒也有些心得:都在写俗套的故事,要吸引人就要看功力了。故事的主线俗了可以,但:情节的安排,主人公的塑造,细节的描写;直接描写,间接烘托;前面的铺垫,后面的承接;开篇的新意,结束的点睛;高潮的酝酿,包袱要如何抖出来; 等等, 却不可以落了俗套。
胡说,胡说,而已。偶自己是不会写。还是那句,站着说话不腰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5 22:05:05编辑过]
五 《风起青萍》 作者:皎皎
http://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181077首发在晋江,可惜因为出版,锁了一部分。
http://bbs.readnovel.com/htm_data/7/0708/257732.html 这里还缺最后一小部分的番外,google一下就会找到。给这地址
是因为这个排版字体看着舒服些。
随便说说作者的名字:皎皎。皎:毛传:“皎,月光也。”谓月光洁白明亮。《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佼人”即美人,僚:娇美。
这文章虽没有个九曲十八弯,倒也算得上峰回路转般的引人入胜:以一个肢解尸体的命案开始,以男女主人公离婚半年后为起点,以破案为线索,叙述着爱情,思考着婚姻,伸张着正义,也渗透着世事的无奈。女主人公,钟之璐,是个善良正值的新闻记者,收留了被害人的女儿,不曾想这个凶案牵涉着前夫叶仲鍔的公司,更是让自己也陷入圈套。最后凶手绳之以法,之璐也重新回到了婚姻里,放弃了一直以来坚持做个新闻工作者的理想,回到了校园。
美人在小说中不少见:无论是男性作者还是女性写手,都争先恐后的用各种或华丽或朴实、或直接或间接的文字描述着多姿多彩的美人。总之,一个故事里,美人绝不可少。看着满眼的姹紫嫣红,审美疲劳是难免的。好在,皎皎的这个美人,钟之璐,不是鲜花倒似笔直的青松,而身上的光芒倒真如“皎皎”的月光。单看她那个不如称为书房的卧室,就知道这样的女子自然不会是金屋中的娇娥。文章无处不在烘托着她的美好:帮着蒙受冤屈的许慧淑母女查事实,写新闻,讨公道;命悬一线的车祸后,还是义无反顾的奔走在百姓中,坚持着做“人民的喉舌”的信念;面对持刀的行凶者,想到的是如何斗智斗勇;深陷囹圄,不会一蹶不振,依然坚持相信人性的美好和善良。这样一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博览群书才华横溢的女子,当真巾帼不让须眉。然而最让偶心动之处,还不在此。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7 3:34:10编辑过]
在于小说的最后一章,引出了之璐高三时的笔记::“波伏娃逃离社会为女性安排的命运而拒绝女性角色,她放弃了婚姻来追求自己所渴望的自主自立的生活,她艰辛的追求那么应该得到的地位和尊严,可是终她一生,她为人所铭记的,毋宁说是她的作家身份,不如说是萨特的女友。女人的才华再高,也高不过男人,女性的才华轻而易举的被淹没在对男性的歌颂当中,这几乎已是定论。这样的社会现状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思考?我不禁想问,男权话语作为是世界上惟一的声音,到何时才能改变?”。
看过几部小说里的女主也同样的骄傲着:贫穷的不愿意接受对方的馈赠;弱小的不愿意依附对方的强大。可是却没有一个像之璐的这份骄傲让我感动:无关乎求助时的自卑,无关乎接受时的无奈;而是同样的才华,同样的智慧,同样心怀天下、悲悯苍生的心胸,是不是因为是女子就没有同样的认可,平等的目光?还记得初中的时候,最爱背诵舒婷的《致橡树》——“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可是,是什么时候我放弃了成为木棉的梦想,什么时候开始想要做那”攀援的凌霄花“?而小说的最后,之璐还是放弃了自己的职业,成为了比较文学的博士生。这样的选择成全了他们的婚姻,只剩下我这个看客唏嘘不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7 4:05:51编辑过]
这个小说除了女主悲天悯人、正直勇敢的形象是一个亮点之外,还好在没有一味的将重点放在两个主人公以及配角之间的情感纠葛上,而是以残忍的肢解命案、国有企业的走私案为背景,随着案情的发展推出过往的爱情、现在的纠缠。文章没有什么风花雪月,而是有着蒙冤的老百姓、残忍的凶徒、贪婪的商人、法律背后的黑暗,也有着正直的记者、尽职的警察、廉政的书记、邪不压正的浩然正气,更不能忽略那个善良的女人和财务科长,命案的受害者,因为有着正义的信念而失去了生命。
在这样一个真实背景下的爱情,自然是有血有肉的鲜活,让偶感同身受。虽然,女主不能免俗的漂亮,男主也还是帅气又多金。但,还是一篇值得一读的文章。
完
注: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 )和 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 是法国的思想家、哲学家和作家。他们是共同生活的伴侶,但终生沒有履行结婚手续,並互相尊重对方与其他人的「性关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7 4:02:57编辑过]
I am waiting.
mm写的好好啊,
这几篇都是很火的小说呢
接着会不会评一些比较冷一点的文啊?
闲话小说:
这两天当偶琢磨着写哪个小说的评论时,总会迟疑:有些小说看的时候很开心,比如四叶铃兰的《除了我你还能爱谁》(http://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160733),比如周而复始正在写着的《晴空》(http://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234610);有些呢简直就是吊着一口气看完的,比如,暗的《杀戮娇媚》(http://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34969);更有那文章让我一路皱着眉头看下来,看过很久也不能挥去心头的压抑,比如小周的《十大酷刑》(这个就不给链接了,为什么呢?吊胃口吗。),虐到极致,虐到让偶目瞪口呆,却不会觉得悲哀;还有的看时觉得荡气回肠,看后却发觉空空荡荡,比如那部《情何以堪》(http://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12512)。
可是不管看文章的时候如何想,下笔写评却又是另一码事儿。因为同样要码字,就更加对作者们感同身受。无论文章如何,总是要花心思用精力的,不能真的胡乱评说,枉费了人家的心血。所以只要偶想要写那篇文章偶就会说它的亮点。对于偶不喜的,偶不评就是。然而心里的非议却还是有的:写那些没营养的做什么,要是没人看就罢了,偏偏少男少女们总是喜爱那些没营养的,写文的只顾着名和利,却忘了自己的文字会对那些没方向的孩子们有着怎样的影响?文人墨客是不是真的只顾舞文弄墨,而不记得“传道”“解惑”的责任?
其实网络上很多小说并没有什么社会意义文学深度,但众多良莠不齐的文章在网上的精彩纷呈才真的在折射着这个社会这个国家。
偶总是固执的认为,网络的隐蔽性才会有更多真实的东西,对那些经过了审查排成了铅字的反而不愿意触摸。记得,初中的时候一味的执着于“名著”:四大名著不用说了,就是三十六计,孙子兵法也要翻一番,到后来牛氓,包法利夫人,红与黑,基督山伯爵,等等。好像不看过那些被称为传世之作的作品人生就无法完整。看过的最后一部大部头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再后来,经历了当时不甚明白的伤痛后,茫然的放下了这份执着,可能潜意识里我开始懂得,看再多的书,读再多的史,也解不开心里的结,烫不平伤口的痛,总要经历了,才会明白,所谓纸上谈兵,无外乎于此。那些名著离开了现在的社会,也真的只是文字而已。
新世纪里,网络的出现,网路文学的发展,才让我看到原来可以这样真切的宣泄着心里的痛,憧憬着虚幻的幸福,也可以这样无所顾及的爱着恨着。谁说文字一定要有深意?谁说父母就是伟大的?谁说孩子就是天真的?谁说女人只能爱男人?蔑视着传统,颠覆着伦常,践踏着规矩。所有不能在阳光下做的事,不能在人前说出的话,不能用笔写出的字,都可以在这里喧嚣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8 18:28:01编辑过]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编辑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