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程度上讲,杨自己回去独立写篇论文,引用一下李的成果,感谢一下李的讨论,在学术界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好像我也没听说过杨觉得李不该得,只是觉得自己贡献更多吧。
ps. 学界的各种si, 有时候真比宫斗还精彩。 做学生最后一年, 老板关门与我切磋各路人马恩怨,以防我走江湖不小心就被做了,或者被坏人诱骗。 呵呵,最后直接坚定了我改行的决心。
麦圆儿 发表于 2/24/2017 10:43:46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137393&postid=74211501#74211501][/url]
“某种程度上讲,杨自己回去独立写篇论文,引用一下李的成果,感谢一下李的讨论,在学术界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如果老杨当年真如你说的这么做, 就甭想在学术界混了。 李当时已经idea和验证都有了, 他的美国同事们都知道。 李当时已经准备自己独立发表文章了, 是杨劝说他先不发表, 才有了进一步的合作。 对这项研究李政道绝对占80%。 老杨后来什么以年纪大, 要求先上台领诺贝尔奖。 晚宴要求自己的妻子杜致礼和国王先走, 他和皇后走第二名。 李和李的妻子就自然落到了后面。 杨还去求李政道的妻子, 李的妻子怕外人笑话, 劝说了李。 李向委员会提申请改变的领奖顺序。 可是在诺贝尔100 周年的时候,瑞典皇家科学院恢复了李在杨之前的顺序。
两人真正决裂是后来的合作上, 杨要求排名第一, 李没有同意, 两人1962年之后再没有合作。
杨的数学功底是很强, 他后来的物理研究是科学史留名的, 再得一次诺贝尔奖不为过。 但是和李的决裂上, 杨的问题更大些。
科学家都是人, 从不应该用圣人要求。 杨有他的贡献,学术上是受人尊重。 但是他人品如何, 各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实在看不惯的是有人捧杨的时候贬低抨击钱学森, 邓稼先等人, 实在是忍不住想反击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