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回复
查看:58329|回复:154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油画赏析《我的前夫》

头像
1操作21 #
头像
21 #
1
17-02-14 05:52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我妈也没嫁 把自己熬成老姑娘 后来遇到我爸 我觉得也是匆匆嫁掉 并非什么幸福婚姻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头像
0操作22 #
头像
22 #
0
17-02-14 06:43操作
只看TAAA分享
特别好奇毛新宇看了以后会不会说,“和贫下中农结合,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把青春献给祖国的边疆,真是上山下乡的好知青。”
Advertisement
头像
2操作23 #
头像
23 #
2
17-02-14 06:49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时代的悲剧,跟后面一代比是惨的,但是比前面一代相比,前一代成天打仗,随时会被杀相比,还算幸运一些吧,至少没有性命之忧
爱睡觉的小熊 发表于 2/14/2017 2:23:30 A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133197&postid=74118045#74118045][/url]

这是一个好无知的回复。
头像
0操作24 #
头像
24 #
0
17-02-14 06:50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妈妈她们下乡的地方人比较淳朴,但逼婚这种完全没有。好多是自己吃不了苦,又觉得回乡无望才嫁了当地人。大多也都是嫁什么村长村支书的孩子,为了少干活,多受照顾,结果贪图一时的轻松自在,搭进去一辈子。
头像
6操作25 #
头像
25 #
6
17-02-14 07:41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我父母也是吃了不少苦,但他们提起这段经历,说的最多的是人没有吃不了的苦。我很佩服他们的坚韧不曲。在时代的裹挟下,个人是如此渺小,对他们那一代人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都很敬佩。
我不是强者,所希望的就是国泰民安。
Advertisement
头像
2操作26 #
头像
26 #
2
17-02-14 08:00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回复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133197&postid=74116460#74116460]3楼lizice的帖子[/url]

这种问题问出来,很可悲,一点都不了解知青的痛苦。如果不嫁当地人的,很多知青大队里的男生和女生变成男女朋友,这样也不用嫁给当地人,不过要回城基本除了那个层的答案,要回城就是无尽的等待。我母亲插队了整整10年。一直到79年云南女知青遭到当地人不断的强奸硬闯北京上访后,邓小平才让知青回城的,否则哪是个头啊。这个就是社会左派当道的后果,误人、误家和误国。上山下乡的知青是新中国后最苦的一代。

catgoose 发表于 2/13/2017 11:02:38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133197&postid=74117009#74117009][/url]

2000 多万知青啊!回城的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
头像
1操作27 #
头像
27 #
1
17-02-14 08:13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我妈也是知青10年。所幸是她当年下乡前就跟我爸恋爱了。我爸成分好还是大学生,本来不用下乡的,因为我妈的缘故硬跟着一起去了,不过我爸貌似不算知青,是想办法调动工作去的我妈下乡的所在地的县政府。当时好像是哪怕知青和知青一起,只要在当地结婚就算落户安家,就永远不能回城了。所以他们长跑了8年,最后因为我妈和她妹妹两丁抽一回城,我妈让了小妹回去,彻底没了回城指望后才结的婚。然后婚了两年生下我之后才考上大学回城的。我妈说有班花女同学嫁了当地军人的,婚后特别不幸福。还有各种知青的故事,听起来都特别惨。

从我小学时爸妈就决定以后要我到美国读书,后来屡次我表示想回国爸妈都反对,我也可以理解他们,当年的影响实在太大了。

CINDYCINDYBABY 发表于 2/14/2017 12:38:57 A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133197&postid=74117608#74117608][/url]

当时的知青有两种:一种是下乡插队,就是跟农民一起干活吃住,这种其实算是比较好的。当时插队的基本原则就是背井离乡,这是为了当时的社会稳定想出来的馊主意;另外一种就是支边,这种真的才是最惨的,都是去新疆、云南那种很穷的地方,路上好几天。

后来政府对知青的态度也是很不公平的:下乡的知青后代一般有回城机会,自己选择不回城的,其后代可以调回知青当年户籍所在地;支边的知青,当时政府直接下令,说就地解决,户口不让回城,好多人等了 10年,结果就是“再也回不去了”。

你爸妈的想法很容易理解,因为他们知道失去希望的滋味。
头像
1操作28 #
头像
28 #
1
17-02-14 08:40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我记得我妈说 当年有人介绍跟当地的官二代相亲
用的理由是你就再也不愁吃不上大米饭了
把她恶心坏了
狸将 发表于 2/13/2017 9:53:16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133197&postid=74116434#74116434][/url]
我们家一个亲戚也是, 她说她宁可一辈子老姑娘也不嫁,后来有一天在地里听到可以考大学了, 撂下锄头跑回宿舍学习了。
我家,我老公家做知青的挺多的, 有在东北呆了10多年, 有一个长辈一辈子都没有嫁人的。但是他们说大多数农民和知青都分得很开, 和当地人结婚的很少,因为当时国家对知青的政策还是蛮严格的,农民不敢招惹知青的,除了一些干部以外。 我们家还有因为和当地人恋爱被批判的,下放到更偏远的地方的。真的能和农民结婚都是文革结束以后,国家当时因为无法解决返城的问题,才让知青落户农村。 我家的一个亲戚就是这样,他们的孩子80年代才出生,后来90年代又有一次返城的机会,为了全家回来, 很是折腾一番。那个时候整个大院上上下下就是知青回城很是热闹了一番。 很多故事都从各个旮旯流传出来。院子里的小学有一些这种出身的孩子。 谁有情,谁无义? 呵呵。

真能和当地农民在文革期间结婚的也都挺有本事的。现在一味的抹黑人家农民,漂白知青也够够的。 弄的好像农民在文革都便宜占够一样。
头像
0操作29 #
头像
29 #
0
17-02-14 09:13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就不能不嫁吗?这种下乡知青,拼着不嫁给放羊的会没饭吃?
lizice 发表于 2/13/2017 9:56:43 PM
我知道的上一辈没有嫁娶农民的,都是知青跟知青结婚,或者拖到回城结婚,孽债里面演的那种也不是强迫是自愿的。真的被强迫结婚的有没有就不知道了,毕竟中国这么大,现在都有拐卖妇女没人管的地方。
头像
0操作30 #
头像
30 #
0
17-02-14 09:13操作
只看TAAA分享
这个帖子里面的冷漠和无知看得人胆战心惊
Advertisement
头像
4操作31 #
头像
31 #
4
17-02-14 09:16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我小时候对知青的印象有两个 -- 第一是我小姑妈来的信,每次信一来我奶奶就开始哭,家里气氛特别紧张。 有一次来信说是“刷下来了”,家里一片唉声叹气。 我能记得这个词是因为不懂,不懂什么样的刷子能刷人,而且刷一下有什么关系。☹️ 现在知道是从回城名单里被刷下来了。后来是我爸每个周末全城到处贴电线杆小广告寻求帮助。 后来终于给她找到一个和别人“对调”的机会回来了。就是找到的这个男的想去小姑妈下放的地方夫妻团聚,然后小姑妈就顶替他在工厂里的位置回城。因为回城是需要回城指标的。没有名额就是回不来。 第二次是幼儿园放学回家,到了家门口就不认识家了。 大门口原来空旷的街道上,一下子从天而降地多出来好多简易房子,住了好多人。 绝不夸张,就是一天的功夫盖起来的! 原来宽敞的街道就变成了很窄很窄的小巷子。家里大人们就说是下放户回城了。 记得那些人穿得好破,就是“乡下人”的打扮。 现在知道那是回城知青怕政策再变,齐心合力以最快的速度给自己在城里安了家,打死也不会回去的架势。 后来他们的小孩和我们院子里的也基本没什么往来,大人们好像也不大理会这些人的。
头像
0操作32 #
头像
32 #
0
17-02-14 09:27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我朋友的妈妈就是知青,朋友的爸爸条件好些,早调动回来了,她妈妈就是一直在农村,后来到县上,40多办了病退才回了上海和爸爸团聚
头像
4操作33 #
头像
33 #
4
17-02-14 09:29操作
只看TAAA分享
这个帖子里面的冷漠和无知看得人胆战心惊
lianzi 发表于 2/14/2017 9:13:42 A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133197&postid=74118600#74118600][/url]
是啊 除了知青 文革对一代人乃至整个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无法估算

现在很多道德观念淡漠都是那时候造成的 再说说对于文化遗产的破坏 大家说什么isis在中东打砸神庙 跟文革比简直都不是个事 多少文物古迹家里藏物都被悉数破坏 无数人惨死 居然还有人说这一代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头像
1操作34 #
头像
34 #
1
17-02-14 09:31操作
只看TAAA分享
还有,以前读过一篇谁的回忆录,里面说当年的建设兵团就是有意骗女青年加入的。 最开始的时候,那些兵团里没什么女的,几年以后问题就出来了,军心不稳了,因为都是年轻小伙子们,到了结婚娶媳妇的年龄了。 于是,兵团最高领导就给中央打报告,要求紧急招大量的女青年加入,目的就是来给兵团做老婆的。
头像
0操作35 #
头像
35 #
0
17-02-14 09:33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就不能不嫁吗?这种下乡知青,拼着不嫁给放羊的会没饭吃?
lizice 发表于 2/13/2017 9:56:43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133197&postid=74116460#74116460][/url]
不读历史书,还可以看电影。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36 #
头像
36 #
0
17-02-14 09:35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我小时候对知青的印象有两个 --
第一是我小姑妈来的信,每次信一来我奶奶就开始哭,家里气氛特别紧张。 有一次来信说是“刷下来了”,家里一片唉声叹气。 我能记得这个词是因为不懂,不懂什么样的刷子能刷人,而且刷一下有什么关系。☹️ 现在知道是被从回城名单里被刷下来了。后来是我爸每个周末全城到处贴电线杆小广告寻求帮助。 后来终于给她找到一个和别人“对调”的机会回来了。就是找到的这个男的想去小姑妈下放的地方夫妻团聚,然后小姑妈就顶替他在工厂里的位置回城。
第二次是幼儿园放学回家,到了家门口就不认识家了。 大门口原来空旷的街道上,一下子从天而降地多出来好多简易房子,住了好多人。 绝不夸张,就是一天的功夫盖起来的! 原来宽敞的街道就变成了很窄很窄的小巷子。家里大人们就说是下放户回城了。 记得那些人穿得好破,就是“乡下人”的打扮。 现在知道那是回城知青怕政策再变,齐心合力以最快的速度给自己在城里安了家,打死也不会回去的架势。 后来他们的小孩和我们院子里的也基本没什么往来,大人们好像也不大理会这些人的。
lvxiutianxiang 发表于 2/14/2017 9:16:02 A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133197&postid=74118611#74118611][/url]

关于知青,可以推荐大家看一套书:中国知青半个世纪的血泪史

还有陈意新写的“共和国最不幸的一代人:知识青年“
[url=http://hx.cnd.org/2015/01/21/%E9%99%88%E6%84%8F%E6%96%B0%EF%BC%9A%E5%85%B1%E5%92%8C%E5%9B%BD%E6%9C%80%E4%B8%8D%E5%B9%B8%E7%9A%84%E4%B8%80%E4%BB%A3%E4%BA%BA-%E7%9F%A5%E8%AF%86%E9%9D%92%E5%B9%B4/]http://hx.cnd.org/2015/01/21/%E9%99%88%E6%84%8F%E6%96%B0%EF%BC%9A%E5%85%B1%E5%92%8C%E5%9B%BD%E6%9C%80%E4%B8%8D%E5%B9%B8%E7%9A%84%E4%B8%80%E4%BB%A3%E4%BA%BA-%E7%9F%A5%E8%AF%86%E9%9D%92%E5%B9%B4/[/url]
头像
0操作37 #
头像
37 #
0
17-02-14 09:36操作
只看TAAA分享
还有,以前读过一篇谁的回忆录,里面说当年的建设兵团就是有意骗女青年加入的。 最开始的时候,那些兵团里没什么女的,几年以后问题就出来了,军心不稳了,因为都是年轻小伙子们,到了结婚娶媳妇的年龄了。 于是,兵团最高领导就给中央打报告,要求紧急招大量的女青年加入,目的就是来给兵团做老婆的。
lvxiutianxiang 发表于 2/14/2017 9:31:06 AM
还有,以前读过一篇谁的回忆录,里面说当年的建设兵团就是有意骗女青年加入的。 最开始的时候,那些兵团里没什么女的,几年以后问题就出来了,军心不稳了,因为都是年轻小伙子们,到了结婚娶媳妇的年龄了。 于是,兵团最高领导就给中央打报告,要求紧急招大量的女青年加入,目的就是来给兵团做老婆的。
lvxiutianxiang 发表于 2/14/2017 9:31:06 AM

八千湘女
头像
3操作38 #
头像
38 #
3
17-02-14 09:38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我妈也没嫁,78年听说能高考了,赶紧复习参加了高考,结果幸运的考过了,上了医学院,然后嫁了我爸,然后医学院毕业去了上海继续学习,边学习边生了我。大裁军期间,很多军人也是复原回家,我爸也是抓紧复习重新考上北京的军事学院,避开了裁军失业。所以到现在为止我父母都觉得适当的时候去读个实用的书是改变命运的
头像
2操作39 #
头像
39 #
2
17-02-14 09:41操作
只看TAAA分享
这个帖子里很多人的父母都是顶住了压力或者改变了命运 其实这并不能代表真实情况 没有回城的知青孩子呢?他们有同样受教育同样家庭坏境 他们的子女有机会出国么?估计很多能进城打个工就不错了吧。
头像
0操作40 #
头像
40 #
0
17-02-14 09:48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有的人真的是对那段历史不了解,不说这些结婚的,我认识的人有的至今不相信三年自然灾害饿死人的。我听我爸妈说,以前有一家人屋后种了红薯,结果半夜被人挖了,第二天全家哭得很厉害了,我现在听了都觉得心寒。
发帖回复
查看:58329|回复:154
Advertisement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