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70798&page=3#72866221]22楼pwwp的帖子[/url]
再说国画,比如这幅,我觉得很不错,但说画技多么高超,我觉得,现代画家练练画一幅乱真的,也不是多么高不可攀啊。 具体也不懂,表打我,就是感受, 你比如我看莫奈的名作,那真是有种震撼感,但看这种国画就少有。 最大的感觉就是看上去真旧啊,难怪做旧是门学问,哈哈
pwwp 发表于 9/28/2016 3:25:10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70798&postid=72866274#72866274]
[/url]
以前看一个博物馆修补古画的纪录片,得知国画的颜料大致分为“石色”和“水色”。石色颜料多是矿石研磨而成,难溶于水,覆盖性较强,保存时间也较长;水色颜料多来自植物加工,能和水很好地溶合, 但经长期光照易分解,所以经年累月就褪色了。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古画大概都是石色颜料的沉淀,从前绚丽的水色颜料都已经铅华褪尽了。对油画不是很了解,但是与国画颜料是用水来调和不同,油画颜料在使用时会加入各种胶合剂(如各类油脂),色彩层层叠加,既有光泽感,又不易褪色。
给我的感受是,论技艺层面,中国画的门槛低,但要登峰造极是性灵上的功夫。相传明朝那会儿天津一带几乎人人会丹青,但纵观古今能进入“神、妙、能”中的“神品”的画家也寥寥无几。通常在书画上有造诣的人都是从哲学审美到意识形态皆有统一的“文人”风骨的。西方画对早期技艺的磨练要求较高,但一经刻苦钻研相对能步入上乘的人也多一些,只是一幅画的周期太长,所以在佳作的数量上也有瓶颈。但就画师本人的修养来说就可能参差不齐了。
至于观画的感受肯定是与各人的文化土壤和人生经历有关。像我如果看到大幅山水画,虽然对什么皴法技巧的都不通,但感觉是能感受到其中的气象的,好像读王维、杜甫的诗一样的感受;如果是看仕女图也可以联想到宋词的婉约风流。看西方的学院派和现实主义的画,也常常惊异于画家巧夺天工的求真拟真,但就很难有文化上的共鸣了。后来的印象派、野兽派、立体主义什么的也就是图个视觉冲击,真是看不懂就是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