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回复
查看:6641|回复:22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原创]《红楼梦》中十首怀古诗谜底破释(杨兴让)

头像
0操作21 #
头像
21 #
0
05-09-14 11:38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第三首怀古诗


《钟山怀古》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按陈毓罴的解释此首怀古诗谜语是借六朝南齐周颙隐于钟山沽名吊誉,后又出任海盐令的故事写成的谜语。但历史并无周颙隐而复出并作海盐令的事实。此事取源于《六朝事迹编类》中孔稚珪的假托寓言而已。


此首怀古诗谜底,徐仪凤拟猜为傀儡。太平闲人拟猜为耍猴。陈毓罴猜为土偶拨不倒


这首谜底范围相当广泛,没有原则的修饰框定语言,也可以说猜什么都可以。比如说太平闲人的耍猴耍猴二字当然不确,但猜作被耍的猴则可以。还有徐仪凤的傀儡,陈毓罴的土偶”“拨不倒,我认为猜作做的草人”“拨不倒也未尝不可。但作为谜底来说,怎么既可猜这个,也可猜那个,我认为这种作谜就不对了。


就以猜中猴儿为例,我们就假定为耍的猴儿,但不妨就以前第五十回的耍的猴儿的谜语来作对照,看一看情况如何。


湘云编的谜语是一首《点绛唇》,其词曰:


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


湘云这首谜的谜底只能猜为耍的猴儿。这谜底的俗物来源于溪壑山谷丛林之中;又被耍猴的训练后来到红尘游戏名利犹虚乃是指在游戏中扮演的各种角色;后事终难继乃是诙谐的指猴儿砍去了尾巴。这首谜语每句框定谜底本身何等具体分明,然而与这首谜语相隔不过二百来字的《钟山怀古》却语意甚为含糊,怎么能认为它是耍的猴儿呢?同样的道理,它到底是不是木偶土泥人傀儡呢?我们也难作具体的结论。


但是,不管谜语本身作的对与不对,我认为此首怀古诗的谜底,既不是被耍的猴儿,也不是傀儡、木偶、泥人一类的东西。


它乃是钟山之下的石头城


其原因之一,是我无意中在十首怀古诗谜底中发现了与大观园四大处之中的三大处主人李纨、林黛玉、薛宝钗有关的谜底,而四大处之一的、也是大观园最大一处的怡红院的主人贾宝玉在十首怀古诗中下落不明。要说十首怀古诗中无怡红主人的谜语这也显然不可能。其原因之二是在《红楼梦》中,谁曾名利缠身,显赫一时,并大为游戏,也并被人们嘲笑频呢?我们不妨看看《红楼梦》中关于宝玉的一些文字。


第三回,曹雪芹在写完宝玉一段妆束后写道:


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半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避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见73页)


还有第三十八回《螃蟹咏》中的多肉更怜卿八足(指宝玉八大八小丫头)横行公子却无肠(见885页)之句。虽然某些句子出自曹雪芹假托的贾宝玉之手,但这些都是对贾宝玉的嘲弄。


我想,《红楼梦》中的这些贾宝玉的评论不正是《钟山怀古》中的莫怨他人嘲笑频之含义吗?


原因之三,是贾宝玉的原来形质乃是一块可大可小的石头,此第三首怀古诗取材于当日地陷东南金陵,这金陵又正好有一个稀世之宝石头城。由此我认为此首怀古诗的谜底乃是贾宝玉的原形质石头。确切具体一点说,即是金陵城内的石头城。虽然这样解释谜底有些荒诞离奇,这样解释在别处别的谜语中则不可取,但在十首怀古诗中,在研究《红楼梦》这种特殊谜语的情况下,我认为势在必然,而且必须这么研究,不然将一无所获。

到此也应该明白我为什么要将第四首认定为“武陵”而不是“打狗棒”,也就是说,第二首、第三首、第四首乃恰巧组合成“四大处”之一的最大一处“怡红院”,其原因就是第三首乃是“怡红”主人贾宝玉;第二首乃是指“一文”袭人;第四首乃是指“一武”晴雯;由这“主人”并“一文”“一武”结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怡红院”,这便是这三首谜底的全部含义。
头像
0操作22 #
头像
22 #
0
05-09-14 11:41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十首怀古诗》的谜底讨论完了。到此我想我们该明白一些实质性的问题了。像我前边屡屡申述过的问题,《红楼梦》的写作是以贾府为核心的,贾府的描写又是以《大观园》为核心的,大观园的布局又是以四大处的描写为核心的,《十首怀古诗》的十首谜底中就有六首揭示了这四大处的问题:这就是二、三、四首揭示的怡红院主人及其两个左右侍从袭人、晴雯的原始形质和六、七、八首揭示的稻香村潇湘馆蘅芜院的主人李纨、林黛玉、薛宝钗的原始形质。


在《红楼梦》的讨论中,红学家每每注重于诸裙钗小姐们,以及一个风云人物凤姐,好像大观园的一个小寡妇李纨不过一个点缀而已。当然幸喜的是还没有把她当作曹雪芹的一个什么嫂夫人来索证。到此我想我们也应该清醒了李纨这一人物在《红楼梦》或在《大观园》这个花花世界朗朗乾坤中的地位了。


十首怀古诗的谜底四大处的主人们占了六首,还有四首即第一首的谜底风月宝鉴,第五首的柳絮和第九首的思贤操、第十首的猗兰操两个琴操名。


第一首的谜底是风月宝鉴,它不仅是《红楼梦》一书的又一个别名,而风月宝鉴的正面红颜风情与风月宝鉴反面的忘姓氏白骨”“骷髅的正反两面正是脂批《红楼梦》正反两面皆有喻也的充分体现。曹雪芹所编第一首怀古诗的谜底为风月宝鉴,它不仅体现了风月宝鉴的独特含义,同时表现了它在《十首怀古诗》中的地位。


第五首怀古诗的谜底是柳絮。这个看起来与《红楼梦》中的任何人物情节毫不相干,曹雪芹为什么把它写进十首怀古诗中呢?这个,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明白,《红楼梦》是一部以爱情为主线的作品,不管人们对《红楼梦》的写作思想和写作基础怎么认识,但爱情作为《红楼梦》的一书中的主要线索并主要内容,并占了绝大部分篇幅,这却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


当然我们不能把爱情风流来等同看待,它们不是同义词,它们是两个不相同的东西;但这两者又有互相交错的一面,即爱情本身也含有某些风流。比如说林黛玉《柳絮词》唐多令中的空缱绻,说风流风流一语,它正是指爱情的某一面。


既然《红楼梦》是以爱情”“风流(自然也包括某些不正当的风情韵事)为重心,既然柳絮又常为人们写风流的借用物,柳絮一类的填词自古至今几乎变成了人们比喻爱情或风流专用词;我想到此我们该明白了曹雪芹为什么把柳絮作为十首怀古诗之中的第五首怀古诗的谜底了。


爱情的描写是《红楼梦》中主要的一面,也是公开的一面,实际上也即是书中假语村言”“假话的一面;而另一面呢,则自然是真事隐即隐蔽的一面了。


那么真事隐隐蔽的一面是什么呢?也即是第九首怀古诗的谜底思贤操和第十首的谜底猗兰操了。在这里我们绝不能机械地将曹雪芹的思贤操猗兰操理解为曹雪芹是孔子的门徒,孔教的忠实信奉者。猗兰操实特指《红楼梦》中的李纨的一盆兰和贾珠之子贾兰;思贤操也仅指作者是企盼有一个唐太宗李世民汉高祖刘邦一流的贤明成功君主,并非特指孔儒正教,思贤操”“猗兰操二操名不过借用罢了。曹雪芹的这个思想在《红楼梦》《即景联句》中的诚忘三尺冷”“清贫怀箪瓢”“吟鞭指霸桥”“赐裘怜抚戍,加絮念征徭(皆双关语)等句中已表现得特别突出。


隐蔽的即真事隐的一面是思贤操。公开的一面是诸红颜们特别是贾林薛以假话形式演绎的爱情的一面,它在十首怀古诗的谜底实际上被柳絮这个专用风流的一词所替代,这就是第五首怀古诗谜底柳絮一处的特殊含义。这也即是第五首谜底柳絮和第九首怀古诗谜底思贤操的相互转化关系——曹雪芹的《红楼梦》敷演的柳絮”“风流儿女情事不过是假语村言而已;真正的真事隐的东西,实乃是一部思贤操。


这才是十首怀古诗谜的玄机;这也才是曹雪芹笔下梅(墨)翰林的儿媳妇薛宝琴这个稚子的特殊功绩。


这才是《红楼梦》的写作思想。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23 #
头像
23 #
0
05-11-13 09:28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多谢关注[em11][em11]
发帖回复
查看:6641|回复:22
Advertisement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