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回复
查看:10万+|回复:824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关于钗黛之争的一点迷思——我们不偏私,不诋毁,要认认真真地来聊这些个好姑娘~~~~

头像
0操作361 #
头像
361 #
0
16-11-06 22:48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我小时候看过一本评红楼的书,里面猜测后四十回贾家败落,被抄家,宝玉进了监狱,黛玉以泪洗面,在宝玉出狱回家前就死了。我感觉这个有可能,符合还泪之说,也应了“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这句话。她可能像她葬的花一样,没有随流水飘出沁芳闸,落到不知道什么污秽的地方,而是干干净净地葬在大观园里了。

我感觉要理解王夫人,必须理解宝玉对她的重要性,宝玉可以说是她全部生命的意义。她吃斋念佛,自己也许可以随和,但是决容不下别人以任何(事实上的和想象中的)方式损害宝玉。所以金钏和宝玉调笑,她才会那么气,"我好好的爷们儿, 都叫你们给教坏了"。这不过是两人调笑一下而已,想象一下后来宝玉听见黛玉要走就要死要活,眼看要救不回来的节奏,王夫人心里作何感想?她对黛玉作何感想?如果是贾母,她的出发点是要宝玉开心,“只要模样性格难得好的", 只要宝玉喜欢,她多半会心疼这两个孩子,成全他们。但是王夫人看到的是客观上黛玉对宝玉造成的影响,她喜欢的是宝钗袭人这样识大体的姑娘,黛玉和紫鹃两个害得宝玉疯疯癫癫,在她眼里自然是坏的。我同意王夫人不喜欢黛玉,倒不是嫉妒,她是真心看不惯黛玉的”作“。

一年明月 发表于 11/6/2016 10:19:58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38260#73238260][/url]

同感王夫人作为母亲的用心和作为女人的私心都是常人之“惑”,实可理解。只要她不要真的对黛玉起“歹心”就好。

MM也多来讨论嘛,也很喜欢看你的回复呢[em100]
头像
0操作362 #
头像
362 #
0
16-11-06 22:59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我觉得她最根本的是不能容忍宝黛之间有爱情。 她要一个合乎她标准的宝二奶奶,而不是一个被宝玉深爱的人。


impooh 发表于 11/6/2016 10:34:14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38400#73238400][/url]
嗯,你这么一说好像确实是这样的。在古代,让男人入迷的女孩子是“狐媚”,“娼妇”,“红颜祸水”(或者至少王夫人是这么认为的)。黛玉天生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在王夫人说不定就是她的原罪(笑)。贾母不一样,她虽然也疼爱李纨、王夫人这些比较沉默的媳妇,但是日常相处像“锯嘴葫芦”似的,她可能受不了,闷也闷死了,所以看中的全是凤姐、黛玉、晴雯、鸳鸯这样的灵巧姑娘。

总之两位领导的意见不太一致,所以宝玉的婚事老是定不下来…… 可能是这样的。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363 #
头像
363 #
0
16-11-06 23:11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嗯,你这么一说好像确实是这样的。在古代,让男人入迷的女孩子是“狐媚”,“娼妇”,“红颜祸水”(或者至少王夫人是这么认为的)。黛玉天生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在王夫人说不定就是她的原罪(笑)。贾母不一样,她虽然也疼爱李纨、王夫人这些比较沉默的媳妇,但是日常相处像“锯嘴葫芦”似的,她可能受不了,闷也闷死了,所以看中的全是凤姐、黛玉、晴雯、鸳鸯这样的灵巧姑娘。

总之两位领导的意见不太一致,所以宝玉的婚事老是定不下来…… 可能是这样的。

一年明月 发表于 11/6/2016 10:59:58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38589#73238589][/url]

是啊,书是男人写的,没种承认自己的无能,就由女人背黑锅了。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曹公境界比他们高多了。

突然想到个好玩的: 如果甄家也有这么一段,甄宝玉碰上了林妹妹,也爱得死去活来, 王夫人会怎么看呢? 我估计她还是不喜欢林妹妹, 这就是你说的原罪了。
头像
0操作364 #
头像
364 #
0
16-11-06 23:12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同感王夫人作为母亲的用心和作为女人的私心都是常人之“惑”,实可理解。只要她不要真的对黛玉起“歹心”就好。

MM也多来讨论嘛,也很喜欢看你的回复呢[em100]


1011s 发表于 11/6/2016 10:48:57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38501#73238501][/url]
好啊好啊,很喜欢这个讨论,学到很多~

作者对王夫人的评价是“王夫人原是天真烂漫之人,喜怒出于心臆,不比那些饰词掩意之人”。我的感觉,她不会暗中算计黛玉,但是如果做了婆婆,也许哪天忍不了就雷霆震怒地来了。黛玉比晴雯更娇弱,估计禁不起几次狂风骤雨。。这么一想宝黛确实很难。
头像
0操作365 #
头像
365 #
0
16-11-06 23:21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好啊好啊,很喜欢这个讨论,学到很多~

作者对王夫人的评价是“王夫人原是天真烂漫之人,喜怒出于心臆,不比那些饰词掩意之人”。我的感觉,她不会暗中算计黛玉,但是如果做了婆婆,也许哪天忍不了就雷霆震怒地来了。黛玉比晴雯更娇弱,估计禁不起几次狂风骤雨。。这么一想宝黛确实很难。

一年明月 发表于 11/6/2016 11:12:03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38679#73238679][/url]

这是反语, 亲。 贾府的姓氏是“假”,里面没有多少真的。

有一句话我一直忍着没说, 宝玉形容有些出了嫁的女人是鱼眼珠子, 这个词形容王夫人再合适不过。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366 #
头像
366 #
0
16-11-06 23:23操作
只看TAAA分享

MM你这个推断有些险呐,但细想这些细节串起来倒的确让人汗毛倒立呀。
我以前听过一个分析,说李纨其实是个大财迷,双份月钱、年节分例、租子分红算下来一年有好几百两,但带着几个姊妹写诗起社却是一毛不拔。哈哈,这么看来,她绝不是个没有故事的女童鞋。




1011s 发表于 11/6/2016 10:25:08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38312#73238312][/url]

这个猜测主要是因为李纨的判词。“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做笑谈”。还有“气昂昂头戴簪缨;昏惨惨黄泉路近”。总觉得味道不对,应该不是因为嫉妒,那么为什么呢?然后就开始想,贾兰这么发达,贾家人的下场怎么还全这么惨,所以~ 乱猜的啊
头像
0操作367 #
头像
367 #
0
16-11-06 23:29操作
只看TAAA分享

这个猜测主要是因为李纨的判词。“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做笑谈”。还有“气昂昂头戴簪缨;昏惨惨黄泉路近”。总觉得味道不对,应该不是因为嫉妒,那么为什么呢?然后就开始想,贾兰这么发达,贾家人的下场怎么还全这么惨,所以~ 乱猜的啊



一年明月 发表于 11/6/2016 11:23:51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38764#73238764][/url]

我也是从判词里面猜贾兰未必发达,或者不是平常意义上的发达, 或者发达却早逝。。 所以李纨的晚年也很惨。 人生三大悲剧: 幼年丧父或丧母,中年丧偶,晚年丧子。 搞不好李纨占了后两个。 她原本就是薄命司里的人。
头像
0操作368 #
头像
368 #
0
16-11-07 00:09操作
只看TAAA分享
1,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林如海是怎么跟她说的,自己查。

2,贾府就是贾府,不是林府,贾母再疼爱这个外孙女,她也不姓贾,贾母用自己的钱供养着黛玉,费用从贾母的房间出,这个书中可查。贾府里面,贾母只是个大家长,真正的主人是贾政。贾政姐妹的孩子过来玩,当然只是客,你小姑子的孩子寄养在你家,你觉得算啥,算你们家正经主人吗。从这个层面说,黛玉和宝钗是一样的,一个是男主人妹妹的孩子,一个是女主人妹妹的孩子,对贾府而言都是同级别的客。不过就是黛玉过来的早,住的时间长,还是长在贾母房里而已。她们是客,不是主子,这个有争议吗。

3,贾府的中心就是宝玉,如果宝玉说不喜欢黛玉,你觉得贾母会让宝玉搬出她的房间,还是黛玉搬出她的房间。没有了贾母的宠爱,黛玉在贾府还有什么吗,她跟史湘云是一样的。

4,林如海死的时候,黛玉已经不小了。林家如果真是家大业大鼎盛极了,肯定提亲的人早就把门槛踏烂了,林应该早就把黛玉的婚事作为头等大事给安排了,比较就这么一个女儿,不可能把孩子仍在外婆家就算了,连终身大事,未来如何安排都不闻不问。林去世,黛玉真心就是一点依靠都没有了,贾母如果有心,真疼她,最少会表个态,宽慰一下都愁善感的黛玉。

5,说一千,道一万,贾母真有心两玉,就不会有宝琴的事了,宝琴的事不是针对宝钗,因为宝钗那时候还在准备进宫,所以宝琴的事是说明贾母对宝玉的婚事还没有一个属意的人,还在寻找中,黛玉宝钗都不是人选。





shijiezhenmeihao 发表于 11/6/2016 9:21:28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37689#73237689][/url]
1、不知美眉让我查是何意,难道是说林如海交待了黛玉身份不如贾家?我查了,贾雨村从同僚张如圭处得知,朝廷发邸报要起复官员。再加上冷子兴的出主意,贾雨村就求到了林如海那里,书里是这样说的:次日,(贾雨村)面謀之如海.如海道:“天緣湊巧,因賤荊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無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來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此刻正思向蒙訓教之恩未經酬報,遇此机會,豈有不盡心圖報之理.但請放心.弟已預為籌畫至此,已修下荐書一封,轉托內兄務為周全協佐,方可稍盡弟之鄙誠,即有所費用之例,弟于內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勞尊兄多慮矣。”这里就可以看出,是贾母先派了船去接黛玉的,实在是心疼黛玉丧母。
在明清时候,曾有丧母长女不宜娶一说,因女孩子的教养多从母亲,如果自小丧母,无有母亲教育依傍,对黛玉的教养及以后的婚姻皆无益,所以贾母才在贾敏去世后马上就派人来接黛玉了。因为黛玉只有父亲,家中也无祖母和其它叔伯之妻可以依傍。
林如海并没有主动说让黛玉去贾府。而是贾母请求后,为了黛玉考虑,林父才属意黛玉去的,下文更有交待。
那女學生黛玉,身体方愈,原不忍棄父而往,無奈他外祖母致意務去,且兼如海說:“汝父年將半百,再無續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無親母教養,下無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減我顧盼之憂,何反云不往?"黛玉听了,方洒淚拜別,隨了奶娘及榮府几個老婦人登舟而去.雨村另有一只船,帶兩個小童,依附黛玉而行.
再次说是外祖母致意务去。而如海的话也说明了他不会再续娶,黛玉将无母。去贾府还有贾母依傍,姊妹想陪,不会缺了教养,不会将来婚嫁时惹人诟病。这是为黛玉考虑,也让自己不再为黛玉前途担忧。

不知道林如海这番话哪里看出黛玉的林家比贾家门楣低了。如果不是让我看这个,那美眉说让我查林如海是怎么说的,是想让我查什么呢?
2、3、黛玉自然不姓贾,不是贾府自家人,她确实是客居。这跟是不是主子不冲突啊,她再是客人,也是主子小姐呀。同样宝钗是客,但也是主子小姐。客人和主人有区别,但客人和主子不冲突。黛玉再是客,也不会和袭人一个地位,也不会是宝玉喜欢就在屋里住,宝玉不喜就得挪出去。
就是美眉说的我侄女来我家做客,如果我家有佣人阿姨,难道她就觉得不用招待好我的侄女了,还是说,我们家其他人会觉得侄女和佣人一样,如果我儿子不喜欢她她就得走。我儿子不喜欢她,我也会教育我儿子先,那是姐妹,不可无礼。
4、我真的怀疑美眉有无认真读过红楼梦。黛玉丧母时,书中明文交代是六岁。雨村做她老师时她是五岁,堪堪一年,贾敏去世。然后大约过段日子,黛玉就进贾府了,养病加舟车劳顿,最多不过一年,七八岁的黛玉就进了贾府。之后,第十四回,林如海捐馆扬州城,此时黛玉有多大,书里并无交代,但她在宝黛钗三人中年纪最小,但直到第二十二回,王熙凤才商量着说贾母要给宝钗过十五岁生日,也就是说,黛玉到了二十二回还没到十五岁及笄呢。宝玉比宝钗小了两岁,哪怕黛玉和宝玉同年生,她也才十三岁,那么在十四回林如海去世时,她能多大呢?至多十岁十一岁的样子了。
虽然那时女孩子议亲早,但也绝对不会是十来岁就门槛被踏破吧。更何况,林家那样的门第,也不会有媒婆敢贸然去踏的。其实这也侧面证明,黛玉宝玉的婚事是贾母支持的,林父也未必不知道的,不然如何到去世也没有给黛玉另定婚事呢?不过是去世时黛玉还太小,贾母又想宝黛联姻,所以仓促间未能坐定罢了。
5、我已经反复分析过这一段了。
综上,说贾母不疼黛玉,黛玉在贾家地位很低,贾母不支持宝黛婚事,是不成立的。
另,美眉没有回复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凤姐儿的打趣,贾母不支持,凤姐儿为何会那样说?
头像
0操作369 #
头像
369 #
0
16-11-07 00:47操作
只看TAAA分享
黛玉的死应该在贾老太之前吧。黛玉才女之名在宝玉的社交圈有粉丝。元春死后,贾府急需找连姻靠山,类似北静王,冯紫瑛之类的世家,若是忠顺王这样的来求,贾府也不敢不从。
王夫人确实无趣,不然贾政不会宁愿对着赵姨娘也不愿对着她。她的无趣我想除了天生的性情,恐怕也有后天境遇造成的。蒋勋说王夫人有丫鬟爬床恐惧症,哈哈哈,我觉得说得很妙。王夫人实在是厌恶极了那些颜色鲜艳,会撩人儿的小姑娘。赵姨娘恐怕年轻时就是这样的,所以她能生了探春贾环后还长伴贾政身边,颜色必是极好的。 王夫人长子早亡,次子宝玉也数次险些被赵姨娘母子谋害了去,她怎能不提心吊胆?她打心眼里放心不下来,也慈善不下来。她对黛玉的不喜在讲到晴雯时,几欲浮于表面。对王夫人而言,他的丈夫被漂亮丫鬟夺了去,她的宝玉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再被漂亮丫鬟迷了去的,不仅娶妻要贤,就是纳妾,也要是像她一样端庄的,沉默寡言的,识大体的。 王夫人实在有些走火入魔了。吃斋念佛也无法平复她内心的妒忌和婚姻生活不幸福的缺憾。所以,在金钏言语挑逗了宝玉后,王夫人才暴怒,顾不得慈和人的形象,和金钏十来年的主仆情分更是不想了,直接就打了耳光还撵了出去。这是王夫人的死穴,谁惹谁倒霉。黛玉也不能例外。 统共一个宝玉,让黛玉迷得神魂颠倒,离了黛玉就要死要活,王夫人会不生气?她都气得连肖像黛玉的晴雯都容不下了,若可能,把黛玉撵得远远的也是必须的。 黛玉早逝无疑,但究竟多早,又究竟如何逝去,我大胆推测,是和王夫人有关的。贾家大厦将倾,在完全败落前,黛玉应该就会死去,不然如何能质本洁来还洁去?而玉带林中挂一句,也是黛玉的结局…… 美眉说黛玉死于贾府没落,宝玉被抓,也是一个推测。唉,再叹红楼未完! cristal2011 发表于 11/6/2016 7:43:00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73236807&postid=73236807#73236807][/url]
头像
0操作370 #
头像
370 #
0
16-11-07 01:03操作
只看TAAA分享
贾政王夫人并不宠爱贾兰。看他成天和贾环混,家里有大派对也不怎么露面。能入贾政眼的有赵姨娘,贾雨村。一直觉得贾府招祸与贾雨村也脫不了关系。贾雨村字时飞,宝钗会不会改嫁他呢?
MM“黑”得痛快呀,哈哈,这样看来贾政就是曹公立的一个“纸片儿人儿”,正面看上去一本正经,稍微换个角度看就实在单薄呀。 其实他所满意的李纨真不是“槁木死灰”,看稻香村那片“喷火蒸霞”一般的几百株杏花就知道,她内心其实很“热烈”呢。就是坐拥这几百株杏花,她都还要折妙玉的红梅,光折花还不说,还偏说不喜欢妙玉的“为人”,我当时怎么看都觉得别扭呀。不过她也实在可怜倒是了,好在贾珠留下个儿子,成天也算有个盼头。 1011s 发表于 11/6/2016 8:49:00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73237362&postid=73237362#73237362][/url]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371 #
头像
371 #
0
16-11-07 01:06操作
只看TAAA分享
这个说得太好了。需细读数次。
非常同意美眉对仕途经济和追名逐利不同的解析。也同意宝钗有着自己的抱负和高远情怀。对宝玉,我们稍有不同的理解。 宝玉之所以诋毁读书上进的人都是禄蠹,实乃社会现实确是如此,宝玉只是说了实话而已。宝钗的兰言是真知灼见,可宝钗也说了“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那么她让宝玉读书上进,在那个社会里,宝玉可以追求美眉口中的仕途经济,家国抱负吗?别说那个社会了,就是现在,做官的又有几个是有家国抱负的?还不是口头说着为人民服务,实际上能贪得少一些,办多些实事就是顶顶好的官了。而且你若太清了,反而是犯了众怒的了。 宝玉在这样的社会现实里,清醒认识到了当时儒家思想的面目全非和腐朽堕落,他比宝钗更能走得出去,所见更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宝玉知道在那个社会里,仕途经济家国抱负已然和追名逐利混为一体。他之所以排斥宝钗的说教,是基于他对外知道现实,对内了解自己,一没有能力二也没有兴趣。并不是他一味幼稚任性。 宝玉的世界观是很奇特的,既不入世也不出世,前期惟有一个情字,后期惟有一个空字。曹雪芹对自己也有着清醒的认识,红楼梦开头就借贾雨村之口,说宝玉这样的人实乃天地造化外,正邪禀赋冲撞下的一股邪气。那段评价实在可以做为宝玉性格的一个注解。 宝玉那样的人,若生在现在,我不觉得他会是一事无成的人。他对人真挚,善体贴人情,又看得开。宝玉可以读他爱的书,交他喜的友,除了不爱当公务员,宝玉什么做不得呀。现成的化妆师造型师美术师,甚至明星演员畅销书作者,宝玉一定能做得好。 宝玉不耐当时儒学,是不认同人必得走仕途经济,必得读书科举,当官为宰才算上进这一说。可在那个时代,他又无力反抗。这是时代的悲哀。宝玉披着自私任性的外衣,其实只是他太超脱于那个时代之外,清醒自己想要什么又能做什么了。 所以他才屡屡说有一日就享用一日,伴着姐姐妹妹们死去也是好的。 宝玉是宁愿死,都不愿做禄蠹的。我觉得这不是幼稚任性的选择,是清醒无奈的选择呀。 另外,我觉得一种思想看起来再全面再美好,落到现实里都得打折扣。宝钗追求的仕途经济,家国抱负,落在现实里,无不要折中再折中,凡历史上的名臣权宰,哪个不是有着禄蠹的另一面呢?在现实世界里,仕途经济和追名逐利是根本没办法分得清的。 所以我很理解宝玉。我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公务员我就万分做不来,政治我也觉得无趣。万幸我生在现代社会,舞文弄墨也可以养活自己,也不会被说没出息。若我生在古代为男儿身,估计还不如宝玉呢。 古来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宝玉不走仕途,不事稼樯,就如曹雪芹家道败落后的举家食粥酒常赊,但曹公那个时代多少有出息走仕途的人物都是谁呢?我们现在记得的,讨论的,热爱的,不还是这本红楼梦嘛! 所以,哪一种价值观世界观都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宝钗有她的抱负,宝玉有他的选择,黛玉也有黛玉的追求,只要不作奸犯科,不反人类,与家国来讲,若放长远看,谁对谁错除了他自己和他休戚相关的家人,旁人很难评说。 cristal2011 发表于 11/6/2016 8:55:00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73237433&postid=73237433#73237433][/url]
头像
0操作372 #
头像
372 #
0
16-11-07 01:12操作
只看TAAA分享
贾政王夫人并不宠爱贾兰。看他成天和贾环混,家里有大派对也不怎么露面。能入贾政眼的有赵姨娘,贾雨村。一直觉得贾府招祸与贾雨村也脫不了关系。贾雨村字时飞,宝钗会不会改嫁他呢? sfdelta 发表于 11/7/2016 1:03:41 AM

钗在奁内待时飞--妹妹真是语出惊人啊,从贾雨村这句诗看倒不是没有可能的。
头像
0操作373 #
头像
373 #
0
16-11-07 01:19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关于凤姐儿打趣黛玉。当年是贾琏陪黛玉回扬州的,凤姐有决策层第一手资料。
头像
0操作374 #
头像
374 #
0
16-11-07 01:21操作
只看TAAA分享

这个猜测主要是因为李纨的判词。“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做笑谈”。还有“气昂昂头戴簪缨;昏惨惨黄泉路近”。总觉得味道不对,应该不是因为嫉妒,那么为什么呢?然后就开始想,贾兰这么发达,贾家人的下场怎么还全这么惨,所以~ 乱猜的啊



一年明月 发表于 11/6/2016 11:23:51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38764#73238764][/url]
应该是正如美眉之前的推测。我也想过,判词里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这一句好理解,就是贾兰必是有出息了的。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做笑谈。这一句我一直不解,尤其是如冰水好一句。
后来我查了红学界的一些解释,发现也无定论。《红楼梦大辞典》里解释说,如冰水好一句取自寒山的无题诗:欲识生死譬,且将冰水比。水结即成冰,冰消返成水。曹雪芹用冰与水的关系譬喻李纨的尊容与槁朽,不过皆如生死之一体两面,也皆可反复无常,不值得去妒忌。
还有说法是说冰水都指李纨的贞洁,如冰似水一般洁净令人嫉妒。我觉得更不对了,因为接不下枉与他人做笑谈这一句了。
我倒是看过另一种比较新的看法,也忘了在哪儿看的了。大意是说书里将女儿比作水,而李纨作为守寡节妇,堪比结成了冰的水。她纵有女人如水的洁净,但也失于冰冷。她是如冰好水,但也是一生都在空相妒。
宝玉被打,王夫人想起来贾珠,口中痛呼贾珠“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李纨听了只放声大哭。这里且不说王夫人那句话会让宝玉多寒心,只说李纨,我觉得她确实薄命,就是青年丧偶守寡这一条就真薄命了,也着实是个可怜人儿。
可这么个可怜人,却偏偏住在大观园里,绮罗丛中,每日里见到的都是脂正香,粉正浓。宝黛的小儿女情状就不说了。李纨说起王熙凤有平儿襄助,想到了被自己打发走的几个丈夫的妾,几欲落泪,她对平儿和凤姐儿也是羡慕的。甚至,也有些嫉妒吧。不然李纨也不会总是酸凤姐儿,嫌弃她分斤拨两的俗气,荣府里认真讲起来,只有她和凤姐儿两个正头年轻媳妇,她多少也会和凤姐儿比吧。再槁木死灰的人,也不会无情无趣。李纨却不得不压抑自己全部的情趣,扮演一个贞洁妇人,她对大观园能有多少爱意呢?
所以我比较同意,李纨在贾兰中举后,对贾府的败落持不干预,不襄助的态度,是如冰一样的冷淡的。好水如冰,李纨一生都在羡慕着大观园里鲜活的生命,同样,在贾兰发达后,被她羡慕过的众人也会妒忌她。但这相妒都是空的,也只是他人的笑谈罢了。
这样解释如冰水好一句我觉得还是比较能说服我的。
头像
0操作375 #
头像
375 #
0
16-11-07 01:23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宝钗与贾雨村应该有许多共同语言,他们价值观相近,未必不能幸福呀。
钗在奁内待时飞--妹妹真是语出惊人啊,从贾雨村这句诗看倒不是没有可能的。 wuyanqingbo 发表于 11/7/2016 1:12:00 A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73239400&postid=73239400#73239400][/url]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376 #
头像
376 #
0
16-11-07 01:33操作
只看TAAA分享
贾政王夫人并不宠爱贾兰。看他成天和贾环混,家里有大派对也不怎么露面。能入贾政眼的有赵姨娘,贾雨村。一直觉得贾府招祸与贾雨村也脫不了关系。贾雨村字时飞,宝钗会不会改嫁他呢?


sfdelta 发表于 11/7/2016 1:03:41 A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39356#73239356][/url]

不会不会,太侮辱宝钗了。

《终身误》 把宝玉,黛玉,宝钗三个人的关系说的还是很清楚的。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只是贾雨村想飞黄腾达而已, 跟宝钗应该不搭边。
头像
0操作377 #
头像
377 #
0
16-11-07 01:38操作
只看TAAA分享
这几天的乐趣就是过来看这个高楼~

说到李纨,我有点怀疑贾家败落,举家食粥的时候,贾兰功成名就(判词里李纨是凤冠霞帔),对于昔年的宝玉等人采取了袖手旁观的态度,所以曹公不免有点不平。李纨在和姐妹们玩游戏的时候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你们掷去罢,我只自吃一杯,不问你们的废与兴。” 贾兰在宝玉打架的时候也劝过同桌,“好兄弟,不与咱们相干。” 过节猜灯谜,贾兰不来,因为“老爷并没叫他去。“ 总之从很多地方看起来,贾兰和李纨似乎并没有把贾家的人当自己人,富贵的时候不主动攀附,败落的时候也事不关己。作者不平的地方也许在于,贾家其实是很疼爱李纨的。按凤姐的说法:“你一个月十两银子的月钱,比我们多两倍子,老太太、太太还说你‘寡妇失业’的,可怜,不够用,又有个小子,足足的又添了十两银子,和老太太、太太平等;又给你园子里的地,各人取租子;年终分年例,你又是上上分儿。你娘儿们主子奴才共总没有十个人,吃的穿的仍旧是官中的。“ 钱只是一个方面,但是从书里的细节看起来,除了不是众星捧月的中心之外,贾家确实好像没有亏负过他们,这样疏远的态度有点不近人情了。

一年明月 发表于 11/6/2016 9:54:50 PM

她是荣国府的长孙媳妇,贾兰是长孙长重孙,荣国府管事的应该是她而不是王熙凤,她的儿子贾兰是荣国府未来的主人,按理贾兰才是最应该被贾母最疼惜的一个人,被老太太捧在手掌心精心呵护长大的一个,因为贾珠走的早,宝玉抢了贾兰的风头。

李嫁到荣国府当长孙媳妇,自然是贾府千挑万选的一个人物,贾兰的功名自然是得益于他妈的栽培,文武全方位的培养,这些都配的起她的身世背景。细读她是很有手段的,无奈贾珠死的早,一身可以呼风唤雨的管家手段变成自保手段,和儿子活得舒服自得,不占便宜,但是也绝对不吃亏。至于贾兰那段老爷没有叫他去就不去也符合她的教育,孤儿寡母最忌讳高调讨人嫌,作为长子长孙的地位,自然是应该被想到的,想不到就老实的躲着点,别找没趣。

作为院长女儿,诗社是她牵头搞的,写诗好需要才情,有评鉴的眼光就是素养,显然她的素养是很好的。

如果贾珠还活着,她和儿子贾兰在贾府是啥待遇,王熙凤敢这样跟李说话吗,得天天屁颠屁颠的在后面跟着笑着巴结着好不好,这还不算欺负人吗。

她和儿子在别人食粥的时候还有饭吃,是人家平时省下来的,大难临头,只能各顾各的了。
头像
0操作378 #
头像
378 #
0
16-11-07 01:42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我前段时间看了个很有意思的贴解读红楼梦,说红楼梦是明亡史,作者是傅山,王熙凤是魏忠贤,元春是袁崇焕,还有很多,我觉得写的很有意思
Missruyi 发表于 11/3/2016 11:55:12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12413#73212413][/url]
我也看过类似的说法,红楼梦成书经过几十载,无数次修改增删。初本石头记很可能是清初的明朝遗老遗少文人写的,只是粗略的故事结构但定下了一个格局宏大的悲剧基调。然后曹在家族破败后遭遇此书,心有戚戚,在此书上根据自己的经历加入细节血肉。以前我也觉得尽管曹家败了,但当时的清朝还算是鼎盛的,为什么书里写的是没有一个人的能逃过悲剧的劫难,那种广泛的庞大的悲凉,远不仅仅是一个家族破落的写照,更像整个社会的缩影,反映了一整个时代的社会更替颠覆,结合历史更像反射明清交替带来的全国上下的动荡。红楼梦里弥漫的那种庞大的全盘覆灭的悲凉跟亡国的文人心里的绝望和悲怅更接近。
头像
0操作379 #
头像
379 #
0
16-11-07 01:45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宝钗与贾雨村应该有许多共同语言,他们价值观相近,未必不能幸福呀。


sfdelta 发表于 11/7/2016 1:23:23 A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39447#73239447][/url]

哪有, 贾雨村是个小人, 对帮助过他的甄士隐的女儿香菱那么残忍,是个极善钻营,自私自利的家伙。

宝钗是“山中高士晶莹雪”,但看她在帮探春打理大观园的时候就知道,虽然她识实务,却不嗜其利。 她还把探春及时拉回正道:“你才办了两天时事,就利欲熏心,把朱子都看虚了。你再出去见了那些利弊大事,越发把孔子也看虚了!” 且对李纨说:“学问中便是正事。。。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市俗去了。”

这境界, 岂非那市俗中的市俗贾雨村可比的。
头像
0操作380 #
头像
380 #
0
16-11-07 12:29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钗在奁内待时飞--妹妹真是语出惊人啊,从贾雨村这句诗看倒不是没有可能的。
wuyanqingbo 发表于 11/7/2016 1:12:39 A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39400#73239400][/url]

哎呀,以前有好几个回复硬把宝钗和贾雨村联系在一起,以为是玩笑。现在MM也这么说,实在忍不住了。我们万万不能这么想呀。


贾雨村,虽然字时飞,但连上姓就是“贾时飞”。就算这支钗等待着“时飞”也万万不是这个“假时飞”呀。这正是曹公在跟我们点明,宝钗与贾雨村之辈看似“志同道合”实则泾渭分明,万不能等同视之。


我前面有回复区别“仕途经济”和“追名逐利”的意涵,宝钗和贾雨村便是前后对比的两个例子,都积极入世,都提倡做官,然而这两种人其实水火不容。

真心走上“仕途经济”道路的人带着政治抱负入朝,以圣人之言自省自律,奔的就是个海清河晏、国泰民安,宝钗虽是女儿身,但实在属于此类人;“追名逐利”的人眼里只有自己的飞黄腾达,然而人性是如此脆弱,没有思想信念的支撑一个人很快就会被钱财、权势和名望腐化,从而贪赃枉法,作奸犯科起来,贾雨村绝对是这类人。从仕途走向上可以看出,这两类人虽然可能同朝为官,实是背道而驰的。

另外再加一句,《好了歌》里虽然也唱“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但这两句是接在“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后面的。也就是说,为求功禄名利的人最后都是空欢喜一场,但这里可没有“圣人”和“君子”的事啊,必须要有区别。


宝姐姐这么沉静稳妥的人也还有一首《螃蟹咏》: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涤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这首诗言语直率辛辣,讥骂世人追名逐利,欺世盗名,终究不得善终。这是宝钗直抒胸中对这样的人的鄙夷和忿恨;骂的俨然就是贾雨村啊(当然宝钗养在深闺,也不一定personally认识贾雨村为人的本质)。

贾雨村,名化(话),字雨村。我们不能当真他说的话,因为那是“假话”,是“假语村言”。我认为贾雨村这个人物实在是功能性大于文学性,一方面把我们的视线从十里街(势利街)、仁清巷(人情巷)引到了荣国府,一方面又穿针引线让我们看到在几大“诗礼簪缨”之家没落的同时,这些“追名逐利”的小人正在一步一步企近政治核心,这实是曹公草蛇灰线的另一笔呀。


况且有很重要的一点似乎被忽略了,“钗于奁内待时飞”前一句是“玉在椟中求善价”,如果都按字面意思理解,宝钗固是入了贾雨村这类人之流,那“玉”求善价呢,这是黛玉要把自己卖掉的节奏啊,不通不通。


我手上的《红楼梦》版本在这两句诗之后有两段甲戌批注:“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另有一批“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可见脂砚斋是认为这两句的确在说黛玉、宝钗,甚至连带着宝玉合述,前后分别讲“二玉”和“二黛”。

再者,“待价而沽”这个意象原典出自《论语.子罕》,原本是没有贬义的。这里只是借贾雨村一时意淫引出此句而已,他后面自己也说了“不过偶吟前人之句”而已,说明这不是他的原创(不然为何只有两句,两句也不能成诗啊),我认为这也是曹公要把这两句诗跟贾雨村这个“禄蠹”撇清关系。


综上,我们不能再把宝钗与贾雨村之流并论了,更别谈作婚姻联想了,何忍于心呐!
发帖回复
查看:113530|回复:824
Advertisement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