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赞同MM指出的,从亲缘上讲,贾政一定更重视黛玉。黛玉对于贾家是直接的“姑表亲”,宝钗虽然跟宝玉是“姨表亲”,但在贾府人眼中只是“王夫人的内侄女”,和贾家不是直接的亲戚。从出身上讲,黛玉高于宝钗也是真的,贾政赏识林如海,必定也会青睐黛玉。
但是从钗黛二人本身的特质上说呢,贾政对她俩的主观认识是有所偏爱还是平分秋色呢?
我一直相信大观园内各人的住所是能体现主人的人物特性的,虽然书里没有太多政老与钗黛的直接互动,但是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那回,贾政对各处景致有明确的主观评价。
我感觉贾政最爱的一处是“稻香村”,还忍不住提议此处该养些鸡鸭类的家禽,还要挂酒幌,印象中政老主动为园中景致的设计搭配提出建议的好像就只一处。这是众人都看出来了的,而宝玉却说此处“不及‘有凤来仪’多了”,还作一番“远无邻村,近不负郭”的宏论加以批判,差点就被贾政“叉出去”了。贾政是这样训斥宝玉的:“咳!无知的蠢物,你只知朱楼画栋、恶赖富丽为佳,那里知道这清幽气象呢?终是不读书之过!”
“有凤来仪”便是之后的“潇湘馆”,我认为从这里可以看出在贾政心里李纨做儿媳是比黛玉好的。
但是贾政总体上对“潇湘馆”也是欣赏的,步至馆内,他有这样感叹:“这一处倒还好,若能月夜至此窗下读书,也不枉虚生一世。” 可见贾政心里喜欢这里,甚至有“不枉虚生一世”的赞叹。但从实际考虑,似乎又只觉得“月夜至此”方才好,但细想起来,若是艳阳高照的“大白天”或是“月黑风高”的残夜可能便另有它论。但贾府此后的境遇却恰恰不再是“花好月圆”的“良宵”了。由此我认为,贾政对黛玉是带有保留的喜爱。
再看看贾政对“蘅芜苑”的观感如何。
经过一番迂回,初至跟前,贾政对“蘅芜苑”的第一印象是“此处这一所房子,无味的很”(这跟好多读者,包括我自己,对宝钗的第一印象多么相似!)
然后步入门来,见得满苑奇藤异草,芬芳四溢,又有“有趣!只是不大认识”的改观。
最后,贾政见得“两边俱是超手游廊,便顺着游廊步入,只见上面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更比前清雅不同”,复才有“此轩中煮茗操琴,也不必再焚香了。此造却出意外,诸公必有佳作新题以颜其额,方不负此”这样的评价。
可见贾政对蘅芜苑是有前后递增的好感的,甚至有意外之喜。但要说发自内心有多爱可能也未见得,只终是希望“不负”此处。政老对宝钗大致也是如此。
受前面MM的启示,我又回去读了读“制灯谜贾政悲谶语”那一段,发现曹公对众人如何应对贾政在座有一段描写:
“往常间只有宝玉长谈阔论,今日贾政在这里,便惟有唯唯而已。余者湘云虽系闺阁弱女,却素喜谈论,今日贾政在席,也自缄口禁言。黛玉本性懒与人共,原不肯多语。宝钗原不妄言轻动,便此时亦是坦然自若。”
这里可见宝,湘二人皆因贾政在此而显得拘束“不自在”;黛、钗二人则都是沿袭平日惯有之态,不因贾政在否而有所改变。黛玉的缄默是天性不喜人多,倒不是因贾政的缘故,但内心也未见亲近;唯有宝钗此时“坦然自若”,大有“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舒泰。
所以,或许从主观上说,贾政对钗黛二人并无偏私,但客观来讲,钗黛二人之中宝钗更适合做贾政的儿媳呢?
很感谢sfdelta 找出贾政对薛林二女看法这个有趣的话题, 这是我目前的一点浅见,还望诸位加以增改。
1011s 发表于 11/6/2016 1:28:06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33877#73233877]
[/url]
哈哈哈,美眉评得妙呀!贾政于黛玉是亲舅舅,于宝钗不过无血缘的姨夫,亲疏有别是客观事实。贾政不可能舍黛取钗,他一开始应该同老太太一样的想法,是把黛玉当做儿媳的。这点,也可以从他和林如海亲近的互动中看出来,林如海将黛玉的教养之责托付贾府,自然有贾母疼爱的因素,应该也有对贾政这位妻兄的放心。
美眉从贾政对大观园各处居所的评价出发点评贾政对居所主人的看法,实在是新奇妙语。
李纨确实是贾政这样“端方道统”之人心中最合格的儿媳了。家世为清流诗书之家,为人则贞静守节。要知道,不管多豪门,家里有位节妇,也都是门楣有光,可以讨封赏的长脸事。就贾政的价值取向来讲,李纨实在是个难能可贵的儿媳。
但也像宝玉批驳的那样,稻香村看着一派自然,其实最不自然,实在矫揉造作得无以复加了。李纨看着最光耀门楣,其实呢,扭曲了人性,压抑了自然,实在并不美好。
贾政,假正经也,哈哈哈。贾政满口之乎者也,但他真实的审美却是赵姨娘那样粗鄙的,所以他是假正经无疑了。宝玉对这个父亲有惧无敬,从来也没有认同信服过贾政。
那么这样的贾政会对黛玉宝钗如何看呢?
我觉得他也就是只能看不懂而已了。他对潇湘馆和蘅芜院的评价细品起来,都很皮毛,并没有精神层面的审美认同和共鸣。潇湘馆的龙吟细细,凤尾森森,在他那里只是个月夜读书的好去处,蘅芜院如美眉所言,他也只觉得挺香的,有点意外。
贾政能欣赏认同的只有矫揉造作的稻香村,只有缟木朽灰的李宫裁。
假道学不会懂得黛玉的美,对上宝钗这样的真君子也是无法理解的,这是我的感受,哈哈哈。
我觉得贾政对宝玉的婚事基本没啥自己的定论,就是有也白有,他得听贾母的,王夫人又不会听他的。
就连宝玉的妾,他都做不了主。他不喜袭人这个名字,王夫人几句话就堵了过去。他心里也有丫鬟人选要给宝玉,赵姨娘就告诉他,宝玉有妾都两年了……
贾政实在是个没本事的,看他游大观园时身边跟着的那起子人就知道了,除了溜须拍马的沾光,善骗人,就没有上得了台面的。贾政也就出外充充门面,回家跟赵姨娘混一混罢了……
好吧,我实在是对贾政王夫人难有喜爱之情,哈哈哈。忍不住黑了他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