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美眉说宝钗是清醒知道贾府大厦将倾的人,能不能深入讲一讲。凤姐儿在秦可卿托梦谏言后,仍旧浑浑噩噩,不知末日来临。宝钗如何能知道四大家族覆灭的前景?探春也只是抄捡大观园时感叹像自己这样的大家族,从外面杀是杀不灭的,唯有从里杀起才能一败涂地……也揭出了未来贾府败落必是由内而外,分崩离析。
还请美眉多讲讲帮我解惑。另外美眉对儒家的见解,我也很想听呀,搬好小板凳,哈哈。
cristal2011 发表于 11/5/2016 3:14:36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26627#73226627]
[/url]
MM以前分析过薛家已经衰落,我深受启发,那宝钗自己对于这个问题有无察觉和应对呢?我想是有的,在五十七回宝钗关心岫烟时有一番嘱咐是由探春送给岫烟的一个碧玉佩引出的:
“但还有一句话你也要知道,这些妆饰原出于大官富贵之家的小姐,你看我从头至脚可有这些富丽闲妆? 然七八年之先,我也是这样来的,如今一时比不得一时了,所以我都自己该省的就省了。将来你这一到了我们家,这些没有用的东西,只怕还有一箱子。 咱们如今比不得他们了,总要一色从实守分为主,不比他们才是。”
从这里可以看出,宝钗知道自己家已经大不如先前了,而且这样的境况也有七八年了。也可以知道,这时的贾家比薛家的情形要好。所以尽管薛蟠还在肆意挥霍,薛家母女却一直以勤俭为念(这也倒能体谅宝钗为什么对黛玉说她自己的处境和黛玉湘比也就强在多一个母亲罢了)。
她自己不爱花儿朵儿,只顾简妆素裹,这一面是她个人喜好,一面恐怕也有节省开支的缘故。而这也能解释为什么蘅芜苑没有精致的装饰了。
那宝钗到底有没有察觉到贾家也在衰落呢?
最能知道荣府财务状况的是贾琏凤姐两夫妻,然而贾珍父子对荣府的收支也是了如指掌的。贾府的收入有朝廷的俸禄,庄子上的收租,元妃才选凤藻宫之后每年按时到节给一些赏银,大致就是这三项(像凤姐铁槛寺弄权收的钱、放款的利钱都是进了个人小金库,不会入官中), 是很好算的。
五十三回乌进孝拿着庄子上的年租进宁府时,贾珍就帮荣府算过一笔账,结果是“这二年(大约元妃省亲前后)哪一年不多赔出几千银子来......再两年,再一回省亲,只怕就精穷了”。也就是说,贾家入不敷出的情况是从这两年开始尤为严重的。后面王熙凤当金项圈,说服鸳鸯帮着捣腾贾母的东西时,贾府败象就正式浮出水面了。
我想宝钗是亲身经历过家族财政危机的,自己也帮忙理家,也机会算账,稍微有一些信息自己就会敏感地在心里就会有个盘算。但我现在没有直接证据,只有些细节可以推想她很可能是知道的。
1. 五十七回,宝钗见邢岫烟穿得单薄,便知里面有缘故,笑问道:“必定是这个月的月钱又没得。 凤丫头如今也这样没心没计了。” 其实凤姐再短钱也必然不会短了邢岫烟的,因为邢岫烟的姑母就是邢夫人,王熙凤是不会捅这个篓子的;岫烟也证实是如此。
但宝钗这个“又”字问得怪,既然邢岫烟的钱没短过,那一定有谁短过,而且不止一次。是谁呢?宝钗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我们很多次听见有下人抱怨王熙凤克扣工钱,宝钗协助处理荣府事务时每天晚上是要巡夜的,大致也曾听过许多。另外,大观园兴利除弊那一回我们知道莺儿的母亲和茗烟的老娘老叶妈“极好”,宝钗就是不主动打听,这样的消息还是会传到她耳里的。
当然,袭人更是知道凤姐拿官中的钱放利的事,她和宝钗好,也不知有没有提到过。
而这些事别人听去也就是怨怼凤姐贪得无厌、克扣下人罢了;但宝钗对账务是极熟悉的,荣府上下多少人,每月月钱总共多少,凤姐再克扣也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拖欠月钱,她如此精明不会不知道这是下人最在乎的事,实在太有损她的名声,唯一的解释就是她的确有经济上的难处。
2. 薛蟠是整天和贾珍、贾蓉厮混的,我想即使平日不常说,酒过三巡或者赌场牌局上难免不会抱怨几句家里的财务情况,贾、薛两家爷们儿应该都各自对彼此的经济情况有个大致的知晓。要说一下,贾琏、贾珍这些管家爷们儿自然很早就知道亏空越来越大,不能久持,但可惜这些酒囊饭袋只知纸醉金迷,温水煮青蛙,没有一个在认真考虑俭省开源的法子。宝钗从哥哥处应该也能获得一些信息。
3. MM提到了,六十二回黛玉都能说出贾府“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俭省,必致后手不接”的话,她为何能知道这些,我也觉得是跟她那段时间和宝钗走得近有关。宝钗在理家方面经验比黛玉足,能力比黛玉强(此处能力也来自经验),信息比黛玉广,所以我想宝钗一定能比黛玉先看出贾府的财政问题。
4. 宝钗可能在更早的回目里就有所察觉了贾府财政上的端倪。
贾母带着刘姥姥游历大观园中各处,来到蘅芜苑看到陈设太过简陋很是不满意,要让鸳鸯搬几件物件儿来与宝钗装饰。
老太太是这样吩咐的:“你把那石头盆景儿和那架纱桌屏,还有个墨烟冻石鼎,这三样摆在这案上就够了。再把那水墨字画白绫帐子拿来,把这帐子也换了。”,而鸳鸯却说“这些东西都搁在东楼上的不知那个箱子里,还得慢慢找去,明儿再拿去也罢了。” 我认为这是托辞,第一、鸳鸯何等心细,老太太能清楚叫出名字来的物件儿她能不记得在哪里;第二、老太太一路带刘姥姥看这看那,吃这吃那,不无炫耀显示之意,鸳鸯能不体会到这层?这时不赶紧把好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瞧,还要等明天人都散了才去拿?;第三、此时宝钗是客,连薛姨妈都在,老太太答应给的东西鸳鸯好意思不及时拿来?这不驳了贾母的脸面吗,伤了薛姨妈情面吗?
所以我认为这时这几样物件应该根本不在贾府里,或是被押或是被当也不一定。宝钗玲珑心肝,能不体味此中蹊跷么?
我现在就只能说这么多了,还要再仔细读读才能证实宝钗是否比其他姊妹(尤其是探春)早觉察出两府的败象。请各位再补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