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真是马不停蹄地赶回家看大家的帖子呀。
MM真是说到我心坎上啦,我也想说宝钗本来就是心心念念去找黛玉的,所以当要使用“金蝉脱壳”这个法子的时候,黛玉是她脑中能想到的第一个人。MM把前后经过已经讲了一遍啦,我就不赘述了。
但我要补充一下(大家凑合着看哈),我想大胆地猜测宝钗这个“金蝉脱壳”的法子不是她情急之下的权宜之计,而是她多年帮忙理家观察而来的正确决定(我都觉得自己太ambitious 了,这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节奏,哈哈)。我们看看宝钗有没有时间深思熟虑,她那时都想了什么。
小红怕有人从亭外听见,便说要打开窗户,这样即便有人来了她和坠儿还可以提前察觉。不想宝钗此时就在亭外,这时,她是这样想的:“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
这是很长的一段心理活动,我认为宝钗有时间清醒思考的。
这段心理描写里有些很难听的话,比如“奸淫狗盗”,“眼空心大”,“刁钻古怪”,“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但我们想一想宝钗有没有说错呢?小红和贾云两人手帕你来我往,这就是私相授受,而他俩的确眉来眼去,最后甚至真的走在一起了(但他们俩应该都是知恩图报的好人,多面向的好人),先私情,后嫁娶在那时就是“奸淫”;而可能连宝钗自己都没想到自己竟然一语道破了坠儿的结局,坠儿就是因“狗盗”被晴雯逐出怡红院的。
我们再来看看“眼空心大”,“刁钻古怪”,小红的确是丫头里数一数二的聪明能干人,而且要说她“不安分”也不为过,她是会审时度势借机为自己钻营的。头回在宝玉屋里捡了个大丫头都不在的空,立马就殷勤地为宝玉端茶递水,后来被晴雯、秋纹等一顿痛斥,便转而成功“跳槽”王熙凤了。这在今人眼中是何等的精干、会来事儿,但在当时的主子眼中普遍来说不是好品质。但我还是想说,小红本质应该是好的,不然也担不起名字中的“红”和“玉”了。看脂批,后四十回应该会报答王熙凤起大作用的。所以要说小红会设毒计报复“偷听者”我是不信的。
最重要的来了,这个“人急造反,狗急跳墙”是指什么呢?很多人一看就认为是在怕小红“打击报复”。但我们要注意,宝钗后面讲小红“生事”后自己的结果是什么呢?是“我还没趣”。那就奇怪了,如果宝钗像大家这样认为小红会蓄意报复,伤害“偷听者”,那对宝钗自己造成的后果可不会是“没趣”这么简单呐。我认为“打击报复”不是此处宝钗所虑。而既然没有“打击报复”也就很难说宝钗有心在“嫁祸”谁。
那宝钗到底怕什么?这才是二十七回,在第三十二回就是“含耻辱情烈死金钏”,再后来还有司棋偷情被逐殉情的事。我认为,宝钗此时其实是替小红所虑。我们在“鸳鸯女无意遇鸳鸯”那回能感受到,司棋的私情只是被丫鬟辈的鸳鸯撞见(且她和鸳鸯还是多年好友),就忧虑得大病不起,鸳鸯去宽慰她保证不说出去,司棋还千恩万谢视鸳鸯为再生父母。这说明对于大观园里的丫鬟,对于“私情”是零容忍的,一旦“私情”被坐实那就是个“死”(就连园子外鲍二家的不也上吊了吗),还别说小红这回是被一个主子辈的宝钗撞见了。我想宝钗正是深谙此理,虽然她自己不一定同情小红贾云之私,但权衡利弊,也不愿看见小红落此下场,背负这“私情”被“坐实”的思想负担,所以一定不能承认自己听到了。这样一来,慌说自己在追逐某人,第一,被追逐那人是在蹲着玩水,眼见宝钗过来就跑掉了,这人未必能把小红的秘密听仔细;第二,即使小红当下认定秘密是被偷听了,后来宝钗自己不说,此事没有后续发酵,小红大概也会疑惑或许当时那戏水人可能真的没有听见也说不定呢。
那为什么要选黛玉呢?正如MM所说,宝钗先前正在找黛玉,这时黛玉一定是宝钗心中浮现的第一人选。那是不是最合适的人选呢?比如,为什么不说是莺儿。我想小红是个丫鬟,如果说一个丫鬟辈的人小红是有机会去试探和质问的,这倒还节外生枝了。必定要说个小姐辈的人才能止住谣言。
那为何不是“三春”呢?我认为三春是大观园正主,三处人员繁杂,与各处牵连甚广,且家生子多,小红自己是家生子,所以是有机会去打探消息的,倒是不妥。况且惜春连着宁府,惜春连着荣府长房,探春连着赵姨娘,对于小红来说又是一层秘密被散布的风险。而黛玉、湘云处人口少,关系单纯,与小红联系不多,是最好人选。而为何不说是湘云呢?看前面就知道,芒种节曹公列出各房女子在园内玩耍,但没有提到湘云,可见湘云此时不在园中,于是就也被排除了。这下,黛玉果然是最适合的人选了!
有MM可能会想,我分析这么多,宝钗当时可有时间和心情做此番思虑呢。我说过这是我的猜测,而丫鬟“私情”的罪过和后果宝钗深宅大院这么久,又最是老沉练达的,一定是清楚其中厉害的。如果这样想,实难坐实宝钗“嫁祸”之罪,各位MM觉得呢?
1011s 发表于 11/4/2016 10:43:06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22012#73222012]
[/url]
哈哈哈,蜜汁速度滴我又来了。刚出门散步回来,对哒,我就是喜欢半夜在我家社区院子里瞎转。转的时间还想呢,不知道美眉有何高见,这么一看,果然高见,把宝钗的心理分析的全面透彻又合情合理,佩服呀。我只想到了宝姐姐是下意识喊的黛玉名字,去了宝钗蓄意二字之谤,美眉把嫁祸二字也给掰开来,把这两字也从宝姐姐身上摘去了,哈哈。我很认同美眉后面对为何是黛玉而非他人的那段分析,很全面,是我没想到的。
唯有些微存疑,咱们再商榷。
就是你说宝钗不想小红有私情被偷听到的负担,若真如此,那她完全可以半实半虚说自己是刚扑蝶来的,问蝴蝶可是飞到亭子里了?一样做出自己刚到这里的样子来,这样既可以开脱自己又能完全让小红没有了负担,蝴蝶是不会说话的。又或者说自己是追兔子追鸡追仙鹤,总之随便追个不会说话的活物即可。
但宝钗为何要说是看到黛玉躲在那里,说黛玉比说蝴蝶兔子麻烦多了,黛玉是会讲话的呀,小红听了不是更有负担?而且小红后面的话也印证了,黛玉刻薄又惯是嘴上不饶人,她听了还不如宝钗听了去呢……这没有减低小红的负担,反而让她更紧张了呀。
所以宝钗是为了小红着想这一点,我觉得有些勉强了。
宝钗应该只是想脱身,想自保,顾不得那么周全这才喊了黛玉的名字。
还有那亭子是建在水面中央的,所连接处唯有回廊,若真如宝钗所说她在河边就看见黛玉蹲在跟前玩水,那黛玉是无论如何也会听到的。这也是宝钗走到了亭子近前也同样避无可避,一定要想办法金蝉脱壳的原因,如果离得远或有处躲,有可能未必能听真切,她也不用那样想法子脱壳了吧。
我比较认同你说的,小红不可能打击报复给偷听者带来什么立刻的伤害,毕竟她一个丫鬟,宝钗黛玉都是主子。可这是现在,那以后呢?
而且宝钗是个极爱惜羽毛的人,对名声很珍重。所以她知道偷听非淑女所为,她不想担这个名声。更不想让小红疑她日后泄漏了风声。宝钗可以嘴严不说,但她怎能保证坠儿也嘴严,怎能保证小红的私情没有更多人知道。若其中任何一人说了出去,宝钗这个偷听者都将是被怀疑的对象。
宝钗自然是不用怕小红报复,可她一直是明哲保身的人,凤姐儿也说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她着实不想惹这个麻烦倒是真的,惹得一身腥对她来讲已经就是“没趣”了。这样的私情事,不是她这样的小姐该听到的。
可她明哲保身了,却在客观上把这个麻烦丢给了黛玉。这也是事实。不能说宝钗自己不说小红私情,这件事就会不了了之,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一旦泄出去,黛玉必然就黑锅背定了。至少,偷听这个名声黛玉是已经背上了的。
所以我才说,宝钗这步走错了。她无心,却也给黛玉种下了一个祸根。
小红现在自然是无力给黛玉什么打击报复的,但别忘了,她随后立刻就攀上了凤姐,美眉也认可她的能干。小红虽是个好的,后面应该对凤姐和宝玉多有帮助,可能力越大,毁灭力也越大,若是小红抱着对黛玉的这份误解,又或甚至真因私情泄露而被撵了出去,那在贾家败落后,呼啦啦大厦倾之时,小红因误解怨恨而耽搁了对黛玉的救助,哪怕只是举手之劳,但她就是没伸手,导致黛玉有个死活,也未必不可能啊。
当然,那样离奇的情节,宝钗不是天眼通,不会知道,自然也不可能是蓄意害黛玉。我也只是推测。
可是就算这些推测皆错,单单是小红对黛玉的怀疑,也足以“生事”,比如在下人间说黛玉坏话,后文书黛玉说的下人们都不待见她,何苦让他们咒自己呢?焉知这咒黛玉的人中就没有被蒙蔽的小红呢?这就足以让黛玉“没趣”。这一点,宝钗是知道的,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她自己就是因此才想金蝉脱壳的。
所以,不管怎样,宝钗客观事实上是在“嫁祸”,只是她不主观,也不蓄意。
我觉得曹公之所以很多事都不明写,比如晴雯究竟是不是死在袭人之口,是因为他不忍苛责,他明白这所有人的不容易,也是因为他无法也不想诛心,不愿将这些人物内心或许很黑暗的一面展露给大家看。他只写人之所为,不愿猜人之所想,因为所为无法遁迹,所想不可猜拟。
宝钗此事也是,曹公只写扑蝶,只写金蝉脱壳,至于是否嫁祸,他装作不知,我们就只能猜来猜去。我们不妨也不诛心,只看行迹。宝钗确实喊了颦儿的名字,也确实将这个麻烦给了黛玉,这个错,是要承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