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回复
查看:10万+|回复:824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关于钗黛之争的一点迷思——我们不偏私,不诋毁,要认认真真地来聊这些个好姑娘~~~~

头像
0操作241 #
头像
241 #
0
16-11-04 21:35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又想到一点,是我之前读红楼时的一些感悟。
第二十七回是我最爱的一回之一,好吧,其实几乎哪一回我都爱。但二十七回无疑是最美的。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回目名就美极了。
我看有些红学著作,比如张爱玲的红楼梦魇时,看到她说宝钗嫁祸一节,似有引人怨恨黛玉之嫌。
不知为何,当时还是坚定的扬黛抑钗党的我就觉得不对,就像自己喜爱的一幅画被泼了墨一般气恼。
我就一遍遍开始推敲宝钗的心理,发现我的直觉是对的,那么美的第二十七回,黛玉葬花是黛玉对自己命运清醒的认知和自怜,那么宝钗戏蝶何尝不是宝钗对自己生活真实的追逐与流露?
如果说宝钗扑蝶是阴谋论者口中对黛玉的扑杀泄愤,那她为何要扑一对儿两只蝶,为何把宝玉也扑了去呢?与其那样阴谋论,不如说这一对儿翩迁起舞的玉色蝴蝶,真是宝黛二人的化身,而宝钗戏蝶扑蝶,着实是她小女儿情态的流露,更是宝钗心中对宝黛情爱向往的一种真实折射呀。
宝钗对这样的美好是本性向往,她罕见得不再端方矜持,拿着团扇追随玉蝶,直追得香汗淋漓,娇喘细细。这一刻,宝钗是那样动人,那样可爱。或许我们可以理解为,在面对宝黛二人时,宝钗那颗被冷香丸压制的青春心脏在一点点苏醒,也只有宝黛那样美好的爱情,正如这美丽的一双玉蝶,才引得宝钗不再一味理性守礼,一味克己自持。
不论是扑蝶时的活泼,还是和宝黛拌嘴时的羞恼,这样的宝钗才活了起来。
可这样的活,抵不过现实的硬。
扑蝶那短暂的美好,在小红丫头俗世的琐碎话语中粉碎殆尽。宝钗从那种美好的悸动中瞬间回归,回复了她明哲保身,君子不立危墙的儒家道统,一念间就分析利弊,制定计划,那么的干脆利落。
这是我们熟知的宝钗,也是宝钗自己熟知的宝钗。宝钗自己都以为自己只是这样的宝钗,她也以这样的宝钗为荣呢。
可是,好想念刚刚那个一心扑蝶,追逐美好的宝姐姐呀。
宝钗无日不生尘,这句诗似乎在谶语宝钗将来独守空闺的命运。我也不知道红学家推测的宝钗早亡和守寡,究竟哪种命运更悲惨些。
如果说黛玉之死是殉情,那么宝钗不管生死,都是殉道了,而且是无比清醒的殉道了。宝钗的终身误,除了是被宝玉误,也实是被这个吃人的社会所误呀。
她遵循孔孟之道,不惜灭了自己的心。她明知宝玉钟情不在己身,她依然会嫁宝玉。时宝钗,这个时字,究竟是成全了宝钗还是害了宝钗呢?
从宝钗那里,我学到了许多,也警醒了许多。
到底怎样才是真正的幸福呢?不是黛玉那样一味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也更不是宝钗这样努力活成别人喜欢的样子。
这一生,都在努力认识自我,感知世界。至今仍时常茫然无措……
头像
0操作242 #
头像
242 #
0
16-11-04 22:25操作
只看TAAA分享
黛玉是有人爱着长大的。宝钗是自己挣着长大的。 黛玉做自己就可以,什么都有。 宝钗没有这样的条件,所以她把自己收起来了。环境造就的性格,没有对错。 要说相处舒服,那肯定是宝钗。 要说交朋友选伴侣,选黛玉,就为知心一刻。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243 #
头像
243 #
0
16-11-04 22:43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我也超级期待1011s美眉对扑蝶嫁祸一段的解读呀!
我自己是有些理解无能的。
目前我的揣测是这样的,姑妄言之,美眉也姑且听之。
二十七回交待,这天是芒种,大家都聚在园子里祭花神。独独少了林丫头。黛玉在做啥呢?在生气,因为二十六回里刚写了,就在前一晚,黛玉被晴雯拒在怡红院门外,却听到了宝玉宝钗在内的笑声,颦儿自是一番伤心的,所以次日祭花神也没现身。
宝钗见大家问起黛玉,就说她去把黛玉找来。注意,这个前提很关键,宝钗是要去找黛玉的。
在宝钗到了潇湘馆前却看见宝玉进了院里,于是宝钗就想若是自己也去,会打扰二人并引黛玉猜忌,就回转了身。宝钗之前从未这样想过,恐怕是知道了黛玉为昨日事情伤心,此时自己再去只会更加添乱。
接下来,看见一对玉蝶,宝钗罕见得流露出小女儿情态,开始扑蝶。这一节,被很多人解读为,宝钗看见宝黛这“二玉”在一起,心下不喜,扑的其实不是蝶,而是宝黛二人。所以,后头的嫁祸也完全是顺理成章的对黛玉泄愤。
我觉得这样的解读有些道理,但到底是流于表面了。
我更倾向于,宝钗看见宝玉进了黛玉的院子就避开,听起来,宝钗是对宝玉无心,想避嫌。但是,仔细想,此时的宝钗恐怕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真实心事,为着平生所受的教养和为人处事的原则,避开是她的选择,她心里也这样说服自己。可若真对宝玉无情,对黛玉不在意,也不会想到自己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若宝姐姐真坦荡荡,宝玉何来不便?黛玉如何猜疑?
等几十回后,宝钗真放下了,她才真正坦荡荡地把喝了一半的茶就顺手给了黛玉,黛玉也极随便就接了过去一饮而尽。两人那时才是互相坦荡,不再你猜我疑。
那么接下来的扑蝶,就不会是泄愤。但这一笔,也确实有深意,不过是作者想说,避开宝黛二人的宝钗,其实没避开自己的真情意。想要努力说服自己不在意,要守礼,要避嫌的宝丫头,其实没自己想的那样“守礼”。她也是个小姑娘,她也会看见美好的事物就想拥有。
宝钗扑蝶,扑的是自己那份悸动而隐秘的心事。
扑蝶过程中,宝钗听到了亭子里小红的私密话。她心惊,心思缜密,善于自保是宝钗很显著的性格特征。这样的宝钗,想着如何能金蝉脱壳,不惹麻烦,是件最自然不过的事情。那么问题来了?如何金蝉脱壳,如何自保?
眼看着小红就要打开窗户看见自己了,电石火光间,宝钗咯吱一声放重脚步,喊了句颦儿,我看你往哪里躲。
这一句,让宝钗背上了藏奸的黑锅,也成为红楼梦中最有善恶之争的一只钗。
我以为,宝钗此举,并非蓄意,至少不是筹谋已久对黛玉的恶意报复。
应该是下意识的动作言语,因为她本来就是去找黛玉的,也是从黛玉处回转的,此时在她心里,想得最多的也是黛玉,她若不喊黛玉,才是出奇。
宝钗不会处心积虑害黛玉,这不是她的性格。也违反了她山中高士晶莹雪的判词。
可这份下意识,不管多无辜,多不是蓄意,在客观上,确实会对黛玉造成一定的危害。我不想再为宝钗开脱,我觉得我们应该接受,这是宝钗的一次错。
就像黛玉一次次口无遮拦的得罪人,那也是她的错。不然宝钗这次喊出她名字来背锅,小红也不至于立时就信了,还说黛玉素性刻薄,她听了去还不如宝钗听了去呢。这就是黛玉自己受了自己的口舌之累了。
谁的错谁就要担。
在后四十回里,若小红因此而害了黛玉,宝钗必是痛悔晚矣,而若因此,宝玉更与她离心,也未可知了。
这是我的分析。期待1011s美眉的高见。







cristal2011 发表于 11/4/2016 8:17:04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20898#73220898][/url]

哎呀,真是马不停蹄地赶回家看大家的帖子呀。


MM真是说到我心坎上啦,我也想说宝钗本来就是心心念念去找黛玉的,所以当要使用“金蝉脱壳”这个法子的时候,黛玉是她脑中能想到的第一个人。MM把前后经过已经讲了一遍啦,我就不赘述了。


但我要补充一下(大家凑合着看哈),我想大胆地猜测宝钗这个“金蝉脱壳”的法子不是她情急之下的权宜之计,而是她多年帮忙理家观察而来的正确决定(我都觉得自己太ambitious 了,这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节奏,哈哈)。我们看看宝钗有没有时间深思熟虑,她那时都想了什么。


小红怕有人从亭外听见,便说要打开窗户,这样即便有人来了她和坠儿还可以提前察觉。不想宝钗此时就在亭外,这时,她是这样想的:“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


这是很长的一段心理活动,我认为宝钗有时间清醒思考的。


这段心理描写里有些很难听的话,比如“奸淫狗盗”,“眼空心大”,“刁钻古怪”,“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但我们想一想宝钗有没有说错呢?小红和贾云两人手帕你来我往,这就是私相授受,而他俩的确眉来眼去,最后甚至真的走在一起了(但他们俩应该都是知恩图报的好人,多面向的好人),先私情,后嫁娶在那时就是“奸淫”;而可能连宝钗自己都没想到自己竟然一语道破了坠儿的结局,坠儿就是因“狗盗”被晴雯逐出怡红院的。


我们再来看看“眼空心大”,“刁钻古怪”,小红的确是丫头里数一数二的聪明能干人,而且要说她“不安分”也不为过,她是会审时度势借机为自己钻营的。头回在宝玉屋里捡了个大丫头都不在的空,立马就殷勤地为宝玉端茶递水,后来被晴雯、秋纹等一顿痛斥,便转而成功“跳槽”王熙凤了。这在今人眼中是何等的精干、会来事儿,但在当时的主子眼中普遍来说不是好品质。但我还是想说,小红本质应该是好的,不然也担不起名字中的“红”和“玉”了。看脂批,后四十回应该会报答王熙凤起大作用的。所以要说小红会设毒计报复“偷听者”我是不信的。


最重要的来了,这个“人急造反,狗急跳墙”是指什么呢?很多人一看就认为是在怕小红“打击报复”。但我们要注意,宝钗后面讲小红“生事”后自己的结果是什么呢?是“我还没趣”。那就奇怪了,如果宝钗像大家这样认为小红会蓄意报复,伤害“偷听者”,那对宝钗自己造成的后果可不会是“没趣”这么简单呐。我认为“打击报复”不是此处宝钗所虑。而既然没有“打击报复”也就很难说宝钗有心在“嫁祸”谁。


那宝钗到底怕什么?这才是二十七回,在第三十二回就是“含耻辱情烈死金钏”,再后来还有司棋偷情被逐殉情的事。我认为,宝钗此时其实是替小红所虑。我们在“鸳鸯女无意遇鸳鸯”那回能感受到,司棋的私情只是被丫鬟辈的鸳鸯撞见(且她和鸳鸯还是多年好友),就忧虑得大病不起,鸳鸯去宽慰她保证不说出去,司棋还千恩万谢视鸳鸯为再生父母。这说明按贾府的规矩,对于大观园里丫鬟的“私情”是零容忍的,一旦“私情”被坐实那就是个“死”(就连园子外鲍二家的不也上吊了吗),还别说小红这回是被一个主子辈的宝钗撞见了。我想宝钗正是深谙此理,虽然她自己不一定同情小红贾云之私,但权衡利弊,也不愿看见小红落此下场,背负这“私情”被“坐实”的思想负担,所以一定不能承认自己听到了。这样一来,慌说自己在追逐某人,第一,被追逐那人是在蹲着玩水,眼见宝钗过来就跑掉了,这人未必能把小红的秘密听仔细;第二,即使小红当下认定秘密是被偷听了,后来宝钗自己不说,此事没有后续发酵,小红大概也会疑惑或许当时那戏水人可能真的没有听见也说不定呢。


那为什么要选黛玉呢?正如MM所说,宝钗先前正在找黛玉,这时黛玉一定是宝钗心中浮现的第一人选。那是不是最合适的人选呢?比如,为什么不说是莺儿。我想小红是个丫鬟,如果说一个丫鬟辈的人小红是有机会去试探和质问的,这倒还节外生枝了。必定要说个小姐辈的人才能止住谣言。


那为何不是“三春”呢?我认为三春是大观园正主,三处人员繁杂,与各处牵连甚广,且家生子多,小红自己是家生子,所以是有机会去打探消息的,倒是不妥。况且惜春连着宁府,惜春连着荣府长房,探春连着赵姨娘,对于小红来说又是一层秘密被散布的风险。而黛玉、湘云处人口少,关系单纯,与小红联系不多,是最好人选。而为何不说是湘云呢?看前面就知道,芒种节曹公列出各房女子在园内玩耍,但没有提到湘云,可见湘云此时不在园中,于是就也被排除了。这下,黛玉果然是最适合的人选了!


有MM可能会想,我分析这么多,宝钗当时可有时间和心情做此番思虑呢。我说过这是我的猜测,而丫鬟“私情”的罪过和后果宝钗深宅大院这么久,又最是老沉练达的,一定是清楚其中厉害的。如果这样想,实难坐实宝钗“嫁祸”之罪,各位MM觉得呢?
头像
0操作244 #
头像
244 #
0
16-11-04 22:46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迫切期待两位mm从不同角度解读宝钗扑蝶那一段!
黛玉是我一直以来的最爱,随着年岁渐长也越来越爱宝钗,尤其这些天看了两位mm的解读,对宝钗又多了几分宽容与敬重。
风信子~ 发表于 11/4/2016 6:14:38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19959#73219959][/url]

您不知我其实也更爱黛玉呢,只是觉得宝钗更不容易。

MM起个头,我们再来一起聊聊黛玉吧
头像
0操作245 #
头像
245 #
0
16-11-04 22:49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回复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19565#73219565]227楼1011s的帖子[/url]

我也非常同意美眉后面分析的,宝钗对宝黛爱情理解但无力支持,宝钗甚至连自己心事都不能诉诸于口,更何况去支持宝黛了。那个社会就是这样,就是黛玉这样爱宝玉爱到痴,管不住自己吃醋吃到大家都明白,凤姐儿公开打趣她的地步,但真到宝玉对她表白,她也是要假装发火,又或转身避去的。
小时候每每看到这里就替他们着急呀……
宝钗也很可怜,要因父母之命嫁给不爱自己的人。黛玉的苦或可说,宝钗的苦却是说无可说。终究是她嫁了宝玉,成了宝二奶奶,举案齐眉,还有什么不满意?宝玉意难平,难道宝钗就好舒怀嚒?
所以有红学家说,比如周汝昌,宝钗也是婚后早亡的,虽然他是为了给他爱的云丫头腾地方,哈哈,但我觉得说宝钗早亡也是有道理的。钗黛命运同和宝玉纠结,两人最终也应是殊途同归。
cristal2011 发表于 11/4/2016 6:43:44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20186#73220186][/url]

你描写黛玉这段我开始看着好笑,然后就眼圈红了,实在心酸呐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246 #
头像
246 #
0
16-11-04 22:53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回复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21491#73221491]241楼cristal2011的帖子[/url] 如何才能追上MM蜜汁速度????
头像
0操作247 #
头像
247 #
0
16-11-04 22:57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回复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22012#73222012]243楼1011s的帖子[/url] 再加一句,我认为宝钗虽然“蓄意嫁祸之罪”不能成立,但她还是有错。子曰:“非礼勿听, 非礼勿视, 非礼勿言”(除了曹公,我也是孔老夫子的铁粉,真的!)她应该听到有人讲话就马上避开才对,可惜她还是和我们常人一样好奇地听了墙根儿,这时她真应该吞一颗“冷香丸”!
头像
0操作248 #
头像
248 #
0
16-11-04 23:40操作
只看TAAA分享
这里的几个MM 太兰心蕙质了,喜欢看你们的讨论,最近在听蒋勋的细说红楼,从另一个角度试图了解红楼梦。
Dharma 发表于 11/4/2016 7:00:30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20328#73220......
cristal2011 发表于 11/4/2016 7:11:30 PM
mm在哪里听的?我搜了一下,到处都是收费的
头像
0操作249 #
头像
249 #
0
16-11-05 00:08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宝钗扑蝶这段不过就是表现了宝钗的急智而已,两个人急渴渴的捉迷藏,情景换了动态,就代表没有人听到私密的话,仅此而已。

至于什么贾母希望林黛玉嫁宝玉,这个根本不可能,最多就是要帮黛玉找个好人家,但是绝对不会娶家里当宝玉的媳妇,因为宝玉的媳妇是要能撑住这个家的,是能镇住运作的了这一大家子人的,这需要隐忍,需要果断,需要勇气,需要让人仰视的气质,需要收买人心的手段,需要大智慧,需要大气度。黛玉除了随心所欲持宠生骄基本没啥了,不就是爱宝玉吗,难道除了作就没有别的手段了吗,想嫁给宝玉难道作死哭死就能嫁了吗,难道就不知道运作吗。黛玉就是仙女一样的娇贵聪灵,面对浑浊的残酷生活她除了作死自己这点小聪明外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这样的黛玉注定是嫁不了宝玉的,不仅仅是王夫人不同意,贾母不同意,王熙凤也不同意,王最清楚圆通的宝钗是懂得给她面子留给她权利的空间,大家都知道规矩就好说话。但是在刻薄聪灵的林黛玉下就是你死我活,王忽悠不住林黛玉那颗玲珑心,林黛玉那性子容不下王熙凤。

重要的是林黛玉那小身板,能指望她多子多孙吗。

贾母要宝琴嫁宝玉是做给林黛玉看的,宝钗还一心想着进宫呢,根本还没打嫁进贾府的主意呢。
头像
0操作250 #
头像
250 #
0
16-11-05 00:11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我非常认同美眉对宝钗心理行为的一些分析。确实宝钗是儒家文化中大家小姐的行为规范榜样。她的言行都是要合礼法的,她对自己对别人也都是这样要求的。
可是美眉不要忘记了,为何书里要让宝钗吃冷香丸,那是因为,胎里带的热毒时不时会发作起来。发作起来会如何呢,不过是咳嗽咳嗽罢了,可就是这样,冷香丸也还是要吃的。可见宝钗本性并不是儒家文化的典范,说实话,没人本性就如此。
宝钗也一般是青春年少。她会如美眉分析的那般,守礼,安分,做好一个长辈喜爱的闺阁典范。但是,青春年少的她,时不时也会压不住天性里的那股热啊。
如果美眉把宝钗的性格形象完全固定在一个闺阁典范的模子里,我觉得倒是扁平化了宝钗这个人物的形象,也被曹公的笔给骗了。一个十几岁的姑娘,再克己,再典范,也不会是一丝儿错也没有,一点儿私心也无的。
黛玉在宝玉讽刺宝钗时得意微笑,确实不厚道。宝钗在面对黛玉几番挑衅时,心下也不会不气恼。我讲过,二人针锋相对是在前三十回里,这是书里基本写明了的。
宝钗和黛玉都不是完美的,各有各的脾性,各有各的缺点。也正因如此,她们才那么可爱啊。如果宝钗真如美眉分析的这样,一言一行都合儒家文化,一颦一笑都是君子风范,我倒是觉得这样的宝姐姐不可爱呢。
宝钗一开始纵不至于嫉恨黛玉,因为也犯不着,但小女儿之间的不愉快是避不了的。三番四次和宝玉三人的同场互动,一开始的暗流,到后来直接的冲突,其实就是明示了钗黛二人在这一阶段的针对关系。如果美眉觉得针锋相对一词太过了,我们可以理解成是两个小姑娘的那种较劲儿。
对这种较劲儿,黛玉一方是明说的,宝钗一来她就不乐意了,觉得宝钗被家下人等皆赞比自己强,是很不服气的。随后就更是因为宝玉处处挑衅宝钗。宝钗这一面没有明说,但行动上可以看出来,如果宝钗真如美眉分析的,对黛玉从无针对之意,那她那么聪明,怎会不知症结所在是宝玉,她为何还屡屡与宝玉接近,屡屡在宝黛二人相处时出现?
我觉得宝钗也有宝钗女儿家的心思,只是她不会像黛玉那样情感外放。她的性格不允许,她对自己闺阁典范的要求也不允许。但书里宝钗被黛玉揶揄后,也不是全无反应,也会开玩笑一样说颦儿这张嘴让人爱也不是恨也不是,这是宝钗矜持圆融的表达。她被薛蟠气哭,黛玉讽她再哭肿些也医不好宝玉的棒疮,宝钗此时心中作何想?书里明写宝钗知道黛玉在刻薄她,既然用了刻薄二字,就不可能不对黛玉的言行产生抵触和反感。宝钗不会明着和黛玉起龃龉,但心中就真不生气?
扑蝶嫁祸一事我也想听听美眉的分析。我对这段也是有疑惑的,总觉得宝钗不至于这样,若真这样,岂非暗合了黛玉的藏奸一说。可后期黛玉明显又收回了这个判断呀。
望美眉能解惑。




cristal2011 发表于 11/4/2016 6:13:24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19949#73219949][/url]


嗯,仔细看来,几番来去之后我和MM在大方向上看法是一致的:

1. 薛家母女对黛玉是真心爱护的,她们最终也体谅了宝黛间的爱情。

2. 宝钗应选之事落空在比较早的时候,此后宝钗主观上接受了金玉之说的安排。(这是我这两日得益于MM的一大收获呀)

3. 宝钗对宝玉是有深情的。

4. 在男女爱情的精神层面,宝玉眼里心里只有个黛玉(尽管他对宝钗动过“色心”,哈哈)。

5. 宝玉、黛玉、宝钗三人最后在情感上有终极和解,即便婚配命运上有极大的冲突


但有一些细节上的分歧:

1. 宝钗有无主动想赢取宝玉的爱情(虽然她自己对宝玉是有些动心的,也是做出付出的)。

2. 宝钗主观上有无和黛玉争锋相对。


嘿嘿,不知道有没有总结到位呀。


我想再借冷香丸的意象来说说我对这两个问题的理解。我等会儿再把我先前一个关于“冷香丸”的解读回复贴在下面,但总结一下就是:“冷”是指儒家善于情绪管理、冷静自持的处事方式;“香”是影射儒家“香草美人”的文化原型,象征忠贞爱国。 MM说得对,宝钗“娘胎里带来的热毒”很可能有指她渴望爱情(如黛玉),名誉(如李纨),权利(如凤姐)等等(其实这都是常人所思所想),但“发了时吃一丸就好了”。如果这“热毒”在这里单指对爱情的渴求之心和与黛玉争强好胜之心,宝钗会发作吗?答案是会(这的确说明宝钗不“完美”),但是她时刻有解药服下“就好了”。


所以我很同意MM指出的宝钗有时也会打趣黛玉,甚至会像“借扇机带双敲”那样发火,但那不是常态,只是在一时语境刺激下不小心“走了火”、“破了功”,而绝不是长时间憋着劲硬要“赢”了这场仗。她爱宝玉,这里的情感可能很复杂,有对弟弟的爱护,也有对“命中人”的关注和付出,但她不一定很有意识定要得到宝玉爱的回馈,不是她无私,是她不需要,也不敢要。那时的社会没有“爱情”这个概念,婚姻就是婚姻,除此之外再有别的那就是“私情”,在她看来就是天地不容。


我想说,爱情很重要,于我自己那就是生命最重要的意义。但爱情不是全部,爱情也不是对所有人都那么重要。对有些人(那个年代的很多人)人生有多面向的追求,可以是高尚的(比如“修齐治平”),可以是利己的(比如“追名逐利”)。我认为宝钗就是一个有家国抱负的人,在她眼里有时宝黛可能真就像一对小儿女,她对宝玉的爱里绝无黛玉那种“欣赏”、“知己”之情,她有更重要的事要做(至少我想她自己是这么认为的)。这是我一直提醒自己的,宝黛的价值观绝不是《红楼梦》的价值观,曹公笔下展现的是多主线,多价值取向的“复调结构”,而这其中草蛇灰线透露出来最震撼的一脉是几大家族、百年世家的大厦将倾,而宝钗是为数不多的提前看到这场巨大灾难在匍匐而来的几个“先知”中的一个。对于自己和宝玉的感情,宝钗力不从心,她的忧虑太多了。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251 #
头像
251 #
0
16-11-05 00:16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我非常认同MM的感觉,握爪! 一个“贤德贞静”,一个“安分随时”,这两个词找得好精确呀。


我也认为到后四十回宝钗能安处贫贱,她是“蘅芜君”,“随遇而安”是君子的重要特质之一。“冷香丸”是揭示宝钗人物特点的一个意象,虽然对此各种理解都有,但是我的理解还是褒扬的。


“冷”和花名签上“恁是无情也动人”是连在一起的。我前面有个回复说过一些,儒家经典要求个人自省自律,审己度人,是很好的情绪管理教程,就好像MM说的宝钗是“教养好到天生性格的痕迹都看不见了”。其实这并不是内心真的无情无义,而是在公共场合能精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表达,在别人眼里就是“冷”了。但我认为事实上在私下还是能看到宝钗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比如黛玉认薛姨妈做母亲的那回,宝钗很自然地在薛姨妈怀里做小女儿,连黛玉也说“这么大了,离了姨妈就是个最老道的,见了姨妈就撒娇儿”,可见她并不是没有情感的冷美人。


“香”和“蘅芷清芬”、“蘅芜苑”、“蘅芜君”这些提额、称谓是一体的,我以前看过一个解读,深以为信,是说这是直指儒家“香草美人”的意象,这个意向源自《离骚》,象征忠贞爱国(那个年代“美人”指的是君子,不是女人)。所以宝钗被李纨冠以“蘅芜君”大家都是服气的,公认宝钗是贤良贞德的正人君子。


要说香,黛玉也有“奇香”(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但和宝钗的不同。


很明确,宝钗得香于冷香丸,看此种丸药的炮制程序费时费力费人品就知道(周瑞送宫花那一回),宝钗的“香”虽有天时地利的因素,但总归是后天不懈努力得来的,这跟宝钗平日勤勉自律的行止是一致的。而不吃这丸药又怎么着呢?据宝钗说“也不觉怎么着,只不过喘嗽些”,听到这里有人就可能要骂宝钗“作”了(大概周瑞也这么想),但我认为这“喘嗽”二字正是在映射我们常人,不读书、不学礼也不是性命攸关的大缺陷,不过就是脑子里时不时动些蝇营狗苟的小九九罢了。但宝钗却不畏繁琐辛苦修养自己,借助儒家思想这颗“冷香丸”实现自我完善,这是宝钗让人敬服的好处。


而黛玉的“奇香”是说不清缘故的,我认为这是指黛玉是先天里的钟灵毓秀,自然而然的一种真诚禀赋,这样世间罕见的可遇不可求常人会觉得“奇异”,但仍然拗不过其芳香馥郁的本质。嗯,就是这样。




1011s 发表于 11/3/2016 11:47:38 A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05138#73205138][/url]


这是以前的一个回复,补充上一帖“冷香丸”处。
头像
0操作252 #
头像
252 #
0
16-11-05 00:22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宝钗扑蝶这段不过就是表现了宝钗的急智而已。

至于什么贾母希望林黛玉嫁宝玉,这个根本不可能,最多就是要帮黛玉找个好人家,但是绝对不会娶家里当宝玉的媳妇,因为宝玉的媳妇是要能撑住这个家的,是能镇住运作的了这一大家子人的,这需要隐忍,需要果断,需要勇气,需要让人仰视的气质,需要收买人心的手段,需要大智慧,需要大气度。黛玉除了随心所欲持宠生骄基本没啥了,不就是爱宝玉吗,难道除了作就没有别的手段了吗,想嫁给宝玉难道作死哭死就能嫁了吗,难道就不知道运作吗。黛玉就是仙女一样的娇贵聪灵,面对浑浊的残酷生活她除了作死自己这点小聪明外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这样的黛玉注定是嫁不了宝玉的,不仅仅是王夫人不同意,贾母不同意,王熙凤也不同意,王最清楚圆通的宝钗是懂得给她面子留给她权利的空间,大家都知道规矩就好说话。但是在刻薄聪灵的林黛玉下就是你死我活,王忽悠不住林黛玉那颗玲珑心,林黛玉那性子容不下王熙凤。

重要的是林黛玉那小身板,能指望她多子多孙吗。

贾母要宝琴嫁宝玉是做给林黛玉看的,宝钗还一心想着进宫呢,根本还没打嫁进贾府的主意呢。
shijiezhenmeihao 发表于 11/5/2016 12:08:31 A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22718#73222718][/url]

MM话糙理不糙,哈哈,但是MM有注意到黛玉一直在成长、变化吗?基本三十二回之后黛玉和宝玉就没有争执过了,四十多回之后连和宝姐姐都手牵手好朋友了。林妹妹不是“作”,是小孩子还没长大呀

黛玉身子弱不宜持家是真,但贾母不看好黛玉,黛玉容不下凤姐MM都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呀?
头像
0操作253 #
头像
253 #
0
16-11-05 00:25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宝钗对宝玉亲近,大家有没有想过,贾家这大家子人,只有宝玉是她的亲人,是她的表哥,其他都跟她任何关系都没有,她借住在姨妈家,跟这个园子里唯一有血缘关系的表哥多走动是自然不过的。
头像
0操作254 #
头像
254 #
0
16-11-05 00:44操作
只看TAAA分享
贾宝玉绝对不时薛宝钗的选择,别说过去,就是现在,且不说有薛宝钗那种才貌双全开外挂的条件,随便一个有正常社会生活逻辑愿意上进的富二代女孩,谁会愿意嫁一个只知道在女人圈里混,不读书,不上进,被金钱堆出来还视金钱为粪土的脑残富二代吧,随便用脚趾头想想就知道败家就是早晚的事,谁会想上这破船呀。 她嫁给宝玉也是够憋屈的,一身的手段都没处用,全身的金子都闪不出一点光来。一心想找个有上进心的,结果嫁了一个只愿意在家打麻将的。
头像
0操作255 #
头像
255 #
0
16-11-05 00:59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贾宝玉绝对不时薛宝钗的选择,别说过去,就是现在,且不说有薛宝钗那种才貌双全开外挂的条件,随便一个有正常社会生活逻辑愿意上进的富二代女孩,谁会愿意嫁一个只知道在女人圈里混,不读书,不上进,被金钱堆出来还视金钱为粪土的脑残富二代吧,随便用脚趾头想想就知道败家就是早晚的事,谁会想上这破船呀。

她嫁给宝玉也是够憋屈的,一身的手段都没处用,全身的金子都闪不出一点光来。一心想找个有上进心的,结果嫁了一个只愿意在家打麻将的。
shijiezhenmeihao 发表于 11/5/2016 12:44:30 A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22984#73222984][/url]

MM的神回复真是让人捧腹,哈哈,笑翻我了!

换做当代人,我千万个同意MM的说法,可惜宝钗身在那个年代,她是不能自己选择夫婿的。我们也就庆幸她嫁的是个“只愿在家打麻将的”吧,要是薛姨妈选了个只愿在家吃麻将的她也只有认了呀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256 #
头像
256 #
0
16-11-05 01:02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又想到一点,是我之前读红楼时的一些感悟。
第二十七回是我最爱的一回之一,好吧,其实几乎哪一回我都爱。但二十七回无疑是最美的。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回目名就美极了。
我看有些红学著作,比如张爱玲的红楼梦魇时,看到她说宝钗嫁祸一节,似有引人怨恨黛玉之嫌。
不知为何,当时还是坚定的扬黛抑钗党的我就觉得不对,就像自己喜爱的一幅画被泼了墨一般气恼。
我就一遍遍开始推敲宝钗的心理,发现我的直觉是对的,那么美的第二十七回,黛玉葬花是黛玉对自己命运清醒的认知和自怜,那么宝钗戏蝶何尝不是宝钗对自己生活真实的追逐与流露?
如果说宝钗扑蝶是阴谋论者口中对黛玉的扑杀泄愤,那她为何要扑一对儿两只蝶,为何把宝玉也扑了去呢?与其那样阴谋论,不如说这一对儿翩迁起舞的玉色蝴蝶,真是宝黛二人的化身,而宝钗戏蝶扑蝶,着实是她小女儿情态的流露,更是宝钗心中对宝黛情爱向往的一种真实折射呀。
宝钗对这样的美好是本性向往,她罕见得不再端方矜持,拿着团扇追随玉蝶,直追得香汗淋漓,娇喘细细。这一刻,宝钗是那样动人,那样可爱。或许我们可以理解为,在面对宝黛二人时,宝钗那颗被冷香丸压制的青春心脏在一点点苏醒,也只有宝黛那样美好的爱情,正如这美丽的一双玉蝶,才引得宝钗不再一味理性守礼,一味克己自持。
不论是扑蝶时的活泼,还是和宝黛拌嘴时的羞恼,这样的宝钗才活了起来。
可这样的活,抵不过现实的硬。
扑蝶那短暂的美好,在小红丫头俗世的琐碎话语中粉碎殆尽。宝钗从那种美好的悸动中瞬间回归,回复了她明哲保身,君子不立危墙的儒家道统,一念间就分析利弊,制定计划,那么的干脆利落。
这是我们熟知的宝钗,也是宝钗自己熟知的宝钗。宝钗自己都以为自己只是这样的宝钗,她也以这样的宝钗为荣呢。
可是,好想念刚刚那个一心扑蝶,追逐美好的宝姐姐呀。
宝钗无日不生尘,这句诗似乎在谶语宝钗将来独守空闺的命运。我也不知道红学家推测的宝钗早亡和守寡,究竟哪种命运更悲惨些。
如果说黛玉之死是殉情,那么宝钗不管生死,都是殉道了,而且是无比清醒的殉道了。宝钗的终身误,除了是被宝玉误,也实是被这个吃人的社会所误呀。
她遵循孔孟之道,不惜灭了自己的心。她明知宝玉钟情不在己身,她依然会嫁宝玉。时宝钗,这个时字,究竟是成全了宝钗还是害了宝钗呢?
从宝钗那里,我学到了许多,也警醒了许多。
到底怎样才是真正的幸福呢?不是黛玉那样一味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也更不是宝钗这样努力活成别人喜欢的样子。
这一生,都在努力认识自我,感知世界。至今仍时常茫然无措……


cristal2011 发表于 11/4/2016 9:35:44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21491#73221491][/url]

MM这段很美很美,看来是个心里有美丽天地的人。但我想说道说道我对儒家的不同见解哈。今天太晚了,明天周末,定会好好回复!
头像
0操作257 #
头像
257 #
0
16-11-05 01:38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哎呀,真是马不停蹄地赶回家看大家的帖子呀。


MM真是说到我心坎上啦,我也想说宝钗本来就是心心念念去找黛玉的,所以当要使用“金蝉脱壳”这个法子的时候,黛玉是她脑中能想到的第一个人。MM把前后经过已经讲了一遍啦,我就不赘述了。


但我要补充一下(大家凑合着看哈),我想大胆地猜测宝钗这个“金蝉脱壳”的法子不是她情急之下的权宜之计,而是她多年帮忙理家观察而来的正确决定(我都觉得自己太ambitious 了,这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节奏,哈哈)。我们看看宝钗有没有时间深思熟虑,她那时都想了什么。


小红怕有人从亭外听见,便说要打开窗户,这样即便有人来了她和坠儿还可以提前察觉。不想宝钗此时就在亭外,这时,她是这样想的:“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


这是很长的一段心理活动,我认为宝钗有时间清醒思考的。


这段心理描写里有些很难听的话,比如“奸淫狗盗”,“眼空心大”,“刁钻古怪”,“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但我们想一想宝钗有没有说错呢?小红和贾云两人手帕你来我往,这就是私相授受,而他俩的确眉来眼去,最后甚至真的走在一起了(但他们俩应该都是知恩图报的好人,多面向的好人),先私情,后嫁娶在那时就是“奸淫”;而可能连宝钗自己都没想到自己竟然一语道破了坠儿的结局,坠儿就是因“狗盗”被晴雯逐出怡红院的。


我们再来看看“眼空心大”,“刁钻古怪”,小红的确是丫头里数一数二的聪明能干人,而且要说她“不安分”也不为过,她是会审时度势借机为自己钻营的。头回在宝玉屋里捡了个大丫头都不在的空,立马就殷勤地为宝玉端茶递水,后来被晴雯、秋纹等一顿痛斥,便转而成功“跳槽”王熙凤了。这在今人眼中是何等的精干、会来事儿,但在当时的主子眼中普遍来说不是好品质。但我还是想说,小红本质应该是好的,不然也担不起名字中的“红”和“玉”了。看脂批,后四十回应该会报答王熙凤起大作用的。所以要说小红会设毒计报复“偷听者”我是不信的。


最重要的来了,这个“人急造反,狗急跳墙”是指什么呢?很多人一看就认为是在怕小红“打击报复”。但我们要注意,宝钗后面讲小红“生事”后自己的结果是什么呢?是“我还没趣”。那就奇怪了,如果宝钗像大家这样认为小红会蓄意报复,伤害“偷听者”,那对宝钗自己造成的后果可不会是“没趣”这么简单呐。我认为“打击报复”不是此处宝钗所虑。而既然没有“打击报复”也就很难说宝钗有心在“嫁祸”谁。


那宝钗到底怕什么?这才是二十七回,在第三十二回就是“含耻辱情烈死金钏”,再后来还有司棋偷情被逐殉情的事。我认为,宝钗此时其实是替小红所虑。我们在“鸳鸯女无意遇鸳鸯”那回能感受到,司棋的私情只是被丫鬟辈的鸳鸯撞见(且她和鸳鸯还是多年好友),就忧虑得大病不起,鸳鸯去宽慰她保证不说出去,司棋还千恩万谢视鸳鸯为再生父母。这说明对于大观园里的丫鬟,对于“私情”是零容忍的,一旦“私情”被坐实那就是个“死”(就连园子外鲍二家的不也上吊了吗),还别说小红这回是被一个主子辈的宝钗撞见了。我想宝钗正是深谙此理,虽然她自己不一定同情小红贾云之私,但权衡利弊,也不愿看见小红落此下场,背负这“私情”被“坐实”的思想负担,所以一定不能承认自己听到了。这样一来,慌说自己在追逐某人,第一,被追逐那人是在蹲着玩水,眼见宝钗过来就跑掉了,这人未必能把小红的秘密听仔细;第二,即使小红当下认定秘密是被偷听了,后来宝钗自己不说,此事没有后续发酵,小红大概也会疑惑或许当时那戏水人可能真的没有听见也说不定呢。


那为什么要选黛玉呢?正如MM所说,宝钗先前正在找黛玉,这时黛玉一定是宝钗心中浮现的第一人选。那是不是最合适的人选呢?比如,为什么不说是莺儿。我想小红是个丫鬟,如果说一个丫鬟辈的人小红是有机会去试探和质问的,这倒还节外生枝了。必定要说个小姐辈的人才能止住谣言。


那为何不是“三春”呢?我认为三春是大观园正主,三处人员繁杂,与各处牵连甚广,且家生子多,小红自己是家生子,所以是有机会去打探消息的,倒是不妥。况且惜春连着宁府,惜春连着荣府长房,探春连着赵姨娘,对于小红来说又是一层秘密被散布的风险。而黛玉、湘云处人口少,关系单纯,与小红联系不多,是最好人选。而为何不说是湘云呢?看前面就知道,芒种节曹公列出各房女子在园内玩耍,但没有提到湘云,可见湘云此时不在园中,于是就也被排除了。这下,黛玉果然是最适合的人选了!


有MM可能会想,我分析这么多,宝钗当时可有时间和心情做此番思虑呢。我说过这是我的猜测,而丫鬟“私情”的罪过和后果宝钗深宅大院这么久,又最是老沉练达的,一定是清楚其中厉害的。如果这样想,实难坐实宝钗“嫁祸”之罪,各位MM觉得呢?



1011s 发表于 11/4/2016 10:43:06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22012#73222012][/url]
哈哈哈,蜜汁速度滴我又来了。刚出门散步回来,对哒,我就是喜欢半夜在我家社区院子里瞎转。转的时间还想呢,不知道美眉有何高见,这么一看,果然高见,把宝钗的心理分析的全面透彻又合情合理,佩服呀。我只想到了宝姐姐是下意识喊的黛玉名字,去了宝钗蓄意二字之谤,美眉把嫁祸二字也给掰开来,把这两字也从宝姐姐身上摘去了,哈哈。我很认同美眉后面对为何是黛玉而非他人的那段分析,很全面,是我没想到的。
唯有些微存疑,咱们再商榷。
就是你说宝钗不想小红有私情被偷听到的负担,若真如此,那她完全可以半实半虚说自己是刚扑蝶来的,问蝴蝶可是飞到亭子里了?一样做出自己刚到这里的样子来,这样既可以开脱自己又能完全让小红没有了负担,蝴蝶是不会说话的。又或者说自己是追兔子追鸡追仙鹤,总之随便追个不会说话的活物即可。
但宝钗为何要说是看到黛玉躲在那里,说黛玉比说蝴蝶兔子麻烦多了,黛玉是会讲话的呀,小红听了不是更有负担?而且小红后面的话也印证了,黛玉刻薄又惯是嘴上不饶人,她听了还不如宝钗听了去呢……这没有减低小红的负担,反而让她更紧张了呀。
所以宝钗是为了小红着想这一点,我觉得有些勉强了。
宝钗应该只是想脱身,想自保,顾不得那么周全这才喊了黛玉的名字。
还有那亭子是建在水面中央的,所连接处唯有回廊,若真如宝钗所说她在河边就看见黛玉蹲在跟前玩水,那黛玉是无论如何也会听到的。这也是宝钗走到了亭子近前也同样避无可避,一定要想办法金蝉脱壳的原因,如果离得远或有处躲,有可能未必能听真切,她也不用那样想法子脱壳了吧。
我比较认同你说的,小红不可能打击报复给偷听者带来什么立刻的伤害,毕竟她一个丫鬟,宝钗黛玉都是主子。可这是现在,那以后呢?
而且宝钗是个极爱惜羽毛的人,对名声很珍重。所以她知道偷听非淑女所为,她不想担这个名声。更不想让小红疑她日后泄漏了风声。宝钗可以嘴严不说,但她怎能保证坠儿也嘴严,怎能保证小红的私情没有更多人知道。若其中任何一人说了出去,宝钗这个偷听者都将是被怀疑的对象。
宝钗自然是不用怕小红报复,可她一直是明哲保身的人,凤姐儿也说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她着实不想惹这个麻烦倒是真的,惹得一身腥对她来讲已经就是“没趣”了。这样的私情事,不是她这样的小姐该听到的。
可她明哲保身了,却在客观上把这个麻烦丢给了黛玉。这也是事实。不能说宝钗自己不说小红私情,这件事就会不了了之,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一旦泄出去,黛玉必然就黑锅背定了。至少,偷听这个名声黛玉是已经背上了的。
所以我才说,宝钗这步走错了。她无心,却也给黛玉种下了一个祸根。
小红现在自然是无力给黛玉什么打击报复的,但别忘了,她随后立刻就攀上了凤姐,美眉也认可她的能干。小红虽是个好的,后面应该对凤姐和宝玉多有帮助,可能力越大,毁灭力也越大,若是小红抱着对黛玉的这份误解,又或甚至真因私情泄露而被撵了出去,那在贾家败落后,呼啦啦大厦倾之时,小红因误解怨恨而耽搁了对黛玉的救助,哪怕只是举手之劳,但她就是没伸手,导致黛玉有个死活,也未必不可能啊。
当然,那样离奇的情节,宝钗不是天眼通,不会知道,自然也不可能是蓄意害黛玉。我也只是推测。
可是就算这些推测皆错,单单是小红对黛玉的怀疑,也足以“生事”,比如在下人间说黛玉坏话,后文书黛玉说的下人们都不待见她,何苦让他们咒自己呢?焉知这咒黛玉的人中就没有被蒙蔽的小红呢?这就足以让黛玉“没趣”。这一点,宝钗是知道的,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她自己就是因此才想金蝉脱壳的。
所以,不管怎样,宝钗客观事实上是在“嫁祸”,只是她不主观,也不蓄意。
我觉得曹公之所以很多事都不明写,比如晴雯究竟是不是死在袭人之口,是因为他不忍苛责,他明白这所有人的不容易,也是因为他无法也不想诛心,不愿将这些人物内心或许很黑暗的一面展露给大家看。他只写人之所为,不愿猜人之所想,因为所为无法遁迹,所想不可猜拟。
宝钗此事也是,曹公只写扑蝶,只写金蝉脱壳,至于是否嫁祸,他装作不知,我们就只能猜来猜去。我们不妨也不诛心,只看行迹。宝钗确实喊了颦儿的名字,也确实将这个麻烦给了黛玉,这个错,是要承认的。
头像
0操作258 #
头像
258 #
0
16-11-05 01:52操作
只看TAAA分享
赞下这个帖子,仔细翻了一遍,太好看了。 我感觉宝钗扑蝶这一段确实暴露了她的缺点。她不主动算计人,但在需要自保的情况下是不介意伤害别人的。事件发生的时候,从小红说话到推窗,总共不过数秒的时间,她应该是凭直觉选择了背锅对象(即使不是嫁祸,这两个丫头从今忌惮黛玉是一定的了)。为什么会选黛玉?她当时正好是去找黛玉,这是一个可能。但是黛玉在大观园里相对无依无靠,比较得罪得起,也是事实。特别在意形象完美的人有时候会做过了头,我感觉这里宝丫头有点过了。 宝钗究竟爱不爱宝玉?我感觉是这样的,按照古代女孩子的价值观,爱情是下流和可耻的(按照作者的话来说,是一种下流痴病,尤其在女生,是不体面的感情)。所谓德容颜工,举案齐眉,女生不用爱,把妻子的角色敬业地扮演好就行了,很多男生也确实只需要这么多(比如高鹗)。宝钗对这些是完全认可的,所以哥哥说她想嫁给宝玉的时候,她会气得大哭,因为这是对她品性的侮辱。和宝玉生气那一段,是宝玉把她比作红颜祸水的杨妃,非常不尊重,她才生气的,并不是因为吃醋。在这样的环境下,她对宝玉即使有什么好感,恐怕也很难发展起来,因为她的内心是拒绝的(笑)。 宝钗和黛玉最后都是求仁得仁。黛玉只愿得一人心,她得到了。宝钗追求的是儒家美德,也得到了。她们薄命只怪万恶的旧社会,男女极度不平等... (汗)。
头像
0操作259 #
头像
259 #
0
16-11-05 02:33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我也超级期待1011s美眉对扑蝶嫁祸一段的解读呀!
我自己是有些理解无能的。
目前我的揣测是这样的,姑妄言之,美眉也姑且听之。
。。。

等几十回后,宝钗真放下了,她才真正坦荡荡地把喝了一半的茶就顺手给了黛玉,黛玉也极随便就接了过去一饮而尽。两人那时才是互相坦荡,不再你猜我疑。
。。。


cristal2011 发表于 11/4/2016 8:17:04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20898#73220898][/url]

分析得真好! 关于扑蝶这段,我完全同意mm的看法。 另外,想请教几个一直没怎么看明白的地方:

一个就是mm说的六十二回,宝钗把喝剩下的茶给黛玉。不太理解在只有一杯茶的情况下,宝钗为什么抢先用茶漱口,漱完了还直接把半杯茶放到黛玉手中? 虽然后面黛玉的不介意表现了两人关系很亲密,至少在黛玉心中,宝钗已经是个很值得信任的人了。 但还是不明白宝钗为什么要这么做? 换做是我,即使关系再好, 也会先问一下对方渴不渴,这和关系是否亲近无关, 而是本来就应该这么做。 宝钗抢先用茶漱口是无心之举,还是有意试探?

第二个是二十八回,元春的赏赐给宝钗的东西和宝玉的一样,黛玉和三春的一样, 说明元春是支持金玉良缘的是吧? 我不明白的地方是,元春这么重量级的人物,她的立场却没有用? 因为后面贾母仍然不接受宝钗,宝钗母女也渐渐放弃了。但是,既然元春的立场并没有推动后面故事的发展,作者为什么又要写这一段呢?

第三个地方说来惭愧, 我竟然记不清是在哪了。 大概背景就是宝玉在怡红院生闷气, 但不知道他为何生气。 当时看上下文实在看不出他在生谁的气, 正因为没看出来, 所以这件事到底怎么发生的也记不清了。 mm要觉得这个问题太模糊,就忽略吧。

多谢!
头像
0操作260 #
头像
260 #
0
16-11-05 03:45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分析得真好! 关于扑蝶这段,我完全同意mm的看法。 另外,想请教几个一直没怎么看明白的地方:

一个就是mm说的六十二回,宝钗把喝剩下的茶给黛玉。不太理解在只有一杯茶的情况下,宝钗为什么抢先用茶漱口,漱完了还直接把半杯茶放到黛玉手中? 虽然后面黛玉的不介意表现了两人关系很亲密,至少在黛玉心中,宝钗已经是个很值得信任的人了。 但还是不明白宝钗为什么要这么做? 换做是我,即使关系再好, 也会先问一下对方渴不渴,这和关系是否亲近无关, 而是本来就应该这么做。 宝钗抢先用茶漱口是无心之举,还是有意试探?

第二个是二十八回,元春的赏赐给宝钗的东西和宝玉的一样,黛玉和三春的一样, 说明元春是支持金玉良缘一说的是吧? 我不明白的地方是,元春这么重量级的人物,很早地表明了她的立场,但是似乎没什么用啊? 后面贾母仍然不接受宝钗,宝钗母女也渐渐放弃了。

第三个地方说来惭愧, 我竟然记不清是在哪了。 大概背景就是宝玉在怡红院生闷气, 但不知道他为何生气。 当时看上下文实在看不出他在生谁的气, 正因为没看出来, 所以这件事到底怎么发生的也记不清了。 mm要觉得这个问题太模糊,就忽略吧。

多谢!
impooh 发表于 11/5/2016 2:33:49 A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23524#73223524][/url]
贾母不支持宝钗,是因为宝钗背景不够强大,宝钗太冷也不对她老人家的路子,儿媳妇是王家的,孙媳妇都是王家的,这又出个王家的当孙媳妇,她老人家也不爽,以后贾家改王家算了。

但是这也不代表贾母支持林黛玉。

元春支持金玉良缘是因为宝钗其实跟元春一个路子的,惺惺相惜吧。
发帖回复
查看:113544|回复:824
Advertisement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