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回复
查看:10万+|回复:824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关于钗黛之争的一点迷思——我们不偏私,不诋毁,要认认真真地来聊这些个好姑娘~~~~

头像
0操作201 #
头像
201 #
0
16-11-03 21:30操作
只看TAAA分享
薛宝钗不是好人,绝对是对宝玉和贾府有觊觎之心。哪里有亲戚到人家家住了就不走了,华人上要碰这种事绝对是骂翻了。
头像
0操作202 #
头像
202 #
0
16-11-03 21:48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任是无情也动人……宝丫头不是个天生无癖无疵的人呀。她蜜合色半新不旧的袄子里,也是藏了件鲜亮颜色的小衣的。冷香丸也是压不住胎里带着的那股热性的。宝钗在丧父后,面对中落的家道败家子样的兄弟及慈弱的母亲,小小年纪的她,不得不克己,生活让她尽快成熟,她没有时空去发展自己的天性,去随意舒展自己的癖与疵。但偶然间流露的才情不比黛玉差,谈画画那里,说明宝姐姐也是爱好颇多的。
但她要专心针黹,悉心家事,替母亲分忧。她或许还要留意家里的生意来往,好不时提醒哥哥别都被人诓骗了去。她着实没时间去癖,也没条件去疵。
宝丫头的深情,未必像黛玉宝玉那样热烈外放,但也同样真挚。她的爱给了母亲和哥哥,亲情并不比爱情来得便宜。
我分析过宝钗的家世在黛玉等人里是最低的,薛家唯有的就是财富,而这财富在薛蟠手里还岌岌可危啦。进宫待选未成,宝玉是母亲和姨母为她找的最好的归宿了。宝钗能怎样?她是母亲的小棉袄,她体贴母亲的不易,所以,宝丫头一开始就配合演出金玉良缘,努力迎合贾母的喜好,和大观园上上下下打好关系。
安分随时,是宝钗的性格,也是宝钗的无奈。
就是这样的努力,在不被最亲的人理解后,端方展样如宝钗也绷不住大怒大哭了起来,全书里,宝钗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失态大哭是为了什么?是她在宝玉挨打后,疑心是薛蟠的缘故,说了哥哥几句。结果呆霸王居然直接挑明了宝钗想嫁宝玉,还没嫁过去就女生外向啦。这样的话,宝钗所感无异于心头刺血。她爱不爱宝玉暂且不说,这样被最亲的哥哥撕破脸皮揭下面具,宝丫头大哭起来。恐怕心中全是委屈,如此费心力要嫁宝玉是为哪般?除了为自己的归宿,多半还不是为了母亲和这个赖泥般的兄弟,结果人家还不领情,还这样讽刺。
我都想为宝钗哭一场啦。

宝钗的真性情和真感情,都给了母亲和哥哥。在他们面前,宝丫头才会窝妈妈怀里让妈妈摩挲着撒娇,才会生气发怒委屈大哭给哥哥看,让哥哥转回头哄自己。一出家门,宝丫头就是那个我们熟悉的宝姐姐了。她收起所有个人情感和喜好,按照社会的塑造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大家觉得宝姐姐无情无趣,那只因为,宝姐姐很忙,无意让你靠近她呢。
除了母亲和哥哥,宝钗对宝玉也微微红过眼圈疼惜过。所以,我觉得宝钗也未必是一点都没爱过宝玉的,只是聪明如她,是明白宝玉不爱自己的。
黛玉有她的求而不得,宝钗也是一样呀。

cristal2011 发表于 11/3/2016 2:45:38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07425#73207425][/url]


宝钗在母亲和哥哥面前是有真性情和真感情,“亲情并不比爱情来得便宜”这句说得好,她给湘云、黛玉的姊妹情也是体贴实惠的。

请问一下MM, 宝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知道自己没机会进宫了啊。是我看书不仔细吗?我不记得书里哪里有提到,所以一直猜测是薛蟠坏了事之后,他们家“世家名宦”的家底儿没了,所以才丢了选秀的机会。

我记得刘心武认为宝钗知道自己无缘入宫是元妃赐红麝串前后,但他没有什么直接证据,所以我没觉得可信。如果这件事很早就明了了,那么宝钗就有可能迎合母亲和王夫人的谋划动起“宝二奶奶”的心思。只是说真的,如果宝钗很早就有做“宝二奶奶”之心,那后面薛家母女的好些场景就有失真诚了啊,比如薛姨妈玩笑要撮合宝玉黛玉。

但如果选秀之事是后半部分才有的结果,那宝钗在前半部分就不可能主动为做“宝二奶奶”而迎合贾母的喜好,而是修德养性准备入宫才对。事实是,聪明如宝钗能不知道贾母奢华的品味吗,怎么会在刘姥姥进大观园时让自己的屋子跟“雪洞”一般不讨好呢?而且宝钗一贯不怎么喜欢花儿朵儿的,难道她不明白贾母喜欢像晴雯那样粉妆玉琢的?

这个问题也困扰我好久啦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203 #
头像
203 #
0
16-11-03 21:55操作
只看TAAA分享
任是无情也动人……宝丫头不是个天生无癖无疵的人呀。她蜜合色半新不旧的袄子里,也是藏了件鲜亮颜色的小衣的。冷香丸也是压不住胎里带着的那股热性的。宝钗在丧父后,面对中落的家道败家子样的兄弟及慈弱的母亲,小小年纪的她,不得不克己,生活让她尽快成熟,她没有时空去发展自己的天性,去随意舒展自己的癖与疵。但偶然间流露的才情不比黛玉差,谈画画那里,说明宝姐姐也是爱好颇多的。
但她要专心针黹,悉心......
1011s 发表于 11/3/2016 9:48:30 PM
不记得书里写过这个时间点。而且如果认为是因为薛蟠的事影响了她,那薛蟠打死人案发不是在她们住进贾家之前发生的吗?
头像
0操作204 #
头像
204 #
0
16-11-03 21:56操作
只看TAAA分享
任是无情也动人……宝丫头不是个天生无癖无疵的人呀。她蜜合色半新不旧的袄子里,也是藏了件鲜亮颜色的小衣的。冷香丸也是压不住胎里带着的那股热性的。宝钗在丧父后,面对中落的家道败家子样的兄弟及慈弱的母亲,小小年纪的她,不得不克己,生活让她尽快成熟,她没有时空去发展自己的天性,去随意舒展自己的癖与疵。但偶然间流露的才情不比黛玉差,谈画画那里,说明宝姐姐也是爱好颇多的。
但她要专心针黹,悉心......
1011s 发表于 11/3/2016 9:48:30 PM
不记得书里写过这个时间点。而且如果认为是因为薛蟠的事影响了她,那薛蟠打死人案发不是在她们住进贾家之前发生的吗?
头像
0操作205 #
头像
205 #
0
16-11-03 22:40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mm 真痴迷红楼人物哈;理解宝钗有她的不易,也做过些慈善,帮囊中羞涩的湘云举办螃蟹宴,赠黛玉燕窝,为可怜的邢岫烟赎当票,施惠赵姨娘, 等等,但这些小恩小惠还是难洗白她的冷酷:金训儿跳井,她连一生叹息都没有,还称之为糊涂人;柳湘莲救过她哥,结果尤三姐自尽,柳离家远走,她也是事不关己的冷漠,倒催着她哥去办“正经事”:请店里伙计吃饭

tungpo 发表于 11/3/2016 3:43:32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08105#73208105][/url]

这位MM对情节很熟悉呀,看来也是一位资深红迷。


要了解宝钗的处事哲学,我们可以把她“无情”视之的人,和“有义” 对待的人做个分类。以您所列,她所“无视”的:金钏已经死了,尤三姐已经死了,柳湘莲出家了,这是前一波儿;她所“恩惠”的:黛玉病着但还活着,邢岫烟好好活着,赵姨娘好好活着,湘云好好活着,香菱好好活着,大观园里领事的没领事的婆子们都好好活着。


总结起来,宝钗不太关心的是死去了和出家的人(世俗社会以外的人),而关怀的都是要继续在社会关系里生存的人。所以宝钗是有她比较系统的处世哲学的,以前看过一个说法是宝钗是“世俗人文主义者”。当然,就这样的一个学术标签也不一定能帮助我们准确地认识她。我认为与其说她是“冷漠”不如说她是“理性”,虽然寻常人如我们可能很难如此冷静地面对生死。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206 #
头像
206 #
0
16-11-03 22:51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不记得书里写过这个时间点。而且如果认为是因为薛蟠的事影响了她,那薛蟠打死人案发不是在她们住进贾家之前发生的吗?
FanHua 发表于 11/3/2016 9:56:02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11237#73211237][/url]

不是为香菱打死冯渊那回,那个时候贾薛两家尚有息事洗脱的能力。后四十回薛蟠应该还有人命官司(暂不考虑续书),不是出在夏金桂身上就是其他某个权贵之后,总之那次之后薛蟠要偿命,薛家也从此一蹶不振了。
头像
0操作207 #
头像
207 #
0
16-11-03 23:16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宝钗在母亲和哥哥面前是有真性情和真感情,“亲情并不比爱情来得便宜”这句说得好,她给湘云、黛玉的姊妹情也是体贴实惠的。

请问一下MM, 宝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知道自己没机会进宫了啊。是我看书不仔细吗?我不记得书里哪里有提到,所以一直猜测是薛蟠坏了事之后,他们家“世家名宦”的家底儿没了,所以才丢了选秀的机会。

我记得刘心武认为宝钗知道自己无缘入宫是元妃赐红麝串前后,但他没有什么直接证据,所以我没觉得可信。如果这件事很早就明了了,那么宝钗就有可能迎合母亲和王夫人的谋划动起“宝二奶奶”的心思。只是说真的,如果宝钗很早就有做“宝二奶奶”之心,那后面薛家母女的好些场景就有失真诚了啊,比如薛姨妈玩笑要撮合宝玉黛玉。

但如果选秀之事是后半部分才有的结果,那宝钗在前半部分就不可能主动为做“宝二奶奶”而迎合贾母的喜好,而是修德养性准备入宫才对。事实是,聪明如宝钗能不知道贾母奢华的品味吗,怎么会在刘姥姥进大观园时让自己的屋子跟“雪洞”一般不讨好呢?而且宝钗一贯不怎么喜欢花儿朵儿的,难道她不明白贾母喜欢像晴雯那样粉妆玉琢的?

这个问题也困扰我好久啦


1011s 发表于 11/3/2016 9:48:30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11156#73211156][/url]
宝钗应选一事没有结局,书里找不到交待。张爱玲也在红楼梦魇里提过,她说这个所谓的应选她翻遍各种版本都无个了局,也是红楼一段公案。
但是没有明说的结局不妨碍我们知道它的结局。可以简单推理一下,这段公案无非两种可能,一,是曹公随手给宝钗安个进京住进贾府的原因罢了。这种说法也有很多红学家支持。我个人一开始是存疑的。因为,讲到薛家进京一事,明明书中已经给出了更为充足的理由,那就是薛父死后,各地生意因薛蟠不谙世事皆拐骗起来,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薛蟠打着为生意计的目的,其实是好去游历上国风光。我一开始觉得这个理由其实已经很充足了,完全没必要再编个宝钗应选的理由啊。但后来我又一想,打理生意完全可以薛蟠自己进京,带着母妹一起,不是搅了他游玩的心嘛,这个bug曹公怎么能留下。所以,应选一事实在是为了让宝钗全家都顺利住进贾府,至于为何没了后话,原本就只是个理由,用完了自不用费心再编结局,没了后话就是没选上呗,有啥可交待的呢?
二,宝钗确实是进京应选,这件事对情节推动有很大作用,除了让宝钗一家顺利住进贾府,还对其他事情有暗示。那么,应选一事的结局是否也已经被曹公暗示了呢?我觉得是有的。薛家住进贾府是第四回书,到第七回,薛姨妈就遣周瑞家的往各处送宫花,原话是白放着可惜了。若宝钗此时仍在待选进宫,纵她自己再不爱这些花儿啊粉儿的,也需备着进宫待选时穿戴之用,怎么会白放着可惜呢?薛姨妈使人都送了出去,其实也就是用不上了,暗写宝钗已不用进宫。
至于宝钗究竟是被动落选,还是主动落选,这个就无从推测了。
对于宝钗进宫一事为何结局不明示,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如下:落选这一结局,无论怎样,都不是美事。曹公笔下难道要言明完美的宝姐姐落选了?那岂非太煞风景。所以隐晦点出,让宝姐姐一直在大观园住着,大家自然明白了她不用进宫,何需特意写明呢?
另一个,送宫花之后,马上第八回就有金玉相识,宝钗宝玉二人互相看到了彼此的“缘”。这个,让人不想联想都不能啊……宝姐姐这边厢刚住进贾府,薛姨妈送了宫花,那边厢金玉之缘就出来了,这样的紧凑和巧合,曹公其实就差明说了。宝钗不管被动还是主动落选,王夫人和薛姨妈绝对已经达成了共识,要宝钗做宝二奶奶是她俩共同的美好愿望了。
而这一节中,薛姨妈说宝钗在里间,让宝玉过去,说自己收拾收拾就过去,结果等到二人互看了金玉,等到黛玉都来了,薛姨妈才出现,备下茶点留宝玉。哈哈,曹公的笔呀……
而宝玉是如何得知宝钗有金的呢?宝钗先要了宝玉的玉,口中念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还念了两遍,念完后又回头向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做什么?这一回头,一笑,一问,可不就引出莺儿说,这两句话倒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至此,金玉之说就粉墨登场了。
我猜测,实是因为王夫人和薛姨妈可能定了宝钗和宝玉的婚事了,为着黛玉的出现,贾母对黛玉的喜爱,王夫人和薛姨妈这才忙着把金玉之说挑明呢。宝钗应是知道的,这个阶段也是配合的。因为,此时书里也说了,宝玉仍懵懂无知,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爱的是黛玉,见了宝姐姐也是会凑过来看她的金项圈,闻她身上的香味,还讨冷香丸吃呢。
但随着宝玉心事的渐渐明白,薛姨妈和宝钗知道了宝玉心中爱黛玉,这才有后面宝钗渐渐的心冷,薛姨妈几番试探,被贾母各种驳回后的认命。母女俩开始对黛玉的态度也逐渐改变。
唯一不变的应该是王夫人,她死活是接受不了黛玉的。宝钗和薛姨妈夹在其间,也是很难自处。这才有抄捡大观园后,宝钗顺势就搬了出去。
以上,我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全是个人推测,不对的,还请美眉指正。
头像
0操作208 #
头像
208 #
0
16-11-03 23:49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宝钗应选一事没有结局,书里找不到交待。张爱玲也在红楼梦魇里提过,她说这个所谓的应选她翻遍各种版本都无个了局,也是红楼一段公案。
但是没有明说的结局不妨碍我们知道它的结局。可以简单推理一下,这段公案无非两种可能,一,是曹公随手给宝钗安个进京住进贾府的原因罢了。这种说法也有很多红学家支持。我个人一开始是存疑的。因为,讲到薛家进京一事,明明书中已经给出了更为充足的理由,那就是薛父死后,各地生意因薛蟠不谙世事皆拐骗起来,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薛蟠打着为生意计的目的,其实是好去游历上国风光。我一开始觉得这个理由其实已经很充足了,完全没必要再编个宝钗应选的理由啊。但后来我又一想,打理生意完全可以薛蟠自己进京,带着母妹一起,不是搅了他游玩的心嘛,这个bug曹公怎么能留下。所以,应选一事实在是为了让宝钗全家都顺利住进贾府,至于为何没了后话,原本就只是个理由,用完了自不用费心再编结局,没了后话就是没选上呗,有啥可交待的呢?
二,宝钗确实是进京应选,这件事对情节推动有很大作用,除了让宝钗一家顺利住进贾府,还对其他事情有暗示。那么,应选一事的结局是否也已经被曹公暗示了呢?我觉得是有的。薛家住进贾府是第四回书,到第七回,薛姨妈就遣周瑞家的往各处送宫花,原话是白放着可惜了。若宝钗此时仍在待选进宫,纵她自己再不爱这些花儿啊粉儿的,也需备着进宫待选时穿戴之用,怎么会白放着可惜呢?薛姨妈使人都送了出去,其实也就是用不上了,暗写宝钗已不用进宫。
至于宝钗究竟是被动落选,还是主动落选,这个就无从推测了。
对于宝钗进宫一事为何结局不明示,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如下:落选这一结局,无论怎样,都不是美事。曹公笔下难道要言明完美的宝姐姐落选了?那岂非太煞风景。所以隐晦点出,让宝姐姐一直在大观园住着,大家自然明白了她不用进宫,何需特意写明呢?
另一个,送宫花之后,马上第八回就有金玉相识,宝钗宝玉二人互相看到了彼此的“缘”。这个,让人不想联想都不能啊……宝姐姐这边厢刚住进贾府,薛姨妈送了宫花,那边厢金玉之缘就出来了,这样的紧凑和巧合,曹公其实就差明说了。宝钗不管被动还是主动落选,王夫人和薛姨妈绝对已经达成了共识,要宝钗做宝二奶奶是她俩共同的美好愿望了。
而这一节中,薛姨妈说宝钗在里间,让宝玉过去,说自己收拾收拾就过去,结果等到二人互看了金玉,等到黛玉都来了,薛姨妈才出现,备下茶点留宝玉。哈哈,曹公的笔呀……
而宝玉是如何得知宝钗有金的呢?宝钗先要了宝玉的玉,口中念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还念了两遍,念完后又回头向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做什么?这一回头,一笑,一问,可不就引出莺儿说,这两句话倒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至此,金玉之说就粉墨登场了。
我猜测,实是因为王夫人和薛姨妈可能定了宝钗和宝玉的婚事了,为着黛玉的出现,贾母对黛玉的喜爱,王夫人和薛姨妈这才忙着把金玉之说挑明呢。宝钗应是知道的,这个阶段也是配合的。因为,此时书里也说了,宝玉仍懵懂无知,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爱的是黛玉,见了宝姐姐也是会凑过来看她的金项圈,闻她身上的香味,还讨冷香丸吃呢。
但随着宝玉心事的渐渐明白,薛姨妈和宝钗知道了宝玉心中爱黛玉,这才有后面宝钗渐渐的心冷,薛姨妈几番试探,被贾母各种驳回后的认命。母女俩开始对黛玉的态度也逐渐改变。
唯一不变的应该是王夫人,她死活是接受不了黛玉的。宝钗和薛姨妈夹在其间,也是很难自处。这才有抄捡大观园后,宝钗顺势就搬了出去。
以上,我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全是个人推测,不对的,还请美眉指正。



cristal2011 发表于 11/3/2016 11:16:29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12069#73212069][/url]

原来还有这段公案,听起来合情合理,MM的推想很细密啊。只是MM说薛家“母女俩开始对黛玉的态度也逐渐改变”是指什么,是因嫉妒而疏远呢,还是因同情而成全呢?

我自己一直没有想明白应选这段,印象中比较合情理的是大陆版的电视剧剧本。大致是,宝钗一直都是应选女的身份,直到薛蟠又“失手”打死一个权贵的儿子,这时贾、王、甄、史四家均已败象曝露无力支援,所以薛蟠锒铛入狱并落个秋后待斩。因此,宝钗丢了应选资格,此时正值黛玉重病而误听宝玉远航遭难,于是疾痛而亡。宝玉回来见黛玉已死,悲恸之余也就从了长辈安排迎娶宝钗。这样的情节安排倒是免除了宝钗前半部的尴尬身份,洗脱了她有心介入宝黛之间的嫌疑,使得宝钗可以坦荡荡地面对宝黛二人,哪怕心里对宝玉也有好感。

可惜大陆版剧本还是隐约要表现宝钗“藏奸”,演员原本选得极好,但看着仍是不够磊落。

多谢MM长文解惑!
头像
0操作209 #
头像
209 #
0
16-11-03 23:53操作
只看TAAA分享
薛宝钗不是好人,绝对是对宝玉和贾府有觊觎之心。哪里有亲戚到人家家住了就不走了,华人上要碰这种事绝对是骂翻了。
lele0 发表于 11/3/2016 9:30:35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10972#73210972][/url]
这个关键还是薛姨妈的意思吧,找个借口说房子好久没住了要整修,顺便看看亲戚,贾政客气话让他们住下他们还真就住了,脸确实挺大的
头像
0操作210 #
头像
210 #
0
16-11-03 23:54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无情就是宝钗的人设啊。宝钗做事倾向于认理不认清,于看客,就表现为她的冷酷。这也是符合当时的社会规范的。自宋朝程朱理学之后,就提倡“存天理,灭人欲”,要求每个人恪守自己的本分。所以宝钗才会劝宝玉读正经书,指责黛玉当众说出西厢记里的句子,有失体面。对于香菱,金钏,尤三姐,这是她本分之外的事情,是她“不应当管”。

林妹妹的悲剧来自于她的痴情,过不去情字这一关。宝姑娘的悲剧则来自于她的冷。所以她得不到旁人的宠爱,只有尊敬,也得不到宝玉的感情。

sunnypotato 发表于 11/3/2016 4:08:47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08351#73208351][/url]


还想说说金钏跳井这事儿。以前不喜欢宝钗的时候也认为这是一个无法辩护的污点。一个时常相见的大丫鬟跳井了,宝钗居然能劝王夫人说她可能是自己玩耍不小心掉下去的,就是真的自戕也是个糊涂人,在那时的我看来这简直毫无人性呐!


但两年前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对这段情节有了新的体会。我婆婆养了一只泰迪一时心存侥幸出门的时候没有拴住,结果冲到马路上被车子撞死了(无奈在国内这还是常态)。那只小狗是从小我看着养大的,心痛难耐,现在想起来眼圈还是红的。我婆婆对她更是爱如珍宝,我和我老公在美国,那只泰迪真的就是她和我公公身边最亲的生命了。我当时真的很想说“早就跟你们说了,带狗出去一定要用狗绳牵着,怎么就不听呢?!”但是看到他们那么自责难过,眼睛都哭肿了,真的说不出口,我相当挣扎,能说的也只能是“不要伤心了,这个怪不得你们,小狗一时玩野了你们也管不住的”。真的就只能这么说而已。


我想,宝钗自己是坚韧克己、守分随时的人,对于自杀的人可能的确有她比较苛刻的认识(有时忍辱活着真比一死了之要难呐),加之看见长辈确实伤心哭得惨痛也就说出了那番被万人诟病的话了。生死是很根本的人生观,各人有各人的地狱,求死全贞烈的人难保就死得明白,惜命遭唾骂的人也未必就活得苟且。细细想来,金钏和尤三姐的死真的全部要别人来承担吗?她们真的死得值吗?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211 #
头像
211 #
0
16-11-03 23:55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我前段时间看了个很有意思的贴解读红楼梦,说红楼梦是明亡史,作者是傅山,王熙凤是魏忠贤,元春是袁崇焕,还有很多,我觉得写的很有意思
头像
0操作212 #
头像
212 #
0
16-11-04 00:00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可以搜 天涯论坛无名寒士的帖子,他的帖子题目起的很纠结,但是两三页以后进入正文很值得一看
头像
0操作213 #
头像
213 #
0
16-11-04 00:04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我前段时间看了个很有意思的贴解读红楼梦,说红楼梦是明亡史,作者是傅山,王熙凤是魏忠贤,元春是袁崇焕,还有很多,我觉得写的很有意思
Missruyi 发表于 11/3/2016 11:55:12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12413#73212413][/url]


谢谢推荐!一部《红楼梦》真是做何种解释的都有啊,明天找来看一看。
头像
0操作214 #
头像
214 #
0
16-11-04 00:09操作
只看TAAA分享
[url=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ODEyNzE4MA==&mid=2650449651&idx=1&sn=217c9906fdf9271d142c38c4f7bdb697&scene=19#wechat_redirect]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ODEyNzE4MA==&mid=2650449651&idx=1&sn=217c9906fdf9271d142c38c4f7bdb697&scene=19#wechat_redirect[/url]
头像
0操作215 #
头像
215 #
0
16-11-04 00:09操作
只看TAAA分享
他有公众号,无名寒士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216 #
头像
216 #
0
16-11-04 00:11操作
只看TAAA分享
[url=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ODEyNzE4MA==&mid=2650449649&idx=1&sn=3f514a23f473167ef34c4270f174fab5&scene=19#wechat_redirect]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ODEyNzE4MA==&mid=2650449649&idx=1&sn=3f514a23f473167ef34c4270f174fab5&scene=19#wechat_redirect[/url]
头像
0操作217 #
头像
217 #
0
16-11-04 00:16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我之前在另一个贴里写过黛玉性格转变的三个阶段。而宝钗也一样,她对金玉良缘的态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开始,她是配合的,因为她和宝玉的相处也很亲近,宝玉对她和对黛玉,实在没有太大的分别。这一节在第五回明文写道,宝玉此时尚愚拙偏僻,视兄弟姊妹皆出一意,并无亲疏远近之别。而母亲和姨母的暗示,聪明如宝钗怎能不知。所以,后文里几回,宝钗迎合贾母喜好,第八回点出金项圈给宝玉看等,都是这一阶段宝钗和薛姨妈的心事写照。 但随着贾母对第八回后金玉良缘一说的知晓,贾母对此事的几次公开暗示不赞同,宝钗和薛姨妈的态度也在慢慢转变。 期间,宝黛二人的感情也在逐渐加深,明晰。黛玉几次明着吃醋,两人还和宝钗正面冲突过一回,就是宝钗说二人负荆请罪那一次。 宝钗对宝玉的态度也从一开始的热切,比如半夜了还在怡红院待着,比如因宝玉挨打疑心自己哥哥,到后来开始慢慢地和宝玉互动越来越少了。 转折点就是和宝黛二人正面冲突那一次。 至于这期间贾母游大观园参观宝钗房间一节,其实是很突然的,宝钗再聪明,也不会想到贾母会到她屋里去看看呀。她是在大观园里,又是客居,王夫人都未必有机会去她这个外甥女屋里转转看看,更别提贾母了。封建大家庭里,长辈很少去别院居住的子女房里的,只有小辈去长辈院里请安探视的道理。像秦可卿病重,王夫人等也是让凤姐代为探视。 正是宝钗想不到闺房会被贾母参观,所以,才依了自己与王夫人等的喜好,素净装饰。而贾母也是借此又明示了对宝钗的不欣赏。 而随后薛宝琴的到来,又是一次明示。 宝钗母女此时应是心已经灰了,可在王夫人的支持下还是没有完全绝了念头。但一件事的到来,让两人态度彻底改变了。 第五十七回回目可以说明一切,慧紫娟情辞试莽玉,慈姨妈爱语慰痴颦。宝玉因为黛玉要走这句话就要死要活了,恐怕他自己还不明白自己的心,但薛家母女明白了,完全明白了,这才有薛姨妈对黛玉的那段戏语,是安慰,又何尝不是表明心迹,让贾母放心呢。 而五十七回后,你可见宝钗和宝玉再有何亲密互动?倒是和黛玉越来越亲密了。后来更是直接就搬出大观园了。 我觉得世人看红楼梦,总有个误区,就是一以贯之,一个人物一开始的立场和性格是怎样的,总觉得她一直都是怎样的。其实,曹公一支笔哪里这样死板了,人在变,事在变,一切都在变。 宝钗是当得起山中高士晶莹雪一赞的,她确实光明磊落。世人皆怨宝丫头挡了黛玉的姻缘,宝丫头自己也屈着呢。一切不过是阴差阳错,前缘皆定罢了。
头像
0操作218 #
头像
218 #
0
16-11-04 00:47操作
只看TAAA分享
这个关键还是薛姨妈的意思吧,找个借口说房子好久没住了要整修,顺便看看亲戚,贾政客气话让他们住下他们还真就住了,脸确实挺大的

yymm08 发表于 11/3/2016 11:53:52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12396#73212396][/url]
书中写薛家来京都是去"上国",已经点明了薛家本住在蛮夷之地,又是末流的商家,是没有资格入贾府当女主人的,只能凭"皮厚"。晴雯说宝钗“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说明宝钗常常去宝玉房间,而且每次时间很久,这不是大家闺秀的作风,贾母评论"凤求凰"的故事是在点宝钗而且明说其他人起码有两个以上的丫头,怎么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头。这书里只有宝钗紧跟的只有一个丫头。
红楼梦不能正看,要倒看。作者贬低的未必是贬低,褒扬的未必是褒扬。对于宝钗的心机有一次是实在看不惯明写她嫁祸给黛玉,大部分的时候表面都是褒扬她的,其实不然。
头像
0操作219 #
头像
219 #
0
16-11-04 01:01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原来还有这段公案,听起来合情合理,MM的推想很细密啊。只是MM说薛家“母女俩开始对黛玉的态度也逐渐改变”是指什么,是因嫉妒而疏远呢,还是因同情而成全呢?

我自己一直没有想明白应选这段,印象中比较合情理的是大陆版的电视剧剧本。大致是,宝钗一直都是应选女的身份,直到薛蟠又“失手”打死一个权贵的儿子,这时贾、王、甄、史四家均已败象曝露无力支援,所以薛蟠锒铛入狱并落个秋后待斩。因此,宝钗丢了应选资格,此时正值黛玉重病而误听宝玉远航遭难,于是疾痛而亡。宝玉回来见黛玉已死,悲恸之余也就从了长辈安排迎娶宝钗。这样的情节安排倒是免除了宝钗前半部的尴尬身份,洗脱了她有心介入宝黛之间的嫌疑,使得宝钗可以坦荡荡地面对宝黛二人,哪怕心里对宝玉也有好感。

可惜大陆版剧本还是隐约要表现宝钗“藏奸”,演员原本选得极好,但看着仍是不够磊落。

多谢MM长文解惑!



1011s 发表于 11/3/2016 11:49:43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12367#73212367][/url]
就清朝秀女采选制度来看,宝钗不可能好几年一直在待选。她住进贾府没多久就点出她十五岁及笄了,凤姐儿还说得大办呢。这个年纪只可能是落选了,不可能是还在待选。而宝钗及笄后还一直在贾府住着,也没有婚嫁之意,其实也很明显就是应王夫人之意要嫁宝玉的。
贾母一开始不知道,后来知道后几次三番的表示不同意。先是宝钗及笄后不久,借清虚观老道提亲之际,贾母直接说了宝玉不宜早婚,要晚几年再议,其实就把宝钗排除在外了,宝钗是等不得的,她比宝玉大。往后的几回就不说了,之前讲过了。
如果认真来捋一捋,贾母王夫人两边就宝玉婚事的斗争,真是表面不动声色间,暗潮涌动,刀光剑影呀。
她俩是主帅,麾下两军阵营的交锋就更复杂微妙了。除了薛姨妈宝钗和黛玉,还有凤姐儿的搅局,哈哈。
宝玉是个傻的,两边都不明白,才惹得颦儿一次次和他怄气,也让宝钗举棋不定,不明白宝玉对自己究竟是何感情。其实站在宝钗角度想,婚姻大事是父母之命,既然王夫人和薛姨妈都赞同,那自己才是名正言顺的呀,黛玉又算哪一个?
所以黛玉和宝钗之间一开始是针锋相对,颦儿挑衅,宝钗应对,宝钗也曾扑蝶后嫁祸给黛玉,二人关系一开始是无论如何也不美好的。但是随着交往的深入,宝玉心迹的表明,宝钗也越来越明白,啊,原来自己才是多余的那一个。
所以明白后的宝钗开始敞开心扉接纳黛玉,欣赏黛玉,提点她的无心失语,关心她的病弱身体,两人渐渐交心,连宝玉这个傻的都奇怪,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
其实很多读者也是傻的,哈哈,没看明白宝钗为何转了态度,也奇怪黛玉怎么就被几句话几斤参打动。
我也是看了很多遍才明白了个中缘由,也由此对宝钗改观。觉得她着实是位女君子,理智清醒,你无心来我便休,蘅芜君自有自己的一根傲骨。
至于后面四十回,宝钗嫁了宝玉,我比较同意美眉的推测。应该是黛玉早逝,至于是悲痛宝玉而死,还是另有别情,我不知道,但宝钗此时嫁了宝玉是无疑。至于高鹗续写里,让宝钗替了黛玉嫁,简直是对宝钗的侮辱。
头像
0操作220 #
头像
220 #
0
16-11-04 01:39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宝黛是前生的缘份,今世的爱情,有化学反应,有精神共鸣。宝玉今生是凡夫俗子,所以有男性的弱点,好色。宝钗是作为俗世来对应黛玉,当然才貌双全完美无暇,黛玉是还眼泪的,所以脱俗也没有后续,悲剧是故事开始就预设的。 女儿身再美再多才,命运都是随波逐流,唯有写得美好才能凸显命运多舛。至于男子和家族力量,显然曹雪芹非常痛恨,个人遭遇吧。
发帖回复
查看:113562|回复:824
Advertisement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