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回复
查看:10万+|回复:824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关于钗黛之争的一点迷思——我们不偏私,不诋毁,要认认真真地来聊这些个好姑娘~~~~

头像
0操作181 #
头像
181 #
0
16-11-03 14:21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宝钗怎么扛起家族的兴衰了?她具体做了什么?你能详细说说吗?我看了红楼几十遍,也没看出这点。
hutu123 发表于 11/3/2016 12:45:16 A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02330#73202330][/url]

要说宝钗只身扛起家族的兴衰是有些夸张,但我认为是命运没有给她这个平台。前面那位MM引“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来描述宝钗我认为是贴切的,倒不说“兼济天下”,宝钗绝对有持家理事的潜力,在很多细节上可以看出来,和上面质疑宝钗能力的MM一齐讨论讨论吧。


比如邢岫烟当掉袄衣贴补日常用度那一段,宝钗心疼她,向她讨来当票要为她赎回,可知,宝钗是深谙钱财来去这些世俗规则的,而后来我们看见湘云、黛玉连当票都没见过(也怪不得她们的)。当然大家可以说薛家本来就有当铺,那宝钗明了典当之事自然也是常理。但我想说,黛玉父亲是巡盐御史,但细细想来黛玉也未见得就一定对盐务了解甚深。儒家讲求“格物致知”,宝钗向来对一事一物都留心观察,才使得她无论是对戏文还是画笔颜料都能说得头头是道(我自己是老师,宝钗绝对是那种不会偏科,全面发展的学习型的孩子)。薛家皇商身份所带来的资源也使得宝钗比别家小姐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世间万象;但还是那句话,资源再丰富也得宝钗自己有心学习才行,别看薛蟠就是做着这个行当的,他还不一定都能像宝钗那样说出个所以然来。


最能体现宝钗精明周全,心存大局的是“时宝钗小惠全大体”那一回。那回很精彩啊,探春、李纨两人共同管理荣府上下,由宝钗从旁协理。在商讨大观园“兴利除宿弊”的具体方案时,探春自然是有宏图大志的,可是稍显阅历不足,李纨也能提一些建议,但能把所有事物账目理全算清的就只有平儿和宝钗两个。平儿自不必说,帮着王熙凤理家的老人儿了,就是不论身份把整个家交给她恐怕也能料理得清楚的。但是宝钗是一闺中小姐,这方面的才干能和平儿旗鼓相当那是非常不容易的 (这样看来,要说宝钗平时没有帮着薛姨妈理过家我是不信的)。


除了帮忙算账以外,宝钗提了两个建议:一是提议园中各处收益不必里外归帐,只是直接补上对应的各项开销,好像“包产到户”,一面分清了各项责任一面又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是一良策;二是提议领了事做的婆子们无论盈亏都要年终拿出定额的钱财散予其余没事做的婆子们,这样优化了利润分配,人人有份,所以大家也都能齐心协力了。要注意的是,分出的几项活计大家都深知是有重利可图的,所以才纷纷自荐,唯恐落后;做事的人一定比不做事的人所得丰厚很多,这个是正理。这两个建议分别对责任和利益做出了合理分配,不可小觑。


宝钗此时不过十五六岁,在今天也就是个中学生,有此眼界作为实在让人佩服的。想说一下曹公在回目里用的这个“时”来评价她,我觉得这可不能单纯以常人“审时度势”、“顺应时势”去理解。孟子曾用“圣之时者”来评价孔子,说孔子是圣人中“时”这一类的。我们通常误认为儒家就是迂腐守旧,墨守成规,但事实上孔孟的儒家思想是“守经达权”的,说“外圆内方”大家就更明白了。这里用一个“时”来评价宝钗,也是褒扬她在信念上能坚守“择善固执”,而在具体操作上能灵活地“因时制宜”,这不算能力何为能力?
头像
0操作182 #
头像
182 #
0
16-11-03 14:25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其实没什么好争的。红楼梦的结局也不是很重要。因为曹雪芹的宗旨就是,不论你生得如何风流灵巧,才华横溢,勤奋克己,都逃不过命运。这在红楼梦一开始就交待清楚了。那些个女子的命运手册收藏在薄命司,注定没有好结局,得不到福禄寿。

你方唱罢我方唱,最后树倒猢狲散,落得一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扶苏 发表于 11/3/2016 1:22:19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06277#73206277][/url]


哈哈哈哈,书中结局是没什么好争的。只是曹公写了这些个薄命儿女也不是为了让各位看官就信了“命定之说”,而对人生无所指望了不是?大家好好把这些人物的命途捋一捋,也是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很多启示的呀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183 #
头像
183 #
0
16-11-03 14:45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回复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184154#73184154]1楼1011s的帖子[/url]

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对宝钗的一些行为多了些理解,但依然认为她是个让人敬而远之的人物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之交,以其无真气也” 。宝钗就是个无癖无疵的高情商之人, 无趣无情
tungpo 发表于 11/3/2016 1:59:21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06803#73206803][/url]
任是无情也动人……宝丫头不是个天生无癖无疵的人呀。她蜜合色半新不旧的袄子里,也是藏了件鲜亮颜色的小衣的。冷香丸也是压不住胎里带着的那股热性的。宝钗在丧父后,面对中落的家道败家子样的兄弟及慈弱的母亲,小小年纪的她,不得不克己,生活让她尽快成熟,她没有时空去发展自己的天性,去随意舒展自己的癖与疵。但偶然间流露的才情不比黛玉差,谈画画那里,说明宝姐姐也是爱好颇多的。
但她要专心针黹,悉心家事,替母亲分忧。她或许还要留意家里的生意来往,好不时提醒哥哥别都被人诓骗了去。她着实没时间去癖,也没条件去疵。
宝丫头的深情,未必像黛玉宝玉那样热烈外放,但也同样真挚。她的爱给了母亲和哥哥,亲情并不比爱情来得便宜。
我分析过宝钗的家世在黛玉等人里是最低的,薛家唯有的就是财富,而这财富在薛蟠手里还岌岌可危啦。进宫待选未成,宝玉是母亲和姨母为她找的最好的归宿了。宝钗能怎样?她是母亲的小棉袄,她体贴母亲的不易,所以,宝丫头一开始就配合演出金玉良缘,努力迎合贾母的喜好,和大观园上上下下打好关系。
安分随时,是宝钗的性格,也是宝钗的无奈。
就是这样的努力,在不被最亲的人理解后,端方展样如宝钗也绷不住大怒大哭了起来,全书里,宝钗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失态大哭是为了什么?是她在宝玉挨打后,疑心是薛蟠的缘故,说了哥哥几句。结果呆霸王居然直接挑明了宝钗想嫁宝玉,还没嫁过去就女生外向啦。这样的话,宝钗所感无异于心头刺血。她爱不爱宝玉暂且不说,这样被最亲的哥哥撕破脸皮揭下面具,宝丫头大哭起来。恐怕心中全是委屈,如此费心力要嫁宝玉是为哪般?除了为自己的归宿,多半还不是为了母亲和这个赖泥般的兄弟,结果人家还不领情,还这样讽刺。
我都想为宝钗哭一场啦。

宝钗的真性情和真感情,都给了母亲和哥哥。在他们面前,宝丫头才会窝妈妈怀里让妈妈摩挲着撒娇,才会生气发怒委屈大哭给哥哥看,让哥哥转回头哄自己。一出家门,宝丫头就是那个我们熟悉的宝姐姐了。她收起所有个人情感和喜好,按照社会的塑造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大家觉得宝姐姐无情无趣,那只因为,宝姐姐很忙,无意让你靠近她呢。
除了母亲和哥哥,宝钗对宝玉也微微红过眼圈疼惜过。所以,我觉得宝钗也未必是一点都没爱过宝玉的,只是聪明如她,是明白宝玉不爱自己的。
黛玉有她的求而不得,宝钗也是一样呀。
头像
0操作184 #
头像
184 #
0
16-11-03 14:59操作
只看TAAA分享
玉在椟中求善价 钗在奁内待时飞时飞是贾雨村的字


cuddles_r 发表于 11/2/2016 6:26:49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198934#73198934][/url]
宝钗也是所遇非人。她跟宝玉气场不合,硬凑肯定悲剧。她跟贾雨村才般配。两个人都是要功名的。宝钗正是贾雨村要的那种帮夫贤妻。小日子肯定能红火。
头像
0操作185 #
头像
185 #
0
16-11-03 15:01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宝钗也是所遇非人。她跟宝玉气场不合,硬凑肯定悲剧。她跟贾雨村才般配。两个人都是要功名的。宝钗正是贾雨村要的那种帮夫贤妻。小日子肯定能红火。

vaormd 发表于 11/3/2016 2:59:18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07580#73207580][/url]
得了吧,贾雨村不择手段,可以随时牺牲掉宝钗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186 #
头像
186 #
0
16-11-03 15:04操作
只看TAAA分享

要说宝钗只身扛起家族的兴衰是有些夸张,但我认为是命运没有给她这个平台。前面那位MM引“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来描述宝钗我认为是贴切的,倒不说“兼济天下”,宝钗绝对有持家理事的潜力,在很多细节上可以看出来,和上面质疑宝钗能力的MM一齐讨论讨论吧。


比如邢岫烟当掉袄衣贴补日常用度那一段,宝钗心疼她,向她讨来当票要为她赎回,可知,宝钗是深谙钱财来去这些世俗规则的,而后来我们看见湘云、黛玉连当票都没见过(也怪不得她们的)。当然大家可以说薛家本来就有当铺,那宝钗明了典当之事自然也是常理。但我想说,黛玉父亲是巡盐御史,但细细想来黛玉也未见得就一定对盐务了解甚深。儒家讲求“格物致知”,宝钗向来对一事一物都留心观察,才使得她无论是对戏文还是画笔颜料都能说得头头是道(我自己是老师,宝钗绝对是那种不会偏科,全面发展的学习型的孩子)。薛家皇商身份所带来的资源也使得宝钗比别家小姐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世间万象;但还是那句话,资源再丰富也得宝钗自己有心学习才行,别看薛蟠就是做着这个行当的,他还不一定都能像宝钗那样说出个所以然来。


最能体现宝钗精明周全,心存大局的是“时宝钗小惠全大体”那一回。那回很精彩啊,探春、李纨两人共同管理荣府上下,由宝钗从旁协理。在商讨大观园“兴利除宿弊”的具体方案时,探春自然是有宏图大志的,可是稍显阅历不足,李纨也能提一些建议,但能把所有事物账目理全算清的就只有平儿和宝钗两个。平儿自不必说,帮着王熙凤理家的老人儿了,就是不论身份把整个家交给她恐怕也能料理得清楚的。但是宝钗是一闺中小姐,这方面的才干能和平儿旗鼓相当那是非常不容易的 (这样看来,要说宝钗平时没有帮着薛姨妈理过家我是不信的)。


除了帮忙算账以外,宝钗提了两个建议:一是提议园中各处收益不必里外归帐,只是直接补上对应的各项开销,好像“包产到户”,一面分清了各项责任一面又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是一良策;二是提议领了事做的婆子们无论盈亏都要年终拿出定额的钱财散予其余没事做的婆子们,这样优化了利润分配,人人有份,所以大家也都能齐心协力了。要注意的是,分出的几项活计大家都深知是有重利可图的,所以才纷纷自荐,唯恐落后;做事的人一定比不做事的人所得丰厚很多,这个是正理。这两个建议分别对责任和利益做出了合理分配,不可小觑。


宝钗此时不过十五六岁,在今天也就是个中学生,有此眼界作为实在让人佩服的。想说一下曹公在回目里用的这个“时”来评价她,我觉得这可不能单纯以常人“审时度势”、“顺应时势”去理解。孟子曾用“圣之时者”来评价孔子,说孔子是圣人中“时”这一类的。我们通常误认为儒家就是迂腐守旧,墨守成规,但事实上孔孟的儒家思想是“守经达权”的,说“外圆内方”大家就更明白了。这里用一个“时”来评价宝钗,也是褒扬她在信念上能坚守“择善固执”,而在具体操作上能灵活地“因时制宜”,这不算能力何为能力?


1011s 发表于 11/3/2016 2:21:51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07095#73207095][/url]
是的,宝钗的能力毋庸置疑。凤姐儿肯定的三位有理家才能的小姐,就是黛玉,宝钗和探春。
其余两位不表,宝钗之所以事不关己一问摇头三不知,那是她守本分。她是客居,没有立场也没有必要对贾府的家事置喙。
直到美眉说的这一节,宝姐姐被明言请来帮助理家,她才有了理由施展才华。
私以为,这也是王夫人一方给宝钗的一个机会,给贾母的一个展示。不然,探春一人加李纨足矣,就算需要协助,难道不是黛玉更亲近更合适吗?
只是王夫人不大可能让黛玉这样公开参与理家的,一句她身体不好就可以了。而宝钗能被请来,除了王夫人的意思,也必是她素有理家能力的贤名,宝钗在家帮薛姨妈理家是肯定的。不然凤姐如何知道宝钗会理家?
头像
0操作187 #
头像
187 #
0
16-11-03 15:43操作
只看TAAA分享
任是无情也动人……宝丫头不是个天生无癖无疵的人呀。她蜜合色半新不旧的袄子里,也是藏了件鲜亮颜色的小衣的。冷香丸也是压不住胎里带着的那股热性的。宝钗在丧父后,面对中落的家道败家子样的兄弟及慈弱的母亲,小小年纪的她,不得不克己,生活让她尽快成熟,她没有时空去发展自己的天性,去随意舒展自己的癖与疵。但偶然间流露的才情不比黛玉差,谈画画那里,说明宝姐姐也是爱好颇多的。
但她要专心针黹,悉心家事,替母亲分忧。她或许还要留意家里的生意来往,好不时提醒哥哥别都被人诓骗了去。她着实没时间去癖,也没条件去疵。
宝丫头的深情,未必像黛玉宝玉那样热烈外放,但也同样真挚。她的爱给了母亲和哥哥,亲情并不比爱情来得便宜。
我分析过宝钗的家世在黛玉等人里是最低的,薛家唯有的就是财富,而这财富在薛蟠手里还岌岌可危啦。进宫待选未成,宝玉是母亲和姨母为她找的最好的归宿了。宝钗能怎样?她是母亲的小棉袄,她体贴母亲的不易,所以,宝丫头一开始就配合演出金玉良缘,努力迎合贾母的喜好,和大观园上上下下打好关系。
安分随时,是宝钗的性格,也是宝钗的无奈。
就是这样的努力,在不被最亲的人理解后,端方展样如宝钗也绷不住大怒大哭了起来,全书里,宝钗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失态大哭是为了什么?是她在宝玉挨打后,疑心是薛蟠的缘故,说了哥哥几句。结果呆霸王居然直接挑明了宝钗想嫁宝玉,还没嫁过去就女生外向啦。这样的话,宝钗所感无异于心头刺血。她爱不爱宝玉暂且不说,这样被最亲的哥哥撕破脸皮揭下面具,宝丫头大哭起来。恐怕心中全是委屈,如此费心力要嫁宝玉是为哪般?除了为自己的归宿,多半还不是为了母亲和这个赖泥般的兄弟,结果人家还不领情,还这样讽刺。
我都想为宝钗哭一场啦。

宝钗的真性情和真感情,都给了母亲和哥哥。在他们面前,宝丫头才会窝妈妈怀里让妈妈摩挲着撒娇,才会生气发怒委屈大哭给哥哥看,让哥哥转回头哄自己。一出家门,宝丫头就是那个我们熟悉的宝姐姐了。她收起所有个人情感和喜好,按照社会的塑造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大家觉得宝姐姐无情无趣,那只因为,宝姐姐很忙,无意让你靠近她呢。
除了母亲和哥哥,宝钗对宝玉也微微红过眼圈疼惜过。所以,我觉得宝钗也未必是一点都没爱过宝玉的,只是聪明如她,是明白宝玉不爱自己的。
黛玉有她的求而不得,宝钗也是一样呀。

cristal2011 发表于 11/3/2016 2:45:38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07425#73207425][/url]
mm 真痴迷红楼人物哈;理解宝钗有她的不易,也做过些慈善,帮囊中羞涩的湘云举办螃蟹宴,赠黛玉燕窝,为可怜的邢岫烟赎当票,施惠赵姨娘, 等等,但这些小恩小惠还是难洗白她的冷酷:金训儿跳井,她连一生叹息都没有,还称之为糊涂人;柳湘莲救过她哥,结果尤三姐自尽,柳离家远走,她也是事不关己的冷漠,倒催着她哥去办“正经事”:请店里伙计吃饭
头像
0操作188 #
头像
188 #
0
16-11-03 15:56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我同意这位美眉的观点。终身误,是以宝钗和宝玉两人的眼睛看宝钗的命运。同理,枉凝眉是以黛玉宝玉的眼睛看黛玉的命运。是双视角。其余十二钗都是从自身视角看命运,单视角。私以为这是作者对钗黛二人的重视,同时也点出这二人和宝玉的一生纠缠。其他十二钗和宝玉没有情感姻缘的纠葛,所以就不掺杂宝玉的视角了。我觉得这样看,挺清楚明白的。
这也是我虽然爱煞湘云,但也不同意周汝昌老把云儿和爱哥哥撮一堆儿的一个原因。
钗黛和一的判词我觉得也未必说这两人就是一个人,而是这两人都同宝玉有着命运,情感,姻缘的深刻纠葛,同时她们两人彼此也纠葛颇深,难分难解。所以我觉得后四十回,黛玉宝钗必有更深刻更触动人心的故事和互动。
哎呀,再叹一句,曹公啊,你咋不写完呢?这坑挖的呀!


cristal2011 发表于 11/2/2016 3:32:15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197018#73197018][/url]

来来来,我不食言,又要提着小板凳来找MM探讨《枉凝眉》的问题啦。昨夜睡梦里还隐约在想这茬子事儿,今天定要说个明白,哈哈哈哈。


MM昨天提到《终身误》和《枉凝眉》是宝玉分别和钗黛二人的“双视角”,这个观点我没听过,觉得很新奇,当时不敢造次,只好回去又再三揣度后才再来讨教。“双视角”的说法倒很好地解决了十二支曲子框架结构上的问题,但还是有两点不太妥:


1.要说《枉凝眉》是从黛玉和宝玉的“双视角”在看待宝黛之间的纠葛这个很有道理,但是要说《终身误》是宝钗和宝玉的“双视角”在看待金玉之姻就不妥在于,宝钗哪能称自己“山中高士晶莹雪”呢?而第二句“俺只念木石前盟”又明明是用的第一人称单数,而“空对着”、“终不忘”这两个动词都是直指宝玉,怎么看都更像是宝玉一个人的视角。


2.《终身误》里有很重的“戏份”给了黛玉,但《枉凝眉》若是宝黛看他们自己的话,就完全没有提及宝钗了。以《红楼梦》那么明显的“双女主”设计,宝钗的粉丝一定是不依的,要撕的,曹公不会这么厚此薄彼吧?


深受MM“双视角”的启示,我想能不能这样理解:《终身误》是以宝玉的视角看钗黛,着重在宝钗;《枉凝眉》也是以宝玉的视角看钗黛,着重于黛玉。具体词句分配可以是这样的:


《终身误》, 宝玉身在“金玉良姻”里但心里念着黛玉,感叹与宝钗“美中不足”的婚姻


都道是金玉良缘(与宝钗的今世姻缘),俺只念木石前盟(与黛玉的前世约定)。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面对宝钗);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思念黛玉)。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这是看着婚后的宝钗感叹造化弄人)。


《枉凝眉》,宝玉回顾此生两个姐姐妹妹,心里时时为黛玉的命运而不忍、痛惜


一个是阆苑仙葩(描述宝钗),一个是美玉无瑕(描述黛玉)。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说的是与宝钗前世无盟,但今生有约);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说的是与黛玉前世有缘,然而今生不得再续)一个枉自嗟呀(隐黛玉“ 莫怨东风当自嗟”),一个空劳牵挂(指宝玉出家后宝钗独自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镜花水月”互文,指最后钗黛二人都没能同宝玉相守到老)。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痛忆黛玉之殇)。


坦白说,脂批很明显认为《枉凝眉》是指的宝黛二人,这也是为什么我以前从来没有质疑过。但如今实在不能完全为此说信服,固执较真之心请MM体谅,还王再指教。

头像
0操作189 #
头像
189 #
0
16-11-03 16:08操作
只看TAAA分享
mm 真痴迷红楼人物哈;理解宝钗有她的不易,也做过些慈善,帮囊中羞涩的湘云举办螃蟹宴,赠黛玉燕窝,为可怜的邢岫烟赎当票,施惠赵姨娘, 等等,但这些小恩小惠还是难洗白她的冷酷:金训儿跳井,她连一生叹息都没有,还称之为糊涂人;柳湘莲救过她哥,结果尤三姐自尽,柳离家远走,她也是事不关己的冷漠,倒催着她哥去办“正经事”:请店里伙计吃饭

tungpo 发表于 11/3/2016 3:43:32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08105#73208105][/url]
无情就是宝钗的人设啊。宝钗做事倾向于认理不认清,于看客,就表现为她的冷酷。这也是符合当时的社会规范的。自宋朝程朱理学之后,就提倡“存天理,灭人欲”,要求每个人恪守自己的本分。所以宝钗才会劝宝玉读正经书,指责黛玉当众说出西厢记里的句子,有失体面。对于香菱,金钏,尤三姐,这是她本分之外的事情,是她“不应当管”。

林妹妹的悲剧来自于她的痴情,过不去情字这一关。宝姑娘的悲剧则来自于她的冷。所以她得不到旁人的宠爱,只有尊敬,也得不到宝玉的感情。
头像
0操作190 #
头像
190 #
0
16-11-03 16:10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双手双脚同意美眉的分析。夏氏闹的那些个污糟内容,宝钗做为待嫁闺秀,是连听都不合礼数的,更别说伸头去管了。没有独处小姑去管哥哥房里事的道理。就这样,宝钗仍旧是瞅准机会给过夏氏一些言语,令夏氏不敢再欺她年少。书里是有这样交待过一句的。
至于薛姨妈,就是个溺爱儿子的普通母亲,还不如王夫人这个姐妹能干呢。宝钗也是为母兄操碎了心,小小年纪活得已经很累了。

cristal2011 发表于 11/3/2016 2:07:27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06906#73206906][/url]

生子当如孙仲谋,生女当如薛宝钗呀!宝钗作为女儿这一节真是很令人钦佩的,她和薛姨妈想来可能是红楼梦里最好的一对亲子关系了。说着就必须要去给俺爹娘微信请个安,哈哈

MM咱们交个朋友吧,认真说的!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191 #
头像
191 #
0
16-11-03 16:36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来来来,我不食言,又要提着小板凳来找MM探讨《枉凝眉》的问题啦。昨夜睡梦里还隐约在想这茬子事儿,今天定要说个明白,哈哈哈哈。


MM昨天提到《终身误》和《枉凝眉》是宝玉分别和钗黛二人的“双视角”,这个观点我没听过,觉得很新奇,当时不敢造次,只好回去又再三揣度后才再来讨教。“双视角”的说法倒很好地解决了十二支曲子框架结构上的问题,但还是有两点不太妥:


1.要说《枉凝眉》是从黛玉和宝玉的“双视角”在看待宝黛之间的纠葛这个很有道理,但是要说《终身误》是宝钗和宝玉的“双视角”在看待金玉之姻就不妥在于,宝钗哪能称自己“山中高士晶莹雪”呢?而第二句“俺只念木石前盟”又明明是用的第一人称单数,而“空对着”、“终不忘”这两个动词都是直指宝玉,怎么看都更像是宝玉一个人的视角。


2.《终身误》里有很重的“戏份”给了黛玉,但《枉凝眉》若是宝黛看他们自己的话,就完全没有提及宝钗了。以《红楼梦》那么明显的“双女主”设计,宝钗的粉丝一定是不依的,要撕的,曹公不会这么厚此薄彼吧?


深受MM“双视角”的启示,我想能不能这样理解:《终身误》是以宝玉的视角看钗黛,着重在宝钗;《枉凝眉》也是以宝玉的视角看钗黛,着重于黛玉。具体词句分配可以是这样的:


《终身误》, 宝玉身在“金玉良姻”里但心里念着黛玉,感叹与宝钗“美中不足”的婚姻


都道是金玉良缘(与宝钗的今世姻缘),俺只念木石前盟(与黛玉的前世约定)。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面对宝钗);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思念黛玉)。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这是看着婚后的宝钗感叹造化弄人)。


《枉凝眉》,宝玉回顾此生两个姐姐妹妹,心里时时为黛玉的命运而不忍、痛惜


一个是阆苑仙葩(描述宝钗),一个是美玉无瑕(描述黛玉)。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说的是与宝钗前世无盟,但今生有约);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说的是与黛玉前世有缘,然而今生不得再续)一个枉自嗟呀(隐黛玉“ 莫怨东风当自嗟”),一个空劳牵挂(指宝玉出家后宝钗独自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镜花水月”互文,指最后钗黛二人都没能同宝玉相守到老)。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痛忆黛玉之殇)。


坦白说,脂批很明显认为《枉凝眉》是指的宝黛二人,这也是为什么我以前从来没有质疑过。但如今实在不能完全为此说信服,固执较真之心请MM体谅,还王再指教。




1011s 发表于 11/3/2016 3:56:51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08243#73208243][/url]
嗯,看了美眉对终身误一曲的分析,我也觉得说这曲是双视角确实不对。说两支曲子都是宝玉的口吻,宝玉的眼与心来解读钗黛更顺理成章。
只是枉凝眉一曲,开头的阆苑仙葩如果说是指宝钗,还略显牵强,我还是不能说服自己完全认可,哈哈。
我想着,其实不用纠结双女主就必得平分秋色。如果两支曲子确实是从宝玉的视角出发,在此前提下,在宝玉心中更重谁呢?无疑是黛玉呀。那么两支曲子更偏重黛玉就完全可以解释得通了。
终身误是宝玉对宝钗的看法,宝钗嫁了她,确实是误了终身,这毋庸置疑。但宝钗于他,也只是个被误了终身的姐姐,虽然高洁如晶莹雪,但他心心念念的还是那寂寞林。是宝玉对宝钗的愧疚与对自我的剖白。而最后一句,我觉得也是宝玉对这桩婚姻的看法而非宝钗,因为这是宝玉的独白嘛,他娶了宝钗,无法挑剔宝钗任何的不是,因为宝姐姐做为妻子确实是无可指摘,他不能负了家门负了宝钗,只好举案齐眉,可到底意难平,因为心里那个人是林妹妹。这是宝玉真实的心理写真。
枉凝眉则更情真意切,对比终身误的赞叹愧疚与剖白,枉凝眉则只有倾诉与痛惜,是更真挚的情感流露,完全没有了终身误的只重自身剖白。字字句句都是对宝黛二人情感前世今生的追忆与痛惜。最后一句也是对黛玉无限的怜惜与疼爱。
其实从宝玉的视角出发,这样太合乎情理了。他原本就对宝钗无爱,只有尊敬。以他之心之眼,不可能对宝钗写出和对黛玉一样的曲子呀?
头像
0操作192 #
头像
192 #
0
16-11-03 16:44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再补充一句,在宝玉的心里,终身误之所以误,是因为他心里有个林妹妹,所以他看宝钗,总要夹个林妹妹在那里。终身误是宝玉对金玉婚姻的看法,有个黛玉横亘金玉之间是事实,也是宝玉心中的那份意难平。 而枉凝眉之所以枉,却跟别人无关,他看黛玉,念黛玉时,是心中没有他人的,曲子里也不可能提宝钗,那样就亵渎了这份感情。枉凝眉,是宝黛二人的情感描摹,无法有第三个存在。 这样看,是否就完全理顺了呢?
头像
0操作193 #
头像
193 #
0
16-11-03 16:45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我非常认同MM的感觉,握爪! 一个“贤德贞静”,一个“安分随时”,这两个词找得好精确呀。


我也认为到后四十回宝钗能安处贫贱,她是“蘅芜君”,“随遇而安”是君子的重要特质之一。“冷香丸”是揭示宝钗人物特点的一个意象,虽然对此各种理解都有,但是我的理解还是褒扬的。


“冷”和花名签上“恁是无情也动人”是连在一起的。我前面有个回复说过一些,儒家经典要求个人自省自律,审己度人,是很好的情绪管理教程,就好像MM说的宝钗是“教养好到天生性格的痕迹都看不见了”。其实这并不是内心真的无情无义,而是在公共场合能精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表达,在别人眼里就是“冷”了。但我认为事实上在私下还是能看到宝钗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比如黛玉认薛姨妈做母亲的那回,宝钗很自然地在薛姨妈怀里做小女儿,连黛玉也说“这么大了,离了姨妈就是个最老道的,见了姨妈就撒娇儿”,可见她并不是没有情感的冷美人。


“香”和“蘅芷清芬”、“蘅芜苑”、“蘅芜君”这些提额、称谓是一体的,我以前看过一个解读,深以为信,是说这是直指儒家“香草美人”的意象,这个意向源自《离骚》,象征忠贞爱国(那个年代“美人”指的是君子,不是女人)。所以宝钗被李纨冠以“蘅芜君”大家都是服气的,公认宝钗是贤良贞德的正人君子。


要说香,黛玉也有“奇香”(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但和宝钗的不同。


很明确,宝钗得香于冷香丸,看此种丸药的炮制程序费时费力费人品就知道(周瑞送宫花那一回),宝钗的“香”虽有天时地利的因素,但总归是后天不懈努力得来的,这跟宝钗平日勤勉自律的行止是一致的。而不吃这丸药又怎么着呢?据宝钗说“也不觉怎么着,只不过喘嗽些”,听到这里有人就可能要骂宝钗“作”了(大概周瑞也这么想),但我认为这“喘嗽”二字正是在映射我们常人,不读书、不学礼也不是性命攸关的大缺陷,不过就是脑子里时不时动些蝇营狗苟的小九九罢了。但宝钗却不畏繁琐辛苦修养自己,借助儒家思想这颗“冷香丸”实现自我完善,这是宝钗让人敬服的好处。


而黛玉的“奇香”是说不清缘故的,我认为这是指黛玉是先天里的钟灵毓秀,自然而然的一种真诚禀赋,这样世间罕见的可遇不可求常人会觉得“奇异”,但仍然拗不过其芳香馥郁的本质。嗯,就是这样。




1011s 发表于 11/3/2016 11:47:38 A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05138#73205138][/url]
mm太博学了,赞一个!
头像
0操作194 #
头像
194 #
0
16-11-03 16:48操作
只看TAAA分享

生子当如孙仲谋,生女当如薛宝钗呀!宝钗作为女儿这一节真是很令人钦佩的,她和薛姨妈想来可能是红楼梦里最好的一对亲子关系了。说着就必须要去给俺爹娘微信请个安,哈哈

MM咱们交个朋友吧,认真说的!





1011s 发表于 11/3/2016 4:10:44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08374#73208374][/url]

哈哈哈,好呀好呀,难得遇见美眉这样的红楼同好。以后一起品红楼,谈曹公,岂不快哉?!
头像
0操作195 #
头像
195 #
0
16-11-03 17:14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再补充一句,在宝玉的心里,终身误之所以误,是因为他心里有个林妹妹,所以他看宝钗,总要夹个林妹妹在那里。终身误是宝玉对金玉婚姻的看法,有个黛玉横亘金玉之间是事实,也是宝玉心中的那份意难平。
而枉凝眉之所以枉,却跟别人无关,他看黛玉,念黛玉时,是心中没有他人的,曲子里也不可能提宝钗,那样就亵渎了这份感情。枉凝眉,是宝黛二人的情感描摹,无法有第三个存在。
这样看,是否就完全理顺了呢?
cristal2011 发表于 11/3/2016 4:44:29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08693#73208693][/url]
没错,枉凝眉描述的是宝黛的情感,不可能提到宝钗的
一个是阆苑仙葩(黛玉绛珠仙草转世)

一个是美玉无瑕(宝玉神瑛侍者转世)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196 #
头像
196 #
0
16-11-03 17:24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哈哈哈,好呀好呀,难得遇见美眉这样的红楼同好。以后一起品红楼,谈曹公,岂不快哉?!

cristal2011 发表于 11/3/2016 4:48:26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08736#73208736][/url]


哈哈,很是很是! 先去吃个饭,回来再细侃~~~
头像
0操作197 #
头像
197 #
0
16-11-03 20:47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mm太博学了,赞一个!

hotwinter 发表于 11/3/2016 4:45:51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08706#73208706][/url]

不敢不敢,像贾政的那句话“不过以一知充十用罢了”。

不过真心喜欢就舍得花时间哈。平时也就算了,但是一做家务我的无线耳机里几乎就放着红楼梦相关的东西,久而久之也就听进去了,对红楼梦里的好些人都变得很“亲”了,仿佛对做家务也变得有感情了,哈哈,倒是促进家庭和谐呀~
头像
0操作198 #
头像
198 #
0
16-11-03 21:06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再补充一句,在宝玉的心里,终身误之所以误,是因为他心里有个林妹妹,所以他看宝钗,总要夹个林妹妹在那里。终身误是宝玉对金玉婚姻的看法,有个黛玉横亘金玉之间是事实,也是宝玉心中的那份意难平。
而枉凝眉之所以枉,却跟别人无关,他看黛玉,念黛玉时,是心中没有他人的,曲子里也不可能提宝钗,那样就亵渎了这份感情。枉凝眉,是宝黛二人的情感描摹,无法有第三个存在。
这样看,是否就完全理顺了呢?
cristal2011 发表于 11/3/2016 4:44:29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08693#73208693][/url]


这段分析确实打动我了。如果说《终身误》是宝玉对婚姻的彻悟而《枉凝眉》是宝玉对爱情的悼缅的话,这样内容上也是平衡的,也让人信服。而要说宝玉忆起他的爱情,自然又是全心全意的只有黛玉的。哎呀,难道真的要我接受曹公对宝钗如此凉薄?这样子真的很教人伤心,让我哭哭宝钗去。。。

MM, 强迫症如我还是没法接受宝玉作为直接描写对象插进这十二首曲子来,先交给时间让我冷静清醒下来再说好不啦?
头像
0操作199 #
头像
199 #
0
16-11-03 21:13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嗯,看了美眉对终身误一曲的分析,我也觉得说这曲是双视角确实不对。说两支曲子都是宝玉的口吻,宝玉的眼与心来解读钗黛更顺理成章。
只是枉凝眉一曲,开头的阆苑仙葩如果说是指宝钗,还略显牵强,我还是不能说服自己完全认可,哈哈。
我想着,其实不用纠结双女主就必得平分秋色。如果两支曲子确实是从宝玉的视角出发,在此前提下,在宝玉心中更重谁呢?无疑是黛玉呀。那么两支曲子更偏重黛玉就完全可以解释得通了。
终身误是宝玉对宝钗的看法,宝钗嫁了她,确实是误了终身,这毋庸置疑。但宝钗于他,也只是个被误了终身的姐姐,虽然高洁如晶莹雪,但他心心念念的还是那寂寞林。是宝玉对宝钗的愧疚与对自我的剖白。而最后一句,我觉得也是宝玉对这桩婚姻的看法而非宝钗,因为这是宝玉的独白嘛,他娶了宝钗,无法挑剔宝钗任何的不是,因为宝姐姐做为妻子确实是无可指摘,他不能负了家门负了宝钗,只好举案齐眉,可到底意难平,因为心里那个人是林妹妹。这是宝玉真实的心理写真。
枉凝眉则更情真意切,对比终身误的赞叹愧疚与剖白,枉凝眉则只有倾诉与痛惜,是更真挚的情感流露,完全没有了终身误的只重自身剖白。字字句句都是对宝黛二人情感前世今生的追忆与痛惜。最后一句也是对黛玉无限的怜惜与疼爱。
其实从宝玉的视角出发,这样太合乎情理了。他原本就对宝钗无爱,只有尊敬。以他之心之眼,不可能对宝钗写出和对黛玉一样的曲子呀?

cristal2011 发表于 11/3/2016 4:36:31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08624#73208624][/url]

但我还是非常喜欢MM对《终身误》的分析,宝玉的愧疚和剖白这个观点提得很是。上天让他愧的人实在太多,金钏、晴雯、四儿。。。说好的“各人只得各人的眼泪”呢?
头像
0操作200 #
头像
200 #
0
16-11-03 21:30操作
只看TAAA分享


这段分析确实打动我了。如果说《终身误》是宝玉对婚姻的彻悟而《枉凝眉》是宝玉对爱情的悼缅的话,这样内容上也是平衡的,也让人信服。而要说宝玉忆起他的爱情,自然又是全心全意的只有黛玉的。哎呀,难道真的要我接受曹公对宝钗如此凉薄?这样子真的很教人伤心,让我哭哭宝钗去。。。

MM, 强迫症如我还是没法接受宝玉作为直接描写对象插进这十二首曲子来,先交给时间让我冷静清醒下来再说好不啦?

1011s 发表于 11/3/2016 9:06:19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085074&postid=73210763#73210763][/url]
哈哈哈,完全理解美眉的心情。其实我一开始也差点被你说服了,按你的分析,枉凝眉越看越像是唱钗黛二人的,但是一回头读了头两句,马上还是不能接受阆苑仙葩指宝姐姐,哈哈哈。
咱们各自冷静清醒下,哈哈哈,也许明天就又发现新看法咧。
发帖回复
查看:113569|回复:824
Advertisement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