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快乐美满的家庭
——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五》
爱,是冰心童年的精神养料。
一个人童年时代的境遇如何,往往会深深地影响她(或他)的一生:她将有什么样的理想和追求;她将对世界和人生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她将形成哪样的性格;她将具有何种的心地;她将热爱什么,痛恨什么;等等,都会看到童年留下的烙印。
冰心这位多福长寿的女作家,就有一个温暖幸福的童年。她的母亲和父亲,给了她足够的、真挚的爱。正是这种温柔动人的爱,从小就渗透在她的心田里,成为她思想和行动的一种善良的出发点。长大成人以后,形成了她所独有的爱的哲学,成了冰心创作的旨趣。在过去那个阴霾和黑暗的旧中国里,冰心爱的,是普通的人和普通的家庭。她希望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象她自己和她的家庭一样地幸福。正因为她看到了一些普普通通的善良的人遭遇着不幸,她的那颗温柔的心,就变得不平静起来。由于有了真挚的爱,她才否定那些不公道与不合理的秩序,因而也就产生了憎,虽然她还不知道,应该如何改变它。
冰心,本名谢婉莹。1900年(清光绪26年)10月5日,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当时还叫做闽侯县)隆普营的一所大房子里。在这所大房子里,居住着她祖父谢子修老先生操持的一个大家庭。这所房子里有一个很大的院子,院子里有一个池子,池子里还养着金鱼。
因为冰心七个月时就离开了她祖父的大家庭,所以她当然不会记得这个幽静的大院子在当时的景象。虽然她十一岁时也曾返回过她的出生地小住了一年多,但是,这座大院子,还有它的清澈的池子以及游荡其中的小金鱼,并未成为她后来创作灵感的源泉。因为她童年时代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山东烟台的大海旁边度过的。北方的大海给了这位南国的女儿最早的艺术熏陶,使她在奇幻的大海旁边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想象力。她长大以后的文学创作是从大海的波涛声中汲取营养的。青年时代的冰心,是海的女儿,大自然的女儿。由于她毕生形成的审美情趣,冰心的海也是温柔的、秀美的;它既不象普希金的海,充满了辽阔和神秘的气息;更不象海明威的海,粗犷而惊险,永远激荡着人们搏斗的气魄。冰心的海,具有女性的温柔和圣洁,这是一种可以洗涤人们内心污垢的美。不过这是后话了。
冰心的父亲谢葆璋先生,是谢子修老先生的第三个儿子。在他十七岁的那一年,谢老先生的朋友严复,回到故乡来招募海军学生,谢葆璋在应试通过之后,便穿起了一件旧棉袍,告别了父母和兄弟,离开了故乡,跟着严复北上了。他进了天津紫竹林水师学堂的驾驶班当学生,在这里,认识了后来成为他的顶头上司的海军上将萨镇冰先生,当时,萨镇冰是天津管轮学堂的正教习。
谢葆璋由于学习刻苦,年轻干练,而步步升迁。在冰心出生的时候,他已经担任了“海圻舰”的副舰长。那时候的海军副统领兼“海圻舰”舰长,就是萨镇冰。
冰心的母亲杨福慈,是一位性格极温柔、极安静的女人。她身体很瘦弱,而且多病,每天除去做家务,就是看书,虽然恬淡处世,天性却是极敏感、极富感情的,是一位典型的,在当时并不多见的,有文化的贤妻良母。
她与谢葆璋的婚姻,虽然是在她九岁的那一年,由双方的父亲在做诗谈文时包办说定的,但是,待她十九岁嫁到谢家之后,小夫妻却感情极好,使他们这一房里,总是充满了温暖、和谐的气氛。
封建婚姻制度,从根本上说来,是残酷的,扼杀人性的。“五四”以后的文学创作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控诉封建的婚姻制度,鼓舞一代青年为了争取美好的爱情和自主的婚姻而斗争。然而,世界是十分复杂的,任何事情都有例外,包办婚姻有时也能结成幸福的家庭,但是这又绝不等于封建婚姻制度就不是罪恶的了。——生活真是一个变幻无穷的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