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一下
煮沸后生成气泡,气泡生成是需要气泡核的,而饺子是气泡核的主要发生源,高沸腾会有大量气泡的存在于饺子和水之间,而阻碍水和饺子之间的热传递效果,适当加点加冷水呢,可以减少沸腾,即气泡,但水温度却没降低多少,液体的传热效果远高于气体。
其实适当调小火,也能维持低沸腾高水温的效果
以上纯属个人瞎编,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我来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一下
煮沸后生成气泡,气泡生成是需要气泡核的,而饺子是气泡核的主要发生源,高沸腾会有大量气泡的存在于饺子和水之间,而阻碍水和饺子之间的热传递效果,适当加点加冷水呢,可以减少沸腾,即气泡,但水温度却没降低多少,液体的传热效果远高于气体。
其实适当调小火,也能维持低沸腾高水温的效果
以上纯属个人瞎编,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我都是等水开了再煮15分钟,
不用管,不用操作,方便,卫生,
真心不理解加水三次是什么道理,
加一勺也是加,加一碗也是加,
怎么保证饺子煮透,细菌都杀死了呢?
不用加水
只有现包饺子的需要
加水比较容易掌握,煮过再过冷水应该也会增加口感,类似pasta过冷水,阻止继续加温,只是我都省略这些步骤因为懒,想起来就加,也不一定加三次,看着差不多就行,不加也没事,把火力调小免得煮过头。最近买了本书the science of cooking,本来是买给孩子看的,我自己偶尔翻几页都很收益。
一是为了防止火太大扑了。而是保证猪肉煮熟皮又不会破。
Cdrama 发表于 2024-03-03 15:36煮饺子要加水和坐月子不洗澡一样,都是古代有智慧的人的经验,现代没智慧的人盲从。
坐月子不洗澡,是因为有伤口的时候盆浴容易有感染。但是淋浴不会,所以现代医生告诉病人可以淋浴不能盆浴。古代人没有淋浴,水也不是现代的净化过的(干净到可饮用)
煮饺子加水,是因为古代的做饭火力,不像现代的煤气灶或者电灶一样可以轻易调成simmer
关于月子洗澡这事儿吧我开始也不信,观点跟你一样,但是我洗了以后发现本来不流血了洗完突然流血量加大,人也有点虚晃。其实应该是不要太早洗,适温的水不能太热太久quick shower一下,然后出来不要着凉。但是shower一般是要洗头的,水也一般会开热,洗完头要干发,如此一番折腾的确对刚刚生完孩子的孕妇不友好,所以说月子也分时间先后。古人自然是条件有限但也不完全没有道理,有些道理可能没有理论基础但是也是经验总结,就跟现代医学一样很多也是rule of thumb,当然个体差异也很大。
fdsss 发表于 2024-03-03 15:28这么多年我家煮饺子一直都要加水还一定要加三次水
开一次加一次 煮熟还要过个凉水怕粘连
朋友来家吐槽我煮饺子加啥水啊 我都懵了
吃了那么多年饺子 难道煮饺子不用加水吗?
以前在农村柴火灶或者煤炉上煮饺子,没法控制火力大小的时候, 需要点凉水
水母 发表于 2024-03-03 15:42煮饺子加凉水,是科学还是日常迷信
zhuanlan.zhihu.com/p/50039894
谢谢分享。他们的结论是都一样。
但我觉得应该再饺子多一点、手工薄皮饺子试试看。
加凉水能快速把沸腾降温,比换小火效果来的快。
可以扬汤止沸 也可以釜底抽薪 个人习惯而已
这事最近才悟到,之前煮面也会加水,还要防着水铺出来,最近发现火调小了就不用加水也不会铺出来,貌似煮熟还快点….
因为饺子、面条等都有厚度,必然导致内外受热不一致,表面已经熟了但里面还是生的。当然可以一直煮直至里外全熟,但这就会让表面煮的过度,一直与沸水直接接触,容易变软、变嫩,失去劲道口感。所以,在煮沸后加入一点冷水,瞬间打破水的沸腾状态,饺子、面条表面会随之迅速降温,韧性就会增加(类似金属淬火),而内部温度仍能继续保持(因为加的冷水有限且传热需要时间),继续让内部处于高温的状态。这样,就既能把饺子、面条煮熟,又能增加劲道的口感。当然了,一直煮熟一样可以,并不是说就不行。
我都是用蒸锅蒸的饺子。没加水。
煮饺子点水是以防皮儿熟了但馅还不熟,点了水后降温,可以继续煮馅,而皮儿又不会破,尤其是生肉馅,需要多煮会儿
看小高姐的视频,她用科学的术语表达了煮饺子点水的好处。听了后我就从此加水了😂
15分钟?不变成片儿汤吗?
原理类似于油炸食品的复炸。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编辑
登录 | 注册